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上海硬通货——小区临时通行证, 我们必须更拼
公号文章一直以政策,经济数据和现象,就业率和失业率,薪酬……诸如此类的内容为主,但是当下,似乎什么都绕不开抗疫,什么都没有感染者数字和防疫政策更有看头和具有话题性。
比如大学生就业怎么样,学生们都在学校里,他们/她们发愁就业吗?
不,他们/她们在意吃的饭菜是不是安全,花多少钱能买到卫生巾动脑筋……
4月份之前,我所在的上海一直以“与众不同”有点小骄傲,也有点小确幸。
我身边的一位老人今年2月份突发急症,被120送到上海中山医院急救室。3个小时后,医生给了治疗方案,然后要求留守陪同的家属做核酸。
今天家属们纷纷后怕地对医院充满感激,对老人的发病时间表示“运气”——如果80岁的老人发病在4月的上海,拨打120的,上120车,进医院,手术……每一步都是巨大关卡。
专家们一脸沉重地告诫疫情之凶猛,如果不封不隔不测核酸,届时将会让最虚弱的老人失去保障,而对活在全域静态的我们来所,什么时候生病才是家中80多岁老人生命的关键。
3月底抢着屯菜,4月份的主旋律是APP上抢菜,加入团购和期盼政府物资。前半段物质的紧张感让人透不过气来。
开个公司部门会议,先要各自汇报下存货和购买难度。原定一个小时的会只能在沟通库存和如何抢购的经验充分介绍后,才能进入会议主题,时不时还有人闪退去核酸,或者被通知去拿团购的货品。
4月下旬的时候,终于“复工”开始谈及。
但是经济会如何,门口的煎饼摊在上班后是否还在,老板在开工后会不会采取激进的止损手段,更像是被命令“足不出户”人嘴里有的没的谈资。
政府的救助更像是一种象征意义,团购的进步终于让日子有了以往的痕迹。几公斤的混菜在购物清单上位置下降,汉堡、咖啡,甜点和意大利面等纷纷开团,以至于我们开始对团长提出具体要求。
网上有人晒账单,说一家三口44天吃了2万块。留言区不少指责“如此困难,在吃方面如此不收手,不知检点”。另一支视频里,一位团购团长大概卸货挡住了后面的车俩,被怒批“这个时候吃什么冰激凌”……
管理专业的同学群里,前半个月话题围绕两种方案的激烈争论,为了大目标个体的损失(牺牲)是不是可以,是不是高尚之类,以至于我认定这些各大公司的精英管理者和老板们不愁吃。
但是渐渐画风转变,开始讨论怎么样安抚员工,复工要求,有人身体不适询问如何申请出小区去医院,核酸检测要不要每次必须,诸如此类。
这个时候我相信,大家都差不多,吃饱了撑的人终于是非常少数了。
5月份的上海开始逐区宣布“清0”胜利。对于“三区”(封控,管控和防范)的概念区别终于清晰起来。
下楼小区散步的人多了,马路上行人多了。走不出去的人在小区群里大声疾呼“不能再有”了,语气文字中透着浓浓的“杀气”。
这个时候一件神奇的物件出现了——
通行证
更打破我认知的是,3月底的浦东和浦西分隔,不过是个小序曲。5月上海多个行政区都做了划界隔断,浦东新区由于太大,区内也做了很多的隔断。
我已经和浦东的家人一个多月没能见面了,还在继续。但是我应该高兴,终于能和同行政区不同小区的家人见面了。当然如果老人要去医院,如果叫不到120,只能在本区的医院就医。看老人家的命了。
大开眼界的是不仅是通行证,手持通行证后,将只能去往指定的超市购买。
为此,一直在操心的街道和居委会家长们制定了周密的管理办法,包括时间和前往超市的交通工具,更有甚者,由于超市分布并不均匀,某些超市可能对接的人群巨大,家长们对进入超市的时长也做了详细的安排。
兴冲冲走出小区的小部分群众,多数带着沮丧和无奈的心情回家。因为沿街铺面几乎全关,超市门口长龙绵延,能购物品了无新意。然后继续在群里和团长们呼应。心里算着4月份之前般的日子也许很近了。
为了纪念这半辈子都想不到的证件,我们汇集了一些通行证,上图给大家。
4月份之前,我所在的上海一直以“与众不同”有点小骄傲,也有点小确幸。
但是我必须承认我的狭隘和自以为是,我们此刻的经历,在这两年里很多城市的人都见到,遇到过,在记忆中。
全国一盘棋,你凭什么不一样呢?我把“防疫通行证”放在百度搜索了下:
上海的普陀区和静安区隔断了,住在隔离带附件的人不适应了,但是把“封路”“划界”放在百度里,其实不算新鲜事情。
我已经顾不得这样的铁网和黄色警示带造成的阴影面积,我要为“临时通行证”,每天都能有的上街机会,继续努力,虽然我是本质上是一个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十小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