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都说动图是年轻人的东西,你知道它马上奔四了吗? | 好奇心商业史

2016-10-14 朱若淼 崔绮雯 好奇心日报


今天的 GIF 早已不再是 29 年前的那个 .gif 了

“解放互联网!烧光所有 GIF 图!为了软件专利改革,湾区网页开发者大游行!”


“时间到了,应该烧光所有 GIF!”


下午 5 点,在离旧金山市区 30 公里外的布里斯班市,一群由编程自由联盟组织起来的开发者们聚集在了 Unisys 公司门口,举起了自制的横幅,喊起了“烧光所有 GIF”的口号。



Unisys 是 GIF 的专利持有方。虽然说 GIF 不可能真正“焚烧”,但这群硅谷开发者想表达的是怒火——GIF 这种被大量使用的图片格式,要交专利费简直不可理喻。


不过今年 9 月初,苹果在 iPhone 的 iMessage 表情商店全面支持 GIF的时候,恐怕也没考虑这些人的感受。


因为那已经是 17 年前的事情了。可能很少有人想过,GIF 动图这种有浓厚互联网文化的玩意儿,已经要迈入第 30 个年头了。


GIF 诞生的时候,世界是什么样的?


在 GIF 诞生的 1987 年,互联网没诞生,个人电脑也远未普及。


那时候,扎克伯格才 3 岁,Google 的两位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还是初中生,马云也还在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读大三。唯一已经成名的是比尔·盖茨,把 Windows 操作系统做进 IBM 个人电脑的 32 岁盖茨,刚刚带领微软上市一年,他本人也成为了亿万富翁。


1986 年,马云还没开始创业,在大学里排练着话剧


而 GIF 一开始是不会动的。


1987 年,GIF(是图像互换格式,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 的缩写)由美国的 CompuServe 开发出来了。他们基于 LZW 算法做成的 GIF,可以将两个不同颜色像素压缩在一起,将图片无损压缩到更小的体积。


1989 年,CompuServe 开发了一个新的 GIF 89 版本,图才能动起来。不过,GIF 早期的重点还是在压缩算法,会动,只是副产品。



从压缩技术来说, GIF 已经是当时最好最通用的了,而网络环境和硬件设备受限,更是帮了它一把。


1990 年,互联网的上传速度最快不超过 1kbps。在那个时候要想远程传输一张 1 MB 左右大小的图片需要花将近 1 小时,在那时候,在互联网上传播巨大的视频文件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那也是一个储存空间金贵的时期。1989 年西部数据的 20 MB 硬盘,就已经要卖到 899 美元。尽管这个容量的硬盘,现在只够放 4 张 iPhone 拍摄的照片。


但 GIF 呢?文件体积小,无损压缩图像,不需要添加额外的代码和插件就能使用,因为会动还能部分替代短视频的效果,而且免费。


这也难怪,在互联网出现的初期 GIF 特别受欢迎。到 1993 年,GIF 成了第一个大规模使用的互联网产品,Netscape 公司的 Mosaic 浏览器的首选图片格式。


互联网上发布的第一张图片,也是 GIF 格式的:


互联网上第一张图片,原图为 GIF 格式


早期的 GIF 动图代表作,都是因为魔性十足而传播甚广:



上面这张婴儿跳舞图是互联网上第一张病毒式传播的 GIF。1996 年网页开发者 Woodell 从一段热门视频片段里截取出来了 3D 的婴儿模型跳舞。


做完之后,他觉得这个 GIF 让人看得停不下来,于是他把这个 GIF 邮件发给了家人和朋友,很快这张图片就在互联网上疯传了。


另外这张“香蕉/腌黄瓜/胡萝卜”跳舞图,也是因为这种“看着停不下来”的循环动图效果而成了 90 年代最红的 GIF之一。



单是作为一种图像格式,GIF 在 1990 年代末就过时了


但 GIF 很快就惹得满身争议。


1994 年,GIF 的开发商 CompuServe 公司妥协了。因为另外一家计算机技术公司 Unisys 声称,GIF 的压缩算法 LZW 里面,他们拥有 W 的部分,也就是三分之一,所以 GIF 的利益他们应该分一杯羹。


12 月 29 日,这两个公司联合发布声明,每个给 GIF 制作软件或者编辑 GIF 的公司,都应该给专利拥有方 Unisys 公司付费。Unisys 公司当时还想向把 GIF 图片用于商业用途的人都收费一次。


技术圈的开发者们炸了。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始时候的一幕。在 1999 年 11 月 5 日,反对 GIF 的线上活动发展成了一场游行示威。


一张“烧光所有 GIF”的 GIF,够不够讽刺(微笑)


而 PNG,就是当时专门为了取代 GIF 而开发出来的新图片格式。


就从技术上来说,除了照片常用的 JPEG 之外,1994 年诞生的 PNG 比 GIF 好太多了:同样是无损压缩,出来的图比 GIF 要小;GIF 只支持 256 色,PNG 除了 256 色之外,还支持 24 Bit 真彩色;GIF 在深色背景当中还会有白色锯齿,而 PNG 完全支持半透明像素的处理,不会出现锯齿毛边。


感受一下,左边是 PNG,右边是同一张图片,透明背景的 GIF。


PNG 唯一没有做的就是动图功能。因为当时 PNG 的设计者们认为,跟 GIF 一样的会动的图片,是一种过时的展现方式。


也许更重要的是,1997 年后互联网网速越来越快了。


到 2000 年之后,不用再占用电话线路的有线宽带极高地提高了网速,也让人们不那么在乎图片文件大小的事情了。


互联网用户对网速和流量不那么敏感,对更高清、颜色更丰富的图片,甚至是视频的需求,让 GIF 这种图像格式看起来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了。


GIF 最大的特点动态图上也有了替代品,它就是 1996 年诞生的 Flash。


Flash 是 Adobe 公司开发的动画制作工具和播放器,可以嵌入到浏览器里面播放比 GIF 更流畅、高清、颜色丰富的动画,而且动画短片的时间还可以随意延长。



经过几个版本的迭代,Flash 做动画成了一种能够赚钱的职业,那些 Flash 动画作者还有个专门的称呼叫“闪客”。


在美国,GIF 就转而在 4Chan 或者 Reddit 这种互联网论坛活跃,成了给文字帖子增添有趣的效果的小众文化产品。


靠着 QQ,GIF 在中国又火了起来


在 2004 年,腾讯推出了 QQ2003 III Beta4 版本,它开始支持“自定义表情”的功能,用户可以把 GIF 格式的动态表情保存到本地,然后在 QQ 中转发给别人。



 QQ2003 III Beta4 屏幕截图,当时添加单个 GIF 已经很方便了。


腾讯的改变不只是因为看到用户个性化表达的需求而已。2004 年,持续了 20 年的 GIF 软件版权到期了。GIF 又可以重新免费被使用了。


就这样,这一个不太起眼的小功能,后来成了表情产业的入口。


第一批尝鲜并且红起来的,就是那些原来做 Flash 动画的人们。


王卯卯就是其中一个。2006 年,她画兔斯基的时候,正是一个动画专业的大学生。


“11 月的时候,自己觉得 QQ 当时已有的表情不够表达自己的情绪,于是就开始做了第一个表情……就是两个手上下颤,左右晃的那个‘得意’的表情。”王卯卯告诉《好奇心日报》。


她把这只兔子做成了 QQ 自定义表情,发给了同学玩。


第一个兔斯基表情,这种抖动的舞蹈能让人盯着看很久。


一周之后,王卯卯的表哥给她转发了一只兔斯基,说还挺像她的风格的,结果她一看,原来就是自己做的表情。


王卯卯这才意识到,兔斯基可能比她想象中更受欢迎。


就在诞生的一年间,这只兔子不仅成了 QQ 最红的表情,进驻了微软的聊天工具 MSN,还成了摩托罗拉新手机的代言形象。


兔斯基在 2008 年代言摩托罗拉的 G8 手机


因为 QQ 自定义表情能火这件事情,也让很多原来做动画的人们加入了创作大军。


2010 年,马里奥小黄画的“小幺鸡” GIF 在 QQ 群里红了起来。这一只褐色的小鸡,表情有点贱,但重点是动作妖娆。


跟兔斯基一样,小幺鸡在 QQ 里红起来的方式,也都是通过口碑传播。


“我有几个 QQ 号,加在不同的 QQ 群里,当时看到很多人都在转发我们的表情,那个时候我就感觉小幺鸡火了。”


在 QQ 最流行的那几年,如何在重装电脑之后恢复 QQ 文件夹的自定义表情,成了关于 QQ 这个软件最热门的问题之一。


智能手机时代,最大的竞争对手 Flash 也失败了


GIF 在社交网站和即时通讯软件重新兴起的另外一面是,本来可能是重要竞争对手的 Flash 在手机上失败了。


2007 年 iPhone 第一代就没有支持 Flash,当时还惹来不少吐槽。背后的原因有不少:Flash 是一个更针对于鼠标操作的软件,在手机的小屏幕上使用鼠标式的交互并不合适;而 Flash 运行时还会耗费大量的电量,还有导致发热,对于早期续航时间短,硬件配置并不高的智能手机来说并不友好。


Android 系统对于 Flash 的支持,也只持续到了 2012 年就终止了。


乔布斯还专门写了一封公开信,讲为什么在移动时代苹果不再使用 Flash:


Flash 是 PC 时代,为了个人鼠标和 PC 创造出来的产品。Flash 也是 Adobe 公司很成功的业务,我们能理解他们想把 Flash 推广到 PC 之外领域的希望。但是,移动时代是一个关于低功能设备、触摸屏和开放网络标准的时代——这些所有都是 Flash 的短处。


对于 GIF 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仿佛又回到他们最初兴起的 PC 互联网:有限的移动互联网带宽,有限性能的硬件设备,缺乏一个通用的动态图片的标准。


人们对于移动互联网速度和流量的敏感,也一直持续至今。在移动网络下,不少人还是不会随意点开视频,而短视频的产品,也是最近一两年才有的事情——伴随着网络速度提升和运营商流量资费下调。


而年代久远的 GIF,又派上了用场。


微博、微信和 GIF 流行文化


小幺鸡红起来的 2010 年,新浪微博刚刚进入大众的视野,微博客社交网站,成为了中国最新潮的玩意儿。


对比起 QQ 这种半封闭的沟信息传播模式,微博用户发的消息都是广播式的,这也让有趣的动态图片有更快速传播的土壤。


对于小幺鸡来说,更重要的是 2010 年他们被微博官方定为默认表情之一。微博给了他们一个很不错的推荐位——每个微博用户内容发布框。



同一时期成为默认表情的,还有小鸟彼尔德、小黑猫罗小黑等等。


小幺鸡这样的表情作者,也逐渐有了盈利的机会。一些商家会主动利用微博找上门来,要求授权表情,比如小幺鸡授权的手游小幺鸡大合体、塔防萌主等。



但因为微博的公开性质,另一种更加“野生”的 GIF 内容也开始病毒式传播。他们并不像兔斯基和小幺鸡那样,是制作一个固定的形象。


这些新兴的动图内容,一般都是从电视剧、电影以及综艺节目里片段压制而成。


微博账号“爆笑 GIF 图”就是其中一个。它背后的慕容继承告诉《好奇心日报》,从 2011 年开始,他就扒不同视频和外国网站的搞笑 GIF 图传播。


这个微博账号现在已经拥有 382 万粉丝,每天发十几条 GIF 动图,现在还有一些国外的搞笑视频。


“萌、意外、逗比或傻缺”是在他看来是一个能做出会火的 GIF 图的选材标准。


像慕容继承这样抓视频压制做出来的 GIF,也被称为“野生表情”。他们制作难度不高,影视剧明星、猫狗视频成了最大的素材来源。


从电影《旺角卡门》截取出来的张学友表情包“吃屎啦你”就是其中之一,尽管 GIF 里张学友表情有点恶俗,但是张学友很接受这种让他在互联网上又火了一把的动图。



张学友在发布会上抱着的,就是他自己的 GIF 表情的抱枕


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微信时代。GIF 成了“表情”这个大分类的一部分。


早期微信在自定义表情上并没有大力推进,只是在应用上线的同年 11 月开放了自定义表情的功能,跟 QQ 类似,用户要在手机相册里选择图片插入自定义表情栏,不过微信对这些自定义表情的数量和图片限制不少。


所以不少的动图创作者选择了微信公众号。从微博时代过来的“爆笑 GIF 图”、小幺鸡等作者,也在 2012 年转移到微信公众号上了。


2013 年 8 月,微信才在它的 5.0 版本中又推出了表情商店。只是早期的投稿平台和表情商店对个人表情创作者的激励并不大。


“因为当时那种投稿方式太麻烦了,很多人都不知道有投稿的网页,而且上传很麻烦,上传之后无法追踪后续进展,那感觉有点像投简历一样,投过去就石沉大海了。”脏小白告诉《好奇心日报》。


他是“小崽子”表情包的作者,2013 年开始在微信平台上制作表情包,大部分的表情都是静态图片,也有少量的 GIF。



微信的做法其实来自于 LINE。


因为 LINE 能用表情赚钱,连国外的科技公司也来参与了


日本的即时通讯应用 LINE 在 2011 年 10 月就添加了贴图功能,而付费贴纸逐渐成为了如今 Line 的一大重要收入来源。它的贴图业务收入在 2015 年获得的收入达到 2.68 亿美元,占去年总营收的 23.9%。



除了贴纸,如今 Line 已经把它的表情角色包装成 IP,制作动画短片,开线下主题商店。在国内你也许用不上 Line,但 LINE 系列的周边和 T 恤还是很火。



甚至国外的科技公司也开始向 GIF 这种早应该被淘汰的格式妥协。


Facebook 在 2013 年开始支持自动播放的视频时,也曾短暂内置支持过一段时间 GIF 图,但由于担心这类 GIF 图会影响到信息流里的新闻内容质量,它很快就取消了这项功能。


但到 2014 年,Facebook 又重新开始支持 GIF 图,并在 2015 年 5 月,它已经全面开放支持。用户在状态栏或评论栏输入 GIF 的链接,发布后就能显示动图。而同样,Twitter 也在 2014 年 6 月开放了对 GIF 图的支持。


尽管这些社交网站并不能从 GIF 中直接获得收入,但支持 GIF 能为它们黏住更多用户。


而专门做 GIF 搜索网站 Giphy,在 2015 年 C 轮获得了 5500 万美元的融资,估值达 3 亿美元。到目前它仍然没有盈利,但由于每月 6500 万人使用它, Giphy 获得了广告主和影视制作方的青睐。


GIF 图在它们眼中成了一种不错的营销方式。2015 年 8 月,环球影视就曾与它合作推出六款 GIF 图来宣传它的新电影《冲出康普顿》。


除了网站对 GIF 图的支持,一些输入法工具也开始默认 GIF 是交流必备 。Google 在今年发布的输入法 Gboard 中就直接添加了 GIF 部分,用户可以在输入法里直接搜索 GIF 图;有同样功能的还有 8 月刚发布的 iOS 版微软输入法。


左图为 Google 输入法 Gboard ,右图为微软输入法:Word for flow


今年 9 月,苹果在最新的 iOS 10 里添加了 iMessage 的应用商店,表情贴图是商店里最重要的部分。


表情作者们可以像在 Line 和微信里那样向苹果提交表情。跟开发者一样,苹果和表情作者的分成比例是 3:7。


它也吸引着国内的表情作者。


表情“罗罗布”的作者,加一就是其中一个。她毕业以后一直专职做独立动画作者,除了画些静态的漫画,她也画动态表情。而她的收入主要也是稿费或授权收入。


加一的 GIF 表情作品 罗罗布


iMessage 平台上线商店以后,她也开始计划上苹果的 iMessage 平台上发布自己的表情作品。


毕竟苹果提供的 7 成分账还是很诱人的,“听说苹果的审核也会快一点”。朋友告诉她,苹果的审核时间只要两天,不过最近可能因为审核的人变多了,速度会稍微慢一点。但比起微信官方 15 天的审核速度这也算快的了。


但你熟悉的 GIF,早已经不是 GIF 了


2010 年,Google 发布了 WebM 的视频文件格式,它能提供免费且高质量的压缩视频配合 HTML 5 使用,只不过,很多网站就用 WebM 这种视频格式,做出来 GIF 的效果。


图片分享网站 Imgur 就是其一。2014 年推出 GIFV,它本质上是一种文件拓展名,无论在哪个浏览器上,它都能表现得像 GIF 一样,不需要点播放键,图片一直循环播放,没有声音。


尽管,这种格式的“图片”下载以后会自动保存为 mp4 或 WebM 的视频格式。


不止 Imgur ,在社交网站上也有类似模仿 GIF。从 2014 年开始,Twitter 在 2014 年允许用户上传 GIF,但用户在上传之后,它会在上传的过程中被转化成 MP4 的格式,本质上,它成了视频文件,只不过比较小而已。


Skype 在 2015 年在它的输入框里添加了 Mojis,虽然它看起来很像 GIF,但实际它是模仿 GIF 动态效果的视频片段;最近一家做动图分享的公司 Gfycat,刚融到了 1000 万美元。在这个平台上用户可以分享自己制作的动图,它们看起来很像 GIF 动图,但却是一些很短,无声循环的动画和剪辑的视频。


无论是用视频仿造 GIF 效果,还是用短视频来替代 GIF,都是科技公司在对用户的选择妥协。


到今天,已经没什么人在意 GIF 的文件格式,大家在意的,只是一个会在屏幕上循环播放的表现形式。


就像人们对 GIF 这个单词的读音选择一样。


GIF 被大多数人念成“Gift”,牛津词典也这么标注。


GIF 最初的设计师曾试图纠正这个发音,说这个词语正确读音是“JIF”。


但动图早已经超越了他们所发明的文件格式。


就像 Andy Biao,众筹网站 Kickstarter 的创始成员在一篇文章里说的:“我们知道的动图 GIF,是因为 Netscape 公司,还有整个互联网而红起来的,所以我要读成 GIFT……JIF 是一种文件格式,而 GIF 是一种文化。”




再见,黑莓,你因办公而生,又因办公而死 | 好奇心商业史



汉堡王 VS 麦当劳:都是做汉堡的,何苦这么“为难”对方?|广告大战②


“2016 全球最有价值品牌”榜单出炉了,这 9 点值得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