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逝世,享年102岁...
就在刚刚,一个悲痛的消息传来:美国当地媒体报道,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5月16日去世,享年102岁。
贝聿铭先生,这个名字象征着建筑界的极致传奇。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法国卢浮宫的重建,还有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银大厦、苏州博物馆……凡是他的作品,无一不成为地标性的经典。也因此,他被尊称为“世界现代建筑最后的大师”。
虽然,年少时离开了中国,但他在《筑梦天下》说:
“对我来说,中国印记从未完全消失。现在我在美国住了七八十年,仍然觉得自己是中国人。不是很怪吗?我给了自己新的外表,但内心的一切早就存在了。”
贝聿铭2017年4月9日摄于纽约
与苏州的不解之缘
80年代,贝聿铭在苏州
“我来自中国苏州。”在国外被问及是哪里人时,贝聿铭总是这样自信地回答。
2003年11月4日傍晚,狮子林早已寂静无人,园内东北角的二层小楼指柏轩内,鲜花簇拥,烛光摇曳,贝聿铭设下一席极品精萃的苏帮家宴,款待二十一位中外宾客。
至今仍有老苏州人,将这四大名园之一的狮子林称为“贝家花园”。要知道1949年以前,狮子林本就是贝家的产业,童年暑假,贝聿铭常常是在这个园子,与同族兄弟一起消夏,而到了晚年,他也总把这里称作“我的家”。
建成后的苏州博物馆新馆
而这桌家宴,不过是这位世界闻名的建筑师,作为温柔敦厚的苏州人,对“乡亲”表达谢意的方式:此前一年,85岁的贝聿铭,接受了生平“最具挑战”的设计项目——苏州博物馆新馆,把在中国大陆最后一个亲自操刀的设计项目献给了故乡。
狮子林
尽管贝聿铭在苏州居住时间不长,与他漫长的生命历程相比,甚至他在中国生活的时间都显得那么短促——18岁去往美国留学开始,他再也没有回国长期居留,但他一直坚持自己是苏州人,对他而言,建造苏州博物馆的过程就像是一条虔诚的归乡路——
苏州是文化古城,博物馆又不能太过沉重:要轻巧精致,又要有中国古典情趣;他为新馆确定的是“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通过富于中国古典审美情趣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他在文化意义上真正实现了“叶落归根”:
贝氏全家福(前排左一是贝聿铭)
在他身上,并存着中西两个世界,西方思维的塑造背后,是传统东方的文人气质:那些传统大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古典园林中人与自然的共存,留下了他骨子里的东方气韵。终其一生,他是一个中国贵族,这种贵族性,是精神世界的圆融,是东方式的境界和平衡。
于是,他将博物馆称为自己的小女儿,家有小女初长成,养在深闺心惬喜,走在自己博物馆里,他神采奕奕。
开馆仪式上,他激动又自豪:我73年前离开中国,但根在中国、在苏州。这个博物馆新馆,就是我对家乡的一点小小贡献,有生之年还能有机会,为故乡留下一个纪念,我倍感感恩荣幸。
富15代,家族显赫到“可怕”的地步
贝聿铭全家在欧洲度假
1935年8月13日,贝聿铭在上海码头登上“柯立芝总统号”,开启了横跨太平洋的求学之旅。
对即将到来的异域生活,18岁的少年却并不担心,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早在我能说英语之前,我的家庭已经使我能够打入波士顿的上流社交圈了”。
少年贝聿铭此言不虚。
有人如此描述贝氏家族:这个家族显赫到可怕的地步!
贝聿铭的父母
贝家在苏州有600多年历史,从古至今,人才辈出:
清朝中期贝慕庭:吴中巨富,苏州四富之一;
颜料大王贝润生:贝聿铭叔祖;
祖父贝理泰:在京城和苏州做官,中国最早的金融家;
父亲贝祖诒:曾任中央银行总裁,中国外汇制度的创始人,被誉为“金融巨子”、“汇兑奇才”;
母亲:颇有成就的女书法家、诗人和音乐家。
继母:张学良最爱的“蒋四小姐”,响当当的江南名媛。
贝聿铭继母
而贝家房产也是多到数不过来:上世纪50年代,贝家在上海拥有各类房屋近千幢,房产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包括远东第一豪宅绿屋,苏州名园狮子林,后者据说连康熙皇帝都对此羡慕不已,诏令承德避暑山庄模仿此园建设。
算起来,贝聿铭算是妥妥的富15代,父亲希望他长大后从事金融或学医,可他在目睹了被称为远东第一楼的“上海国际饭店”平地而起后,开始梦想当个建筑师。
1935年,中国风雨飘摇,他被家里送往美国读书,万万没想到,再次踏上故国的土地,已是40年后……
如此辉煌的建筑履历
走上巅峰的开挂人生
在美国,这位青年如何一步步学习成长为建筑大师?来看看贝聿铭辉煌的建筑履历:
短暂的美国宾州大学学习经历后,贝聿铭转到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他的艺术天赋开始被发现;
求学
1940年,贝聿铭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奖项,他当时的毕业设计,是为战时的中国建设一简易书报贩售亭,毕业设计的纸上,两个大字震撼人心:“国魂”;
毕业后因战争局势回国无望,他进入到哈佛大学就读,1946年,哈佛毕业后,他被聘请为哈佛设计研究所助理教授,可一方讲台远远不足以让他施展才华;
1949年,转机来了,他从哈佛大学辞职,加入房地产建筑公司,打破了在美国,中国人做不了建筑师的历史;
1955年,他自立门户,创立了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这又是他一次大胆而正确的选择!在城市规划改建和公共设施领域开始受到全世界政府的关注,他睿智地第一个开始承接这类业务——美国国家大气层研究中心的设计,让他在美国建筑界一战成名;得梅因艺术中心和艾佛森美术馆项目,让他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国家荣誉奖,也是协会第一次同时颁奖给同一建筑师的两个博物馆作品!
贝聿铭在肯尼迪图书馆内
1964年,肯尼迪家族决定建造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纪念遇刺而故的美国总统肯尼迪。1979年,他奋斗了15年的肯尼迪图书馆,在原是垃圾场的海滨建成,被公认为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美国第一夫人杰奎琳成了他的铁粉,更断言:“贝聿铭的唯美世界,无人可与之相比”;美国建筑界因此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并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
1964年12月13日,贝聿铭和杰奎琳·肯尼迪出席新闻发布会,
宣布肯尼迪图书馆修建基金已达到1000万美元
而闻名世界的法国卢浮宫的重建计划,更是让他站上了世界之巅,称霸世界建筑界:1981年,法国总统邀请全球15位知名博物馆馆长推荐设计师,13位馆长都共同推荐了贝聿铭。
1984年,贝聿铭(右二)成为法兰西艺术学院外籍院士
法国人对于由华人主持修建卢浮宫接受无能,法国文化部长嘲笑他玻璃金字塔型入口的设计图是“一颗寒碜的钻石”,他花费两年时间说服各大要员拿下项目,1988年,他的玻璃金字塔落成,他用三角形、光线、玻璃,完成了一次人类历史上的杰作,他也因此被授予法国最高荣誉奖章。
贝聿铭在卢浮宫建筑模型前
当法国人改口称赞:“这个金字塔是卢浮宫里,飞来的一颗巨大宝石”。他却保持一贯的低姿态说:“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再大的风雨,也只是弯弯腰而已。”
香山饭店内景
80年代,他开始为祖国设计香山饭店,他不辞辛苦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和承德等地寻找灵感,并最终用简洁朴素的江南民居为外部造型,将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巧妙地融合,让香山饭店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典范。
中银大厦
此后,他还在低预算的情况下,完成了中银大厦的建造,其设计看似随性又不失格调,满足视觉、功能、时代的要求,更是被誉为是几何的绝唱。
“我的血管里始终流淌着中国的血液,
建筑无国界,它给世界带来了美丽”
贝聿铭与夫人陆书华
他在美国的事业蒸蒸日上,可却从未停止过对祖国的思念。他和同样出身名门的妻子陆书华,共育有三子一女,3个儿子分别名为,贝定中、贝建中、贝礼中,寓意就是,安定中国、建设中国、礼仪中国。
贝聿铭的次子贝建中先生曾接受精英说专访
他的家庭布置与生活习惯,始终保持中国的传统特色,他说:他永远牢记日本入侵中国的年份,因为那断了他回家的路。
他深爱中国优美的诗词、绘画、园林,这些正是他设计的灵感之源泉,他以中国为根,长出西方的枝叶,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2010年,伦敦为他专门举行颁奖典礼,93岁的他获英国皇家金质奖章。而在此之前,他已获得了,作为一个建筑师所能获得的所有最高荣誉。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3年普利兹克奖,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
他说:真正能留在人世间的就只有建筑本身。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作品答案。而他的作品,在时间的长河里,为这个世界带来欣喜。
2017年3月31日,99岁的他在领取“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大奖”时,写下了这样一段感言:
我非常荣幸能够获得这个奖项,
我离开祖国已经80年了,
我的血管里始终流淌着中国的血液,
建筑无国界,它给世界带来了美丽,
今天在中国大家还能够记得我,
我感到非常高兴,
感谢大家,祝福各位。
主要代表作
▽
△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1978
△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1989
△香港中国银行总部,1990
△日本美秀美术馆 1997
△苏州博物馆,2006
△卡达杜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2008
贝老,一路走好!
本文综合【德国优才计划】【群学书院】
公众号内容编辑发布,
文字有改动。
Reference:
http://mp.weixin.qq.com/s/07Rl0gb1GnDDxWCHfEnMcA
http://mp.weixin.qq.com/s/5_u8L83tixxA5d7nMXgqLA
http://mp.weixin.qq.com/s/V0s1bnHRbxwXNwKfWcq8WQ
海外留学、文化、生活,尽在精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