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宏印刷:引领按需印刷新发展

王浩 数字印刷 2023-08-18

从零星尝试、探索发展,到模式建成、广泛融入,经过多年实践,“按需印刷”在我国迎来长足发展,成为出版印刷业数字化融合发展的先锋。


而说起按需印刷,就不得不提起北京建宏印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宏印刷)。建宏印刷成立于1999年,2015年并入到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后,开始由传统印刷向按需印刷转型,目前主要业务涉及国内出版物印刷、海外出版物印刷以及商务印刷三大类。近日,《印刷经理人》杂志采访了建宏印刷副总经理王志强,听他来聊一聊建宏按需印刷那些事儿。


北京建宏印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志强


吹响“按需印刷”集结号


出版行业长期存在库存压力大,退书及损耗率高,断版书、再版书、小众书难以出版和盗版等问题,严重制约行业成本管控和盈利能力。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难点,建宏印刷通过前期大量国内外市场调研和客户拜访,制定了以按需印刷为立足点的发展战略,通过‘一书一码’‘本本不同’等数字技术应用手段,改善供应链,助力出版发行行业深化改革目标。


“目前国内很多企业都涉及按需印刷业务,但建宏印刷与其他印刷企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建宏印刷不止是单纯的生产商,而是在做供应链整合。”王志强强调道。


转型以来,建宏印刷充分整合出版社、发行单位等资源,全力打造图书供应链平台,逐步从以往低效浪费的先印刷后销售模式,转变为先出版销售、再根据客户需求“一本起印、先卖后印”的出版发行新模式,经营业绩逐年提升,“预计今年营收增长50%以上。”


在王志强看来,“真正的按需印刷是传统印刷与数字印刷相结合的一种混合印刷方式,能够为客户提供从一本(图书)到万本,甚至几十万本的解决方案。”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建宏印刷秉承“贴心善印,岂止于印”的服务理念,推出贴心系统和善印系统,分别对应客户订单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以此打通用户和生产之间的连接,让按需印刷更加方便快捷。如今建宏印刷贴心善印系统在前期文件预检、智能排产、预报警系统的基础上,已升级到3.0版本,可以实现从接单到印刷的自动化生产。



国际上按需印刷模式已发展的较为成熟,如全球最大的按需印刷公司英格拉姆,其在美国本土就有20多条按需印刷生产线,相比较而言,国内印刷企业虽然进入按需印刷市场晚,但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国内整个图书印刷市场的总体量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但按需印刷基本上是逐年增长,有的出版社采用按需印刷方式和传统印刷方式的比例基本可以达到五五开,有可能明年还会增长。”对于按需印刷的发展前景,王志强显然十分看好。


按需印刷,聚力攻坚。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建宏印刷早已吹响国内“按需印刷”集结号,用实际行动推动行业发展,引领行业变革。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作为业内最早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之一,建宏印刷一直致力于POD业务发展,不断开发数字印刷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


“建宏印刷目前具备7条数字喷墨轮转线和国内首台数码精装线以及10余台数码单张纸印刷生产线,年产值可达1.5亿元规模。”王志强介绍道。建宏按需印刷的成功,不仅有贴心的服务、过硬的软硬件技术,还有各个设备供应商的鼎立支持,柯尼卡美能达就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建宏印刷相继引进了10台柯尼卡美能达设备,其中4台AccurioPress C6100 彩色生产型数字印刷系统、2台AccurioPress 6120 黑白生产型数字印刷系统、4台AccurioPress 6136 黑白生产型数字印刷系统。


王志强表示,之所以选择与柯尼卡美能达长期合作,“首先是因为柯尼卡美能达的服务非常贴心,无论是工程师还是销售的服务都非常到位;其次,柯尼卡美能达的数字印刷设备色彩稳定性很好,即便是在温湿度差异比较大的北方,印出来的产品颜色质量都能得到保证;另外从投入产出角度来说,柯尼卡美能达设备的性价比也非常好。”


“静电成像原理的数字印刷设备,受环境温、湿度影响,会出现比较严重的色差,柯尼卡美能达AccurioPress C6100配备IQ501组件,可以在线监测印刷品正背套印和色差,并根据设置进行自动校准,提高效率和质量,降低了废品率。此外该设备还可以实现长度760mm以内的自动翻转,很适合出版物产品的印刷加工。”王志强解释道。



目前,建宏印刷用这10台生产型数字印刷设备协同按需生产,“4色设备主要服务于图书的封面、彩插以及一些折页产品;黑白设备则用于常规的图书印刷以及产品打样等。”据王志强介绍,建宏印刷引进的柯尼卡美能达设备,平均每月可达到20万印量,位于顺义工厂里的数字印刷设备,其单机印量可排在全国前五。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在建宏按需印刷的发展进程中,离不开建宏人的努力,也离不开合作伙伴的支持。


中图印云 剑指未来


市场瞬息万变,疫情导致的不确定性、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双碳”“双减”等各项政策的出台给印企生产经营带来压力与风险。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形势,王志强表示,建宏印刷要做的就是修炼好内功,一方面节省成本,一方面提高效率“外部环境变化我们是无法控制的,但是我们可以做好自己,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建宏印刷每年都会拿出营收的5%用于软件方面研发创新,加上硬件投入,占比可达到15%~30%,以此不断提升自身的智能化水平。王志强深知:“只有将智能化做好,整个按需印刷的效率才能提升上来。”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的新起点上,建宏印刷也做好了下一步规划,那就是联合国内优秀企业,打造“中图印云”平台,建设完整的图书按需印刷生态系统积极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集约高效的出版印刷发行产业链、供应链和合作链,从而推动出版、印刷、造纸、设备、耗材等各领域紧密联系、配套契合,形成深度互嵌、共生共荣的出版生态圈。



“我国目前在售图书年销量低于1000册的有196万余种,占全年动销品种的91.6%,长尾图书到今年年末预计达到204万种,在规模为1000亿元图书零售市场中,有70%以上的图书可采用按需印刷的方式生产,这是中图印云和按需印刷面临的增长新蓝海。”王志强如是说。


对出版单位而言,中图印云平台将进一步优化图书出版流程,减少浪费,增强运营灵活性,盘活数字资产,助力实现图书生产数字化转型。真正实现按需印刷,降低库存、先卖后印、盘活资产(断版书)。


对于印刷企业,中图印云平台将在全国部署数字化印刷车间,通过广泛联合团结全国各地优秀印刷企业,打造中图印云平台数字印刷中心,进一步发挥云平台“中枢大脑”统筹协调作用,实现就近印刷、经销商和读者直送,缩短出版供应链,同时解决印刷产能平衡问题。


不久前,全国首家数字定制化书店亮相上海,消费者阅读数字版权图书后可选择定制印刷服务,30分钟后就可拥有一本独一无二的正版实物书籍。而在建宏印刷绘制的发展蓝图里,未来无论身在何地,用户都可通过中图云书房,实现即买、即印、即提、即阅,这种“按需印刷”+“新零售”的模式,也势必会迸发巨大能量,颠覆行业发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