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两会 | 北师大人的声音(三)

聚焦·两会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2024年3月5日在京召开


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

2024年3月4日在京召开

★ 目录导航 ★


1

迟子建:打造黑龙江边境文化旅游带 “聚拢人气,有利于兴边富民、稳边固边”

2

刘   宁建议进一步完善古籍工作项目评价与人才奖励机制

3

陈   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4

张兴赢:统筹规划 推进我国地球综合观测系统建设

5

董洪川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6

钱福永:维护国家“五大安全” 加强“兴边富民”



01

迟子建


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校友


打造黑龙江边境文化旅游带
“聚拢人气,有利于兴边富民、稳边固边”

迟子建表示,黑龙江边境地区有着特色鲜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能利用好这些资源,发掘旅游产业潜力,可以助力东北振兴发展。但黑龙江边境地区的基础交通尚显落后,比如有六个市县不通铁路;不通高速公路的则有九个,包括我的故乡漠河塔河,虽然漠河已经是旅游热点城市。完善交通设施,编织文化旅游带,可以吸引游客,聚拢人气,有利于兴边富民、稳边固边。


迟子建还提到她在前不久召开的省两会代表无党派人士发言,谈的就是关于黑龙江边境文化旅游带的建设。比如通航时节可以开发“界江游船游”项目,以界江主线为主、干流支线结合为辅的原则,依托黑龙江流域航道和水运港口,精心设计长、短途界江游船旅游线路,让游客游一江碧水,赏两国风光。大力发展界江跨境旅游,以黑河、抚远等沿边口岸城市为依托,进一步加强与俄罗斯相关州区的旅游合作,努力实现界江游船能够跨境停泊,进行72小时内的赴俄观光游,把界江游船旅游建设成为界江旅游带最“吸粉”的项目。


来源:政事儿

记者:何强


02

刘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典文献室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校友


建议进一步完善

古籍工作项目评价与人才奖励机制

新时代古籍工作迎来持续发展的重大机遇,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古籍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的建设目标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人才队伍”的工作保障。


但当前,古籍工作的评价机制与评价办法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古籍工作发展的需要,古籍成果的价值和古籍人才的贡献,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特别是在高校、科研院所和图书馆,这些部门的相关教学科研和工作人员,是古籍保护、整理与研究的主力,但其所从事的古籍工作,在本部门通行的评价体系中,得不到积极认可,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其工作的积极性,亟须加以完善,从而激励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古籍工作。


刘宁认为,目前古籍项目评价并不合理。“古籍工作课题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仍然存在局限性;而重要的古籍项目,如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古籍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项目评价中,没有受到充分重视,没有得到合理评价。这些古籍项目由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或国家出版基金组织专家严格评审,评审程序规范,水平突出,很具有代表性,得不到合理的评价,挫伤了项目主持与参与者的积极性。”


此外,古籍人才奖励力度不够、范围有限。“优秀古籍人才对国家文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因其工作的特殊性质,古籍人才申报国家级人才称号、省部级人才称号存在诸多不利条件,目前各类国家级、省部级人才称号奖励的古籍人才十分有限。”她表示。


刘宁针对目前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一,建议将“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古籍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年度项目”等已有的古籍项目,设立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古籍委托项目”。其中将“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设立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古籍委托项目”;将“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古籍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年度项目”,设立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古籍委托项目”,让项目成果得到更好的科研评价。


第二,建议其他部委和各省已设立并运行良好的古籍项目,积极对接本部门、本级的社会科学重点或一般项目。


第三,建议由牵头统筹古籍工作的部门组织评选“全国古籍工作先进个人”,针对古籍抢救保护、古籍整理研究、古籍编辑出版、古籍数字化智能化、古籍宣传推广与普及传播等各个领域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人才,每年评选一次,并将其确立为国家级人才称号;由各省的相关部门组织评选该省、自治区、直辖市“古籍工作先进个人”,将其确立为省级人才称号。对古籍先进个人进行社会宣传,扩大古籍工作的社会影响。国家级、省级“古籍工作先进个人”评选,在评选古籍业务骨干的同时,以“古籍工作青年先进个人”称号评选古籍青年优秀人才,激励更多青年人才从事古籍工作。


第四,建议各部门完善各类古籍项目在项目评价和古籍人才奖励上的联动互通,一体推进全国古籍工作的国家和省部级人才称号计划。


来源:中国经营网

作者:索寒雪


03

陈军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台盟北京市委主委、北京师范大学校友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建设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陈军建议,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畅通城乡要素有序流动,提升乡村现代生活品质。


第一,建议缩小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陈军认为,乡村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城乡要素流动缺乏规制认可与法律保护、乡村区域适宜发展的产业规划不够清晰等方面。因此,她建议,以县域经济为依托,在县域内基本实现城乡一体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政策体系,逐步打破城乡的界限,推动形成农民在城乡之间自主选择、自由转换、双向流动、进退有据的生产生活形态。与此同时,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现代生活品质,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改善原有农村居民生活生产条件,为以人为主导的各类要素向乡村流动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第二,打通人才回村“最后一公里”。陈军认为,政策制度要确保各类要素“进得来、转得动、留得住”。建议坚持以“农业农村优先”统领生产要素和发展资源的配置,在资金要素配置方面,按照“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农”的要求,调整土地出让收益城乡分配格局。在空间要素配置方面,积极探索解决逆城镇化流动的“人—地—房”问题链。具体来说,要着眼解决“人”的回流和引进,改变农村“无人兴业”的状况;探索“地”的利用开发,满足非村民进村创业兴业需要;把使用“房”的政策做细做实,打通人才进村的“最后一公里”。还可以采用试点模式积极建设农村改革试验区,为促进逆城镇化的要素流动更加健康有序进一步打牢基础。


第三,发展“草根”产业吸纳农民就业。陈军分析乡村空间形态特点认为,乡村与城市相比具有规模小、分布散、密度低的特点,因此发展乡村产业不应套用城市产业模式,应发展与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草根”产业,支持形成更多县域富民产业的中小微企业聚集区,尽可能就地就近吸纳农民就业。


此外,陈军还建议,根据乡村内在生活功能和宜居特性,发展乡村宜居服务产业更具有潜力和前景。乡村宜居服务业首选服务对象为原住居民,随着乡村生活主体多元而逐步拓展服务范围,逐步带动休闲度假、医卫康养、教育文化、养老育幼、网络数据等相关产业的连锁反应和发展。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武红利


04

张兴赢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北京师范大学校友


统筹规划 推进我国地球综合观测系统建设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应当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共同构建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之路。


张兴赢提表示,必须对地球系统进行多圈层长期、连续、立体的综合观测,以全面、系统地了解地球生态情况。“这是服务全球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能力基础。”他表示,尤其是在数字化时代和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地球系统综合观测能力及其数据多维应用必将成为新的战略高地。


事实上,这一领域已经有不少国家、国际组织抢先布局:世界气象大会已经通过《全球综合观测系统(WIGOS)2040年愿景》,地球观测组织(GEO)于2023年发布了第三个十年规划,欧盟的地球观测计划——哥白尼计划已经实施近26年,美国、英国、日本等相继发布本国的地球观测相关战略……


而我国的地球系统综合观测发展任重道远:首先是规划分散,宏观统筹不足。除了气象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统一规范的地球系统相关的长期业务观测外,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部门,以及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也都立足各自的业务领域和科研需求分别开展了地球系统多圈层的观测,但却尚未形成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合力。


其次是地球系统综合观测仪器设备和数据质量不统一,数据开放共享水平低,制约了高质量地球综合观测系统的搭建,也大大降低了观测数据对科技研发和国家战略的效益产出。


再者是我国的地球观测技术研发和服务能力与当前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例如还需要加强高精度观测仪器自主研发能力,提高观测智能化水平,大力推进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数字孪生、云计算等新技术在我国地球系统综合观测业务领域的实际应用等。


对此,张兴赢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加强统筹规划,在已经成熟的中国气象和气候观测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谋划中国地球综合观测系统布局的研究与设计,制定中国地球综合观测系统发展战略,提升地球系统多圈层及其相互作用的综合监测效能。


二要瞄准科技前沿,针对我国地球系统观测技术和探测设备研发能力短板,超前部署地球系统新型探测设备研发,继续发展陆、海、空、天多手段协同观测技术,提高实时、立体、精密观测的技术能力,同时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建设智能地球综合观测系统。


三要强化部际协调,建立和完善跨部门的管理协调机制和数据共享政策,推进共建共用共享机制落实,协同推进地球综合观测系统的建设,提升共享数据可靠性和可用性。


四要加强开放合作,制定完善数据国际开放共享政策,提升我国地球系统综合观测数据服务能力。


来源:中国气象报

记者:叶奕宏


05

董洪川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北京师范大学校友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在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的过程中,应该如何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对外开放才是符合现阶段国家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对外开放?董洪川做客中国教育报刊社“两会访谈录”,围绕如何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建言献策。


发挥优势,强化教育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作用

董洪川指出,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通过加强与国外全方位的教育交流合作,吸收世界先进办学理念、优秀教育资源,能够促进我们反观自身,加倍努力,为助推教育强国建设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结合四川外国语大学的实践经验,董洪川总结认为教育对外开放在人才培养的三个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引进外籍教师等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二是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进一步推动中外教育互学互鉴;三是推动学生“走出去”,特别是对于非通用语种人才,帮助其深入体验他国文化,能够更好地促进语言学习。


联通世界,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董洪川指出,“留学中国”品牌建设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华留学提质增效,一是要提高入学门槛,进一步规范对外招生的条件和程序;二是要更好地结合各高校学科专业布局,支持不同高校依托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开设优质特色的来华留学课程,避免低水平、同质化;三是要不断提升中国国情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着力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朋友圈;四是要切实做好来华留学生校友工作,利用校友资源,让“留学中国”品牌口口相传。参与全球治理体现着我国的责任意识和大国担当,全球教育治理涉及治理主体、治理机制和治理效果等三方面内容,首先,要有意识地培育具有国际胜任力的专家及学子,并积极举荐他们到相关国际组织、机构任职。其次,要善于联合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推动国际教育体系朝着更加公平普惠的方向发展演进。再次,要积极推出具有中国特色、面向世界的教育评价体系,为完善全球教育治理作出中国的独特贡献。


主动应变,开拓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新局面

董洪川认为,在开拓教育对外开放新局面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坚定“四个自信”,充分认识对外开放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和价值,要以对党和人民、对国家和民族负责的态度推进对外开放。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理念和体制的多元,保持学习和吸纳的心态,做到以我为主的同时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教育对外开放领域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很多成绩。同时,我们也要承认,在“引进来”和“走出去”中还有不少优化空间,例如可以进一步探索平衡“引进来”“走出去”的经费投入问题,对纯学术性交流的支持步子不妨迈得再大一些,加强对不同地区教育交流合作的规划等。在进一步优化教育对外开放格局的问题上,要赋予有条件的高校更多教育对外交流自主权,便于高校更好地结合自身特色,满足自身发展需求。


来源:《中国教育报》

记者:杨匀 贾文颖 惠娟 伍依然


06

钱福永


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省委会主委、省体育局局长,北京师范大学校友


维护国家“五大安全” 加强“兴边富民”

“边境地区地处特殊区位、承担特殊功能、具备特殊发展潜力和独特开放优势。”钱福永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维护国家“五大安全”。


黑龙江省处于我国向北开放最前沿,拥有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开放平台,是全国最早开展对俄经贸的省份之一。


  “但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产业结构不优、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等问题长期存在,影响了兴边富民行动的实施效果。”钱福永认为,沿边铁路不对称,是影响兴边富民的首要问题。黑龙江省现有沿边铁路1434公里,且只有局部连通、没有形成网络,综合运输能力弱;与黑龙江省边境对应的俄方西伯利亚大铁路全长9332公里,沿中俄边境线距离20-100公里范围内呈环形布局,且并行建有全长4200公里的贝阿铁路,双线并行、支线衔接。


  为此,钱福永提出:加大沿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从维护国防安全和稳边固边、兴边富民的高度,推进黑龙江省沿边铁路建设,率先启动已纳入国家“十四五”铁路发展规划的黑河至乌伊岭项目,并以此为示范,形成黑龙江省沿边铁路建设模式。


同时,推进乡镇通三级公路、抵边自然村通硬化路,打通边防哨所、营地“最后一公里”,更好满足抵边一线军民出行需求。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史轶夫


信息搜集丨雷来才 刘恋

排版 | 刘恋

编辑、责编丨何胜男




微信公众号又改版了

避免收不到消息

请一定星标关注我们哦








往期回顾



关注两会 | 北师大人的声音(一)


关注两会 | 北师大人的声音(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