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被裁员后,我开心了一整夜。”

51HR派 2023-03-08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北辰青年 Author PP

“最近上班压力可太大了”,我的一位学姐昨天在校友群吐槽。


“每天都有同事跑路,任务越来越多,领导还常常没事找事!”


见状,大家纷纷留言安慰。


但在一年前,这位学姐还因秋招时就拿下几份大厂Offer,是众人羡慕的榜样。而如今遇上疫情反扑、求职市场进入寒冬,人人自危。


“说不定哪天就被裁了呢”,学姐感叹。


是啊,今年看到的大裁员新闻,好像比起往年都要更多。



有消息称,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为实现人员优化,都将大幅裁员,阿里预计裁员30%左右,腾讯预计20%,有可能整个组都被砍掉。


这些已经被大厂“优化”的人,现在在哪里?

他们现在正做些什么?过得还好吗?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找到了4位来自曾在各行业发光的“被裁者”。


以下,是他们真实的“失业日记”。



“被裁后,

其实我内心在暗喜。”


@大猫

25岁 互联网金融失业人 已重新上岸


我毕业后做第一份工作,就遇到公司大规模裁员了。但怯怯地说,其实我很开心。


离职之前,我就察觉公司氛围不太对劲——


工作群的人数越来越少,办公室里的空座位越来越多。大家手里明明都没什么工作,几个文档重复点开又关掉,就是不敢光明正大摸鱼。


我已经在这儿呆了快两年了,可工资基本没怎么涨过。我和几个相熟的同事,常在一起偷摸着讨论什么时候跑路。


那会儿,我每天上班都在思考,应该用什么理由提辞职。当收到HR的信息时,我简直感觉放下了一块心头大石,长舒一口气。


在家躺了两个星期后,我听旧同事说,前司准备从创意园的一整栋楼搬到郊区的大平层。


挺感慨的,又有点庆幸。


我告诉爸妈自己被裁了,他们也没说什么,只让我早点回去过年。而且当时已经有几家公司约我年后面试,所以我对未来也比较乐观,吃好喝好睡好。



(在家过年时的夕阳)


第一次觉得有点压力的时候,大概是过年和家人朋友一起出去吃饭,他们知道我刚被裁,都不让我出钱买单。


我也知道他们是心疼我,不想加重我的经济负担。


但看着家里的兄弟姐妹、从小玩到大的朋友们一个个都事业稳定,前途坦荡,而自己25岁了还像小孩一样被照顾着,总感觉自己有点没用。


原本还算平静的内心,从年后开始彻底崩盘——


我知道春节后各个公司的人员需求都会变大,没想到求职者的数量更大。约好面试的公司,纷纷放我鸽子;投了三四十份简历,基本没有回应。


不知道明天是否能有回音,不知道要耗到何时才能安定下来。


除了不断投简历跑面试,翻来覆去修改作品集,顺手转发锦鲤微博,我什么都做不了。


朋友劝我到他的公司试试看,但我从未接触过他所在的游戏行业,工作内容也不对口,我只怕又跳入另一个大坑。


去还是不去呢?


3月18日那天,我一边和内心作斗争,一边刷新邮箱。


当电脑屏幕的数字时钟跳到10:15时,Offer和春天一起来了。


(上岸成功!)



“我把被裁日记画成漫画,

被一万人看到”


@tuotuojun

32岁  教培失业人 已重新上岸


在我31岁的夏天,教培行业被“双减”覆灭,我作为业内的一名设计师,不得不“光荣下岗”。


我还记得,那天办离职的人实在太多了,HR办公室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甚至搭建起流水线工作台。


好不容易忙活完,晚上吃散伙饭,大家谈论起接下来的安排:


有人打算先去敦煌玩一圈,有人打算回到珠三角的老家,有人打算进部队的岗位......


我身处其中,一言不发。


明明几天前还是个无忧无虑的打工人,才跟朋友自驾到周边城市过周末,还没反应过来,眼下竟然失业了。


失业后,我闲在家里,某天下楼扔垃圾不巧碰上邻居阿姨——


“上班去呀?”

“嗯”。


我乖巧地微笑点头,不好意思承认自己被裁员的事实。然后慌慌张张逃离现场,在小区溜达一圈后才敢从后门回家。



(某次无所事事的散步)


但新工作实在是很难找,屡屡碰壁,到后来我甚至寄希望于在桌面放富贵竹、换发型等转运偏门。


就这样,我陷入了失业的迷茫中,32岁的生日即将到来。


从学生时代开始,我就会记绘画日记,闲在家里这段时间也没落下。


朋友对我说:“小红书对新人挺友好的,要不你把日记画成漫画连载吧”。


一开始,我也只把它当一个记录的平台,把裁员日记的漫画放了上去,也不在乎会没有人看。但更新到第三篇,点赞收藏竟然一直升到差不多6000。



这是我离职这么久后,第一次感到因专业能力被认可。


虽说平台的推荐机制没有眷顾我多久,但每次看到粉丝的留言,我都感到信心正不断增值。


在“被裁日记”系列漫画更新到第13篇时,四个月过去了,我终于收到了一个还算满意的Offer,再次踏入职场。


回到职场的第一个周末,我发了一篇主题为“32岁职场新人”的漫画,宣布这个系列告一段落,这四个月的迷茫和困难也按下暂停键。



我想,人生的浪潮总是起伏不定的。


在下一个大浪卷来前,我们能够做的,也只有调整心态,尽情冲浪吧。



“被裁之后,

我只害怕n+1赔偿泡汤


@进击的Queenie

32岁 房企失业人 努力转行中


我研究生刚毕业就进地产行业了。


从未婚到有自己的小孩,从Top10跳槽到Top4,兢兢业业,一干就是7年,部门绩效没少评优,终究还是逃不过这一劫。


其实我是有预感的——


被裁前两个月,我们工作组的业务莫名被取消,管理层反复找没意义的事儿给我们干,同事一个接一个地离职......


“早晚会轮到我的”,我想。


可当人事部门真的找我约谈时,还是觉得心情很复杂,签n+1协议的时候手都在颤抖,毕竟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儿。


原来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经常加班,突然间就什么KPI都没有了,什么DDL都与我无关了。


那段时间我刷手机,铺天盖地都是裁员潮的新闻,朋友圈也是哀鸿遍野,越看越焦虑。



家人安慰我,人生起起落落的很正常,先休息一段时间吧。我也有认识的朋友,年前被裁了,现在还在家里呆着。


而宝宝还太小,不理解什么是裁员,不理解妈妈经历了什么,只知道我现在能每天送他上幼儿园,晚上也有时间陪他玩了。


我重新学着慢下来,重新学着感受生活。


在家人的陪伴中,在宝宝的点滴成长中,我也逐渐能安心享受“躺平”的快乐了。


(在家陪宝宝玩)


而前公司以走流程为由,一直没返还n+1协议,我真的很担心说好的赔偿会泡汤。


我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自己的经历,没想到很多网友都遭遇了类似情况——


有些人向我提问怎么维权;

有些转行成功的伙伴前来分享经验;

甚至有做人力法务的朋友来给大家的经济赔偿谈判支招。



这种抱团取暖的感觉,让我在寒冬里重又看到希望。我开始认真琢磨新媒体运营,坚持在社交账号更新自己的被裁日记和维权经验。


不仅是想探索新的赛道,更因为员工和企业相比,始终是弱势群体。


虽然现在还在起步阶段,阅读量不高,能影响到的人群也较小,但多一分曝光度,我便多一分坚持维权的底气和势能。


希望能早日看到胜利的曙光吧!



“北漂三年,

我想安定下来了。”


@小磊

27岁 新媒体失业人 已回乡工作


我是在27岁生日当天签离职协议的,十分惨烈。


在此之前,我已经和男友一起北漂三年多了,经历过疫情最严重的阶段,经历过被无良公司压榨,经历过被调岗降薪,也跳过槽。


钱没有赚到多少,还背上了外债。


当时也偶尔和同事开玩笑,希望公司裁员名单有我,毕竟能赔钱嘛,负债压力就能小点了,但同时也很焦虑不安。


那段时间,还好有男朋友一直在身边鼓励我。


在我最怀疑自己的时候,他总跟我说:“你是最棒的”,陪我一起做好被裁员的准备,帮我物色新工作。


在他的帮助下,我大概两周就找到新工作了,前脚签完离职协议,后脚就无缝衔接到新公司报到,但焦虑还是存在。


(离职那天收到的花)


或许,只要我还在北漂,这种感觉都不会消散。


身负外债是一个原因,而幸福指数低才是最难熬的一关。


这三年里,为了节省开销,我在3环工作,却在6环以外租着1500元的自建房。


从公司到家有好几十公里的距离。每天6点下班,我提着沉重的公文包穿越拥挤的人群,迎接我的是一个多小时的站乘地铁。


等回到那破旧昏暗的“家”,我已分不清疲惫是出于身体的强负荷,还是出于内心的麻木。


虽然新公司平台更大,待遇更好,但并没有对我的生活带来多大改善。


男友说:

“要不我们今年回老家吧?”

“好”。


新入职20天后,我把心一横交了辞呈,和男友阔别阳光明码标价的北京城,回到近千里外的长春。


落差肯定是有的,工资没有以前高,周末没有以前精彩,但我比过去每一天都要幸福——


找到一份4点半就下班的工作,每天踏出办公楼时还能见到太阳;

花1400元租了一套精装的公寓,没事的时候就和男友钻研新菜谱。


(疫情居家办公时自己下厨房)


除了有时候会想念北京的外卖,遗憾长春没有那家我爱吃的连锁餐馆,其余一切都好。


对了,和男友在一起也马上第六年了,等都稳定下来,我们就准备结婚啦。



最后。


疫情之前,前程无忧的一项研究发现:


职场中有67%的人经常有不安全感,31%的人偶尔会有不安全感,只有2%的人完全没有顾虑。


在疫情爆发后,职场人的不安全感更是与日俱增。


而根据教育部的统计,2022年预计中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076万人,比2021年增长167万人,规模和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一边是毕业生不断涌入求职市场,一边是大厂们不断缩编,疯狂裁员。


难怪有人调侃,这是最冷的金三银四。



在KnowYourself出版的《长大可就会变好吗?》一书中提到:


我们总习惯将“痛楚感(pain)”“煎熬(suffering)”混为一谈,但两者本质上不同。


失业和失恋一样,会给我们带来“痛楚感”,心碎和焦虑,是我们的受伤后瞬时的「应激性感受」。


而“煎熬”是长期的负面状态,它使我们情绪低落、自我怀疑,没有动力前进。


是的,我们没办法回避“被裁”带来的「痛楚感」,但我们能够选择要不要活在「煎熬」之中。


记得照顾好自己,失去工作不可怕,失去重新出发的勇气才可怕。


文章作者:PP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北辰青年」(ID:BeichenNGO)
「北辰青年」致力于促进18-30岁青年人在对话与实践中成长,
走出自我舒适区,完成各项有趣而充满意义的成长挑战。


-其他推荐-

1、囤的菜发芽、变色了别急着扔!这几种都可以吃
2、疫情之后,也许我会离开上海
3、互联网裁员潮下,那些被迫“毕业”的人去哪了
...

2021中国典范雇主 完整榜单

2021大学生喜爱雇主 完整榜单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