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成为2021爆款,舍得输的人生有多爽?
继《小别离》《小欢喜》之后,“小”系列第三部,聚焦的是小升初的家庭——《小舍得》让鸡娃这句新潮的网络黑话迅速传播开来。
内卷化,这个学术名词,让娃娃,社畜和时代一起引起了共鸣。
01 舍不得鸡娃,套不着未来?
《小舍得》自开播以来频频登上微博热搜。
小学生颜子悠站在讲台上看着台下的妈妈说了一番话直戳泪点:“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
联系起近几年的网络流行词汇“内卷”,以及国内飞速发展中的线上教培行业,颜子悠面临的“小升初”压力和母亲田雨岚的教育理念揭开了中国一亿以上家庭的痛点。
娃娃时期的“卷”究竟有多严重,我们从剧中就可窥见一二。
田雨岚对南建龙的偏心早已心存不满,于是憋着一口气打算通过儿子挣回来。
她故意各种炫耀儿子成绩优秀,暗搓搓得和南俪拼起娃来:
我总说让他开展一下兴趣爱好什么的,他偏不,就知道学习,上学期期末拿了个第一名。
我们家孩子就是没有那种匮乏感,几代人用不着攀附谁,也不用靠什么由头改变命运,打根上就没有急火火的意识。
两位凡尔赛女王嘴上battle还不过瘾,直接拉着孩子本人上场。饭吃到一半,欢欢被拉出来表演唱歌。颜子悠被要求背圆周率几千位。
这波教育内卷可真是童年阴影啊!难道全都怪“社会大环境”吗?
追剧追到后来才发现,这场“教育内卷”是一场军备竞赛,它其实是家长主动参与构建的。
02 努力也要坠落,为什么还要努力?
为什么大家越来越努力,越来越累,但是收获并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了?
十年前,大学生本科毕业就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好工作。
后来本科生越来越多,于是劳动力变得廉价,竞争变得激烈。
现在,考研硕士人数逐年递增,但学校招收研究生是个定数,增加速度赶不上报名人数。
本科生的劳动力比硕士劳动力便宜,所以学历高的又面临尴尬的境地。
努力了未必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但不努力,你敢吗?
刘震云写过一部小说叫《故乡相处流传》,里面有个吃蛋糕的情节:
大版食堂,把村里所有粮食做成一个大蛋糕,一开始随便吃。
后来看到蛋糕小了,村民意识到以后要挨饿了,于是拼命抢。
可是越是拼命抢,蛋糕消失得越快,所有人饿死得更快。
可是不抢的话,你饿死得更早。
这像不像一场升级版的内卷?
争抢式的努力,只是从别人身上挖肉,而不是创造出新的价值。
03 社会内卷化折射出怎样的群体心理?
从对各行各业内日益普遍化的“996”工作模式的声讨,到鸡娃式教育的焦虑,内卷化一词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
但人们对内卷化一词的具体内涵真的清楚吗?
内卷化,最初由文化人类学家亚历山大·戈登威泽提出,用于描述社会文化模式的变迁规律。
当一种文化模式进入到最终的固定状态时,便逐渐局限于自身内部不断进行复杂化的转变,从而再以无法转化为新的文化形态。
对于个体而言,内卷化体现在各行各业内正在日趋普遍化的“996”工作模式当中——更多指代其学习、工作与生活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与成本,却并不能相应地获得更多回报的“无效努力”的状态。
而对于宏观社会而言,诸多个体的内卷化又能够引发整个行业乃至社会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却需要付出同以往相比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整体效率下降的状态。
竞争压力、文凭贬值带来的情感共鸣与思考局限
在“高学历”标签泛滥的就业市场中,所扮演的角色逐渐从锦上添花之物沦为最基本的“敲门砖”,而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白领群体,其“身价”同样亦相应地快速贬值。
在此基础上,内卷化所映射出的,由诸多个体的内卷化所引发整个行业乃至社会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却需要付出同以往相比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整体效率下降的状态,成为一种足以令人信服的合理解释,并同白领群体们所面临的无奈而迷茫的处境高度契合。
不重要的短板混到及格就行,把更多的精力都用去将长板打磨到最优秀。
“卷”的精髓在于通过卷,迅速摸清自己不可替代的价值,扬长避短,只要有一个点足够优秀,就有了撬动更大成功的立足点,希望你卷着卷着就卷赢了!
· The End ·
点击你感兴趣的关键词
立即获得关于TA的更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