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核辐射检查启动:日本对华出口,这次真的要“凉”?
7月19日,日本各大媒体发布消息称,中国开始对日本进口的海产品实施全面核辐射检查,致使对华海产品出口陷入实质上的瘫痪状态。共同通信(上海)称,相关人士透露,此前,日本经出口检疫的海产品进入中国时只需接受抽查,如今改为逐一检查。冷藏食品通关需要2周,冷冻食品通关需要1个月。
消息在日本引发强烈震动。官房长官松野博一在当日记者会上表示:日本政府已注意到这一现象,将进一步核实详细情况。
事实上,2周前的7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已就此问题表态,当时似乎并未引发日本关注。根据央视新闻,7日当天,海关当局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为防范受到放射性污染的日本食品输华,保护中国消费者进口食品安全,”除去此前已经禁止进口的来自日本福岛等10个县都的食品之外,还将“对来自日本其他地区的食品,特别是水产品强化监管,严格实施100%查验”。
12日,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一行,也在与日本驻港总领事冈田健一的会面中再次强调:一旦日本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放入海,香港特区政府也将立即停止进口日本10县都的包括冷冻、冷藏、干制,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保存的水产品。
日本媒体的走访调查显示,中国海关的监管力度变化从那一时期就已开始。据《朝日新闻》20日报道,部分不在中国禁止进口名单上的产地——如北部的青森县、西部的广岛县和爱媛县、南部的九州地区的海产品,都开始接受全面核辐射检查。报道称,上海和大连等地的部分日本料理店已基本放弃使用日本进口鱼类,因为2周以上的通关时间会使冷藏鱼类新鲜度下降,并给冷冻鱼类带来极大的仓储成本。
同报道显示,日本一家出口青森产帆立贝的公司,在7月初接到中国餐饮店的24吨订单,但至今未能清关。由于青森离禁止进口区域较近,公司负责人猜测应该是排海风波的影响。而在国内经营日式餐饮店的业主,有人称“至少3周前就无法进货”,也有人表示无法进货的情况“从15号开始”。总之,这部分餐饮店为维持经营,已将金枪鱼、鲷鱼和鰤鱼换为中国产,牡蛎换为法国产。
部分餐饮店为维持经营,已将金枪鱼、鲷鱼和鰤鱼换为中国产,牡蛎换为法国产。图为广岛特产牡蛎。(图源:广岛县政府)
而更让经营者担心的,并不是进口管制。一名在上海经营寿司店的业主向《朝日新闻》反映,这段时间,不少中国顾客详细询问鱼类产地,部分顾客表示“不要吃日本产的”。这名业主表示,管制可能是一时的,日本食品口碑整体降低才是“死活问题”。
日本渔业人士对核污水排海计划的反对活动仍在扩大。7月11日,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西村康稔亲自下场与福岛县渔民沟通,县渔业联合会会长野崎哲最终表示:“我们还是反对排海”。
18日和19日两天,日本政府与东京电力又分别在福岛县的相马市和磐城市两地召开了说明会。根据福岛电视台等当地媒体报导,政府对着200位渔民,就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发布的核污水“安全”报告书进行了2小时以上的“科学讲解”。渔民听完后表示,希望政府说点实际的,比如“如何保证我们的水产品出口不受影响”。
当地时间7月5日傍晚,近百名日本民众手持“不要将核污染水排海”“不要污染大家的海洋”等标语,高喊“守护大海”“守护未来”等口号,在福岛第一核电站运营方东京电力公司总部前举行集会,抗议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图源:中新社)
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统计,2022年,日本对中国大陆食品出口额高达2782亿日元,位列所有出口国家和地区第一。其中,海产品出口额871亿日元,帆立贝柱和加工海参等食品销量一路走高。虽然欧盟国家在13日正式宣布解除对日本食品的进口限制,朴素的日本渔民最关心的,仍旧是他们的邻居中国及太平洋国家的态度。
7月20日今天,日本财务省发布消息称,6月日本贸易收支时隔23个月首次转为顺差。这原本是一则喜讯,不过媒体很快注意到,实现顺差,主要是因为当月日本能源进口额大幅降低。事实上,除汽车出口有显著增长外,其他项目出口几乎都在减少。《日本经济新闻》担忧地指出:尤其是考虑到日本对华出口额大跌11%且还在下跌,顺差好景可能难以为继。
不过,也就在几天前的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在北京会见日中投资促进机构。据“中新经纬”等媒体,商务部在圆桌会议环节仔细答复了瑞穗银行、松下等在华日企的疑问,并再次表示“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无意切断与日本之间的交流合作。但食品安全属底线问题,恐怕需要日本政府作出更积极、更正面的回应。
阅读更多内容长按二维码识别
东方新报 | 视频号 | 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