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华跑圈80岁“大师兄”王凤生:退休之后,跑步健身18年!

王瑜琪,吕淑敏 乐学 2023-01-06

王凤生,196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同年留校任教。1984年至1991年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兼任校文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美育委员会主任等职,清华大学第六、七、八届党委委员、常委。1991年9月到北京电影学院工作,先后任党委书记、院务委员会主任、院长等职。2002年11月退休。

2013年,王凤生参加“北京现代”马拉松,

并完成“全马”挑战


1958年的某天,夜已深,清华西大操场的土跑道上却还是一片喧闹,远远地就能听见“加油!加油!”的声音,原来是水四的同学们在为还没达到“劳卫制”标准的王凤生鼓劲助威。他们拎着灯笼照着跑道,敲锣打鼓,热闹喧天。尽管如此,王凤生在多年后回忆起时,笑言当时老实说是没有达标的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年身体素质并不算好的王凤生,在工作多年退休以后,竟重新拾起了曾经的短板项目——跑步。老骥伏枥,却仍然志在千里, 2011年王凤生第一次参加半程马拉松,2013年第一次参加全程马拉松,这之后,2015年的清华首届校园半程马拉松有他,2016年的“疯狂马拉松”有他,2020年清华校庆长跑“109圈接力”活动上,也同样有他。因这份长久的坚持,他成为了清华跑步圈的“大师兄”。2017年,在清华大学纪念“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口号提出60年的大会上,王凤生还作为校友代表发言,谈了自己多年坚持跑步的感受。


这些年来,跑步早已成了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了习惯。


01

“我退休时才工作了38年,还差12年未达标”


聊天,从他现在的跑步习惯开始——


“您现在还在坚持每天跑步吗?”


“跑,每天都跑。”


他又接了一句,“我属于‘自然休’,雾霾、下雨下雪或早晨有事,这三种情况不跑,休息。其余每天都跑。”


仅仅是2019年一年,王凤生就跑了2200多公里。每天早晨,他都是五点多就起床,在校园马路上和东操或西操跑,跑完回家洗澡用早餐,再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对长跑的长期坚持,给了王凤生挑战马拉松的勇气和底气——先后12次参加马拉松,1次10公里,10次半程,在73岁时更是成功完成了1次全程马拉松


忆起往昔,王凤生说,他在清华读书的那几年,正是清华浓厚的体育氛围形成并逐渐发扬光大的关键时期,当时,蒋南翔老校长在多个场合都对清华学生提出了要“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的期许。


为此,学校规定了专门的体育锻炼时间,一到下午四点半,操场上的广播便响了起来:“同学们,课外锻炼时间到了,走出宿舍,走出教室,去参加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魄,争取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在那时,只要听到广播声音,同学们不管在哪儿,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到西大操场上锻炼身体。


“虽然啊,那时候只有一个操场,可操场上满满的都是人。”王凤生回忆说,那时候路上车很少,同学们就在马路上长跑。他们甚至经常会跑到当时的体育学院——现在的体育大学,从西门出去,到体育学院,再一路跑回来。

“这样的一个往返,就正是5公里。”


2016年,王凤生参加“清华105年,奔跑105圈”悦跑活动


谈起清华优秀的体育传统,王凤生的眼神总是异常明亮,他说:“在退休时,我的小女儿曾问我,有没有失落感。”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他更记得青年读书时蒋南翔老校长对大家的嘱托——


“我退休时才工作了38年,还差12年未达标,我得继续健康地为祖国工作!”


退休前工作忙,王凤生运动的机会并不多,他自侃当时“肚子很大”,身材还有些肥胖;在刚开始跑步时,800米距离的两圈跑下来,都要“呼哧带喘,费好大的力气”;慢慢地,跑量加到了四圈;一段时间后,又加到了六圈……循序渐进,坚持几年后,在2005年,王凤生开始尝试马拉松,并逐渐成为了一位资深的跑者。


他目前的遗憾来自于疫情:“原本在想,我今年还要跑个全马!”


02

“跑步并不是一种享受,它其实很艰苦”


从2002年,到2020年,王凤生整整坚持了18年。但他却说在自己心中,实际上觉得跑步是一件苦事:“有的人说跑步是一种享受,不跑不行,浑身难受,但至少我现在还没有到达那种境界。”


“我依然觉得,跑步是需要付出的、是比较艰苦的。”


尤其是冬日里,五点多起来,天色仍是一片漆黑,王凤生面对的是满天寂静的星斗,小区里晦暗的灯光和扑面袭来的刺骨冷风,他坦诚地分享着自己偶尔“犯懒”的心理:“我前面说有三种不跑步的情况,所以有时候啊,我是盼着雾霾大、盼着下雨的。早上起来拉开窗帘,我就想,今天怎么还不雾霾大?还不下雨呢?


“如果符合条件的话,我就很开心地回去,接着睡懒觉了。”说到这里,大家都不由得笑了起来。


与其将跑步定义为一种享受,王凤生更觉得它是一种自律,是一项他虽然觉得很苦,但仍愿意长期坚持、为之付出的习惯,这是因为跑步总会回报人以幸福和愉快的成果。


我现在血压、血糖各项指标都正常了,脂肪肝没了,膝盖也不疼了,体重减了10公斤,不用看病跑医院,精神也很好,还能做事,就很幸福!”


尽管如此,退休之后才开始跑步,一开始,王凤生周围没有一个人是支持的,“都是说反话的”,大家都觉得跑步会伤膝盖,“应该省着点用”。但王凤生依然通过十多年的长跑实践证实了跑步的好处,尽管他年岁更大,但运动量却逐渐增加了,速度也得到了提升。跑步对老年人确实很有帮助,除了增强体质外,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跑步影响精神状态,带来一种积极正面的情绪”


每天早起锻炼之后,王凤生读书、学习、做事,总会感觉全身充满力量,一整天的精神都提了起来。


王凤生笑着说:“干事创业,尚未完成,争取在有生之年为人类多做些事情。”


03

“想到电影学院去,看看艺术院校是怎么回事”


“你们跑过全马吗?”


见我们都摇头,王凤生接着说道:“全马和半马还真不是一个概念,我们不是运动员,一般的加把油跑半马可能还行,但跑全马确是另外一回事。”2013年的时候,王凤生就跑了一次全马。


“当时我过了30公里以后,刚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还有10多公里,我心里想着,这可怎么熬!


然而,看到有很多人在为自己鼓掌,他心一横,还是决定咬牙坚持下去。那一天比赛是6小时关门,跑前他的目标也仅仅是别被关在外面,若能得个奖章,那就算是满足。但一路坚持下来,最后他用时5小时31分钟04秒,完成了全程


“我那时就想,也不能对不起观众哇!


就和跑全马一样,王凤生的人生岁月,一样充满挑战,一样充满了是否应战、是否坚持的自我诘问


刚毕业时,想要前往深山综合考察队、前往祖国最需要地方的王凤生,最后却被分配留校;打算一直深耕教学,后来却又被调任工字厅,做党政工作他在清华,读书加上工作,一待就是33年


到了1991年,时任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的王凤生又再次服从组织安排,到北京电影学院任党委书记


水利工程系毕业,一直在清华工作,仿佛和艺术不沾一点边……北影对王凤生来说,几乎算得上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工作环境和专业领域,“同样有人不看好我的选择,但我觉得,那里需要我。而且它是学校,教育还是有着普遍规律的,通过努力,我有信心能够把这件事情做好。对于个人,丰富的经历是一种财富,到一个新的领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东西,增加许多新的体验。”


就这样,怀着“看看艺术院校是什么样”的初心,王凤生开始了他在北京电影学院的工作,也开始了他对艺术“老老实实地学习”


他跟着大一学生,在教室听课,从头一直听到尾;他请老师到办公室去讲课,讲导演、表演、摄影、录音、美术还有电影理论;他到摄制组去,去看拍片,观摩学习拍摄电影。


在北影的日子,王凤生坚持边工作边学习,这使他对电影学院的办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电影学院的发展带去了新的理念。这样的工作和努力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1997年开始,王凤生又开始担任北京电影学院院长,直到退休。


2015年,王凤生参加U-run清华大学首届校园马拉松


跑如人生,人生如跑。


“我先坚持跑,跑不动了就走,走不动了,就坐轮椅,坐轮椅也走不动了,怎么办?那就床上躺着喘气,躺着喘气也喘不动了怎么办?”他的笑声豁达而爽朗,“那就不喘了呗。”


“这是大自然的规律,违抗不了。”


但在他的那片广阔天地间,当前仍大有可为。正如退休至今,王凤生都没有停下脚步,他还在做事,还在办公,未曾想过什么时候开始休息,而只着眼于当下。


“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偏于积极,持之以恒。”

这16字,可说是他锻炼的原则,也更像是他人生的注脚。


不论是跑步,还是人生,唯有坚持,才可成事

他说:“我已经跑步18年了,东操、西操、校园里都跑,经常看见一些人也在跑,跑几天以后就很熟了,过几天发现这人见不到了,不跑了,能够坚持下来还是要做一点努力的。”



青年时在清华读书,学成后在清华任教,退休后在清华继续长跑、继续耕耘——这位老学长,一直对清华的学生们怀抱着殷切的期待,他深情地说道:“清华的体育传统从老清华、到新清华、再到现在,我们一直都继承下来了。同学们一定要把这个传统继承下去,去发展、去丰富、去赋予它新的内容,要把它发扬光大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从拥有一个好的体魄开始


同学们

咱们运动场上见吧

采访:魏海龙 吕淑敏 王瑜琪 牛起超

撰稿:王瑜琪 吕淑敏

排版:吕淑敏

审核:魏海龙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