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视纪录片《教育强国》热播!新中国教育发展征程,北师大人从未缺席!


教师节是怎么来的?

高考是如何恢复的?

第一套中小学统编通用教材长什么样?

关于乡村教育,国家都出了哪些政策来支持?


作为北师大学子,这些问题你了解吗?

在央视纪录片《教育强国》中,你可以找到答案!



北师大教师担任总撰稿,这部纪录片不简单


11月5日至6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教育部联合摄制的系列纪录片《教育强国》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晚8点黄金档首播。全片共四集,分别为《立国之本》《强国基业》《春风化雨》《面向未来》,以鲜活的人物、故事化的手法,串联起中国教育扎实前行的足迹,全面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以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作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创新。


受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梁振华、周云磊两位教师承担了教育部专项课题《中国教育七十年成就电视化研究与实践》。在四集纪录片《教育强国》中,梁振华、周云磊分别担任总撰稿、执行总撰稿工作。

点此查看相关推送

北师大文学院教师撰稿纪录片《教育强国》

今晚起在央视一套播出


记录片中出现了不少北师大及北师大人的身影,展现了北师大在新中国教育事业的探索与前进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也是一个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教育,不仅寄托着个人成长的希望、家庭的希望,也承载着一个国家发展的希望。


《教育强国》第一集 立国之本


在开展扫盲运动的同时,改革中国汉字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正如陈毅副总理所言:“在有几万万文盲的国家里,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社会,不可能有强大的工业建设。”

傅永和老师在采访中提出了文字改革的三项任务: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









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王宁教授也参与了汉字与拼音规范工作,与诸位知识分子一同投身研究。在他们呕心沥血的钻研之下,1958年2月11日,《汉语拼音方案》发布。从此以后,汉语拼音、简化字、普通话,成为中国人共同的文化财富。









从解放初期到1964年,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经从80%下降到了52%。上亿人基本能看懂浅近通俗的报刊,记简单的账,写简单的便条,并会做简单的珠算。

上亿人口脱盲,不仅意味着中国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中国的人口素质明显提高,还意味着新生的中国,为消除全球人口的知识差距、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解放初期到1964年,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经从80%下降到了52%。上亿人基本能看懂浅近通俗的报刊,记简单的账,写简单的便条,并会做简单的珠算。


《教育强国》第二集 强国基业


兴国必先强师,发展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一个国家应该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当年这个教师节,我有一天早上,到系办公室去的时候,想到工人也有一个五一劳动节,女同志也有一个妇女节,教师也应该有一个教师节,就这样想到要设立一个教师节。”北京师范大学原校长王梓坤如是说。









今天,我们标记在日历上的教师节,就在王梓坤校长这样的一个想法中,破壳而出了。

1984年12月9日,时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的王梓坤在接受《北京晚报》采访时,建议将每年12月1日定为全国教师节。第二天,《北京晚报》就刊登了王梓坤的这一倡议。









这份倡议,引发了全社会关于“尊师重教”的热议。

1985 年1月21日,国家正式通过了设立教师节的议案,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点此了解更多王梓坤校长与教师节的故事

35年前,是他呼吁将“九月的一天定为全国教师节”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规定自当年7月1日起,全国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这标志着中国基础教育迈入崭新阶段。而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对教育行业、对教师重视的不断提升,“尊师重教”的氛围也在中国越来越浓厚。



 

民族复兴,教育先行。中国教育,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个追梦人的心田。

更加公平的教育,更高质量的教育,正从蓝图走入现实,一幅让人民满意、人人出彩的中国教育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教育强国》第三集 春风化雨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古丽加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一名毕业生,现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叶城县第三中学德育教师。2015年7月毕业后,她就回到家乡新疆工作,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叶城县第三中学党支部书记肖卫军在接受采访时介绍道,古丽加汗毕业后本被分配到条件较好、环境较为优越的乌鲁木齐市,可后来支教工作开展后,便自告奋勇、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较为偏远的叶城县,并且一干就是三年。

古丽加汗在接受采访时说道,自己并非没有遇到困难,但是心中的信念、情感以及被需要的感觉让她一直坚持了下来。









古丽加汗当初的梦想,便是要当一名人民教师,扎根边疆、奉献家乡教育事业。









而如今,三年过去了,她迅速成长,不断接近着自己的梦想。








点击下方推送,详细了解古丽加汗

吾家有师初长成 | 我们的青春梦想,是成为新时代大国良师!


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2015年4月,国家启动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为推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按下快进键。一批像古丽加汗一样的青年教师,义无反顾地投身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事业,这是他们直面中国发展做出的勇敢选择。他们执教的身影,国家给予了格外的关注和支持。



北师大参与的“国培计划”,就正是为了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重视教育,就是重视未来;赢得教育,就是赢得未来。从规模扩张到结构转型、内涵发展,中国教育走进了新阶段。让13亿多人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梦想正逐步成为现实,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也正逐步构建。中国教育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让无数中国人民的命运得以改写,让走向复兴的中国汇聚磅礴力量!



 

今天的教育,奠基明天的希望。国家以扎实的投入推进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不断深化改革的中国教育,也正在新的时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未来。

点此查看《教育强国》第四集 面向未来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从1949到2019,中国教育走过了70年的奋斗历程。七十年砥砺奋进,中国教育始终在孜孜求索,执着前行。而这七十年前进的轨迹,也总是通往未来的方向。















在这教育砥砺奋进、飞速发展的七十年时光之中,北师大始终坚守“为民族复兴办教育,为国家富强育英才”的办学初心和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教育强国的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以强大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为祖国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关乎国家命运与民族复兴大计。回首来路,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征程中,北师大人从未缺席,面向未来,北师大也会永远与祖国同奋进、共前行!

视频来源丨中央广播电视台

转载丨北京师范大学官微


北师大3学科位列第一!2019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公布!

师大故事丨张波男:说给未来教师

校友风采丨苟晓龙:我的“明师”情结

师大故事 | 李金初:追风筝的人——中国教育守望者

校友风采丨登顶珠峰!揭秘北师大“攀登者”逯海川的故事!


好看,点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