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大厅”搬进小区里,群众直呼:太方便了!
狮子湖便民服务微中心是新都区探索撤乡并镇(街道)、村组合并机构改革“后半篇”——如何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创新审批服务便民化的一个缩影,也是全省第一个小区便民服务微中心。
据悉,根据2019年全省对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强化基层服务的“五个不减”要求,以及2020年国务院必须线上线下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要求,由区委编办牵头,联合区行政审批局、区社治委以及试点的石板滩街道,在顶层设计上同频共振,协同推进全区创新审批服务便民化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推进审批便民服务布局向“1个政务中心+9个镇(街道)+180个村组+N个小区”拓展,布局基层政务服务体系的末端,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区行政审批局规范下沉审批服务事项权责清单,将直接面向企业的法定权力事项、涉及群众的高频服务事项、部门委托下放的便民服务事项纳入镇(街道)、村、小区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制定《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清单》;重塑服务流程和清单指引,围绕着“一门、一次、一网”改革目标,以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成本为突破口,对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精细化梳理,构建程序规范、简洁、明晰的事项办理流程,编制《办事指南和事项目录清单》,分别向镇(街道)和社区两级授权,授权镇(街道)可办理192项,其中村(社区)、小区可办理项为75项。
经过三个多月的改造,木兰便民服务中心大变样:一楼停车场变成热闹且规范有序的社区市集;二楼办证大厅里设置了4个政务服务窗口,2个生活服务窗口,还有书吧、儿童娱乐区,企业服务区、洽谈区等区域;三楼为市民服务中心的拓展区,集休闲娱乐、政治学习、社企孵化等功能于一体;四楼为整合区域内因撤乡并镇(街道)、村组合并而闲置的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康复工作站、司法行政工作站等。整个楼层都有电梯直达,还专门设立了残疾人通道和专用电梯。
不久前,家住长林小区的村民李贵和在这里花5分钟就办好了老年卡,舒适的环境、完善的服务让李贵和喜欢上了这里。“以前到这里来办事,我办了就走,现在我每天都会到这里来逛逛。买买菜,看看书,有时还带两个孙子到这里来跟小朋友玩。”李贵和告诉香妹儿。
除此之外,中心还开通了每月两次的政务服务公交专线,为区域内老弱病残等特殊人群提供了更为贴心的服务。同时, 中心还在区政务中心的指导下拓展“就近办”和“全域通办”清单。按照“能办则办”的原则接受跨镇(街道)群众的办理需求,将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计生、就业和社会保障、民政服务、综合服务四大类41项服务事项纳入“跨镇(街道)通办”范围。
对企业的服务也是中心的一大特色。在现场,香妹儿看到,二楼的企业服务中心人来人往,有前来办事的,有咨询商务信息的,有提供用工信息的,商务洽谈区域的人也一直没有断过。
据了解,中心除了推介新都营商环境,还负责收集国家、省、市涉企优惠政策和措施,并对咨询企业做好宣传工作;为企业提供咨询培训以及相关事项办理,组织落实对企业的综合协调服务。此外,中心还与街道周边及园区内的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互动机制,帮助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失地农民、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近就业。据悉,为了满足群众的多元需求,下一步中心还将以企业服务中心为契机延伸就业创业中心,筹备社会组织孵化中心。
香妹儿在狮子湖便民服务微中心看到,自助办理业务的智能设备还挺多,有24小时AI智能机、社保自助终端机、百货自助售卖机等,目前可以实现图书自助借阅、ATM自助服务、24小时医生、5G智能网络服务等功能。
同时,中心可依托互联网+,自助终端设备、手机APP等,实行不见面审批和全程电子化,实现“随时办、随身办、不见面”,让机器听懂问题,让办事群众看懂答案,破解社区治理远端服务功能不足,居民满意度不高的难题,实现远离市区群众办事能够“马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一网办”。
记者:陈 宇
摄影:陈 宇
编辑:许思思
责编:李 劲
编委:黄杨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