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曾说过:“宁可早到三小时,也比迟到一分钟要好。”然而在非洲,这句话却并不适用。
在非洲,“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似乎并未得到认可。清晨,走在大街上,当地居民不紧不慢地搭乘公交,悠然自若的神情好像他们上班总也不会迟到;午休时间,在繁忙街道的草坪上,你也能看到若干当地居民闲闲散散地分布在各处,悠闲地坐在树荫底下,或闭目养神,或闲聊家常,好像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格格不入。他们这种“慢悠悠”的生活方式似乎也影响了他们对守时的理解。
以小编自身经历来说,与当地人预约了当天下午修理门锁,他的答复是:“没问题,我一会儿就到。”但等了一下午,他也没来,手机也已经关机,等他再出现时已经是第二天下午了。所以,当你听到“我在路上了,还有5分钟,马上就到”的答复,那你最好做好等待一小时、半天甚至一天的准备。
“在赞比亚,若是你跟当地朋友约好了10点见面,等你按时到了约定地点发现当地朋友还没到,不要觉得惊讶,因为10点他可能刚从家里出发。”当地司机达灵顿打趣地说道。
“这是因为有些人对时间的理解不同。他们觉得10点见面,不一定确切地就是10点,有可能是在10点至11点之间的某个时间段内。”达灵顿进一步解释道。
在非洲,应邀出席会议的部长迟迟不出现,当地朋友迟到了好久才奔赴约会,法庭将案件宣判日期延了又延,这都再正常不过了。以至于在英语中,African Time成了一个专有名词,这个稍带贬义的词汇用来形容非洲民众淡薄和随意的时间观。那非洲民众的守时意识如此淡薄的根源到底是什么呢?本文带你探究。
一、 对时间的认知
在非洲,当地居民对时间的认知让迟到成为“理所当然”。非洲作家西凯•泽恩扎讲述了他最近一次的经历。
不久前,泽恩扎和表弟皮尔、侄女山米索参加原定于10点在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举办的一场婚礼,由于特殊原因,他们迟到了一个半小时才到达现场。快到现场时,皮尔打趣地说道:“我敢肯定等我们到达婚礼现场时,婚礼的布道和演讲肯定早就结束了,新婚夫妇也早就交换过戒指,只剩下唱歌、跳舞的环节了。”但到达婚礼现场后,他们看到的景象令他们十分惊讶,因为婚礼还尚未开始,现场的宾客在诺大的教堂里来回进出。
伴娘对参加婚礼似乎早就没了兴趣,只是在苦苦等待着牧师(主婚人)的到来。在婚礼被推迟了2小时后,牧师终于打来电话说他的车出了些问题,需要再晚半个小时才能到达现场。再然后,牧师的电话再也无法打通,等牧师最终到达现场时已经是下午一点了。
牧师为何到达婚礼现场如此之迟,大概是他清楚地知道,婚礼现场的宾客会耐心等待,不会催促一个奉行上帝旨意的人,因此数个小时的等待并不算什么。此外,既然新婚夫妇早已经盛装打扮等待婚礼举行,他们又能去哪里呢?
一位宾客理查德说道:“非洲有句俗语,‘非洲人不等时间,而是时间等非洲人。’这与非洲的传统习俗有关。早先,我们的祖先没有表,只能通过自然现象来判断时间。”
“还有鸡叫。”皮尔笑着说道。“其实,非洲人有自己的守时方式,以我自己为例,当我与朋友赴约时,我总是会迟到,但友人知道无论多晚我总是会到达约定地点,这样的话,我何必让自己如此紧张呢?我无法控制自己的交通时间,因为我没有车;我同样无法预计出租车司机何时会到达目的地,因为他要避开路上的沟槽和牛车。所以当我出门的时候,我总会告诉自己,无论多晚,我总会到达约定地点的,这就够了。我不想成为时间的奴隶,而要慢慢享受生活。” 皮尔说出自己对时间的理解。
二、守时不是一种习惯
赞比亚艺术家、赞比亚《每日邮报》记者钱达•穆维尼亚说,他的守时意识就相对淡薄,当到其他国家出差时,这种因与他国居民时间观念的不同造成的差异就十分明显了。
“在赞比亚,迟到15分钟十分正常,但在其他国家就不适用了。当我到日本出差时,还按照这个时间观念参加会议,我的日本助手就十分生气。那时我才意识到,守时确实很重要。在挪威,如果火车延迟了几分钟到达,铁路公司就会通过广播道歉,这对我来说确实很稀奇。因为在赞比亚,如果你买了火车票去旅行,原定于11点出发的火车能在12点出发就十分幸运了。”穆维尼亚打趣地说道。
关于当地居民时间意识淡薄的原因,穆维尼亚说,“Better late than never”(迟到总比不到好)的观念在赞比亚深入人心。因此,多数民众并未形成良好的守时习惯。当然,这也跟社会风气有关,当多数居民认为迟到可以接受时,迟到的习惯就不好改变了。但在21世纪,所有的事物都发展得十分迅速,当地民众守时观念淡薄必须要改变。这应该首先从个人做起,再上升到家庭、社区和国家层面。
穆维尼亚还认为当地居民守时意识差还与此前非洲没有时钟和手表来判定确切的时间有关。那时,当地居民往往根据公鸡的鸣叫来判断时间,公鸡在清晨的第一次鸣叫可能是凌晨3点,第二次鸣叫约为4点至4点半间,第三次鸣叫就大约早上6点了。
“我就在赞比亚的乡下长大,那时村里的多数人都没有手表或者时钟知晓确定的时间。我们就根据公鸡鸣叫和太阳的位置等现象决定吃饭、上学和工作的时间,虽然不能确定到分秒,但也大概准确。在我小时候,我母亲就根据树的影子提醒我吃饭和上学的时间。大家似乎习惯了没有时钟确定精确时间的日子,所以现在这种思维仍存在于脑海中,觉得做事情的时间差不多就行了,迟点儿没关系。” 穆维尼亚说道。
在非洲,守时观念淡薄的民众不在少数,但并非所有人都是如此,一些居民的时间观念很强,这点在旅居海外的非洲人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三、旅居海外的非洲人较为守时
身着西装的美籍非裔菲利蒙说:“不守时是非洲人最大的敌人。美国人似乎总是坚持“有色人种时间观(Coloured Peoples Time)”,认为美籍非裔人做任何事情都会无理由迟到15分钟,但我并不赞成这种说法。”
“以往,在非洲参加会议时,我总是对自己说,千万别做第一个到场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会迟到,所以我会在既定时间的1小时后才到场,而其他人甚至到场更晚。在平时与他人赴约时亦是如此。但到了非洲以外的国家,这种迟到却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而且要因为工作或赴约迟到而付出代价,所以许多旅居海外的非洲人士通常很守时。” 菲利蒙进一步说道。
四、怎么破?
赞比亚记者格雷格认为,对待事情的态度不甚认真和时间管理能力差是导致当地居民守时观念差的主要原因。要强化时间观念,当地居民首先要端正态度,比如认真对待参加的会议和要赴的约会。他进一步建议道,在参加会议或赴约前,最好将堵车的时间等计算进去,并提早出门,这样有利于及时到达约定地点。
穆维尼亚则认为政府应该首先修理破败的公共时钟,例如机场的时钟,并确保会议按时开始和结束。当谈到当地部长出席会议总是会迟到的现象时,他认为,这可能是部长一天的行程较满,若是前一个行程拖延就会导致下一个会议迟到。
旅居非洲的各位侨胞是否也有因当地同事或朋友迟到而被“坑过”的经历呢?欢迎留言吐槽,抒发感受!
文 | 申倩文
责编 | 刘娅婷 杜莉莎
往期回顾
点击下方关键词
阅读往期精彩内容!
【投资】中、赞、美三方农业合作项目工作协调会议召开 | 博茨金矿年产黄金超800公斤 | 54家企业角逐坦桑列车招标 |
【社会】南非反对党副主席对记者动武 | 津巴布韦首届“白化病小姐”选美比赛 | 最后一头雄性北部白犀牛 | 女诈骗犯打着前总统基奎特的名号“招摇撞骗”| 挣扎中的非洲影视业渴望返璞归真 | 同胞们请与我们同步 | 向野生动物非法盗猎和贸易大声说不
【政治】撤销国务院侨办由统战部统一管理 | 新一届领导班子全知道 | 美国在非洲抹黑中国犯了三个错 |“第一动力”成两会高频词 | 今年全国两会大事
【报告】海外华人圈调查问卷 | 坦桑尼亚有多少超级大富豪 | 纳米烟酒要缴“罪恶税”
【交流】驻南非大使走进高校开展公共外交 | 外长记者会王毅金句频频
【安全】叙利亚驻坦使馆抢劫案有内鬼 | 纳米比亚鳄鱼来袭 | 坦总统严厉打击示威游行 | 南非大型肉品厂成“病菌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