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策看2023机器人产业7大风向标
加入高工机器人专业行业群,加微信:13590381326,出示名片,仅限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链相关企业。
2023高工锂电智能制造峰会暨西部机器人大会
极限效率 极限品质 极限成本
主办单位:高工锂电、高工机器人、高工咨询
总冠名商:海目星激光
峰会时间:2023年4月13日-14日
峰会地点:中国·成都龙之梦大酒店
峰会规模:200+上下游企业、600+产业链嘉宾
*本文共约 4507 字,阅读完成需 9 分钟。
作为高端设备,机器人产业更多由市场驱动,但政策因素依然占据着同样重要的位置,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指明路标。具体来看,政策往往通过补贴、奖励、监管、引导等多种方式推动产业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从2022年开年至今,面对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行业,已有《“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等一系列政策、通知。
进入到2023年,政策指引下,以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行业又有哪些关键词?且看下文。
机器人深入多场景
2023年1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指出,为加快推进机器人应用拓展,决定开展“机器人+”应用行动。《方案》明确了主要目标,提出聚焦十大应用重点领域,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建设一批应用体验中心和试验验证中心。
《“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深化重点领域“机器人+”应用,增强“机器人+”应用基础支撑能力,提出构建机器人产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机器人+”应用体验和试验验证中心、加快机器人应用标准研制与推广、开展行业和区域“机器人+”应用创新实践、搭建“机器人+”应用供需对接平台等。
2023年3月,上海印发第一批《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提出,请各有关机器人企业持续加强新产品、新终端研发创新,加大供给高端装备、拓展应用广度深度;请各相关企事业单位积极对接推广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支撑城市数字化转型……力争到2025年,本市将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
过去很多年来,由于成本、使用门槛等等的限制,机器人产业仍未渡过市场教育期,不少终端行业仍对机器人的必要性、可行性存在怀疑。而在《“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第一批《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等政策的引领下,这一现状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同时相关政策将引导企业探索机器人在更多场景的应用。
发力工业软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2年工业软件优秀产品名单的通知》显示,为深入落实《“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工信部规〔2021〕180号),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2年工业软件优秀产品征集工作的通知》(工信厅信发函〔2022〕293号)要求,经单位推荐、专家评审、网上公示,确定了68个产品为2022年工业软件优秀产品,现予以公布。
具体来看,2022年工业软件优秀产品名单覆盖PLM、CAD、ERP、TDM、MES、MOM、EDA、DCS、CAE、PLC、设计仿真一体化平台、体系设计等领域。
2022年10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2022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据悉,工信部首次提出“数字领航”企业示范方向,是基于当前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加快,转型价值成效凸显的时代背景,通过对企业数字化转型进行多方面评价,遴选一批技术实力强、业务模式优、管理理念新、质量效益高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担当制造业领航重任,彰显数字化转型“中国力量”,助力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般而言,工业软件是指在工业领域里应用的软件,能够定义工业产品、控制生产设备、优化制造和管理流程、变革生产方式、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工业互联网和工业4.0的核心环节,是智能制造、智能建造的重要基础和核心支撑。
近年来,随着智能制造的持续推进,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工信部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软件产品收入2.44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软件产品实现收入2,414亿元,同比增长24.8%,高出全行业水平7.1个百分点。
构建数字工厂、智能工厂,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2022年8月3日,工信部公示了2022年度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名单,共有29个项目入选。
该试点项目名单的征集工作开始于2022年4月,主要有四个申报方向:一是智能车间/工厂建设类,围绕产线、车间、工厂中智能装备、信息化系统间集成、互联互通、安全等开展标准应用试点;二是新模式应用类,围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运维服务、网络协同制造等新模式开展标准应用试点;三是新技术应用类,围绕人工智能、工业大数据、工业软件、工业云、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在制造业中应用开展标准应用试点;四是供应链协同类,围绕智能采购、智能物流、智能销售和供应链集成等开展标准应用试点。
2022年6月14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成就,也重点提到了数字工厂及智能工厂。
“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讲到,近年来,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取得长足进展。
一是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行动。截至2021年底,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1.3%和74.7%,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30.7和25.9个百分点;
二是大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发布智能制造国际标准42项、国家标准300多项,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国家标准的覆盖率达到97.5%。建成700多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高48%,产品研制周期平均缩短38%,产品不良品率平均降低35%。
三是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加快建设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工业互联网应用已经覆盖45个国民经济大类,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外网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培育较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家,连接工业设备超过7800万台(套)。
四是大力提升产业支撑能力。2012年至2021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规模从10.7万亿元增长至14.1万亿元,软件产业规模从2.5万亿元增长至9.5万亿元。
可以发现,数字工厂、智能工厂仍然还是关注的重点。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数字化、智能化已不仅限于头部玩家的游戏,而是将逐步深入中小企业。
2022年11月8日,工信部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明确提出,互联网平台企业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等供给方主体,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共性需求,研发即时沟通、远程协作、项目管理、流程管理等基础数字应用。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和第三方评估机构等主体,聚焦中小企业个性化转型需求,帮助中小企业制定数字化转型策略。
数字化转型服务商聚焦中小企业转型痛点难点,提供“小快轻准”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研发推广低代码产品服务,助力中小企业自行创建、部署、使用和调整数字化应用,提升中小企业二次开发能力和需求响应能力。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转型服务商和大型企业等各方主体,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业务协同、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助力中小企业实现“链式”转型。
绿色制造、低碳工厂成趋势
2022年8月1日,三部委关于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具体来看,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要求提到“十四五”期间,产业结构与用能结构优化取得积极进展,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建成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研发、示范、推广一批减排效果显著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工艺装备产品,筑牢工业领域碳达峰基础……“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工业能耗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努力达峰削峰,在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的基础上强化碳中和能力,基本建立以高效、绿色、循环、低碳为重要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确保工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峰。
实际上,绿色制造、低碳工厂的背后或也离不开智能制造。据悉,通过打造智能工厂,单机自动化到全流程数字化、系统自动化的跨越,可以大大减少了人工消耗,同时在节能环保方面,依托先进工艺与生产数据的分析,可以实现能耗高、排放大等环保难题,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制造的突破。
此外,《关于提前下达2023年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关于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公告》等新能源领域相应政策的发布,将促使新能源汽车企业加速扩产,同时提高自身产线的智能制造水平,也将给机器人带来持续的利好。
产业集群
2022年11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公布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名单。45个国家级集群2021年主导产业产值达19万亿元,布局建设了18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占全部国家级创新中心数量的70%,拥有国家级技术创新载体1700余家,培育创建了170余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22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
45个国家级集群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13个、高端装备领域13个、新材料领域7个、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领域5个、消费品领域4个、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领域3个,覆盖制造强国建设重点领域,成为引领带动重点行业和领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紧紧围绕集群培育目标任务,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创新思路举措,形成政策合力,加快构建省级-国家级-世界级集群梯次培育发展体系,完善央地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完善产业、创新、财政、金融、区域和公共服务等集群政策支持体系,促进集群交流与合作,推动集群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2023年3月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推荐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通知。
专精特新
2023年3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将“建议继续支持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第一批第二年)”及“已获得支持的国家(或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第一批第一年)绩效评价通过名单”予以公示。
2022年11月18日,中国证监会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高质量建设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的指导意见》,旨在推动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专板建设,加大组织协调、数据共享、政策资源整合和支持力度,逐步建立起符合场外市场特点和优质中小企业需求的基础服务体系、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和上市规范培育体系,促进区域性股权市场功能作用发挥,通过与其他层次资本市场的有机衔接,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能力,更大力度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据悉,“专精特新”专板优先引导下列企业进入专板进行孵化、规范、培育:1. 省级以上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评价或认定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 政府投资基金所投资的企业,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投资的中小企业;3. 其他符合专精特新发展要求或具有相应潜力的企业。
2022年10月2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知识产权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旨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更好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作用,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带动更多中小企业走好“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2022年9月27日,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结合此前工信部等19部门印发的《“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也提出开展“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工作,遴选100-150所高校联合专精特新产业链企业进行联合共建。
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
2022年9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专项支持金融机构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贷款。
据悉,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额度为2000亿元以上,利率1.7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每次展期期限1年,发放对象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金融机构。
具体来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政策支持领域为教育、卫生健康、文旅体育、实训基地、充电桩、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新型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转型、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体系等10个领域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
机器人作为重要的智能设备,受益于教育、产业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财政政策,机器人也将迎来快速发展。
招募作者
高工机器人正在招募兼职内容创作者和专栏作家,请将简历和原创作品投至邮箱:my.pan@gaogong123.com
我们对职业、所在地等没有要求,欢迎有兴趣有能力的朋友加入!
点
“阅读原文”报名参加2023高工锂电智能制造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