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轻云淡原创】记忆中的家乡味道—坐席

2016-11-20 风轻云淡 丹凤论坛

记忆中的家乡味道—坐席


图文作者丨风轻云淡

原创作品

时常在外,倍感煎熬,每每思之,好像只有那在外人听不懂略感粗横的方言里才能找回一丝安慰。家乡的牛筋面也已浮现,牛筋面源于何处,由谁发明已经不得而知,无处可查了,但在丹凤人的手中却是焕发出光彩来的,愣是把这平淡无奇的简单面食做出了复杂模样,干拌的,凉调的,也有炒制油炸的,变着花样的吃法和做法,叫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即便只是陪衬也有喧宾夺主之嫌。


晚春时节,在商山阴凉的土坡下,有一种植物在破土而出,急不可待的生长壮大,采摘人群在这个时候是异常忙碌的,争分夺秒的掐、折。在太阳的暴晒后锁住了鲜美,食用之前先泡发,再与调料共同炒制入味,后经蒸至,即成了红润透亮的商芝肉,商芝经过了油脂的充分滋养,吃起来丰腴,有了肉的味道,很有嚼劲,吃头。


春夏之际,水泉社区的苜蓿也开出了小花,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收获了,水泉的香苜蓿不仅是一份调味料,而且就拿苜蓿本身来讲也是可以作为一道菜食用的,香苜蓿粉蒸肉在过去的龙驹寨非常流行,和商芝肉一道被人称赞,然而,在民间流传更为广泛的却是北瓜揽饭,既能吃饱又富含碳水化合物,扛饿还有营养,堪称大众美食典范。


但能上得台面够资格说是丹凤的家乡味道,就只有十里八乡的农村过事了,甭管距离多远,家里贫穷与富有 ,邻里乡亲都会积极的前来帮忙。


母亲说她小的时候最高兴的就是逢年过节了,这个时候家里通常会多准备一些吃食,往往是客人还没到,食物就已经少了一些了,在被家长的责骂声下还是不情愿的离去 。遇到哪家过事,再吃上一顿好吃的,这一整天都会开心的不得了,这些事情在我们这一辈人看来觉得是不可思议的,毕竟我们是没有体会到那个缺衣少粮一切都靠计划的艰苦环境的,自然也就无法感同身受了 。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物资也多种多样了,你能想到想不到的食材都唾手可得,全球俨然一家,物产的多样和选择已经远超前一代人了,在吃惯了这种标准化的饮食风格后,还是更加怀念那么多围在一起的人群。


好在这保留着最朴实情感需求的风俗,从未消失,依旧在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在陕西丹凤的县城里,每当新添人丁,过三十六,婚丧嫁娶,都会看到它的影子。


大凡过事时,都会邀请一位既有号召力又有影响力的人来做总管统筹全局,负责一切采办事宜,前两天,会请厨子来搭锅盘灶,物料就地取材,黄泥巴加些水、盐、麦秆、头发,搅拌均匀了,糊在砖头垒起来的锅台外面,再放上尺口大锅,就可以生火用了。


桌子,凳子以及锅碗瓢盆点完数后,卸下车来,固定的放在某处待用。等食材采购回来了,直接架起两个长条凳子,放上大案板,妇女们就在一旁摘叶洗切,菜刀当当当的声响隔老远都能听得见。


忙碌了一天,到吃饭的时间了,大家都吃起了大锅饭,有荤有素,有说有笑的聊了起来。


 等到正式坐席的那一天,帮忙的人会根据主人家的要求酌时而来,先吃点饭打打尖,邻近坐席的时候,众亲朋也都来的差不多了,在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凉菜已经端了出来,炒炉里面的火苗以及蒸锅上的白色祥云也急切的呼之欲出,热情的人们在火红的桌布映衬下更显亲切,可爱,配上一瓶火辣辣的白酒,足以凸显陕西人的豪爽,大气,在小伙子虎虎生风的脚步下整个席面已经渐进尾声了。



此时正是拉家常,叙旧的时机,饭菜吃的饱了,酒也就畅饮起来了,蜜饯,汤最后压轴,也是宣告结束。在这样的氛围中,宾客酒足饭饱,侃侃而谈是对主人家最好的回馈、敬意,主家脸上有光彩,前来的人也感觉不虚此行。


回想起来,我小的时候也挺喜欢坐席的,因为一来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二来,可以在人群里面穿梭,和伙伴们尽情打闹,后来,渐渐的长大了,也会背井离乡的外出工作,学习,每当回到家乡时,首先迎来的是一声亲切的问候,随后一口浓郁的家乡味道纷至沓来,进入我的嘴里,心里,直抵脑海深处。


虽然家乡不是那么的繁华、富庶,但它却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有我不曾割舍和忘却的家乡记忆,乡愁正是这片土地上长出的一粒粒粮食,一株株蔬菜,用它的本味纯真带你丝丝入扣,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你不能忘记的味道。与其说吃的是饭,坐的是席,倒不如说品的是乡情,不忘的是记忆中的家乡味道 。


相关阅读

【原创】王柏栋故居

【风轻云淡原创】武 关

【风轻云淡原创】铁峪铺之行

【风轻云淡原创】龙驹寨之——百年教堂

【风轻云淡原创】陈家村客家进士院

【风轻云淡原创】龙驹寨之—会馆群

【风轻云淡原创】龙驹寨之—老街印象

【风轻云淡原创】多彩竹林关

【风轻云淡原创】丹凤彭家宗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