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奥会共有3大赛区和13个主要场馆,其中北京赛区有“冰丝带”(中国国家速滑馆)、“鸟巢”(中国国家体育场)、“冰立方”(中国国家游泳中心)、“冰凌花”(五棵松体育中心)等7座,延庆赛区有“雪飞燕”(中国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雪游龙”(中国国家雪车雪橇中心)2座,张家口赛区有“雪如意”(中国国家跳台滑雪中心)、云顶滑雪公园等4座场馆。
▲2021年10月28日,北京冬奥场馆建设收官。图为“双奥之城”标志性场馆之一的“冰丝带”首次亮灯。(陈晓根 摄于2021年10月28日)
2021年11月18日,北京冬奥组委召开“科技冬奥”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北京冬奥场馆应用的新技术。其中,中国国家速滑馆采用了二氧化碳环保制冰技术和智慧场馆建设技术等,打造出“最快的冰”和“智慧的馆”。中国国家速滑馆又称“冰丝带”,是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冰上竞赛场馆。2月5日至19日期间,“冰丝带”将承担速滑项目的比赛,产生14块金牌,是冬奥会产生金牌数量最多的单个场馆。日本选手小平奈绪、高木美帆等一众速滑好手将在此争夺金牌。中国国家速滑馆之所以得名“冰丝带”,源自其由22条晶莹的“丝带”环绕着的,由3360块通透的曲面玻璃单元拼装而成的玻璃幕墙,以及发挥着更好隔热与承重作用的双曲面马鞍形单层索网结构屋顶。
▲2021年10月8日,北京冬奥会首场测试赛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举行。图为女子3000米比赛。(中新社记者 富田 摄于2021年10月8日)
“如果从高空看国家速滑馆,你将会看到一个虬曲盘亘的马鞍形建筑,它198米长,124米宽,屋顶是世界最大跨度正交双向单层马鞍形屋顶索网。”中国国家速滑馆设计总负责人郑方说。据介绍,“冰丝带”的设计理念来自冰和速度结合的创意,22条“丝带”就像运动员滑过的痕迹,象征速度和激情。同时,“丝带”由超白玻璃彩釉印刷花纹,花纹和中国传统纹饰中的冰裂纹形态相仿。这些精妙、环保的结构设计得益于场馆建设中智慧“大脑”的全程指挥。所谓智慧“大脑”,是指“冰丝带”建设应用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的智慧建造技术,通过建立数字孪生和智能化集成管理平台,将场馆的设备数据进行集中管理,数据更新速度由秒级提升至毫秒级,对场馆设施实现3D可视化分级信息浏览。形象地说,在国家速滑馆开工建设时,数字世界的国家速滑馆已经建成了。同时,“冰丝带”是冬奥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技术的速滑场馆。在以0.001秒计时的高水平竞技中,冰面的硬度不均匀、各个部位温度不同,都会是影响选手成绩的关键性因素。经模拟分析,采用二氧化碳制冷,有把握实现冰表面温差不超过0.5℃,利于运动员创造好的成绩。同时。这项技术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环保制冷技术,碳排放趋近于零,同时每年可以节约用电近200万度。
▲2020年7月28日,北京,中国国家速滑馆施工现场。(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于2020年7月28日)
“冰丝带”近12000平方米冰面,采用全冰面设计和分模块控制单元,类似于一个温度不同的“九宫格”,可以将冰面划分为若干区域,根据不同项目分区域、分标准进行制冰,可同时开展冰球、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壶等所有群众性冰上运动。此外,“冰丝带”还具有智能化的运动、观赛和场馆管理系统,可以通过智慧管理使得馆内气温分层,保证冰面、比赛空间和观众席各一个温度,确保冰面标准稳定,运动员和观众体温体感舒适。在“冰丝带”东南侧区域,配有专门的运动员活动准备区,这里有14间运动员更衣室、近千平米的运动员热身区和约700平米的力量房。在冬奥会后,这些场地设施也将做为奥运遗产的一部分,为民众健身提供场地设施,并开展多种经营项目,为“冰丝带”的冰上运动体验者提供服务。・END・
阅读更多内容扫描二维码 |
东方新报视频号 |
东方新报官网 |
佳盼日本生活视频号
|
信息王视频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