查看原文
其他

迈克尔·米尔肯:为什么只有他看见了“垃圾”的价值? | 这个人有好奇心

2015-09-28 徐婧艾  好奇心日报


他让那些一成不变的美国老公司感受到了威胁。

他是谁:


迈 克尔·米尔肯(Michael Milken,1946 - ),他是被称为“垃圾债券之王”的投资分析师。 1970 - 80 年代,迈克尔·米尔肯首先发现:那些因为要保护小投资者而不能破产的大公司,它们的信用等级虽低,但其实有更好的价值。继而通过发行垃圾债券,他扶持小公 司成长,并通过利用“杠杆收购”模型,间接促进了美国 1980 年代的并购现象。


好奇心:


这个人蔑视规则,他的一生都在建立新的秩序。他认为:他之所以被起诉,是因为他对一成不变的美国老公司而言是一种威胁。


当年,混华尔街的人都视迈克尔·米尔肯为神。他不愿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每年只在结婚纪念日当天和妻子外出进餐。剩下的时间,他就是在工作,你只能在工作场所找到他。


他最擅长挖掘市场上被忽视与低估的资产。只要米尔肯愿意,他能够帮助任何一所他看中的公司完成看起来本不可能的并购。他蔑视美国的大公司,说它们机构臃肿、管理混乱;他也不怎么看好华尔街的同行,认为他们中的许多目光短浅。


▲米尔肯


他的一生,与一个叫做“垃圾债券”的东西联系在一起。


垃圾债券并不是垃圾。它的本质和普通债券并没有差别,不同处在于,发行垃圾债券的公司信用等级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较大。为了吸引人投资,这些公司会以高利率作为诱饵。简单说,就是高风险高利率。所以,垃圾债券还有另一个名字:高风险债券。


米尔肯倒不是垃圾债券的发明者。在他出生以前,美国政府早就发售过垃圾债券,通用汽车和 IBM 也都曾依靠它获得早期融资。


但把垃圾债券玩出这么多花样的,米尔肯是第一个。他为他的时代创造了一个新的游戏规则。


还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念书的时候,米尔肯就曾接触到 W ·布拉多克·希克曼的研究。希克曼的结论是,低评级的债券经过多元化的组合配置,回报率能高于高评级的债券。


1972 年美国经济受创,许多债券的信用等级下滑为垃圾级。在所有人都抛售这些债券时,米尔肯想到了教授的结论。他发现,这些债券信用等级的降低,都是由宏观经济低迷引起的,只要企业的前景够好,这些债券的质量就有保障。


于是,米尔肯对他的老板提议,要在德崇证券成立一个低等级债券买卖部门,专门游说投资人买卖垃圾债券。


此后的六年里,德崇创造出了 400 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垄断了全美国的垃圾债券市场。投资者们见到了利益,抢着购买垃圾债券。垃圾债券的需求越来越大,市场流动性越来越高,价值不断蹿升,颇有投资眼光的米尔肯因此获得了一个称号——“垃圾债券之王”。


▲米尔肯引领了 1970-1980 年代垃圾债券的市场热潮


那么,问题来了。垃圾债券越来越受欢迎,经济形势转好提高了不少垃圾债券的信用等级,市场上于是出现了垃圾债券供不应求的局面。米尔肯脑子一转,做了件谁也没想到的事:“创造”垃圾债券。


与其坐等大公司信用降级,不如找到一些发展中的初创公司,放债给他们。这些公司的信用,和那些因宏观经济萎靡而信用下降的大公司差不多,但由于它们处于发展上升期,债券的质量其实要更高。


很快,米尔肯和德崇就成为了这个市场的掌控者。由于米尔肯独到的投资眼光,这个业务不仅让他、德崇和投资人发了财,还助推了美国小公司的成长和就业。要不是米尔肯为它们筹资,这些小公司早就死在了资金匮乏的大路上。


1983年成立的电信公司 MCI,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当时,米尔肯以 9.5% 的回报率,为它发行了 10 亿美元债券。凭着这些资产,MCI有了实力开拓电信光纤业务,还向行业巨头 AT&T 发起了挑战。美国电信业在 80年代的蓬勃,很大一部分仰仗于米尔肯的远见和对相关公司的相助。


与此同时,会玩儿的米尔肯也发现了一个垃圾债券的新玩法:为小公司发行垃圾债券,让它并购大公司,俗称“杠杆收购”。


想象一下,在一件收购案中,小公司(收购者)借助发行垃圾债券(或向银行贷款),从市场上得到足够的资金,以此大量买进大公司(收购对象)公众股东手中的股份,由于大公司通常信誉良好,小公司便可以大公司的资产与未来现金流作为偿还债务的保证,最终以轻撬重,上演“蛇吞象”的局面。这类通过资本运作以小吃大的做法,通常被认为是“恶意收购”,扰乱金融秩序。


1989 年,传播集团 WPP 就是通过这个模型,以超过 8 亿美元收购了奥美。这家公司在此后的 20 年里,通过持续性并购,完成了从超市购物篮生厂商到全球最大传播集团的蜕变。


米尔肯虽然不是这些恶意收购的主谋,却是这些活动的重要推手。


1990 年,米尔肯被指控“掩盖股票头寸”等六项罪名并认罪。他被判处十年监禁,按照法院规定,米尔肯将终身不得再涉足证券业。三年后,他提前出狱。


图片来源:Bloomberg,Observer。



这是“50 个有好奇心的人” 系列,我们将介绍:约翰·拉塞特,道格拉斯·亚当斯,艾萨克·阿西莫夫,詹姆斯·卡梅隆 ,亨利·卢斯,泰德·特纳, 约翰·亨德里克斯,斯图尔特·布兰德,亨利·福特,约翰·马龙,盛田昭夫,迈克尔·米尔肯,诺兰·布什内尔,安藤百福,乔治·伊士曼,托马斯·米奇利,史蒂芬·沃尔夫勒姆,冯·诺依曼,拉里·佩奇,艾伦·图灵,戈登·摩尔,安迪·沃霍尔,伍迪·艾伦,“中本聪”,“班克斯”,唐纳德·诺曼,大卫·格芬,保 罗·史密斯,让·保罗·高缇耶,大卫·奥格威,萨奇兄弟,查理·芒格,查尔斯·郎佛迅,拉里·金,林纳斯·托瓦兹,道格·恩格尔巴特,马克·安德里森,埃 德温·兰德,乔治·巴帕尼古拉,杰夫·贝索斯,保罗·格雷厄姆,哈利·厄尔,蒂姆·伯纳斯·李,埃德温·阿姆斯特朗,雷蒙德·达马迪安,尼古拉·特斯拉, 詹姆斯·拉夫洛克,威廉·杜兰特,吉姆·克拉克,霍华德·休斯,肖恩·帕克。名单可能会继续扩充,如果我们发现了足够了不起的好奇心。




12 天极限旅行之第一天:只带手机的交不上押金,没带手机的差点找不到酒店



安藤百福:他的发明是深夜里那一点可靠的念想| 这个人有好奇心



泰迪·特纳:只要你想看,连世界末日他都会直播 | 这个人有好奇心


实验第三天正在进行中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