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和家人好好说话?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1017篇文章,来自作者公众号“华说职场人生(Coach_Lily)”。欢迎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它公众号转载。
作者介绍:秦华,一名提供职业/人生规划和求职技能辅导的教练,坐标在美国华盛顿。
今天这篇文章是根据“CoachLily成长部落”的第四次视频直播整理、精炼而成的。感谢文字初稿整理者俞悦女士。如何加入部落?加入后有什么收获?请看文末。
春节将近,在迎接节日喜庆的同时,很多小伙伴也在为无法和家人有效沟通而烦恼。这个主题貌似和职业发展没有直接关系,但实际上,建立和家人的有效沟通对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在任何关键的人生选择上,是否能够得到家人的支持可能会导致天差地别的过程和结果。
这次,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与亲人沟通的亲身体会。不涉及理论,纯粹来自于我在家庭关系上“被教练”的经历。当然,作为一个爱思考、爱总结的学习者,我还是总结了自己层层递进的体验和心得,供大家在实践中方便使用。
第一层:为什么沟通技巧完全不管用?
当我们企图解决和家人的沟通问题时,很容易会一开始聚焦在沟通技巧上,比如共情,比如倾听,比如一些具体的话术。虽然在认知层面上我能理解这些技巧,但在实践中却完全无法使用。因为当矛盾发生时,在想到使用技巧之前,情绪早已经冲上了头。当我们的大脑被情绪所占据的时候,再好的技巧都无用武之地了:我们的眼睛充血,耳朵轰鸣,事实看不清,意图也听不到,感受到的只是心中翻江倒海的情绪所带来的生理反应。
第二层:情绪背后有什么?
几次谈话后,我的教练察觉到我在面对和家人沟通的矛盾时带着很强的委屈情绪,这是我以前完全没有意识到的。当这种觉察被提到了意识的层面后,我确实发现自己在很多时候被这种情绪所控制。比如说,即使我认识到自己需要做出改变,我也会想:为什么是我要妥协?这不公平!
我的教练于是帮助我进一步去剖析这种情绪,抽丝剥茧,最终找到了源头。我这才发现我将童年时的情绪投射到了当前的家庭关系中,导致不断触碰我情绪爆发的按钮,甚至由委屈还进一步产生了愤怒和厌恶的情绪,于是理性沟通成为不可能的任务。
所以,当你发现某种情绪经常爆发时,你需要慢下来去理解这种情绪所传达的信息,它极有可能是一个郁结多年的心结。你可以通过阅读心理学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来挖掘根源并找到化解心结的途径。
在我的例子中,当我刻意在委屈的情绪中停留、分辨、感受后,我挖出了一块埋藏极深、带着魔力的宝石– 爱。一旦我看到了爱的光芒,所有的心结都随之化解了,肩上一付沉重的担子终于落了地。此时我再看和我产生矛盾的家人,一切都变得可爱起来。
第三层:期待与现实的差距怎么填?
滤去情绪后不要以为就大功告成了。我们对于至亲之人都是抱有期待的,而期待没有被满足时,失望和不满就接踵而至了。
我曾经在《四十不惑,举重若轻》这篇文章中提到过分离心的重要作用,可是面对亲人时,分离心恰恰是最难做到的:我们无法放下那份期待的执念。作为一名教练,我完全明白:谁都没有能力和权力去改变他人,只能通过改变自己来影响他人。
但我不得不承认,我至少对我和亲人之间的关系是有期待的。但是双方在价值观上的一些本质区别却让我觉得很难达到这种理想关系的状态。我知道这种差异并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只是不同而已,但是我不甘心止步于此。(谁让我是一个把追求个人实现和生活幸福当成职业的教练呢?)
我继续往前追溯,探寻究竟是什么让我放不下对亲人的这份执念。最后我发现,这份执念还是来源于彼此之间的爱。于是再一次地,在爱的层面上,我从感情上真正接纳了我们之间的差异,因为爱把这些差异都包裹成了一体。这是和仅仅从理性层面上接受差异是完全不同的。理性是用大脑讲道理的,但心却不一定能接受这些道理。只有把心打通了,认知才能转化成行为。
我们都知道人无完人,如果把我们每个人看作是一个带着缺口的圆的话,那我以前就是把所有的关注都放在了亲人的那个缺口上。但当我用心接纳对方之后,神奇的事情就发生了:我看到了缺口之外的圆弧。
当沟通的矛盾再次出现时,我知道,技巧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第四层:你真的听到了吗?
提到沟通技巧,也许很多人会马上想到如何说,但事实上,有效地倾听重要得多。倾听是输入信息,如果输入的信息就已经是扭曲的,那输出的信息就会把这种扭曲进一步放大,沟通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
在倾听的技巧方面,目前比较为人所知的模型是3F倾听 – 倾听事实(fact)、倾听感受(feeling)和倾听意图(focus)。任何对话都能把它拆分成这三个要素,我曾经在文章《顺服或是逃离?父母是否用爱网住了你的羽翼?》解析过一段发生在母女之间的对话。大家可以自己拿一个日常对话进行解构练习。
当你能辨别对方话语中的这三个要素后,根据我的经验,你可以按以下步骤来“输出”你的沟通:
共情对方的感受:“你是不是感到非常愤怒/沮丧/失望……?(请根据对方当时的表现来推断ta的情绪)”
探寻对方的意图:“你有这样的感受是不是因为……?(请根据你对对方的了解来猜测ta的心理诉求)”
确认双方所面对的事实:“这是我对这件事情的理解,你看是否和你的理解一致?……(请描述你看到的事实)”
我觉得以上的沟通顺序十分重要,因为只有当你共情了对方的感受之后,对方的情绪才可能得到缓解、才有可能具备倾听你的能力;当你进一步探寻对方的意图时,对方就会觉得自己是真正受到了关注、ta的诉求被看到了;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双方才能最终冷静地去探讨事实。
当然,在你关注对方的感受和意图时,也不要忘了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图。虽然我们能够通过深度的心理剖析过滤掉情绪的狂风暴雨,但不代表我们在情绪上会完全没有反应(毕竟我们谁都不是木头人!),也不代表我们需要压抑自己的情绪。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跟对方说:“你让我现在感到了……;我刚才这样说的意图是……”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上面列举的这些对话中缺失了一个我们平时和家人吵架时必然出现的元素:个人评判。(“你怎么这么没出息?”“你从来就不支持我做的任何事情!”……)
个人评判和情绪互为因果,同进同退。如果我们能刻意把评判从对话中摘除,我们将能听到语言背后传达的丰富情感和意愿。
第五层:你是如何影响他人、改变世界的?
沟通不是独立的,幸福也不是独立的。小到一家人的屋檐,大到一个茫茫的苍穹,天地万事万物都是有连接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一条持续不断的反应链,上一句话是下一句的“因”,下一句话是上一句的“果”。你今天感受到的一句善意也许就让你在今后把这个善意传播、放大无数倍。在这个反应链中,我们每个个体的言行都在为这个链条的走向施加影响。你想施加什么样的影响?这是你可以把握的选择。
下面是回答提问:
Q:亲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去成长,但是看到亲人没有任何行动,感到非常着急,该怎么办?
A:能理解你的着急,这是源自对亲人的爱,觉得对方没有积极行动。但成长需要耐心,亲人看起来没有变化,但是也许内在已经有了变化,付诸行动还需要时间。
另外,需要了解行动被卡在何处,像网络流行语“道理都懂,但是还是过不好我的人生”。知道总是最容易的,最难的是在于执行力。你可以去试着理解你的亲人卡在哪里,在他愿意的前提下给予相关的支持,帮助他攻克关口。
Q:一方面说要活在当下,另一方面对人生和职业要有规划,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是否有矛盾?
A:并不矛盾。我们平时大量的焦虑在于,要么在后悔过去,要么在担心未来,当下是没有什么可以多虑的。活在当下,指的是你的将来是由当下的行动和方向构成的。你需要花一点时间去计划将来,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应该放在当下执行的任务当中,这就是活在当下的意义:专心致志地聚焦手上的事情(包括工作、陪伴亲人、吃饭、锻炼等等所有的事情)。
Q:知道人生当前的优先级是孩子,但是做不到时时确保孩子优先,总是会有为了工作或是其它忽略孩子的时刻。
A:从人生的宏观来看,不同的人生阶段会有优先级,但是微观地看,每天的选择都是动态的,优先级会有变化,甚至到每时每刻每分,都在变化。比如我今天有个会议,晚上讲故事的时候无法陪伴孩子,需要一个别的安排。只要在大的方向上明确优先级(比如在孩子成长的阶段不选择需要天天出差的工作),每天每时每刻都可以适时进行调整。
Q:和子女一起移居海外的父母失去社交圈,精神不充实,该如何应对?
A:有一个小伙伴提了个相关的问题是:对远方的父母如何尽孝道?在这个话题上我很愧疚,我很小就离开父母,离开得越来越远。我觉得是父母需要照顾的时候给予照顾,如果父母生活能够自理,最重要的就是沟通。父母看到成年的子女,最大的空虚和恐惧是感到子女的生活与自己离得越来越远,感到被社会边缘。
我和父母基本上每天都会视频,让他们知道我每天的生活在发生什么事情。我每年只是暑假回去,但是他们一直知道我在干些什么,我对于别人产生了什么影响,会让他们觉得很欣慰。谈到在海外的父母,不要想当然,需要问问老人自己的意图,他觉得如何才能丰富他的生活,再尽力给予提供。
Q:和别人沟通中产生了冲突,即使自己有道理赢了争论,但是心里仍旧不舒服。
A:我自己也是这样的人,冲突本身就让人不舒服,需要追究冲突为什么让人不舒服。如果小的时候经常因为经历冲突而感到害怕,长大之后,一看到冲突就可能会激发恐惧的应激反应,想赶快逃避冲突的场景。需要了解自己对于冲突的不适和恐惧来自何处,有助于缓解以及后续化解。
Q:发现内心有难以抑制的清高,常常在观察他人行为时候产生鄙视,可以不表现但是有察觉。
A:觉察一下清高来源何处,是出于什么情况?是对方说了什么,什么态度、什么表情,需要仔细觉察。当你感到清高去鄙视别人的时候,你也许觉得自己的观念比别人更优更好,心里有评判才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尝试着把评判拿开,世界上只有观念的不同,对方目光短视抑或长远都是相对而言。别人的观念由过去的人生经历构成,在这点上,我们没有权利去评判别人,每个人都会受到自身价值观以及经历的局限,有意识地消除评判可能会看见往常看不见的东西。
今天这篇虽然讲和家人的沟通,你可以思考并尝试如何运用到职场中去,道理都是相通的。
想要看视频回放吗?以下是此次讲座的进入方式:
方法一:
长按以下图片,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跳转页面后选择“加入讲座”,再选择打开“磁场App”,根据提示进行下载/进入磁场App即可。
方式二:
1. 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下载磁场App,并优先使用微信注册账号。
2. 进入“逛一逛”,找到“热门讲座”里的“解开与家人沟通的症结——Lily成长部落#4”。
作者最近成立了一个公开的"Coach Lily的成长部落”,定期为部落成员以直播形式就任何有关个人成长的问题答疑。感兴趣加入的朋友可以关注她的公众号 -- 华说职场人生(ID:Coach_Lily)。
推荐阅读:
秦华是奴隶社会的高产作者,发表过很多被读者说“直戳心底”的文章。今天前两篇推荐来自她:
这里有我 | 奴隶社会的“1000”天:6700万次阅读,400万次转发,999篇文章,8本书……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读经典老文章,发送 m 或者点下面的菜单。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请给邮箱 nlsh88@163.com 投稿吧。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