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架构 | 工业百条
【中文词条】企业架构/复杂组织体架构
【英文词条】Enterprise Architecture,简称EA
【词条正解——工业百条】EA 是一个统一且完整的具有内外信息系统结构的蓝图与规划,是一套适用于工程系统及组织系统的顶层设计方法论。它定义了一个组织如何有效地整合并利用各种IT 资源,有效地对组织的业务战略、流程与绩效提供最大支撑。
什么是Enterprise?
开放工作组(The Open Group)给Enterprise 所做的定义:具有一个共同目标的组织的集合,可能是政府部门,也可能是一个完整的公司、公司的一个部门、单一科室,或者由共同拥有权连接在一起的组织链。
由此可见,任何一个复杂的组织体,不论它是商业性的、政府的、非营利的,还是松散的组织,当其中包含了多个逻辑独立的组织体的时候,我们都会称之为“Enterprise”。
在“Enterprise 架构”的背景下,“Enterprise”一词可以用来表示整个复杂组织体的整体——包括其所有的信息和技术服务、流程和基础设施及组织内的特定领域。在这两种情况下,架构跨越多个系统及组织内的多个功能组。各种组织(公共和私人的)为了促进人们对这一术语的理解,也在很多相关文献中为Enterprise 架构提供了各自的理解与描述。
什么是EA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在2011 年颁布的“ISO/IEC/IEEE 42010—系统和软件工程”系列标准中,把架构(Architecture)的定义为“一个系统的基本组织,具体体现其组件、组件之间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支配其设计和演进的原则”。
关于Enterprise 架构的定义,从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答案,至今也没有一个完整、公认的确切定义。不同的组织(包括公共的与私人的)所处的环境、文化、商业组织等的不同,造成了人们对这一词语的差异化的理解与描述。
这里给出作者自己的理解:
EA(Enterprise Architecture)是一个统一且完整的具有内外信息系统结构的蓝图与规划,它定义了组织如何有效地安排并利用各种IT 资源,有效地形成对组织业务战略、流程与绩效的最大支撑。EA 的构成如图1 所示。
图1 EA 的构成
与系统或软件架构师们不同,Enterprise 的架构师们更加关心一个组织内部的业务规划、组织内部的运作流程,以及其与外部其他组织的业务往来的范畴与规则等所构成的业务架构蓝图,并致力于将IT 的顶层架构与其业务架构进行映射与统筹规划。简单地说,业务架构蓝图是EA 对组织的业务愿景/使命、目标/目的/驱动力、组织架构、职能及角色等系统模型化描述,进而通过应用、数据与基础等IT 领域的架构规划、设计,来承接组织业务战略与IT 战略之间的桥梁与标准接口,是信息化规划的核心。
Enterprise 架构的发展与演变
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国外正在兴起ERP(企业资源计划)实施热潮。同时,信息化的黑洞效应也日益显著,即信息化在初期投入时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效益显著,但到达一定阶段后,信息化的大量投入在效益结果上却难以显现,甚至为组织运营带来了巨大风险。面对这种困惑,哈默的流程再造理论受到关注。但同时,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即当时在IBM 任职的John Zachman 首次提出了复杂系统架构设计的思想。他指出,在进入系统设计之前,必须从系统应用背景环境、概念设想等不同层面切实回答好Why(为何)、What(何事)、How(如何)、Who(何人)、When(何时)、Where(何地)六个方面的问题,并由此建立起组织模型,对设计过程进行逐层分解和问题的协同处理,才能确保系统设计概念完整、与初始意图始终对准,结果行之有效。
由此,Zachman 成为Enterprise 架构的最早的开拓者。在他的主张中,一个组织的架构蓝图应该可以被用来定义一个组织内部的各种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各种关系,从而可以知道该组织如何有效地组织、管控其内部的信息系统的建设、议程与应用。
随后,该概念迅速被美国的政府、国防部门及各大企业与科研组织所接受。
为什么需要Enterprise 架构?
Enterprise 架构的目的是将整个(包括手动和自动化)流程经常分散的遗留优化成一个综合环境,以响应变革和支持业务战略的交付。
绝大多数CEO 都知道,通过信息技术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是一个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实现竞争优势不可或缺的手段。Enterprise 架构解决了这一需求,为IT 系统的发展提供了战略环境,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业务环境需求。
此外,良好的Enterprise 架构使组织能够在IT 效率和业务创新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它允许各个业务部门在追求竞争优势的过程中安全地进行创新。同时,它还确保组织对集成IT 战略的需求得到满足,从而允许跨扩展组织最可能的协同效应。
良好的Enterprise 架构优势能带来重要的业务收益,这可通过公司或组织的净利润或损失得到验证。
(1)更高效的IT 操作:
☆ 降低软件开发,支持和维护成本;
☆ 提高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
☆ 改进的互操作性和更容易的系统和网络管理;
☆ 提高解决关键组织级问题(如安全性)的能力;
☆ 更容易升级和更换系统组件。
(2)更好地回报现有投资,降低未来投资风险:
☆ 降低IT 基础架构的复杂性;
☆ 现有IT 基础设施投资回报最大;
☆ 提高制造、购买或外包IT 解决方案的灵活性;
☆ 新投资总体风险降低,IT 所有权成本降低。
(3)更快、更简单、更便宜的采购:
☆ 购买决定更简单,因为采购信息可以在一致的计划中随时获得;
☆ 采购过程更快,最大限度地提高采购速度和灵活性,而不会牺牲架构一致性;
☆ 能够采购多厂商异构开放系统。
架构框架在EA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工业4.0、工业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在智能制造的整体战略引领下,组织将会面临从孤立系统建设与设备升级改造等相对简单的问题发展到向组织多维度链接与全方位协同的超级复杂系统的规划、设计与逐步实施。在面临这种复杂的系统性问题的情况下,逐步分解、分步实施的Enterprise 架构思想,便成为一个组织在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路上最重要的手段与方法。
如何做好一个复杂的组织体内部的EA,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以通用的框架作为基础。
一般情况下,大型企业、组织和政府机构由多个Enterprise 组成,针对每个Enterprise,往往可以通过开发和维护一些独立的Enterprise 架构来解决。由于每个Enterprise 中的信息系统通常有很多共同之处,因而在使用通用的框架方面有很大的增益潜力。例如,通用框架可为开发模型、设计和基准数据的集成和重用架构存储库提供依据,便于大型复杂工程系统的架构设计与顺利实施;有利于在新技术、新方法、复杂的环境中,推动产品研制模式、使用与维护模式及组织体运行管理方式产生巨大变革。
通用的框架可用于开发各种具有不同架构的基础结构或某一组结构。应该描述一种用于根据一组“构建块”来设计组织的目标状态的方法,并且表示出“构建块”如何组合在一起——应该包含一套工具,提供一个常见的词汇,包括可用于实施构建块的推荐标准和合规产品的列表。
在Enterprise 架构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不同的通用框架体系,诸如TOGAF、Zachman、DoDAF、FEAM 等。
注:本词条入选《智能制造术语解读》一书,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编,即将由中国工信出版集团和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敬请关注。
《工业百条》是《知识自动化》一个常设的栏目,收集新工业浪潮中值得解读的概念,包括新老术语。旨在“用科普精神解读专业术语”。如果大家发现值得解读的术语或者概念,欢迎推荐。
《工业百条》相关词条:
作者简介
作 者
颜 强:上海复雅智能生命健康研究院 首席数据科学家
编 审
赵 敏:英诺维盛(北京)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走向智能研究院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