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视推出中国首部教育设计纪录片!12个体制外案例,12种创新方式,教育如何回归初心?

鸢尾花花儿 精英说 2022-03-20


对于中国父母们来说,教育是永恒的话题。从“双减政策”到“学校内卷”,新的问题总在涌现,不变的是教育的核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怎样才能挖掘孩子的天赋?


基于对教育领域持续的关注和思考,一路走来,精英说看到了许多现象,听到了许多观点,或积极或负面,当我们将焦虑的心态放下,重新注视到孩子本身,我们想看见的究竟是什么?


今天,精英说为读者们诚意推荐这部由央视推出的、国内首部关注教育设计的纪录片《教书匠》。12个体制外的教育案例,12种颠覆性的教育方式,让孩子的“荒诞怪异”的行为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认同。从孩子们的真实反应中,重新思考教育的目的。




这部纪录片一共20集,没有什么绚烂的拍摄手法,拍摄团队用慢节奏的镜头带观众深入教学现场,聚焦孩子、老师和家长最真实的状态。

“The Teaching Artist”《教学艺术家》是这部纪录片的英文名。导演梁玉洁表示,片中记录下的老师不仅有“传统匠人”日复一日的专注和精进,还有“艺术家”的创造力。教育,本身就应该是富有艺术性,或者说是富有个性的工作,“因材施教”并不是说说而已。

而我们作为曾经的孩子,回望成长的历程,同样能够感知和共情不同教育探索者们的初心,从“施压者”变成“观察者”,我们希望如何被对待;我们渴望什么方式的学习,以及我们想要怎样长大?

图片来源自网络

安全感.留白 

“一切的教育,产生于良好的关系,良好的关系的基础是安全感。” 

教培时代的来临,考试培训成了主角,教育只是辅助,学习成绩好才是第一要义。


孩子们的休息时间被不断挤压,“超前学课外知识”、“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成了多数父母的教育信条,跟孩子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倾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让大部分亲子关系岌岌可危。


教育,究竟从何教起?

 

首先,重塑教育健康的生态环境需要修复孩子的安全感,重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信任关系。

 

在《教书匠》的第五集《安全感》中,为了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孩子与自己的关系等等,做了很多巧妙的教育设计。

 

比如在教室的墙面上,张贴“解决问题4步法”、“什么是好的道歉”等海报和便利贴,帮助孩子们在习惯养成的最初阶段,学会用善意、正面的语言,去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尊重自己。

 
 

在这样充分尊重的氛围里,孩子的安全感“爆棚”。

 

学校还专设了一间特别的“游戏小屋”, 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都可以来这里画出自己的心情图:刚刚那一霎那,我产生了什么样的情绪?是生气、伤心、气愤?还是暴怒、郁闷、委屈?

 

 

因为更内在的安全感,来自孩子对自我情绪的认识和掌控。

 

几次训练后,孩子们能够慢慢认识到自己的负面情绪,进行自我调整和恢复,甚至有的孩子来到小屋,还没画完图,心情就完全平复了。

 

老师也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在一个PBL项目课程的学习中,小学生们在课堂上轮流发表自己的观点,数学老师李卓老师除了给予一些框架性的引导,就只在一边观察。

 

老师拥有表面上的掌控感,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完全失控,让孩子们来呈现,好像是老师的掌控感在变低。但是我一直在观察你,我一直很清楚你掌握了多少,我真正的掌控感会更强烈。”李卓解释说。

 

 

当那些可以释放天性的挑战性运动和安全问题发生冲突时,学校也没有一味禁止,而是提前告知孩子们可能有哪些危险,如何规避,玩或不玩,决定权在孩子。

 

 

在本该探索的年纪,孩子们不需要被过度保护,这些运动可能会激发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机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且启蒙他们团队合作的意识。


给孩子的世界留白,留出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可以解决很多在教育中产生的矛盾和冲突。


感知.连接

 

过度鸡娃对孩子的“戕害”,家长们其实早有认知。


越是一线城市的家长,越注重劳逸结合、知行合一。试问身处漩涡中心的海淀妈妈们,谁还没给孩子安排过假期远足以开阔视野?谁还没给娃报过艺体兴趣班以陶冶情操?

 

 

妈妈们的做法也是“别有用心”。比如更多亲近自然,自然会有书本学不到的知识回馈;更多特长加身,可以为简历加分。

 

依旧是熟悉的教育配方,得到的只能是熟悉的疗效。


在《教书匠》第三集《感知》中给大家呈现的自然教育却是完全不同的。假如要去探索一条河流,老师会先问同学:你对河的感受是什么,你最喜欢的是什么河?带着问题,同学们蒙上自己的眼睛,一个紧挨一个溯流而上。


同学们要做的是用耳朵去聆听河流的声音,用心去丈量徒步的时间。

 

 

排除外界的干扰,同学们仿佛回到远古,那个需要竖起耳朵听野兽的脚步声才能保证安全、需要细心观察日月星辰才能知晓时间的时代。

 

这时人类基因里最原始的感知力被打开,一种深入内心的宁静扑面而来,孩子的观察能力、对一个事情更立体的理解能力也很自然地被激发出来。

 

摘掉眼罩后,老师讲黑壳虾的退壳历程,讲毛毛虫在树叶上的爬行轨迹,落脚点也不是给同学们灌输书本上都有的生物知识,而是引导大家去寻找这条河和这些生命体的关系。

 

 

甚至去寻找这条河和附近村庄、农作物的关系。

 

当同学们把这些信息集合到一起时,他们顺其自然地会发现,这些生命全部是相关的。

 

一个结论呼之欲出:每个生命既独立存在,又与周围息息相关,紧密连接在一起。

 

从感知力出发,循序渐进,同学们在此过程中获得了与山川河流、动植生物、村庄历史理性共情的能力。长期浸润在这种氛围中的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就能胜任设计、创意等未来社会的主流工作。

 

 

当然也有感性的共情。例如孩子偶尔不在学习状态,但他既能准确向老师表达自己哪里不舒服,也能回应老师的拥抱和关切。这种能力,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里至关重要。


 

礼物.点亮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上海打工子弟学校校长陈国华说:

教育不是给予孩子多少知识,而是激发他想强大的欲望,提升他获得幸福的能力。 


这就是内驱力的力量。被唤醒内驱力的孩子,你鸡或不鸡,他未来都不会躺平。那么问题来了,内驱力该怎样被唤醒?

 

网络上研究这个问题的文章五花八门,不外乎要给予孩子正面鼓励,帮孩子树立自信,找到孩子的兴趣所在,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这些都没错,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大前提:这个孩子生长在不愁吃喝的家庭。


如果一个孩子处于极度匮乏物质与精神的状态,以上的做法根本没办法唤醒TA的内驱力。

 

陈校长面对这类型的孩子,用“礼物”作为切入点。他和他的团队每年到江西上饶某乡村小学,挑选100个学生去酒店吃饭,并送给他们各自想要的礼物。

 

 

这100个学生不是随便挑选出来的,不过也没有很高的门槛,只要学生敢于说出自己愿望、说明白自己的优点。

 

陈校长不放弃任何一个所谓的差生,在他的再三鼓励下,一个患有耳疾的孩子站出来表示自己衣服洗得比别人好,想要得到礼物。

 

校长很高兴,走过去郑重其事地告诉孩子:“大城市的星级酒店就特别需要衣服洗的好的人,他们专门托我给你带礼物过来,希望你继续努力,将来请你去管理酒店洗衣服的人。”

 

 

如此微不足道的优点却被温柔以待,再孱弱的灵魂也有被点亮的一天。

 

孩子们得到礼物后,还需要“管理礼物”。对于送给集体的礼物,陈校长要求孩子们自己去制定保管措施、使用规则等等。无形之中,孩子们一步步认清了那个真正的自己,并且语文、数学等学科能力也学以致用,得到了提升。

 

 

对于礼物的作用,陈校长解释道:

每个人的成长都有自己想要的礼物,小时候可能是魔方、橡皮筋,大了可能是车子、房子。为了得到这个礼物,每个人都要努力奋斗,而当这些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想要得到的礼物变成,自己想为社会做一点贡献。

 

先把存在于受教育者心中抽象的理想、兴趣、特长等等东西具象化,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再不断追寻精神的富足,这对出生贫寒的学子们来说无比可贵,他们也许从此有了“向上爬”的决心和勇气。

 

 

教学艺术家

 

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让孩子接受大自然的洗礼,老师给同学送礼物.......形式多样又十分美好,可在现如今的体制教育下仿佛难以执行。


不过没关系,教育界的艺术家们仍在持续努力。

 

纪录片的创作者们在拍摄之余,策划了几期垂直对话沙龙,进一步探讨片中12个案例所展现出来的教育者的素养,总结出他们都有几个类似的特性。

 

首先,教育者们应该对这个世界抱有好奇心。把教书的过程定位为教自己的过程,保持一种“捡便宜”的心态,提升学生的同时也充实着自己。

 

 

其次,教育者们既要有能力因材施教,还得秉持有教无类,孩子是一个生态系统,他们千姿百态,有人聪明,有人愚钝,有人可爱,有人活泼。


角色不同,作用不同,价值亦不同。老师作为这个生态系统的看护者,爱鲜花,爱绿草,也要爱牛粪。

 

 

另外,教育者们还应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讲台上肆意挥洒,讲台下循循善诱,成为学生的垫脚石,帮学生搭建脚手架,助学生捅破天花板。

 

 

不过依现在的教育系统来看,真正能满足这些条件的教育者们凤毛麟角。


让老师回归教育本身,给教育者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发挥,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的The Teaching Artist(教学艺术家)才会真正出现。


我们所期待的教育是老师们用充满艺术性和创造性的教学,令孩子的生命真正地熠熠生辉。



后台回复关键词【教书匠

获取文中提到的纪录片链接


作者: 鸢尾花花儿,精英说作者。认真带娃,认真写字,拥有两件军大衣的80后宝妈。


精英说是全球精英、海归和留学生的聚集地。我们传递全球资讯、探讨文化百态、创新社交模式、发现独立思想。这里有温度也有态度,欢迎气味相投的你关注精英说(ID:elitestalk)。

参考资料:
纪录片《教书匠》 导演:梁玉洁


▼精英说线下活动来袭


精英说联工发联手打造的创业实战研学营
本期去往IBM上海张江人工智能岛
深入IBM客户创新园区参访
与IBM嫡系专家教练深度交流
学习IBM创新方法论
为创业者深度赋能
活动时间:10月26日-27日
欢迎大家咨询详情报名参加~


▼精英说旗下账号 点击关注发现更多内容


你“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