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机器人大会“剪影”:中日企业的双向“流通”
“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将机器人产业,视为战略发展的优先选择。”在“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主论坛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福田敏男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致辞提到,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推出机器人战略,在技术研发、产业发展、生态构建等方面展开深层次布局。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福田敏男。本报特约记者卞文艺摄影
福田敏男指出,中国始终在全球机器人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角色。自2013年开始,中国就始终保持着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地位,同时围绕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底层算法、交互技术、操作系统等前沿领域,中国的众多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力推动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为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带来更多创意和惊喜。
机器人是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通信等技术的交叉融合点,也是先进制造、智能生活、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创新载体。本次世界机器人大会举办期间,有很多中外交流的“画面”,这其中中国和日本两个相邻国家在机器人领域交流故事尤其值得一提。
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本报特约记者卞文艺摄影
日企在中国:“本土化”深耕
SMC是一家1959年成立的,气动元件制造商,总部位于日本东京。在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SMC的展台前,企业突出展示着包括减少碳排放在内的环保理念。比如,压缩空气系统能耗约占工厂电能的15%~20%,很多企业在气动技术使用方面存在可以提升的空间,SMC希望通过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帮助客户提供压缩空气系统的解决方案,降低工厂能源消耗。
1994年,SMC(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以此作为SMC进入中国的开端,回顾27年的发展,SMC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清海感受颇深。在他看来,SMC自身的发展,也伴随着中国工业自动化的发展,如今其在中国的客户已经分布在汽车、机床、健康医疗,以及半导体等多个产业。
SMC展台工作人员调试机器人电子琴弹奏单元。本报特约记者卞文艺摄影
“以前SMC生产的产品绝大部分出口到全球,现在我们至少一半产品是针对中国国内市场。我们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已经占到企业全球市场的四分之一。”
马清海说,经过27年的 “本土化”发展,企业的研发、供应链、市场都聚焦在中国。目前SMC在北京建有4座工厂、1个技术中心,在上海、广州设有非标品工厂,天津工厂正在投入使用。“即使是去年经历新冠疫情的背景下,企业在中国国内的市场销售还增长了百分之二十。”
“最开始我们想把日本等国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带到中国去,助力中国的工业自动化发展。随着中国制造业升级进步,产业链完善,我们不断将面向中国市场研发的新产品和技术推广到全球。” 马清海说。
马清海举例,在传统燃油汽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发展过程中,中国走在世界前列。新能源配套的“二次电池”产业,对工业自动化和核心零部件性能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些方面,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将推动企业创新。
提及可能面临的挑战时,马清海表示疫情的不确定性,以及全球化“倒退”风险等,“对企业来说,就是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未来可期。”
中企在日本:疫情下,智能机器人的非接触服务
在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也有在日发展的中国企业身影。
上海擎朗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就将提供送餐服务的机器人推广到日本的餐饮行业。该公司品牌公关部公关总监池晓敏表示,新冠疫情对全球餐饮行业在安全、卫生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位于千叶县松户市的拉面店“中华荞麦TOMI”,就通过擎朗研发的机器人为顾客送餐,避免人员接触,恢复疫情下的餐厅人气,扭转经营危机。
池晓敏介绍,如果将机器人的全自主移动类比成在室内运行的“无人驾驶”技术,擎朗送餐机器人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可以达到L4级别。对于餐厅来说,送餐机器人除了有效做到无接触配送外,也降低了店内的人工成本,在用餐高峰期时,一个机器人可以替代1.5至2名传菜员的工作。
目前,擎朗的送餐机器人产品已经应用到了日本青森县、神奈川县、崎玉县等多地的餐厅之中。
池晓敏表示,擎朗智能服务逐渐拓展中国之外的市场。“中国产业链配套设施完备,生活服务类机器人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再加上企业自身不断提高的自主研发优势,因此在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受到青睐。”
2021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本报特约记者卞文艺摄影
据悉,2021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于2021年9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大会以“共享新成果,共注新动能”为主题。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及世界机器人大赛将同期举办。
■热点回顾
●抵抗新冠,华人吹响互助集结号
●当“美浓烧”遇见“邛窑”——中日CP服贸会“秀恩爱”
●泡温泉、喝茶或可预防新冠?日本研究引关注
●东京奥运周边商品开始清仓甩卖,商家称“太晚了”
●日本大量感染者得不到救治,为什么医院还有空病床?
●奥运让东京疫情恶化?我们从数字和泡泡政策来看
●驻日使馆重要通知!赴华健康码最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