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会上瘾?
题图:来自电影《低俗小说》。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883篇文章,转自作者公众号。欢迎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它公众号转载。
作者介绍:草履虫,上海一所中学的语文教师,有过云南支教经历。“池塘之底”(chitangedu)是他开设的一个关于青少年成长交流的微信号,期望通过交流,给那些陷入成长困境的孩子以帮助。
老师:
偶然的机会看到了您的公众号,读过您的文章,感动于您为青春期孩子们所做的一切:有太多的孩子迷茫,也有太多的父母迷茫。
这次来信是想向您求助,为了亲戚的孩子:3年前,那个孩子大概22岁,在上海姐姐家附近的工厂打工。因为家里人的一些做法,比如管得太严,批评其出入网吧,反对其正在交往的女朋友……一次吵架之后,就再也不跟家人联系了。后来家人也找过,有一次还在派出所查到他在附近的网吧进出过。
时间一年年过去,家中的父母特别想念。他们在想要不要发微信,请大家转发一下,帮忙找一找。又担心措辞不对,导致他更加不跟家里人联系。请问老师您怎么看?这种情况下是否可以发微信朋友圈找一找?
非常期待老师的指点!谢谢。
见信好。
你的来信,让我想起来一个故事。
四年前的暑假,我曾去青海湖骑行,中途取道四川广元。我在那里呆了一天,并拍下了这张照片。
广元是一个沿江小城,照片上这条就是嘉陵江,图像有点模糊,但我们可以看出水流相当湍急。
我再次关注到广元是在前年的四月,当时,我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广元实验中学16岁的明明(化名)放学后没有回家。深夜,他的母亲在网吧里找到他后,二人起了冲突。有目击者称,母亲拽着他离开网吧,并叫着:“你上网打游戏,我教不好你,我也没法活了,我去跳河。”
接着,母亲拽着儿子来到嘉陵江旁,她站在河滩上,探出一只脚站在江中,哭着喊道:“你还上网,我这就跳河这就死。”然后,这位母亲松开抓着儿子衣服的手,跳入江中,被暗流冲走。
但这个悲剧并没有到此结束。5分钟之后,父亲和民警赶到了江边,父亲了解情况之后浑身颤抖,踹了儿子两脚,吼道:“你要上网,你要打游戏!”
此时此刻,儿子也突然冲入江中……
这则新闻,最早出现在14年4月的《成都商报》。这之后,我想了很久:到底是什么造成这样的悲剧?游戏?网吧?儿子的不听话?或者是,父母?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但在我看来,整个事件中,父母的处理方式应该是造成悲剧的最主要原因。很难受对不对?但事实就是如此。
在那个故事里,儿子并非是一个一直都调皮捣蛋的学生。相反,他成绩优异,经常参加各类演讲,他们的父母甚至省吃俭用给他买了一套上千元的西服,为了让他在演讲的时候能够更体面。而且,从新闻报道中,我还关注到这样一个细节:
前不久,因为上网,儿子和母亲有过一次冲突。冲突之后,他写了一篇周记,而老师将那篇文章给了他的母亲。文章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放假想出去轻松一下,但想到零花钱没有很多,想着自己的家世并不好,而母亲对自己的任何要求都会满足,心中别是一番滋味……我想穿过人群,拉住母亲对她说:‘妈妈,对不起,我再不会让你受委屈,从此以后,我会认真学习,我会让您过上好日子。’
报道里说,母亲看到儿子的文章时,泪水涟涟。
从文章中,我们能看到儿子内心里一直以来的矛盾冲突:一方面,他无法拒绝游戏的吸引,另一方面他又为自己玩游戏让家长操心而深感愧疚。
坦白地说,愧疚感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心理。当然母亲不会这么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非常擅长制造感动和愧疚的。而且,那篇文章也给了母亲这样的误导:儿子是可以通过制造愧疚感来改变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心理,让她后来采取了极端的、认为最可能让儿子愧疚的方法——“你还上网,我就跳河去死”。
最后,因为母亲的极端不理性的举动,让自己失去了生命。而儿子也深陷愧疚不能自拔,特别是父亲过来时,更是将所有的责任都推脱到儿子身上——“你要上网,你要打游戏!”。正是这样的责任推卸,直接导致儿子也采取了极端举动。
我总在想,若是母亲不因错误的观念而采取那样的举动,他们又会怎样?我想这一家三口必定还继续生活在广元,虽然儿子可能继续游戏,但成绩可能会继续优异下去——16岁之前的他也玩游戏,没道理接下来就突然糟糕下去。
虽然偶尔还会继续有吵闹,但他们的生活不见得就那么糟糕——糟糕到需要用生命来抗争。从这个角度来讲,母亲才是整个事件的罪魁祸首。
而且我想,即便儿子后来没有跳江,他的一生也将生活在别人的言语和自己的愧疚之中,他将无法有幸福快乐的人生——单就母亲跳江的举动,就比任何游戏给他带来的伤害要大得多。
“许多时候,问题本身并不会给人们带来伤害,那些伤害往往来自于人们对它的恐惧。”这是前一篇文章《那些一直被我们拒绝的问题》里的句子,我觉得在这里,同样适用。
罗斯福也曾经说过:“我们唯一应该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接下来,我们来讨论网瘾可能带给人们的影响。—— 你的来信的信息太少,我姑且认为那”孩子“(其实我认为22岁的成年人真的不再适合孩子这样的称呼)与父母的冲突主要来自于出入网吧玩游戏。而且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小孩沉溺游戏,也是触发与父母之间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么,我们来谈谈游戏的害处。我查了不少资料,除了我们老生常谈的影响视力啦,学习成绩下降啦,有可能产生暴力倾向之外,似乎也找不到其他的危害。但坦白地说,影响视力或许有,而被我们一直诟病的产生暴力倾向却到现在仍然存在争论。
在美国,自1976年驾车撞击游戏《Death Race》火爆开始,就曾引起相关争议。但经过几十年的研究之后,到现在美国心理学协会仍然认为,目前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电子游戏确实导致了实际的暴力犯罪。
而游戏影响学习成绩更是伪命题,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的许多研究都表明,很多时候,玩游戏非但不会导致成绩下降,经常玩游戏的小孩甚至在数学和科学学科上有较大的优势。我一直很喜欢的TED演讲里,还特意制作了关于游戏的专题《游戏的力量》:
“我爱电子游戏,也对它抱有些许敬畏,我敬畏它们在想象力、技术、概念方面的力量。但最重要的是,我敬畏它们能激励我们,能迫使我们,能让我们目瞪口呆,而这,是人类其他发明所不能企及的。”
——汤姆·查特菲尔德《游戏奖励大脑的7种方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010O67EEJ&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我真心希望每个父母每个教育者都能去看看这个演讲。至于成瘾——对的,许多东西成瘾都会给人带来伤害。但说实话,即便如此我也实在不能理解为什么那么多父母和老师如此痛恨网络和游戏,甚至于痛恨沉溺于游戏的小孩。
与之相比,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死于酒精中毒的人数,在114100人左右,因酒精致残和因酒驾受到伤害的,更是不计其数。更恐怖的是吸烟,中国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超过百万。而到目前为止,因玩游戏致死的案例的确时有发生,但这样的案例应该都只是个位数吧。若是从危害的角度来看,人们更应该去建酒瘾学校烟瘾学校、更应该用电击疗法来治疗烟瘾酒瘾才是。
有的时候我在想,人们到底为什么对这个这么愤怒?甚至于要将自己的小孩去送到那些臭名昭著的网瘾学校,去接受类似于杨永信这种伪心理医生的电击治疗?
其实,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每隔几年都会发布《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里面有大量的数据都会表明以下几点:家里有电脑的孩子,患网瘾的几率,比去网吧的孩子要低得多;发达地区网瘾青少年的比率远低于贫困地区。(限于篇幅,不在这里引用数据,《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在搜狐等门户网站都能查到。)
而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孩子,更容易形成网瘾,更容易产生对游戏的依赖。—— 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会玩游戏成瘾?是因为你们不愿意陪他,不愿意与他们一起去了解这个世界的精彩,不愿意因为他们的一点点进步就给予他们鼓励,不愿意犯一点错就被责骂怪罪,甚至于被殴打。而那样的过程,只会让他们感到沮丧和挫败。
没有人喜欢沮丧和挫败,而游戏恰好能够他们安慰。
坦白地说,从你的来信看,你的亲戚一直以来在对小孩的教育上存在很大问题 —— 我一直不喜欢“管”这个字眼,但凡把管字挂在嘴边的父母,都很难与小孩进行真正的沟通与交流,更遑论去试着理解他们玩游戏,去试着理解他开始恋爱追求爱情。
我周围有不少这样的父母,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买手机,买平板,主动给他们下载各种游戏,然后陪他们一起玩。——当然,他们还会带孩子一起跑步,一起骑车,一起计划在假期去哪些地方旅行。到目前为止,我没听说他们中的小孩有谁深陷网瘾不能自拔。
我们不能将原本属于我们身上的责任,毫不顾及地推卸到孩子身上。——孩子不好,不是因为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不是因为我们不愿去理解他陪他,而是因为他不好太顽劣,所以我要管他,教训他,惩戒他。
这完全弄错了方向。
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放弃找他的想法吧,他一片空白的时候父母的教育方式都没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到他22岁的时候自然更帮不到他。那样的教育,没办法把孩子变成一个独立的、能为自己未来负责的人。相反,我倒觉得,离开其实给了他独立成长的机会——他终于可以试着自己去面对这个社会,而不是只会被人管教,而不是到了22岁还依然被称为孩子。
的确,这当中有风险,父母无法知道接下来他将接触什么,他将如何去思考问题,从而变成怎样的人。但无论如何,若是二十多岁还不试着自己独立去面对社会的话,那么,他可能真的就丧失了认识自我成就自我的机会。要么,成为离不开父母的妈宝男,要么,在家里一事无成,并与父母冲突不断。
当然,我相信你的亲戚是深爱着他的孩子的,但爱的方式不改变,是很难收到正面效果的。
除非,他们能在找到他之后,能完全像对待一个成年人那样对他,抛弃所有的关于“管”的想法,并试着理解他尊重他,让他明白:作为父母,作为长辈,无论你当下的状况如何,都不能改变我们爱你这一事实。
-- 完
看完这篇你可能在想,那么我们该如何陪伴孩子,创造快乐的亲子时光?看下面:
一土社区讲座预告:
如何一边和孩子创造快乐的家庭时光,一边培养孩子的外语能力?亲子共读外文童书,是一个简单可行的好办法。
本周四晚9点,耶鲁大学人类学博士,小橡树幼儿园创始人,《英语快乐学——亲子阅读玩转英语》作者 — 王甘老师来和大家分享亲子共读外语童书有什么意义?如何选?怎么读?怎样更有效?讲座中还会有实际案例分享哦~ 各位家长不要错过,让我们一起,在亲子阅读中,玩转英语!
奴隶社会的第二本文集《你的梦想,自己会来找你》已经上线,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磁场和一土学校招聘:
招聘教师实习生,工作地点在一土朝阳枣营校区,和一土建校团队一起工作,深入理解一土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是未来一土教师的储备力量。
招聘全职财务,工作地点在朝阳区,有经验者优先。
招聘多位中高级Ruby工程师,精通Rails和应用性能优化。
招聘多位中高级Python工程师。
招聘多位中高级Web 前端开发工程师。
招聘多位高级系统工程师,精通Linux系统和网络、有Erlang 或大规模即时通信系统经验者优先。
我们在打造面向未来的梦幻技术团队,技术团队工作地点北京海淀苏州街,欢迎大家推荐给自己的朋友~
有意者请联系邮箱:hr@magnet.im
推荐阅读:
不知道如何陪伴孩子,如何制造出更多属于你们的欢笑记忆?可以看看“游戏力”专家李岩老师的讲座。养育中,无论是一帆风顺还是一筹莫展,我们都可以让孩子笑出声来。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读经典老文章,发送 m 或者点下面的菜单。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请回复「投稿」。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