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丨选调生陈善早:初心不改,使命如一
陈善早,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7届硕士研究生;2017年陕西省定向选调生,分派到安康市旬阳县委组织部工作,2019年1月被派到安康市旬阳县棕溪镇隆家河社区任第一书记。
在秦巴山区的旬阳县棕溪镇隆家河社区,常常能看到一个瘦瘦高高的学生样身影活跃在沟沟峁峁、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加入群众卖力的干活、融入群众真诚的谈天,他就是这里群众口中亲切的“小陈书记”——陈善早。自2019年1月接受组织安排,被选派到距县城2个小时车程的贫困村隆家河社区任第一书记以来,他就把这里当成了家,把帮助这里的群众脱贫致富的使命烙在心头、扛在肩上。
隆家河社区由原三个自然村合并,分为七个居民小组,山大沟深,村居散落,共有432户151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5户528人。为摸清户情村情,便于实施精准帮扶,驻村第一个月,他就挨家挨户走访座谈,了解每户的实际情况、现实困难等,他把这些记录在本子上,回驻地后,整理统计信息,便于制定帮扶计划、建立跟进台账。尽管在来这里驻村之前,他预想过这里的贫困程度,但现实情况还是让他感到吃惊:XXX户贫困户家无劳动力、11户住房为不安全住房、43户饮水不能正常供应、1.8km产业路尚需硬化、22户为收入边缘户、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无收入来源......这些数字与现状背后是他要担负的责任。
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破除村集体“巧妇难为无米之催”的困境,他和村“两委”、联村领导结合本地自然条件、市场接受度等因素进行分析,最终决定抓住本地烟草优势,进一步发展壮大。由于缺少资金,他连夜赶写项目可行性报告和项目实施方案,申请“苏陕扶贫”资金20万元,引进烟草大户,帮助流转25户贫困户的土地600亩集中连片发展烟草,并以“党支部+合作社+产业大户+弱能户(收入边缘户)”的形式带动12户收入边缘户,户均发展烟草5亩。同时,吸纳34户贫困户务工就业,这就为贫困户摘掉“穷帽子”、鼓起“钱袋子”奠定了基础,也为村集体实现“口袋有米”提供了保障。他也利用自己本科期间所学的农学知识给烟农指导烟草栽培技术,并在空闲之余帮助烟农打烟、整理烟叶等。
隆家河社区七组是该社区土地条件、产业发展状况都比较好的一个组,有耕地1200余亩,目前发展有300亩油用牡丹、80亩百合、30亩白芨、50亩烟草,还有一片原生态猕猴桃、五味子资源待开发,但产业路一直是土路,晴天一路土灰、雨天沿途沟槽,农耕车辆很难上去。好不容易争取来的1.8km道路硬化项目迟迟开不了工,原因是产业路过境占地引发诸多矛盾。为了化解矛盾,他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苦口婆心做工作、解邻里心结,如今这条产业路硬化工程马上完工,原本忧心忡忡的产业大户此时紧缩的眉头也舒展开了。
群众的事他一直挂在心头。由于修县道从隆家河社区过境,造成一、三、五组部分饮水管道受损,致使沿线群众饮水供应不足,尤其是老人、残疾人,取水更是不易。他一边联系县道施工方进行修复,一边联系镇政府向县水利局申请水管,并帮助群众规划线路、开渠挖槽。督促、帮助移民搬迁户及时入住也是他的一项工作内容。屈金英是他所驻村的一位五保户,孤身一人,今年已73岁高龄,原住的房屋是一间即将坍塌的土坯房。按照精准扶贫政策,她享受“交钥匙”工程,多次上门做工作,可是老人一直不愿去入住。没有办法,他就带着驻村工作员先去把“交钥匙”工程房屋水、电、厨房、床铺等收拾的妥妥帖帖,再接屈金英老人去看,老人开怀入住,并高兴地连连感谢党的好政策、好干部。
像这样的场景,只是他驻村工作的一个缩影。
他曾在朋友圈里发过驻村的照片,在北京和西安工作的好友评论道:你何必选择走这条路,吃这份苦?其实,在2017年他研究生毕业择业时,他的导师、同学对他做出的“回到家乡做一名基层工作人员”的决定就很诧异。因为,在硕士研究生期间他就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了2篇SCI学术论文,被老师、同学称为“具有博士水平的硕士”,同门建议他出国深造,或者选择去已经给了“offer”的一家央企研究所上班。然而,他执着于回到家乡,怀揣着要用自己所学知识建设家乡的初心来到了陕西旬阳县。在县里工作锻炼一年半后,2019年2月12日,年假后第二天,他就收拾行囊来到了隆家河社区,他说“当时有一种‘壮士出征’的感觉”。
今年又正值旬阳县全县脱贫摘帽,他是抱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来对待这场战役的,而且誓要打一场“漂亮仗”。
作为离开校门参加工作两年多的青年干部,如何立足新时代,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实现人生价值,尽快完成由大学毕业生到一名公务员的角色转变,他有自己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寄语广大青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国家的繁荣发展离不开青年的奋发图强,青年基层公务员该如何把握好时代的主旋律,如何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如何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献一份力?他认为,坚定信念、善于联系,勤于学习、敢于实践是必备的品质。
作为新时代青年,既要仰望晴空,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自己的理想,也要脚踏实地、深入基层,倾听群众的声音,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工作的原动力。要正己立身,始终不渝地把选择服务基层的“初心”作为前行的方向,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倾注于实践,增长才干的同时,自觉践行忠诚、干净、担当的信念,力争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青年干部。
基层的工作总是千丝万缕,而非条块分明,若用“本本主义”的教条去圈框,往往事与愿违,越忙越乱。毛泽东同志就曾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如若我们只是坐在办公室空谈空想,不深入基层,不联系实际,拟出的文书和调研报告显然不接地气,执行过程“碰壁”在所难免。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服务群众,我们党也始终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作为青年干部队伍,更应深入群众,在街边道旁、在田间地头,知民之所忧、得民之所想,用联系的观点、探索的精神、创新的视角形成周密的思路、管用的方法、可行的方案,为发展的蓝图添一抹与众不同的色彩。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技的革新不断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唯有不断学习,注入“源头活水”,思维才不会僵化,自己才不会沦为时代的“弃儿”、弄潮儿眼中的“老古董”。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只有善于学习,才能具有创新思维,才能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推动工作。作为新时代青年,具有灵活的头脑和强健的体魄,正是干事创业的好时机,更应强化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宝库,勇于实践,锻造自己的本领宝剑。基层最为磨练人,艰难苦困自是不少,但只要以钉钉子的精神,脚踏实地、实干苦干,基层何尝不是广大青年干事创业的乐土?
来源丨北师大英才拓展部
●师大故事丨黄凯华:涓滴细流汇沧海
●开课啦!王宁先生团队主讲慕课《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不容错过!
在看,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