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儿子穿了裙子后......
小土叨叨:儿童节的时候,我带老二去拍照了,本来准备拍一套玩玩,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最后三套全部选的裙装。
发出来之后,留言里却引发了一场讨论。
有人说孩子长大会生气,也有说男孩子不应该穿裙子,会混淆性别认同。
原本就是皮一下,没有细想,所以今天写写性别教育这个主题。
01
鄙视链的最底端
在坊间流传的二胎家庭鄙视链中,两个男孩,属于鄙视链的最底端,一般人听说后,都会报以同情的微笑,比如我上次下楼遛娃就遇到过👇
蛋蛋出生的时候,我问医生,是男孩还是女孩?
医生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把他举着带到我面前,问我看清楚没有,是什么?不过我那时候刚生完,又是近视眼,费了些劲才看清楚。
头胎是男孩,二胎会挺自然的希望来个女儿,儿女双全。要是我头胎是女儿,估计二胎时,就反过来想要个男孩了。
怀定定的时候,我们还在休斯顿,产检里有一项,让选择是否需要被告知孩子的性别,我当时一度想等生的时候再揭秘,但还是忍不住好奇心痒痒选了要通知。
那阵子比较累,天天下午会睡一会,有天迷迷糊糊的被震动的电话叫醒了,虽然接到电话前,已经有预感,但真的明白被告知,还是有点小遗憾,呆了一会。
不过没有什么比孩子本身更重要,平安出生就是莫大福分了,要啥自行车啊,比较快就调整了心态接受了这个现实。
02
娃会不会生气?
有留言问,孩子长大了之后会不会生气?
拍裙装照,不是因为要把小男孩当小女孩来养,而纯粹是一时好玩而已。我想如果他将来是个幽默的人,应该会觉得挺有趣。
(图片来自网络)
真正值得担心的是,有个留言提到的“性别认同障碍”的风险。指生理上的性别和自己内心认为自己所属于的性别不同,对生理上的性别不满意,希望改变性别。
《善解童贞》里有提到,性别认同障碍形成的原因又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教养环境的影响。比如父亲在教养中的缺位,男孩缺少获得认可的方式等。
很偶尔穿着玩不要紧,不至于上升到给孩子困扰的程度。
但如果长期照着女孩打扮照着女孩养(女孩当男孩也是一样的),可能会影响到孩子对于自己性别的认知,觉得自己的性别是不受欢迎的。
不知道有多少男孩的妈妈设想过:万一自己的娃是gay怎么办?
我有想过,首先是,不会因为期待过生女孩,就把他当女孩养。
其次,如果他生来是与众不同的,我想我会接受的,和社会观念的对抗已经很辛苦了,又怎么忍心成为他额外的一道枷锁呢。
对于孩子的性别教育很重要的一点,接受他原本的样子,让他有性别意识、了解和认同自己的性别。
03
性别的属性
性别有两种属性: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是指男女在生理解剖和生理技能上的差异,又叫人的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
社会属性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中所形成的性别角色和规范,它是自然、社会和心理等多种因素整合的结果,又称第三特性。
日常说的性别教育,包括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两方面,自然属性上,是一些人体、生理知识的了解,健康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包括对异性生理特征、结构的了解。这些内容,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信息要和娃的年龄、发育状况、理解能力相匹配。
而社会属性则更加复杂,性别的社会属性,是随着时代和社会变迁的。
比如,早个一百多年,回到清代,女性连受教育的权利也没有。现在我们不但能读书,受教育,还可以和男性在职场上竞争。
男人短发,女人留辫子,这条在清朝,也同样不成立。
几百年前,裤子还是男性的专属。男人不能穿裙子,也是分地区,像是苏格兰就有男子穿裙子的传统。
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多样化,也越来越开放,我跟队友讨论这个话题时,他就提到,现在单位里穿粉色的男同事也比以前多了。
没错,谁说男生不可以喜欢粉色,女孩不可以喜欢挖掘机呢?
这几天刚好高考要填志愿了,我想起自己当时的经历,长辈觉得小女生读个文科蛮好的,建议我读英语,我却选择了读工科,有时候,我们很容易被性别限制住,放弃了那些传统意义上女生“所不擅长的领域”。
给孩子的性别教育,如果能冲破浮于表面的条条框框,会让更多的人不因此限制了自己的选择,变得更加自由,更加勇敢。
04
性别刻板印象
不知道朋友们是否思考过,
为啥“男子气概”是个褒义词,而“娘娘腔”却是个贬义词?
为啥“像个女人”在通常的语境里不是好话?
为啥影视剧里,女扮男装多半是玉树临风,男扮女装却基本都是很油腻怪异的形象?
细想一下这背后透露的是什么呢?
在油管上有这样一个视频,讲述了很早开始,男孩女孩在喜好上出现的分化,这种分化,既有一部分先天性别差异的因素,也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
就像下图里面这样,我们能从玩具的类别上一眼感受到,哪些是“给女孩的”,哪些是“给男孩的”,这种过早的,过于依赖性别的分化,其实给双方都带来了限制。
当孩子逐渐成长,在STEM(科学 Science ,技术 Technology,工程 Engineering ,数学 Mathematics 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领域工作的女性比例远远小于男性,而在健康、教育领域,女性的比例则明显高于男性。
之前看过的一个视频里,有分享一组数据👇在不同的行业,性别比例出现非常大的差异和分化,即便同工也未必同酬。
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很难铺开来去讲,我想对我们来说,可以做的,
不是要和所有对性别的既有印象做对抗,
不是否认男孩女孩在先天上的差异,
而是在了解孩子性别自然属性的基础上,认同他给他鼓励,按照他的特点做相应的引导。
比如,可以鼓励女孩更多的勇敢尝试,鼓励男孩更多的情绪表达,社交活动。
鼓励孩子不要局限于和同性玩耍,也要接触异性伙伴。
比如,不要局限于“男孩的玩具”“女孩的玩具”“男孩的游戏”“女孩的游戏”等等,而是培养广泛的兴趣。
在阐释很多社会规则的时候,强调事情本身,而非性别的差异,
比如,“公共场合我们要安静点,不然会打扰到别人”
而不是说“女孩子要斯文点”,或者说“哭什么哭,男孩子要勇敢点”
05
性别刻板印象的深远影响
性别的框框不单对女性是束缚,对男性来说也是。
拿我队友来说,早几年大夏天的不肯涂防晒霜,觉得涂了就不够纯爷们,脸上的皮可是你自己的啊老兄!!
这类事情非常多,比如,男孩小时候玩假装游戏、过家家,可能会被嘲笑。
情绪层面,男孩也可能会更多的被要求“要坚强”“要勇敢”,可能连哭都不被允许,只能选择压抑自己的情绪。
现在好多男人被吐槽丧偶式育儿,可能跟从小被教育“做家务”、“带孩子”都是女人的事情有关联的,这种观念一旦养成,想改其实非常难了。
还有一些就更过分了,比如:“抽烟喝酒是老爷们的事情,不沾点都不够爷们。”
很多事只有应与不应,和性别无关。
希望我们的孩子懂得欣赏自己性别的特点和独到之处,更懂得尊重异性。
希望我们的孩子,不被一些莫名的观念绑住,
能有开放而坚定的内心,能够更自由。
拓展阅读,以前推送过的跟男孩有关的主题:
【读书笔记】养育男孩,有何不同?
【漫画】养男孩,真的不一样......
【好动】他一刻也坐不住......
这篇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