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之年,一所学校如何确立教师发展的“三个自信”?
作者丨庄惠芬,江苏省特级教师,常州市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
来源丨新校长传媒(ID:new_xiaozhang)
立足中国国情办好教育,关键在教师。“十四五”开局之年,学校如何更好地发现教师、规划未来,是我们开启新征程的关键。
01
洞悉现实:
从靶心聚焦到钥匙解锁
每一所学校都在不遗余力、想尽一切办法点燃教师专业发展的激情、催生不断向名师进发的梦想;当然也为教师的高原期而苦恼、为教师职业倦怠而困惑。
每一位老师也许确立着专业阶梯的目标不断攀登,或许也心生“世界那么大,我也想去看看”的冲动。
如何能洞悉教师发展的现实、如何让更多的老师洞见自己的内心,寻找到自己对于社会、对于国家、对于未来的价值,以下的三个问题是我们在制定“十四五”教师发展规划之初必须要思考的:
● 拿着旧船票是否能登上月亮船?
一堂课究竟应该怎么上?相信很多初登讲台的教师都会碰到类似问题。
30多年前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确定:找“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法”;30多年过去了,许多老师依然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面对知识面广、信息源多、好奇心强的孩子,教师的按部就班似乎已经无法驾驭当下的课堂。
我们需要更多从生命关怀的视角去研究儿童,关注每一个儿童,对儿童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障碍、学习效度的研究,我们需要按下经验的暂停键,直面自己教学的问题,去寻找新的思维框架、引领孩子去拿到通往未来的通行证。
● 增长数据图是否是育人的螺旋桨?
翻开过往规划,几乎可以从不同的文本中看到相同的教师发展规划的目标,那就是骨干教师的增长率与累加数;很多学校都会用非常坚定的数据,如新增多少名特级,多少名学科带头人,多少名骨干等,作为终极目标。
这样的目标设计无意给出的导向就是证书是第一位的,带来的结果往往是证书可能拿到了,可我们却忘记为什么而出发。
在做目标设定的时候,我们更多需要靶心聚焦立德树人之根本,聚焦儿童立场的共生:生存的能力、生活的丰富、生命的完整、生长的蓬勃;聚焦问题在场的共振:教育的难点、育人的疑点、管理的痛点、发展的重点。
儿童立场与问题在场可能才是育人的螺旋桨,而一张张证书则是水到渠成的成长奖赏。
● 大树底下生绿荫场还是光合源?
绿荫现象:大树之下无丰草。身处大树底下的小草在享用着被大树的遮风挡雨的同时,也被大树遮住了阳光,缺少了水分的滋养。
我们在不遗余力、全力培养学科领军人物的同时,要警惕绿荫现象,注重对学科领军人物的价值引领、土壤培植、开渠引源,而非话语霸权、个人学术至上、服务反向。
每一个领军人物不仅仅自己要长成一棵大树,而是能在当下开启和煦有光的教育太阳系、在更多同伴的心间种下十里成长林、设计行动图、寻找到富有的“精神矿藏”,形成自己和团队的成长方程式。
光合作用:小块之间有美苗。美好育苗的样态构建与一直延续的学习升级有着一定关系的。教师的生命生长是需要与儿童的蓬勃生长产生积极的光合作用:吐故纳新,不断更新才能永葆活力。
借助真实的生活情境,真正的实践体验,和五育并举的系列课程架构,不断耕耘着活性的土壤,为不同的孩子们调节光合酶的活性与气孔的开度,让儿童学得有意义,学得有价值。
有着光合作用的自适应学习,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都会被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旅程可以自我定制,每一个教育场景都在不断协作共生;每一次的学习经历就能不断去攀登意义的高峰。
面对三个真实的问题,我们对四有好教师的培育是宣讲式、观摩式的师德报告还是混龄式、学徒制的情操感召?是引导式、高位式的信念指向还是有灵魂、有方向的价值认同?是应该性、必须性的内心趋同还是获得感、成就感的心灵丰盈?是开单式、推荐式的学养修炼还是破难题、有主题的素养需求?
我们需要寻找一把钥匙去开启“十四五”教师发展规划的大门,那就是在学校的核心价值引领下,将学习、研修、工作都融入到师生幸福而完整的创想生活中,让每一天的交往都值得期待、让每一天的学习都有着饥饿感、让每一个人都卷入现场、发生相遇中的美好,获得精神生活的丰盈、伦理关系的优化、学养修养的生成、以爱育爱的激活以及个体价值的创造。
02
洞察节律:
从价值坐标到成长罗盘
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一定有着其独特的价值,每一个教师内心都住着一个伟大的灵魂,自己的梦想只有与国家、民族的未来同频共振,只有把教师的伟大使命化为自己的责任担当,教师的规划发展才会走得更远。
“创想”好教师团队成长罗盘设计
朝着我们创办之初的使命:“为国家创新人才启蒙和奠基”,我们画下创想好教师团队的成长罗盘。
以创想为核,生活为引擎,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教师为指针,采用混龄培养、项目研究、协同教学、综合育人的方式,让团队教师学会破难题、学会优势能、勇于担责任、创造新价值;形成预期——行动——反思——范式的闭环。
关键在于抓好三条线:
● 问题破解为主线,从大命题到小课题的转型
我们聚焦日常教育教学的问题,寻找困境的矛盾交错点在哪里:
一是匹配性。学校有限的时间、空间、资源和能力与学生无限的视野扩张、需求膨胀、知识更新是否匹配?
二是适应性。儿童当下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学习与社会未来的发展能不能适应的矛盾,我们是否去寻找更科学、更有效、更丰富的教育价值链。
问题的破解在于把大命题转化为日常可行的小课题。如将学校使命“用创想为国家创新人才奠基和启蒙”的大命题化为“重构学习:指向创想素养的课堂再造”“儿童好奇心激发和培养”“重构生活:知行合一、创学玩一体”等切口较小的课题来展开实践与研究。
● 成长方式为主轴,从大脑雕刻到与心灵唤醒的联结
护根:完善专业结构。
生长为一棵“文化的参天大树”,沉浸于教育教学的名著佳作中,徜徉在文史哲经的“五谷杂粮”中,成为一个“杂家”。需全心拓宽专业视野和丰厚专业底蕴,挺起自己的脊梁,促进教育、教学与管理技能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自我更新,成为“专家”。
精术:彰显课堂风格。
儿童的学习,建构在完整的教学体系之中,关注它在网络中的立体定位,前伸后延。儿童的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促进智慧生成、洋溢生活气息、呈现灵动色彩,让课堂成为激情涌动、智慧喷勃的场所,获得成功之趣、探索之乐。
立魂:形成思想体系。
拥有自己的人生信念,要有潜心做学问的人生准备,要不为名累,不为仕困,要终生学习,终生奋斗,要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不仅要能够把课上好,能够“弯弓射大雕”,还要能够著书立说。
赋能:成就伙伴发展。
成就大家,画一个协同发展的圆。形成专业发展伙伴共同体,树立教育事业鲜活榜样的人文意义、学术意义、道德意义,让每个老师都拥有机会,让每个老师都奋起直追,让每个老师都找准定位。
教育家式的优秀教师会在最最普通的课堂里、校园里陆续地涌现。
旨归:儿童美好生长。
以对儿童的大爱,把学生培养成为气质高雅、学有所长、个性鲜明、勇于创新的孩子为己任,在孩子幼小的心田里,播下理想的种子,引导学生修身养性,秉承水之德与志,养浩然之气,成独特人材。
● 情境任务为主驱,从参与式到卷入式的创生
“高位势能”与“极度聚焦”之后,教师更多的成长是需要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深耕、深度、深研、深究,通过现实的诊断——头脑风暴——专家引领——问题破解——策略的建构;老师的成长始终是采用场景卷入、策略创生;每个成员是带着问题来、带着策略走,同时每个人会将自己学校的同伴们也卷入进来。
因为其高价值与高内涵,自会形成资源与人才的汇聚效应,会吸引最好的同行者,构建出学校发展的正向循环和长远发展优势。
比如我们一直在寻找学科素养导向下的学与教转型的通用钥匙,采用大设计、强杠杆与微创新的策略;
大设计是基于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研究的学科教学方式改革的框架厘定;
强杠杆则是纵向与横向、宏观与微观、基础与拓展等多层面创建基于技术支持的学业评价方式;
微创新则是从互动方式、内容教学、学习空间等方式进行微创新,通过教师未来素养的工具包开启,形成实践智慧的核磁共振,研发资源包、平台架、工具箱、策略图、实践路等等。
03
洞见蓝图:
从自我导航到专业自信
《小王子》一书中说: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动员人们去伐木、去分配工作、去发号施令。你应该做的是,教会人们去渴望大海的宽广无边和高深莫测。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成长其实不过是培育教育自信力的过程,寻找教育的价值坐标、投入教育的激情期、冲破倦怠感,不断走向自我更新几乎是每一位老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 价值自信,从为我——利他——共生的进阶。
教师在成长期待视野中总希望一切资源能为我所用,助推自我的成长,通过具身研讨会、情境走访路、真实践行道,从厘清核心价值——解读核心价值——内化核心价值过程中,需要同伴的互助,成就他人的同时成长自己,明晰前行方向、形成奋斗合力、教师在厚实自身、关爱他人、服务社会三方面勇于承担责任,有所作为。
教师的价值力也会推动学校在自身的办学历程中践行着国家和民族的“使命”之任、“担当”之责。
群体行为转变,是个体对学校价值追求的自我认知,在学校价值观的认同与自我重构,我们双向选择种子教师作为培育对象,既要开展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之规划,更要制定出破解问题、确立主题、形成课题之可行之计划。
从为我——利他——共生,引导教师攀登一座叫做信仰的山,既做好“大先生”的胸怀,又做好“教书匠”的能力;攀登一座叫做信念的山,相信既能为国家民族复兴之担当,又能为每一个家庭的未来之负责;攀登一座叫做信心的山,既能教书育人价值之坚守,又能专业自觉自信之坚持。
● 道路自信,从主干道——栈行道——罗马路的发展。
教师的发展需要寻找到自己的通道:
一是优化主干道,即素养导向的学科育人,抓住关键兴趣与方法,课程拓展常态化:每个年级的关键能力重点、评价要点、拓展视点、操作节点,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实现内涵与质量的提升;
二是共研栈行道,打破学科建设、课堂转型的堡垒,编写学科拓展、学科质量手册、素养导向的大单元设计;建立标准为尺、策略为平台、评价为杠杆的机制;同时聚焦教学关键事件及问题,教研效度常模化,形成“想进来:创+的盒子”,不仅要用学科之眼看全世界,也要用整个学科去看整个世界;
三是罗马路的通达,通过名师工作室、优秀教师培育站、青年教师青蓝工程、组本化教研等多种共同体的组建,专题性、长程性、针对性地开展研修,青年教师不断抵达一年入门、三年成型、五年成才、八年成器。
一人为人,我们的眼中要能发现每一个、尊重每一个人、引领每一个;两人为从,我相信你我将跟随你,我们能教学相长,那我们就在这成长的河里从游而行;三人为众,团队建设最终形成众人一心、众人合力,我们需要和教师发展中心、师范院校形成合力,借力指导、引领,让这艘大船能朝着教育的深蓝处进发。
● 专业自信,从成长期——成长营——成长林的蓬勃。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有着关键期的,工作的第一年是激情和梦想的敏感期,工作的前三年是入格定格的关键期、工作十五年到二十年是自我成长高原期的频发阶段。我们需要共同精心设计,描绘教师生长的第一曲线,不断书写教师队伍建设“奋进之笔”。
一是突破自身生命成长的藩篱,形成群体的《四有好教师成长手册》、个体的成长规划,给老师们搭台子、压担子、给方子,给不同成长期的教师不同的专业期待;
二是构建生长学术的组织架构,通过与专家结对、领衔项目研究、成立名师工作室,精准打造“名优教师”,精心培养“骨干教师”;
三是营造追梦理想的文化场域,通过课题的群落、项目的关联,以团队群带的方式带领新进教师、年轻教师、青年教师的成长。
培训扎实,类化关照,为类人群的差异发展创设不同的支持系统,促进内觉,主动发展;作为有着肥沃土壤的田野播种者,我们要做的播下专业情意的良种,施下专业自觉的肥料、清除耗能的杂草、洒下专业成长的阳光,培植一批批叫做星河名(明、民)师的林子。
从“我”的集合体到集体的“我们”,是一种组织度的跨越,也是一种共同体文化的升华。使命的感召是时间的玫瑰,让每一位教师的梦想与奋斗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频共振,持之以恒做着有价值的大事、小事,然后一起等待时间的回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