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再怎么骂我,我也不敢招聘得过新冠的人”
“进过方舱的不要、阳过的不要。”
这是上海晨报2022年7月4日的一则新闻,据报道市场上有多家招工平台以及公司在招人的时候,针对曾经感染新冠病毒的人以及方舱志愿者附加了限制性的条件,这些招工单位以及行业几乎囊括了所有求职门槛低的职业,包括外卖员、快递员、保安、保洁等,导致许多人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不得不流浪街头。
疫情的势头得到了控制,但是曾经肆虐的新冠病毒依旧笼罩在企业上空。
据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早先就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人。
如员工已治愈或已排除传染病嫌疑的,用人单位不得拒绝员工返岗,否则构成就业歧视,违反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更有针对性地,2020年人社部下发了《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规定对新冠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其隔离治疗期间或医学观察期间以及因政府实施隔离措施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职工,企业应当支付职工在此期间的工作报酬,并不得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因此主张解除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也就是说在法律在这方面没有空子可钻。那么为何在落实到就业上,就推行不顺,这样的阻碍到底来自何处?
或许我们可以听听企业怎么说。
#01
复阳的可能性
“一个阳性,整个工厂停工,这谁吃得消,我不要得过新冠的很正常。
你们知道复阳的后果是什么吗?
如果他在工作期间的抗原检测两条杠了,那么他所在的工作场所连同在场人员一起先就地隔离两天。如果他只是生产性的工业企业,那也就连累本厂工人;如果他是服务性行业,那是顾客也要一同就地封控2+12的。
疑似阳拉到指定的隔离地点隔离,其他人就地解决吃饭睡觉问题。想想这么热的天,两天不洗澡,两天打地铺是啥感觉?
半个月前我朋友公司不幸出了个抗原假阳性,要是真阳的话,我真不知道还会有啥更严厉的管控措施在等着他。
在现行封控隔离政策下,你是老板的话你会怎么选?万一复阳带来的停工损失、吃喝开销谁来兜底?这不是你们喊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你们骂我也没用,我是很多人的老板,我还要为别的工人想想。”上海周边的配件厂老板无奈的表示。
而对于走在复工复产一线的餐饮企业,更加谈阳色变。
据红餐网消息,苏小柳联合创始人周小瑜表示,6月解封后,商场复阳、小区复阳的情况还是偶有发生,消费者的恐慌心理还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餐饮经营,宣布复工第一天人流量还好,但是端午期间,大街上、商场里的客流量都有所下降。
小杨生煎创始人杨利朋透露,复工之后不久,上海就有三个商场因为有确诊案例而关停,而小杨生煎在上海有将近80%的门店都开在商场内,因此即便复工,压力还是非常大的。
疫情的变化太多了,可以寻找比较官方的数据是,2020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援鄂医疗队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回答媒体提问。针对新冠复阳率,在发布会中透露“目前来看复阳病例整体发生情况,在我们国家目前的初步数据是5%到15%左右。”
而两年过去了,据网友爆料,上海市在决定6月1日全面复工复产后,曾经阳过的人收到了如下的短信:
这就意味着,政府部门担心曾经阳过的人在三个月仍有被检测为阳性的风险。
#02
新冠不是大号流感
痊愈了就没事了吗
苏苏是某企业的HR,因为业务洽谈需要,在前段时间要找个临时的英语同声翻译,哪怕只是日结的工作,她也明确的表示,新冠痊愈患者暂不考虑,给出的原因直指新冠后遗症。
“在家待着的两个月,网上有太多新冠痊愈患者的自述,我现在对他们的工作能力保持怀疑,我在之后的所有招聘中都会保持敏感度。”
新冠后遗症的报道,可以追溯到2020年5月29日发布于澎湃新闻的一篇新冠患者痊愈自述“本以为彻底摆脱了病毒的控制,没想到出院没多久后,皮奥特就开始出现肌肉萎缩、全身无力的情况。
以前经常运动的他,现在哪怕是爬楼梯都喘不过气,他觉得自己似乎一下子老了20岁。
更严重的是,他时常感到呼吸困难,被诊断为肺纤维化。因为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不少病人都出现免疫系统异常的情况,身体器官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这种病毒对人体的危害,远比我们想象中大多了。”
随后的一年时间里,针对此的研究越来越完善。
2021年,美国CDC在去年就将long covid(又名post-covid condition,感染新冠后遗症)定义为”残疾(disability)“的一种,指出康复者的体力、脑力等,有一定概率大不如前。
截止2022年6月17日,美国感染后康复了1~3个月的人,有13.3%的概率有long covid(康复3个月后则是2.5%),目前上海的康复者普遍属于”康复了1~3个月“。
与断手断脚的残疾不同,long covid导致的残疾多为脑雾、乏力、极度疲劳等,比较隐蔽,无法从外观上看出来,但确实会影响工作的效率。
而据参考消息网2022年5月14日报道,英国《柳叶刀·呼吸医学》杂志5月1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在感染了新冠病毒原始毒株的人群中,有一半的人在康复很久后依然存在健康状况糟糕、生活质量低下的问题。
虽然康复者的身心健康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普遍有所改善,不过对近1200名在最初感染后住院接受治疗的新冠患者所做的评估表明,在之后长达两年的时间里,他们通常存在疲劳、气短和睡眠不佳等症状。这一结果表明,比例很高的新冠感染者受到long COVID的折磨。
用人单位加上这条招聘限制,似乎只是为了不愿意冒13.3%“花了钱,招来的人却无法干活,甚至强撑着干活把活搞砸”的风险。
#03
招聘限制的更多可能
政策对于新冠的态度,决定了企业对待新冠痊愈患者的态度。
毕竟,企业是为了赚钱,如果一个人得没得过新冠,对企业的经营完全没有影响,那么,这就不会成为企业考虑的因素。上海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研总监夏宇表示。
“疫情复工期间,我们会有这样一种担心:我复工可以申请,但是如果出现了疫情,企业还是要负责的。
这种担心,成为了很多企业决定推迟复产的原因之一。目前,一个企业如果查出有一个病例,那么轻则停工,重则会不会追责不知道。那么最轻,也是走向企业经营目的的反面:不但不赚钱,还要亏钱……
所以,除非企业真的是闲的,谁愿意冒着这样哪怕一丁点儿风险?”
对于现在上海企业对新冠患者的差异化对待,武汉某化妆品品牌HR表示可以理解,2020武汉疫情之后,她所在公司没有不招新冠痊愈者,是因为当时很少有复阳的情况,新冠后遗症的论调也比较少。
但是两年过去了,现在关于新冠的研究很多,很多企业对新冠认识得也就更加全面,所以她在招聘时就会问一下是否得过新冠,至于会不会录取,还是要看候选人的整体情况。
所以,这个问题就变成了:
新冠阳性康复的人,有没有依据不会复阳?
决策者会不会站出来为这个结论背书?
政府能否考虑企业因招聘这样的员工而对企业网开一面,或有额外的因承担风险的经济扶持?
有一个非常典型的心理学研究:不断电击试图逃跑的狗,后来即使没有电击的惩罚,狗还是放弃了逃跑。我们在疫情中就像习得性无助实验里面的狗,而疫情政策对于疫情的态度,决定了所有人对于疫情潜在风险的态度。
点击观看:
点击查看2022中国大学生喜爱雇主完整榜单
如果您是HR,想要与我们交流关于HR方面的专业看法,欢迎发送邮件至hrpai@51job.com,我们将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