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一被壳里的人吓到怎么办?
题图:哦,要破壳啦!来自愤怒的小鸟。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822篇文章,来自作者公众号“维小荷 (vivalamour)”。欢迎转发分享,未经授权,不欢迎其他公众号转载。
关于作者:Viva,留美并长期在咨询行业工作,著有《我就这样绽放自己》《做自己就是最好的》。
前不久北京一个闺蜜来上海和我吃饭,席间聊起她一段过往恋爱境遇。她问我,怎么样才能快速认识一个人呢?她觉得谈了一年多后发觉某君不是原来以为的样子,这件事太可怕了,也太浪费时间了。我当时想了想,像贾宝玉看到林黛玉那样就能滋生“这个妹妹好像是哪里见过的”的第六感确实概率太低,认识一个人大概就是需要巨大的时间成本和一点点运气的,或者说你永远没办法百分之百了解一个人,所以我没有给出什么好方法。安慰她继续勇敢往前,保有一点对自己的信念。
第二天,她发了一段采访的文字给我,OMG,正好是我的男神邵亦波语录啊!里面谈到婚姻,他是这么说的:“我们在恋爱甚至结婚的时候,我们爱上的对方,其实是对方的一个壳,因为从小到大我们要表现出一个大家喜欢的东西,所以就慢慢塑造这种东西,从而迷失了自我,每个人都是这样,从小到大都要满足家人和社会的期望,要把真正的自己隐藏起来,就会造出一个壳来,不管是交友,恋爱或是结婚,都不是壳里面的两个灵魂在交往,而是两个壳在交往,基本上这种婚姻不会太长久。我这辈子运气最好是碰到我老婆,不知道为什么我把真实的我表现给她了,她也一样,所以我们爱上对方,爱的都是对方真实的一面,所以我们能够维持很久,而随着灵修,我觉得我越来越真实,她也越来越真实,我们互相的连接就越来越深了。” 闺蜜随后抛了一个问题:如果万一看到壳里的人被吓到怎么办?然后感叹要爱上一个人的灵魂简直太难了。
过了两天,我参加公司的培训,巧的是主题恰好是“真我领导力” (authentic leadership)”。令我惊喜的是,这不是一个流于形式的bullshit 空谈。
参加培训的人都三十岁以上,大都有家有口了,老师上来问了一个问题:大家从小都是希望考进好学校,留学,进入外企,快速晋升,与此同时,娶妻生子,过后也得努力嫌钱,买房买车,把自己的孩子早日送出国去。好像大家的生活愿景在中年时都变得差不多了,像一个大规模制造出来的产品,是这样吗?有想过改变吗?Why? For what? 大家都一片沉静,是的,这个阶段,务实远远超越了理想。然后,老师开始引入真我领导力的内容,说白了,核心思想就是需要首先把自己活成一个内外一致真实的我。
这个概念是由Bill George这位哈佛教授提出的,在播放视频时,他回忆起自己不堪痛苦,卸任霍尼威尔总裁后,到美敦力(当时还是一家小公司)上班的第一天。他觉得自己几年前拒绝美敦力的邀请如此不可思议。那一个瞬间,他觉得feel coming home. 终于,这份工作让他如鱼得水,无需假装,真正认同公司的使命,可以开始动手作一些实事。他描述这一段是从ego (野心)走向 true north(真我)的旅程。决定每个人独特性的是他的经历,而往往不是他的智商或天赋。比如早年遭遇过一些挫折的往往成年后更有成就,他们比平常人有更深的动力和更大的韧性去追求,奋斗,甚至复仇。Bill George的父亲从小期望他成为人上人,管理一家世界级公司,他一直向他父亲的心愿靠拢,然而某天当他望着要去董事会汇报的镜子中的自己,还在纠结是否要打袖扣显得更体面时,觉得自己已经不再是自己了。
接着老师让我们每人画一幅人生的心电图,把过往的高点和低点以及它们的效用都标出来,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会铭记这些瞬间的喜怒哀乐。如果你认真反思,这幅图就代表了你的价值观。这是一个很好的练习,一开始大家想的都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与失败,比如上学求职,结婚生子等等。后来再仔细回想一下,哪些时刻真的串连起了我呢?也许和主观认知是不同的。比如我回忆起的人生低点:
• 初中得了甲肝在中考前住进了传染病医院,意外目睹了邻床一位中年妇女的死去
• 20岁独立去美国求学时,受到了自尊心的巨大失落。在食堂里排队,对着黑人大妈和后面的同学,我叫不出大多数蔬菜和酱料的名字,像一个生活白痴。在第一节英文课后,被老师叫去谈话说我完全不会写文章……
• 跳槽去一家公司后,发现完全与预想的不一样,和合伙人谈能不能换个项目,合伙人对我说maybe we had a recruiting error
• 失恋:无意看到对方电邮里的脚踏两条船
• 留学时父亲得了癌症,见面时,看到化疗完成后的面目,无法相认
• 辛苦作了三个月投行,遇上金融危机,没有拿到full time offer,竞然当天晚上痛哭一场 (尽管我并不爱投行的工作)
• 结婚时,公司一位老板对我说you are about to tell the biggest lie of your life that you will love someone forever. 是不是谎言我还不知道,但随着我的陪读,我体会了一把没有工作的低潮和产后抑郁……
在写下这些我印象深刻但却无法预料的事件时,价值观隐隐若现:渴望社会认可,厌恶背叛,珍惜家庭……
之后老师又让我们作了一个更丧心病狂的练习,在45个价值观选项里一层一层删除,直到最后五个。大多数人到最后十个都进行的极为缓慢:freedom, love, family, social recognition, internal peace, friends, adequate wealth, health, spiritual life, personal development, adventure, wisdom, life variety, a sense of belonging….The list goes on. You tell me!
价值观无对错,追求成就,权力,安全感,大爱,刺激,多元化生活等不一而足,而且随着时间也在变化。What matters to your most? 除掉诸如家庭,健康这些普适的价值取向后,余下那一两个才真正是你的标签。最终汇总时,发现大家呈高度离散状态,所以人与人是多么不一样!而最高层的领导力,无他,一定是价值观的共鸣。
领导力讲求外圆内方,个人也是如此。有包容力和开明度,但能坚守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回到开头大家沉默的那个话题,这个世界是为众人设计了一个多么巨大的陷井,多少人能跳开名利与世俗的物质主义,尽早走向清醒的真北?一不小心,就被这世界所控制了。初心这词好像已经被说烂了,但回到过去这一招确实有用。许多人特意安排重游故乡,温习当初的日记与誓言,重新找到最初发愿的根,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回到闺蜜的问题,人人都有壳,而且下意识里为了保护脆弱的内核,外面的壳随着岁月磨砺可能还不止一层。剥洋葱一样审视自己不一定要花很多时间,但可能太过痛苦,所以在抵达最深层的内核前(如果还可能),我们或许长期以来都停驻在了外面的几层之间,或多或少有错误的自我意识 (self-denial)。从这点上说,奥普拉在斯坦福毕业典礼上敦促学生的口号“ I only wish you to be more of yourself ”真的不只是一句口号。你的高高低低,脆弱阴影,强项弱项,欲望信念,价值观,动力,盲点……这些是自己的功课,也是和另一个人恋爱的目的。认请自己,让你变得稳定;接受自己,让你变得强大。如此,你变得比较容易控制自己。
末了,套用如今网红说的,希望闺蜜找到那个能让你的心静下来的人,从此不再剑拔弩张,左右奔突;也能找到那个能让你的心精进起来的人,从此万水千山,世世生生。
恩,静下来,精进起来。
——完
奴隶社会的第二本文集《你的梦想,自己会来找你》已经上线,可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
推荐阅读: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读经典老文章,发送 m 或者点下面的菜单。你是否也有故事想在奴隶社会和大家分享?请在后台回复「投稿」。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