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筑境新闻 | 站城融合新典范——杭州西站今日正式通车运营!

CCTN筑境设计 CCTN筑境设计 2022-12-14
* 欢迎将筑境设计设为星标公众号
不错过任何精彩资讯*




历时3年,由程泰宁院士领衔,中铁四院与筑境设计联合体设计的杭州西站枢纽项目顺利完工,于2022年9月22日正式通车。除了迎接亚运会,承担杭州综合门户枢纽的交通功能之外,杭州西站还将成为既有江南气质又具未来感的城市空间,向世界展示杭州地方文化与城市精神,为旅客和市民营造独属于杭州西站的城市记忆。


项目设计理念取自于“云”的意象,“云”,既呼应了杭州“三面云山,一江抱城”的独特山水格局,又象征了城西科创大走廊的科技精神。“云谷”入云,“云门”观云,而后腾云而上,一座“云城”映入眼帘。




高效的旅客进站方式是杭州西站的创新点之一。杭州西站将湖杭场、杭临绩场两个车场拉开,形成28米宽的进站通廊。来自地铁、公交、私家车、网约车等多向客流汇聚于此,各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旅客可通过垂直电梯、长扶梯等快速便捷地到达进站厅,与传统进站模式相比,进站时间可以缩短一半以上,进站效率大大提升。 


△云谷端部外立面

△云谷端部通透室内实景图

△云谷中部中央进站系统


“云谷”两端的入口向站房外延伸,拱形的入口以昭示的姿态引导旅客“入云”。采光天窗引入了充足的光线,使得站内空间通透明亮的同时,也对旅客进站的路径具有引导性。同时,十字形的“云谷”使人群集散更加便利、迅速,旅客无需再辨别东、西出口,只需要向中心方向走,就可到达“云谷”中心的停车场和地铁出入口。


△云谷空间通向候车厅大扶梯
△候车厅回望云谷空间

通高的中庭空间为不同的活动场景提供了展示面:旅客拖着行李在候车层等待,高铁在铁轨上飞速行驶,亲友团聚或即将分别,人们谈笑欢饮、观展赏景。在这里,种种生活缩影凝聚成具有烟火气的空间氛围。在“云谷”中穿梭,宛如游历一座现代园林,有步移景异之感。

△云端候车大厅
△候车大厅中部衔接云谷的透光玻璃罩
△云谷衔接候车厅进站口(左),站台出发检票厅(右)




杭州西站站房前,一座外观简约、温润,但内有乾坤的“云门”,倒映着城市的诗意,作为全新的城市精神场所,像一朵“科技云”,彰显着“数智杭州·宜居天堂”的城市形象。“云门”以江南园林的园门意向塑形并对其进行现代转译,富有传统的杭州韵味的同时,也具有未来感。

△云门鸟瞰

“云门”内部包含了办公、商业、餐饮、会议发布等业态,具有丰富的慢行步道、景观跳台等公共空间,提供了具有时代感的室内空间及云端功能。同时,作为亲友团聚的标志性场所,站前广场是市民的城市记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地标性作用不容忽视。作为一个立体的站前广场,云门既是云城的会客厅,也联系着站房以及周围的高层办公、裙房商业、休闲娱乐等综合开发项目。云门下的室外空间也是城市公共活动的重要场所,可以根据需求举办临时展览、科技发布、室外剧场、冬季旱冰等各类活动。云门这块“压舱石”,既有良渚玉的温润,也有城门的厚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云门”,是一座真正的可观可游之门。

△候车厅端部望向云门

△建设中的云门





杭州西站首创的雨棚上盖综合开发创新性地在雨棚上盖空间引入了办公商业和酒店功能,通过开创先河的分层确权机制,使综合开发和站房立体叠置,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取得浙江省首本”地上空间建设用地三维不动产权证书“。从西站站房内,通过专门通道,可以直达雨棚上盖。旅客不但可以观“云门”,游“云谷”,还可以腾云而上,直达上盖综合开发,饱览站房内外部的景色。

△雨棚上盖

综合开发的底层进行了架空设计,为旅客提供了屋顶花园、空中城市漫步道及景观平台等开放空间。云门的震撼、云城的繁华、高铁的穿梭都将成为旅客眼中的站城风景。与车站的零距离,成为雨棚上盖得天独厚的优势。旅客可在入站前自由、随意地休闲或工作,然后可直接由连廊进站,最大程度上方便旅客出行,赋予了工作、通勤人群一种新时代的空间归属感和掌控感,平衡了杭州西站作为交通建筑带来的效率至上的体验。

△雨棚上盖整体鸟瞰




杭州西站始终秉持“站城融合”的理念,并已成功在行业内树起标杆。对于站城融合发展,关键点是要在交通枢纽中融入特色匹配的城市产业及规模适宜的功能业态,吸引人们在此停留,以及栖居。云城将不仅仅是一个中转站,更是一个目的地。

杭州西站具备实现“站城融合”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它位于余杭组团,处于城西科创大走廊的重要节点,数字产业推动下,各种世界级数字科技企业、新型科研机构都成为“站城融合发展”的肥沃土壤,未来大量科技人才将汇聚于此。云城的规划依托杭州西站的建设,通过城市之间的高效联动,将吸引众多通勤、商务高端人才旅客驻留于此。城市有“人气”,才让西站站城融合有了“底气”。

△杭州西站鸟瞰图

设计上,通过“云谷”腾挪出了“站城融合”的新空间,将传统的“两端进站”化零为整成“中央进站”,让站与城的无缝衔接变得更加容易;通过“云门”优化传统站前广场的功能,立体交通串联起不同区域,地标形象承载旅客情感的联结,成为站与城之间的精神纽带;通过雨棚上盖开发在物理上增强站与城之间的联系,实现真正的站城“零距离”。车站功能与配套设施垂直叠加,既节约集约用地,又增加复合功能,站中有城,城中有站,创造良好的公共空间和文化体验。种种设计手法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在提高旅客出行效率的同时,提升市民的出行体验,使人们在杭州西站便捷地出行,在云城中舒适地生活。

△细节图

杭州西站坐拥优渥的自然资源,北向直面吴山、寡山,营造“绿水青山园中站”的意境,自由舒展、如云似雾的建筑体量也使它很好地融入了周边的自然环境。与此同时,由于西站枢纽的紧凑布局,周围仍留有很大的开发余地。这座杭州站城融合的标杆,迈向未来的底气,也正在于它在规划伊始时,对未来的前瞻与留白。

△鸟瞰图


图片来源 | 杭州西站枢纽、北京院、杭州日报、筑境设计等。
本文供稿 | 李墨君、郭雪飞(筑境设计站城融合研究中心)


筑境设计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