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乌镇的“蝶变”

张明灿 中国文化报 2021-07-18

千百年来,浙江乌镇,这座江南古镇,孕育了众多文化名人、商贾名流。近现代,乌镇也曾经落魄荒芜。如今的乌镇,凭借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文旅融合走出了一条享誉世界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之路。

 

乌镇从1985年茅盾故居修复并对外开放,开始了名义上的旅游开发,再从1999年乌镇实施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前每年游客量不足2万人次,到2014年底游客量达到700万人次,经营收入达到9亿多元……直至2017年游客量过1000万人次,经营收入直逼20亿元大关,并连续多年成为中国旅游业景区综合收入的第一名。

 

乌镇从曾经的落魄荒芜到如今的驰名海内外,实现了乡村发展从探索实践到享誉世界的“蝶变”传奇。



 

1

1

1

筚路蓝缕谋新篇

 

1999年3月5日,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主任、市长助理陈向宏怀揣着桐乡市政府于1999年3月2日颁发(1999)26号《关于成立桐乡市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管理委员会》文件,正式在乌镇走马上任。

 

按照桐乡市委、市政府的安排:一年起步,两年成形,三年初见成效的开发战略部署,陈向宏带领大家“徜徉”于臭气熏天的河中,没有撸,只能用竹杆撑,竹竿一搅就是一股乌黑乌黑、泛着气泡的水柱涌上来,阵阵臭气迎面扑来,就这样他们一路摇一路测一路绘,一坐就是一天。为了在当年11月初“桐乡菊花节”前拿下样板段,所有参加工程的300多名员工连续几个月加班加点。

 

多年来,作为乌镇开发的“班长”,陈向宏没有节假日地带领团队连续工作。乌镇的东栅和西栅,哪怕一条小巷、一间民居,甚至一个转角,都浸透了他们的汗水。可是又有谁知道乌镇究竟能变成什么模样?尤其是在周边江苏周庄、同里等3个古镇已率先进入了旅游市场,浙江的西塘也叫响了古镇游口号的现实中,作为落后乡村的乌镇能够后来赶上吗?

 

乌镇人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 2001年10月21日,刚刚对外开放不到一年的乌镇,一次性投入100万元,购买了杭州西湖博览会国际烟花大会的冠名权——“乌镇文化之韵”,让中外宾客和杭州市民一夜间记住了乌镇,乌镇旅游渐渐进入游客的视线。

 

  • 2002年12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阮仪三,带领凤凰卫视、苏州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来到乌镇,并对“乌镇模式”的保护方法进行实地拍摄和采访。

 

  • 2005年,乌镇二期西栅保护工程开工建设,阮仪三再次考察乌镇二期景区,对乌镇保护手段和呈现方式大加赞赏:“乌镇二期为全国的古镇保护树立了榜样,是我国古镇保护中值得推广的典型。”

 

1

2

1

文旅融合创大业

 

随着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乌镇开启了“文化三部曲”模式。每年的10月,是乌镇的“戏剧狂欢节”,海内外的游客蜂拥而至,在乌镇的“戏剧大潮里”,游客们看戏的同时,陶醉在乌镇的文旅体验氛围中,领略着乌镇旅业文创产品的魅力,享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小镇大节”。


乌镇戏剧节

早在东栅景区尚未营业的2000年,陈向宏三进北京,把“第五届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请到乌镇,而这也是乌镇旅业发展进程的最早定位和文化初衷。“乌镇旅业有今天的文化成果和辉煌,得益于一群文化戏剧人相聚在乌镇,一群爱戏人追随在乌镇,为了一个共同的‘戏剧梦’而进行的一次文化旅程的探索和尝试。在乌镇旅游业成长的17年中,始终没有偏离和摒弃文化这个主题,这才有了今天乌镇旅游业的‘文旅’和‘文创’成果,也是乌镇的‘文化三部曲’。”陈向宏说。

 

传统文化是根本,而且始终没有被忘掉和摒弃。从1999年陈向宏带领人马进驻乌镇的第一天起,“乌旅人”就把保护、挖掘、恢复、传承、演绎传统文化作为“历史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一件要务来抓:把茅盾文学奖请回家;恢复皮影戏、三跳、花鼓戏等传统戏曲;演绎高杆船、船拳、踏白船等表演项目;恢复每年一次的农村狂欢节——“香市”、童玩节、春节长街宴;重现水龙会、水乡婚礼等传统节俗;修建了茅盾纪念堂和茅盾陵园等名人文化纪念馆;邀请享誉海内外的木心回归故里;完整保留了江南大地的“运河文化”原型……乌镇旅业既行走在文化之路上,更传承了千百年遗留下来的“中华文脉”。

 

当人们还陶醉、感叹乌镇风光旖旎和古色古香时,“乌旅人”清醒地注意到,国内有数以百计的水乡古镇,都在效仿乌镇形态及其模式,同质化竞争让人不得不“思变求异”。于是,乌镇投资4亿元建设了乌镇大剧院,修缮了7个剧院、剧场和戏园子;结识了赖声川、孟京辉、黄磊、田沁鑫等一批戏剧人,创办了包含国内外优秀剧目、青年竞演、小镇对话、街头剧演四大板块的“乌镇戏剧节”,最终,把乌镇旅游业推向了国际化的文化高地。乌镇,已不仅仅是一个旅游胜地,更是一个传承展演中国文化的殿堂。

 

“文旅”把文化融会贯通到旅游资源中,“乌镇戏剧节”一举成名天下知,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乌镇文化代表作;投资2亿多元的木心美术馆,成为著名的文化场馆;首届乌镇国际现代艺术邀请展、以传统村落保护为主题的乌村等,这些多元文化和国际文化领域的现代文化元素展示,使乌镇旅游业的“文旅”内涵更加丰富多彩。

 

1

3

1

让中国美丽乡村引领世界

 

2001年7月,一个特殊的接待任务降临到乌镇——接待APEC会议,这对一个对外开放还不到一年的乌镇景区而言,是一种荣耀和认可。2014年至2016年,世界互联网大会连续在乌镇举办三届,在2016年的这届大会上宣布,新建大会主场馆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于2016年启用并成为大会永久会址。一个江南小镇与当下经济新引擎的“世界互联网”高科技产业牵手,乌镇,让中国乡村的魅力绽放在世界聚光灯下。


乌镇风景

漫步于乌镇街巷,35岁、曾经在外经商多年的谢月华,如今在西栅返租7间客房开起了民宿,由于勤劳诚实,不断赢得回头客,生意做得红红火火,问及感受,其妻子满脸幸福:多亏了乌镇旅游发展得好,丈夫不用一天到晚不回家在外奔波,现在日子过得很安心。

 

景区的快速发展,还影响了一批退休的乌镇人,他们成立了“自愿者服务队”,免费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景区还腾出房间开辟了专门为游客服务的“自愿者之家”驿站。自愿服务队沈剑娥老人满脸笑容地为游客张罗着沏茶倒水,问起报酬,他们都是免费服务。谈起过去生活过的破烂街巷,如今被修葺一新,“有那么多海内外游客来这里玩儿,我们对乌镇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沈剑娥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