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性沦为生育工具,自由意志遭毁灭!但现实远比剧情可怕...

2017-11-08 精英说 精英说


假设你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职业女性

有着一份安稳的工作和一个温馨的小家庭

某天,你突然就这么被赶出了办公室

只是因为当时的法律禁止女性拥有工作的权利



你无法管理和支配自己的银行账户

只能将钱转给丈夫或直系的男性亲属

还被男性肆意辱骂为“荡妇”、“贱人”

而这一切,都受这个国家的法律保护



你存在的唯一意义

只不过是给男性生儿育女

而对于无法心甘情愿给男人生孩子的女同性恋

则会被残忍地绞死或实行女性“割礼”



这些看似天方夜谭却让人细思极恐的故事

正是经典美剧《使女的故事》其中的场景

它构造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男性极权社会

在高度污染、婴儿死亡率极高的环境中

仍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被视作稀缺资源

成为仅供统治阶层享用的“使女”



使女们穿着象征性欲与繁衍的大红色袍子

接受着统治者夫人和家中嬷嬷的管教

她们毫无自由和尊严可言

还必须在统治者需要“泄欲”的时候随叫随到

代替没有生育能力的统治者夫人生下后裔



希望与绝望,反抗与顺从,坚持与迷失

交织在这部弥漫着压抑氛围的美剧中

有人说,幸好这只是一部虚构的影视作品

只是描述未来社会的一种想象而已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使女的故事》画面构图极美,随便截取一帧都堪比电影大片



在今年第29届艾美奖的颁奖典礼上,《使女的故事》一口气斩获了五项大奖,包括剧情类最佳剧集、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


获得了这些荣誉,《使女的故事》可以说是一部各个方面都十分精良的优质美剧了。



《使女的故事》原著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与整个制作团队共同上台领奖的时候,则说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我写的东西从来不是“科幻小说”,书中所有的细节,都在历史上有迹可循。


站在众人中央的红衣服女性,正是原著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出生在上个世纪30年代的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与硝烟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她经历过女性被轻视、被压迫的时代,也见证过女性群体为自由和平等而抗争,直至今日为她们自己争取到一个更友好、更光明的未来。



而聪敏睿智的她,却在如今看似平等和睦的现实社会中嗅到了一丝历史重演的危机。她所创作的《使女的故事》,也正是一道贯穿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警示。




一夕之间从天堂跌入地狱?

正是伊斯兰革命前后的伊朗


《使女的故事》虚构了一个通过革命政变而建立的“基列共和国”,新的统治者上台后,迅速颁布了降低女性地位的法令,将原本可以自由工作、赚钱的独立女性变为男权社会的附属品。


而这一切,都是在一夕之间发生的改变。



在1979年之前,伊朗还未经过伊斯兰革命,那时的伊朗女性可以自由穿着色彩亮丽的衣服,并且拥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革命之前的伊朗女性,和现在的时髦女性并没有太大分别


而在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发生之后,伊朗女性也仿佛一夕之间从天堂坠入了“地狱”。


女性在穿着打扮时露出身体部位被认为是“不洁”的,是试图勾引男人的“荡妇”。当时的法律还规定,已婚女性禁止进入学校,公交车、球场、教室等公共场所也将实行性别隔离。


女性自然而然地被认为是男性的附属品,一旦结婚嫁人,就会在家庭生活中无限沉沦下去,终生目标只是做个“好妻子”、“好母亲”而已。




女性最大的价值只是生育?

封建时期中国、纳粹时期德国都是实例


剧中“使女”存在的最大意义,不过就是给男主人生儿育女,一旦为现任主人生下一个孩子,马上就会被送到另一个主人家里继续生育,而新生的婴儿也将被主人的正房夫人抱走,作为正房夫人的孩子抚养长大。


这些使女,充其量不过是“行走的子宫”而已。



这种为主人生孩子的套路是不是无比耳熟?这不就是我国封建时期小妾们的命运吗?她们终生存在的价值只是为某个家族繁衍后嗣,生出来的孩子也得管正房夫人叫“娘亲”,而对于给予自己生命的亲娘,却只能以主仆相称。


《红楼梦》中贾政的小妾、并不讨人喜欢的赵姨娘

就只能与自己的儿女以主仆相称

甚至被亲生女儿探春嫌弃


而纳粹时期的德国则做得更加过分和夸张,他们搞出了一个名叫“生命之泉”的优生优育项目,大量征集(其实是绑架)金头发、蓝眼睛的“纯种”德国少女,逼迫她们给纳粹统治者生育后代,以此保证“雅利安”子女血统的纯正性。


“行走的子宫”,就在历史上真实地存在过



对女同性恋、跨性别者的歧视和杀害?

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


在《使女的故事》中,女性被划分为严格的三六九等,除了具备生育能力、为统治者繁衍后代的使女之外,还有不具备生育能力但可以辅助统治者进行统治的“夫人”、进行使女的培养和管教工作的“嬷嬷”以及承担繁重杂务的“女仆”。


不同的身份和角色,在穿衣颜色上亦有所区分


在女性群体中,女同性恋则被排除在“女人”的角色之外,被统称为“非女人”。无法生育的女同性恋者,等待着她们的只有被绞死的命运。



在已经文明开化的今天,同性恋、跨性别者被侮辱和迫害的事件还时有发生。前不久,中亚国家塔吉克斯坦就发布了一份“同性恋患者”的名单,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肃清同性恋的运动。


被捕获的同性恋者遭受着非人的折磨和羞辱,而迫害者则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因为同性恋者就是罪人,是传染病毒的恶魔”。



在巴西北部的福塔莱萨市,就在光天化日下发生了一起跨性别女子被殴打致死的恶性案件。


42岁的跨性别女性Dandara dos Santos在家门口被六个素不相识的歹徒围殴,在整个过程中,打人者口中一直念叨着侮辱同性恋和跨性别者的脏话。


当地警方表示,这已是今年在巴西发生的第五起同性恋和跨性别者被杀害的案件。



即使没有上升到人身攻击和谋杀的高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同性恋和跨性别者的侮辱和歧视也始终存在着,而这些现实情况也并没有比《使女的故事》中勾勒出的场景好多少……



残忍的女性割礼?

世界名模华莉丝·迪里都曾是受害者


《使女的故事》中还提到,没有生育能力的女同性恋,往往逃不过被杀害的命运,而仍具有生育能力的那些,则会接受女性“割礼”。


遭受“割礼”后的女性依然可以生孩子,在传统观念中,经受过“割礼”的她们更“干净”。撇除了追求自身正常欲望的可能性,则更加能够集中于传宗接代的“光荣”使命。



那么到底何为“割礼”呢?它其实就是将女性一部分的性器官进行切割和缝合,仅仅在阴道外留出一个小孔。


这种残忍的做法至今仍在中东及非洲地区广泛流行着,而且很多女孩在接受手术时连十岁都不到,也很容易因为感染而落下终身残疾。



许多父母,本着让女儿保持纯洁的初衷,亲手将女儿送去接受“割礼”,出生于索马里的世界名模华莉丝·迪里,亦是这个恶习的受害者。



因为在三岁那年被母亲带去接受了未经消毒和麻醉的“割礼”,华莉丝的身体和灵魂都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痕。


当她走出索马里,成为世界舞台上的一名超模,便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了保护女性、反对割礼的斗争中,只为了不再有更多和她一样的女孩,再次承受这种痛苦和阴影。



然而,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报告,时至今日,全世界依然有大约两亿名妇女和女童承受着“割礼”所带来的痛楚和伤害。光是14岁及以下遭受过“割礼”的女童,就有4400万之多……



曾几何时,苦苦哀求剖腹产却被拒绝的孕妇只能用跳楼来解脱痛苦,而年纪渐长的女孩们回到家中,也只是被逼问“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什么时候生二胎”……


保持清醒,保持警惕,这也许就是《使女的故事》给予我们最大的启示。



文章福利:后台回复【使女】推送美剧视频资源。

References:

http://www.imdb.com/title/tt5834204/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Handmaid%27s_Tale

http://www.sparknotes.com/lit/handmaid/summary.html

http://www.bbc.co.uk/bbcthree/item/c7bbe6fc-f452-4015-acdb-719ff8e5d389

https://www.stylist.co.uk/books/handmaids-tale-channel-4-tv-show-spoilers-books-real-life-true-events-margaret-atwood-elisabeth-moss/130001

http://ew.com/books/2017/03/08/margaret-atwood-handmaids-tale-reality/

http://metro.co.uk/2017/05/28/the-handmaids-tale-is-not-really-fiction-or-dystopia-at-all-666843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oYPuccr8Y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169312

http://www.un.org/zh/events/femalegenitalmutilationday/







在精英说,读懂美国万象,读懂风云变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