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健康】感冒了还上不上班?来看专家解答!附赠一份防治冬季流感手册

家庭文摘 2022-04-13


专家介绍


中国工程院院士 钟南山


我国是全球第一“感冒大国”。一项涉及15个国家的全球调查结果显示,过去一年里,84%的中国受访者患过感冒,感冒平均时间长达18.5天,其中75%曾在感冒或流感期间坚持工作。在国人看来,感冒就是个小病,“带病上班”甚至被看作敬业的表现,这与欧美国家的观念大相径庭。但很多时候,感冒并不是小事。


我国每年都有大量因感冒引发的危、急性病例。例如,部分重度感冒可能转变为病毒性肺炎,出现精神状态恶化、心跳加快、稍微活动就气促等表现,甚至造成病毒性心肌炎或病毒性脑炎等。那么,感冒了到底还要不要上班?


反复感冒是否会造成体质下降?


钟院士:如果一个人反复感冒,有可能导致体质下降,但这不是有些人认为的“感冒体质”。反复感冒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感冒后继发了细菌感染,以及急性支气管炎、咳嗽或鼻窦炎,这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免疫功能降低后,若再遇到其他的呼吸道病毒,就有可能再次被感染。


另一种情况是自己把反复出现的打喷嚏、鼻痒、咽痛视作“感冒”发作。这种情况有季节性,到第二年的同一个季节又出现相同症状,就认为是反复感冒。事实上,这种情况最大的可能是过敏性鼻炎,治疗办法是不同的。鼻炎持续发作而不予以治疗,也会发展为上呼吸道感染,导致体质下降。


哪些感冒最易传染,是怎样传播的?


钟院士:感冒包括普通感冒和流感,前者由一般的病毒引起,比如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后者由流感病毒引起。凡因流感病毒引起的感冒,发烧、全身疼、喉咙痛、疲劳等症状都会比较严重,也较易传染。


一般来说,在稍微近点的距离,可因打喷嚏、咳嗽造成飞沫传染。如果流感病人待在人员特别密集、空气流通不畅的房间,他人被传染的机会就会较高,比如办公室、教室、集会场所和家庭等。这提醒我们,人员密集的场所必须多多通风。


据我们了解,很多上班族都不会因为感冒请假,最多到医院打点滴,这样做的危害有多大?


钟院士:人在感冒后常感觉喉咙疼、全身累,有时还会发烧,所以他们心里是不想上班的。但很多情况下,上班族都会扛着,到扛不住了或担心更严重后,选择到医院打点滴。


一些人以为,打了点滴用上药、输点液体,既能补充营养,又能治病。这是没有根据的,甚至可能让病情雪上加霜,例如在医院会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打点滴也不是绝对安全的。在我看来,感冒病人甚至流感病人,至少96%~98%是不需要打点滴的。一般感冒和流感都有一个自然治愈的过程,患流感时如果用上抗流感病毒的药,恢复时间会变短,可能不到一周症状就减轻了,身体也就逐渐恢复了。


需要打点滴的有两种特殊情况,一种是得了继发感染,特别是继发细菌感染或其他感染,比如鼻窦炎、肺炎,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加重,咳嗽更厉害,痰和鼻涕都变黄了。此时可能要使用抗生素治疗,但是否需要打点滴还不一定。另一种是比较极端的情况,患者病情比较重,发烧温度高,失水比较厉害,甚至出现脱水,此时要考虑打点滴。而绝大部分孩子得了感冒或流感去打点滴是没有必要的。


在您看来,感冒到什么程度是不应该上班的?


钟院士:我觉得这取决于两方面。首先是严重程度。如果病人就是鼻塞、咽疼,有点发烧,但吃点药就退了,未必需要在家休息。如果病人症状较重,鼻子堵得很厉害,嗓子非常疼,发烧且体温降不下去,我们叫做重度的卡他性症状,这类情况就不应该上班了。特别是发烧达到一定程度,比如38摄氏度以上,就不建议上班。


其次要判断是否患流感。假如患者症状重,且家里还有几个人感冒,就要考虑可能是流感。流感患者是不应该上班的,因为这不只是你能否坚持的问题,还会涉及到传染同事的问题。


什么样的感冒状况可以找医生开假条?


钟院士:这肯定要根据具体病情和工作情况来定。病人去看病时,通常都是发烧温度比较高,症状比较重了,这时如果需要请假条,医生一般都会开,比如开两天的假条,等感冒高峰期过去。流感在潜伏期及发作3~5天时,感染性是最强的,所以这段时间要尽可能避免与家人或同事接触,一周以后一般就没什么问题了。


应当怎样预防感冒,感冒了又该如何合理治疗?


钟院士:通过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是最好的方法。如果你一年要感冒好几次,可能是因为体质较差,所以易被病毒侵袭。这类人群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增强免疫力,合理饮食和增加锻炼是最主要途径。


《中国家庭感冒防治关爱手册》里对如何治疗感冒提出了建议,其中比较重要的几点包括:要学会鉴别感冒和流感;感冒不要过分使用抗生素,更不要轻易打点滴;如果患上流感,应相应使用一些抗流感药物,如达菲;一些中药如板蓝根、连花清瘟胶囊等,在疾病早期也能起效。普通感冒用药通常就三类:一类是缩血管的药物,一类是抗过敏的药物,一类是止咳的药物,少数人再加点退热止痛的药就可以了。发烧了,也不用着急去大医院,一般情况下可以自己用一些药,比如在正规药店买些退烧药,按照医嘱服用。比如我孙子发烧,有时烧到39摄氏度,用一些门诊的药退了烧,过两天也就好了。



名医教您防治冬季流感

冬季流感患者特点是“内热外寒+突然发病”。内热外寒表现为恶寒、发热,部分患者可有高热、头痛、周身关节肌肉酸痛、咽部干痛、咳嗽少痰、舌红苔黄、脉浮数。这是因为内热蕴于肺胃,外寒束表,使全身酸楚疼痛,热势亦高。广州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强调,冬春流感,必须内外兼顾,表里同治。中医药通过从平日扶正以增强抗病能力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与发病时祛邪以改善症状、防止传变、促进早日恢复健康,以两途径达到防治目的。


预防措施


生活起居


1.“起居有常,行止适度”,冬三月要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晚上保证充足的睡眠,在日出后晨练为宜。


2.“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注意保暖防寒,适时增减衣物,冬季人体特别要注意的保暖部位是头、颈部、背部和脚,要穿保暖性好的衣服。


3.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冬天气温越低人们越不爱开窗,但是这样做会把细菌关在室内。当室内有人打喷嚏或者咳嗽时,病毒就会快速滋生,从而增加患上流感的几率。建议人们每隔2~3个小时就要开窗通风换气,同时空调房里放一盆水或用加湿器来提高房间的湿度。


4.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抗寒能力。


5.“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调畅情志,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在冬季易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现象,应多晒太阳,多听音乐,保持乐观情绪。


药物预防


1.风寒型流感:鼻塞、流清涕,口淡,咽痒,恶寒,关节酸痛等症状。推荐流感I号方:苏叶10g、防风10g、桔梗10g、羌活5g、生姜20g。(用法:水煲煎至200ml,每日一剂,温服,服用3~5天。)


2.风热型流感:鼻塞、流黄涕,咽干,咽喉干痛,头痛,口干,咳嗽等症状。推荐流感II号方:桑叶10g、防风10g、菊花10g、桔梗10g、麦冬10g(用法:水煲煎至200ml,每日一剂,温服,服用3~5天。)


饮食预防


1.滋补膳食:冬季是人体精气收藏的季节,服用滋补膳食,能在体内充分、持久地发挥滋补作用,有助于来年体内阳气的发生。冬季要补阴,又要补阳,一般要滋阴补肾,填精补髓和温肾补阳并重,但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补。


2.补充水分:冬季气候干燥,注意补充水分,适当食用水果和蔬菜。


3.素体阳虚畏寒者可用葱姜汤,增强人体抗寒能力。


中医保健预防


1.推拿按摩:用我们的两只手手掌对搓,待掌心热后按摩迎香穴(位于鼻沟内、横平鼻外缘中点)10余次,可以预防感冒及在感冒后减轻鼻塞症状。


2.刮痧:患者坐位俯伏于椅背上,背风,暴露肩背部皮肤。室内要温度适宜,注意保暖。用刮痧板醮清凉油或香油少许,从脊柱两旁即脊柱旁开1.5寸处从上向下刮,手法由轻渐重,干则再醮,再刮,刮至皮肤变紫或出现斑块为度。


3.泡脚:每晚用较热的水泡脚15分钟,水中可以滴入一些醋。要注意泡脚时,水量要没过脚面,才可以有效驱除体内的寒气,预防感冒,同时配合按摩涌泉穴,可消除疲劳,增强人体对流感病毒的免疫能力。(注:糖尿病人切忌不可选择过热的水泡脚,以免加重病情)。


疾控专家认为,预防流感最需要关注的,一是常洗手,不要常摸鼻、眼、嘴等;二是注意室内通风,尽量避免去人群比较聚集的公共场所,外出时,可考虑佩戴外科口罩;在流感季节,尽量避免参加聚集性室内活动。三是提高身体免疫力。平时应注意保暖,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饮食,注意锻炼;自愿选择注射流感疫苗。

   


来源:人民健康网


喜欢本篇,欢迎点赞分享哦!

特别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