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前丹麦女首相指控法国前总统性骚扰的事,闹得沸沸扬扬。
图片来源:微博
震惊之余,一个现象也值得我们关注。
那就是,以往在性骚扰事件发生后,能站出来为受害者发声、为女性说话的,永远都只有女性。
很多人就仿佛站到了远处,用置身事外的视角,举着望远镜眺望着一切。可无论男性如何事不关己,在现实中,许许多多的女性为“骚扰”所困,是不争的事实。比如下班走夜路被尾随;坐公交地铁被偷拍;被陌生人无端骚扰;分手后前男友纠缠;离婚后前夫报复;在网络上被骚扰谩骂;聚会聚餐被灌酒甚至下迷药......我承认,男性确实也有可能被“性骚扰”。并且,多数男性同胞们,都非常正直、仗义、善良。但这无法掩盖许多职场女性仍在忍受“潜规则”冒犯和骚扰的现实。根据@Yummy发布的【2021中国职场性骚扰现状报告】显示:参与调研的2413受访者中,接近八成的女性都经历过性骚扰。有40%的人在被骚扰时,选择了忍气吞声、顺从接受。还有30%的人选择“辞职或离开原有职场环境”。而美国知名主播格雷琴·卡尔森提供的数据同样印证了这一点:在国外,有71%的性骚扰事件都不曾上报。这也预示着,很多事情即便我们不知道,但它也确确实实正在发生。在很多人看来,“性骚扰”似乎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它广泛被女性提及,而在男性世界里讳莫如深。但性骚扰问题指向的不仅仅是“女性”这一单一群体,它是男性与女性共同的敌人,任何人都没法在这件事情中,置身事外。所以身为男性,我想借着这篇文章,和大家聊聊自己的看法。在 TED 演讲中,格雷琴·卡尔森分享了一些她所收集的真实案例:
“我只想和上司争取应得的晋升,他却告诉我,到桌子上去张开腿。”
“我想要的,不过是一间带窗户的办公室,可其他男性,却丢给我一张性服务清单。”
“我向他请教如何让法案通过审核,他却问我,是否带了护膝。”
面对这些言语上的骚扰,女性若是反驳,对方就会立刻反驳“哎呀,这是开玩笑嘛”。而在我们身边,这样的借口随处可见。我们会发现,在生活中,男性和女性对于“性骚扰”边界的界定其实相差甚远。心理学相关研究发现,男性更容易将女性的亲密行为归结为温柔的“性挑逗”,而这种越界的理解在女性视角中,即为“性骚扰”或“强奸”。
比如,许多男性会认为频繁的约会邀请会让女生感到高兴,但事实并非如此,很多女性迫于颜面等多重社会因素,会对男性“咄咄逼人”的热情感到烦恼、担忧,甚至是威胁。一位位高权重、手握权力的男性,会更容易曲解女下属的顺从或友善行为,罔顾对方的意见,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认为女性是出于“好感”和“性目的”才由此表现的,并借此合理化自己对其他女性的越界行为。这也从侧面解释了为什么在男性眼中,性骚扰事件并不如女性所描述地那样“频发”。而当女性为自己的权利高声疾呼时,部分男性并不能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这里存在另外一个心理学现象——虚假普遍性效应,因为男性通常假定对方也有着和自己同样的感觉,以此来支持自己的立场。因此,减少性骚扰事件发生的关键,不是过分强调女性的自我保护、穿衣规范,或是行为举止,而在于调整男性对自我行为的正确认知,感知和尊重女性对“性骚扰边界”的界限感。艾什莉·贾德因揭发电影制片人韦恩斯坦“强制性交易”丑闻而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2017年度人物。很多男性认为,过度强调塑造两性差异、划设性骚扰边界会激化两性矛盾。但性别社会学者朱雪琴表示,男性之间的生理差别是需要被看见和正视的,但更重要的不是差别,而是我们的社会如何评价这些差别。比如,男的身高普遍比女的高,这生理差异本身不是问题,但是不是因为这样的差异,男的就比女的更强?我们的性别刻板印象常常基于不太靠谱的“差异”,而实际上常常是个体差异大于性别差异。职场性骚扰长期以来都是一个较为隐蔽的问题,它和权力和性别的不平等息息相关,并且,女性也并不是唯一可能的受害者。有些时候,男性遭遇职场污名化,想要洗清可能更加困难。现实是,我们越是逃避,网络舆论更可能对比带有片面化、极端化的倾向,让真正需要帮助的男性和女性,置于更加无助的境地。
2015年,一位优步前员工苏珊·泰勒,在博客上曝光了其上司,涉嫌对自己进行性骚扰。那位上司有女朋友,可还是总给她发“想找一个女人来上床”、“我想有一段开放式的恋情”等等恶心话。面对这些油腻的暗示,泰勒决定截图,并向公司人力资源部举报。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涉事上司不仅没有受到任何处罚(只是口头警告),泰勒还被公司高层告知说:“他是一位优秀员工,如果因为这样一件事来惩罚他,这是不和情理的。”美国知名主播格雷琴·卡尔森在TED演讲中,也分享过类似例子:一位女性航空从业者,因为投诉老板性骚扰而被解雇。在这之前,老板每次开会,都会讲昨晚看过的色情片,然后在电脑上画男性生殖器。一位华尔街女性金融从业者,因为向上级反应,周围男同事整日以“肮脏的B”打头词语来称呼她,结果被当成闹事者。还有位女性军官,她的下属经常拿出1美元,朝着她晃来晃去,嘴里嚷嚷着:“妞,给我跳个舞。”当她向一位少校反映此事,却被告知:“什么?只有1美元?你至少值5美元。”同样是在2015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的性侵案:一位华裔女性(中文译名:张小夏)在参加一次派对时,喝醉晕倒。然后被一位陌生人,拖到斯坦福大学垃圾桶边上施暴。这原本只是一件证据确凿的性侵案,可仅仅因为施暴者是名游泳运动员是一位男性,有些媒体开始宣传:“XX曾三次获得全美高中游泳冠军,他是一位优秀运动员,如果被定罪他将面临10年监禁。”这些“受害者有罪论”,就如同第二次施暴,将张小夏的内心,撕扯得粉碎。鲁迅曾说:“群众,永远是戏剧的看客。”当女性深陷性骚扰的泥潭,我们永远没办法指望旁人能有同理心,因为此时,他们正忙着看热闹。而事实上,就算是没有性骚扰,那些显露偏见的人,也见不得女性的好。比如,有女同事晋升了,就有人讲她是靠陪睡上位;有女同事业绩好,就有人说她跟客户有一腿,不正经。这些话,我真是亲耳听到过好多次。女性有错么?并没有。面对性骚扰,她们只是讲出了事实,却被旁观者当成疯子。面对恶意偏见,她们只是觉得自己委屈,想鼓起勇气发声解释。却直接被一些旁观者扣上了“田园女权”的帽子。其实这世上,本没有那么多的“男女对立”,有的只是当口号一响,思考停止后,人性善意的“一片狼藉”。2019年,张小夏参加由美国《Glamour》杂志举办的年度女性盛典。今年4月30日,四川绵阳某中学副校长吴某猥亵性侵学生案,二审宣判维持一审判决结果,最终判决强制猥亵罪及猥亵儿童罪数罪并罚合并14年。这件事之所以能被揭露,主要还是一位男同学,在原班级群内的仗义执言。这位吴某原是他们原来的班主任,在任职期间,他对所在班级里的男生拳打脚踢,对女生性骚扰。这么多年过去,大家一直把痛苦藏在心底。然而,当吴某在班级群里,分享自己获得升迁的消息时,那些曾经被骚扰过的女性,真是坐不住了。她们担心这位人渣以后还会继续坑害学生。这位勇敢的男生,在得知周围女同学的想法后,在去年选择用实名举报的方式,帮助大家发声。从这件事情上就能看出,当男性与女性共同针对性骚扰问题而努力时,正义就在眼前。美国男演员贾克森·凯兹曾做过一场演讲,题目叫:“对女性的性暴力,其实是一个男性议题”。他指出,因为男性占据社会主导地位,很容易会对女性问题不以为然,但每位男性都有必要参与其中。因为对于男性来说,我们的母亲、妻子、恋人、甚至是闺女,她们也都是女性。当我们忽视女性所经受的性骚扰,这就是一种偏见与失职,这就是对她们的不尊重。凡事,只有先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之后才会有解决问题的机会,与预防问题的手段。倘若我们自己不当回事,万一哪天遭受性骚扰的女性,是我们周围人,那真的后悔都来不及。所以,男性必须要正视性骚扰问题的存在。其次,对于网络上,以及现实中针对女性的诸多偏见,男性同胞们也请嘴下留情。因为当悲剧发生,换做是谁,心里都不好受。所以在弄清真相前,请不要把错误,随便归结于女性身上。我们都是作为平等的个体,都有权利被善意对待。前段时间,有位女博主在直播拍摄户外美景时,遇到了一群当地的小孩。本是纯真无邪的年纪,这群孩子,却对博主做出了惊人举动:他们先是抢相机,之后又围过来对着女博主一顿乱摸,然后上车里抢零食。我们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相信这群孩子缺乏正确的引导,被人带坏了。而带坏他们的人,就是成年人。如果我单独抛出一个观点,讲男性应该自重,应该像个样子,可能大家都会觉得这是废话。但若是把这个观点放在给小孩子树立榜样的问题上,你就知道这件事情有多么重要。常言道:“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男性不能以身作则,不能自重,不能去尊重女性,我们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都会看到我们的所作所为。这样只会把伤害,延续到下一代。家教是人性的最后底线。男性唯有自重,像个成年人的样子,才能对得起父母提供的教育。我们唯有以身作则,克制欲望、尊重女性,才能为小孩子们树立正确的榜样。作者: 晋良,LinkedIn(中国)专栏作者,管理的常识内容合伙人。精英说是全球精英、海归和留学生的聚集地。我们传递全球资讯、探讨文化百态、创新社交模式、发现独立思想。这里有温度也有态度,欢迎气味相投的你关注精英说(ID:elitestalk)。1.举报副校长性骚扰的男生 作者:澎湃新闻https://mp.weixin.qq.com/s/isD-Fs9LHlPsevLI6oSfhA2.超过70%曾在职场遭遇性骚扰!|《中国职场性骚扰现状报告》作者:阿猫https://mp.weixin.qq.com/s/Eyv5UlaDijwj1zb84kTkCQ▼精英说今日推荐视频
▼精英说旗下账号 点击关注发现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