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娃,两个"长工",搞定!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1706 篇文章
题图:来自作者。
作者:湘渝,旅居英国剑桥二十余年,理学博士,环境科学家,剑桥大学校友,四个魔女的妈妈,业余时任《剑河风》杂志社主编。作者公众号:剑河风(ID:RiverCamBreeze)。
2016 年 3 月,我在奴隶社会发了一篇小文:《四个娃六维生活?》注意,这个标题打的是问号。差不多三年过去了,我们还在过“六维生活”吗?
这些年,我们没有保姆,没有清洁工,就家里的两个“长工”亲力亲为。无论怎样,有笑有泪,2018 也快熬过来了。
我没有太多故事,只有一点体会。
▲ 六口之家在路上。
01
职场与坚持,Just do it
人在职场之时,往往有放弃自己血肉之身特质的倾向。
英国工程和环境咨询业,在专业领域越分越细,技术细节几乎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我上一个阶段的工作,是做英国有史以来最昂贵的基建项目的一部分。大大小小的报告共有 5 万页之巨,各种审查来来回回几十趟。
每一个职场中的女性都会有那些抓狂的时候,例如因为哺乳期、孩子生病等等原因。职场男性当然也有抓狂的时候,但好多家事有另一半罩着,相对而言轻一点吧。
像我家这样的“双职工”,任何一个意外都可以打破家里的运作平衡,令人措手不及,狼狈不堪。
上周老四流感严重,咳嗽呕吐,不巧我自己也染风寒。我一夜陪着,几乎无眠。第二天清晨 7 点需从剑桥乘火车去伦敦主持一个两个月前就定下的重要会议。作为一名技术带头人,无法缺席。当几乎想打电话告假的时候,我还是出门了。我家队友很配合,请假一天照看生病的老四。
2 个小时后,到了会议地点,同事礼貌地问:“你好吗?”我内心几乎要喊:“我一点也不好,我头疼欲裂,就想回家躺着。”
可是,这句话到了嘴边却没说出口。我只是微微一笑:“很好啊,谢谢,你怎么样啊?” — 多么枯燥不堪的例行对话。
内心也有抓狂,偶尔万马奔腾,外表大多平静。没有人是铁打的,我只是有一点敬业而已。
我家老二两个多月大的时候,我曾带她从英国飞到了北京。工作期间,请姥姥在酒店待着照看宝宝,我在讲课的间隙中回到酒店房间给宝宝喂奶。那样的日子,也过来了。好在那种状态是短期的。
意外时常发生。每每遇到这种情况,只能告诉自己别想太多,忍住!Just do it(做就是了)。过了今天就好了。第二天,也许就会有改观。
当你收到那些如常似的回应,你不知道发送回应的电子隧道另一端的那个人,背后有怎样的曲折;你不知道符号后面那个有血有肉的灵魂,是不是正饱受煎熬呢。
有位朋友说,每次见你的时候你总是那么优雅,一点看不出你的忙碌和疲惫。我不由一笑,和所有的妈妈一样,不优雅当然都留给了自己。
如果每天都正常:孩子正常上学,我们正常工作,晚上正常入睡,这就是一个好的一天。最不需要的就是意外。
我算是一个行动派,想到的事情就去做,尽量不拖延。把做家务当锻炼身体,也就点精神胜利法的错觉。
人到中年,纠结少了,头绪还是那么多。
当岁月的痕迹无法从你的面容消失,你的心态还是可以一如既往地像个孩童。把每天尽力度过去,然后对自己说,只有这样回首时才能问心无愧。
▲ Photo by Andressa Voltolini on Unsplash.
02
娃儿们:生活是一场持久战
出门假装专家,回家甘当老妈(子)— 算是日常的写照吧?
这个世界没有神奇的父母,妙手一挥魔棒一舞,一个好孩子就出来了。有的只是一朝一夕和孩子们的陪伴:普通、具体、磨耐心与花时间。没有人可以教你如何生活,也没有人告诉你如何育儿。如果你把孩子当作一个物理生物的存在来看待,她最需要什么呢?
我的答案是滋养:生活中的、视觉的、身体上的、精神上的、物质上的、爱的滋养。
每周五晚家里的电影之夜还照常进行,有爆米花的芬芳。周日晚餐的家庭会议还在继续。我几乎不去超市或逛街(拖着几个小的去超市或逛街,那是纯粹自己找罪受)。每周家里的食品都是网购,在指定时间送来。对我来说最困难的是双规:即在规定时间到达规定地点。所有能够网络解决的问题都要轻松一点。
爱,就在回眸的瞬间。每年我都要选一些家里十二个月海量的照片做一本新年的年历,今年也不例外。特别是今年全家六口暑假回北京看了长城,去了成都看大熊猫。家,无论怎样,是最温暖的一个字。她们的存在给了相对悲观的我一个乐观的理由。
▲ Photo by Charlein Gracia on Unsplash.
现在老四也进入了小学的学前班(在英国小孩四岁可入小学的学前班即 Reception)。现在她会拐着弯儿说话:“妈妈我知道你会说不行,但是我希望你可以说行,我最近一直是个好女孩,从不玩你的手机。现在,你可以给我手机了吧?”
我还真没有招架之功,除了直接说“不行”以外,可是她不听呀。
生活无需攻略,只需还原生活本身。那就还原几个生活的片段吧:
出游:落地索非亚。我们这一家子,机场出来要打两辆出租车,还操心前车别把后车丢了。到达驻地时,当地时间天已见暗。出游一趟,要双倍的时间才能恢复。“长工”们,继续折腾?
周五四娃的日常:小妹今天从幼儿园回家就是蔫的,一句话不说。她如果不说话不哼小曲儿,一定是病了。果然一摸头,烫手。老二赶紧帮忙给小妹喂退烧药,老三画了好多颗心心,给小妹,最大的那颗给全家。
嗯,平时吵吵闹闹,关键时刻还是姐妹情深。老大回家晚,使劲表扬了妹妹们。退烧药下去半小时,小妹又有话说了。洗漱完毕,华丽丽上楼睡觉,老妈读故事。小妹说:你漏了一页!额......
过一会儿:我要我的粉红小猪裙子!呜呜呜,俺已把她最心爱的裙子放在洗衣机里转悠呢。咋办?她还是蔫着,比较好。
意外之一:天气晴好,端午佳节,龙舟竞渡。小妹推着她的红色童车在美丽的康河河岸欢跑,一松手,眼看着小车和挂着的包包冲进河里!老大正想下河,路过的快船先帮忙捞起了包包,又找了一个长杆,捞起童车。
朋友送的粽子,经康河水的洗礼是不是更美味了呢?小妹站在高高的岸上,显然为不是自己亲自掉进河里遗憾,一场痛哭。
孩子们的趴踢之一:12 个 8 岁小姑娘的 non-sleepover party(过夜派对,小朋友们一般激动地睡不着,所以戏称为不睡派对),数不清饮料洒了多少次,房顶暂时没掀翻。送走那么多小朋友,娃爸说:“好高兴明天是周一啊,终于可以上班去休息一下了”。
心不在焉之一:鱼和鸡肉:周六朋友打电话聊着聊着她说:“今晚你们吃啥?”我说:“吃鱼啊。冰冻的的鱼,放烤箱里一会儿就好了。”我把冰冻的东西放进了烤箱。
饭毕,我说:“今天的鱼味道不错吧?”队友和老大看着我,有点迷惑不解的样子。老大说:“妈,咱们不是吃的鸡肉吗?”我忽然回过神来,原来自己把鸡肉烤了,吃完了居然都还不知道。
今年夏天十几年未见的老友之子来剑桥参加夏校时到家里来玩。17 岁的翩翩少年,哪里见过这一群疯丫头的阵仗。他回去后给他妈妈说:“阿姨家比较热闹!”。他妈妈问:“那,阿姨搞得定吗?”
“搞不定!”
好小子,三个字精辟概括了俺这个当妈的全部状态。既然生活是一场持久战,那就不必在意一时的所得所失,搞不定就算了呗。
▲ 老大画的小妹和小妹眼中的斑斓世界。
03
社区的一员:18 年的坚持
剑桥大学古典学教授玛丽.彼尔德(Mary Beard),是大英帝国爵级司令勋章(DBE)获得者,被英国卫报誉为“世界上最知名的古典学家”。她在一次访谈中说了一段话:
我认为我有义务分享自己的工作成果。我认为学者有义务广泛地分享他们的思考方式,看待事物的方式,以及论证方式。他们不需要被相信,也不需要被追随,只是说,作为一位公民和一位学者,我希望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我对此十分认同。
在剑桥大学今年的开学典礼上,剑桥大学校长史蒂文•图普教授(Stephen Toope)也谈道: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得很精辟,谈到领导力,他说:‘没有人在乎你们知道有多少,除非他们知道你们有多在乎。’同样在围墙之外,在这个充满魔力的剑桥城之外:没有人在乎我们知道有多少,除非他们知道我们有多在乎。
”我认为一所好的大学,绝不是在象牙塔里研究所谓高高在上的学问,她一定是社会和社区的引领者和服务者。同样,我也希望一名学者不要忘了自己是公众的一员和自己所在社区(Community)中的一员。这是社区精神、公民精神和公益精神的体现。
我们都是社区的一份子,这是我们在此生活并为之更美好而努力的社区。在平等和自由的基础上,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做力所能及的贡献。
业余时间,我们在剑桥办有一份中文刊物《剑河风》。从 2000 年开始酝酿,始于当年的剑桥大学中国学联,2001 年正式创刊号出版,现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社团,到 2019 年就有 18 年历史了。秉承“中国视角,剑桥精神”的宗旨,它可能是首家留英学者在英国创办的历史最长的中文文学刊物。
剑桥是大师云集、博大精深之所。剑桥精神是追求真理的精神,也是追求极致的精神。2016 年,我们创建了剑河风微信公众号 RiverCamBreeze 。
我曾写道:
是无目的做一点有意义的事儿,还是无目的做点无意义的事儿,还是什么也不做?走着走着,路,也许就走出来了。一切过往,终将在某个时间和空间的磁场上,体现其特有的价值。存在,就是意义。而《剑河风》,一块文字的琥珀,让存在得以凝结。即使一事无成,一无所有;这一路上遇到的人,读到的诗,吹到的风,足矣。
”我也曾写道:
可是,与生活本身相比,你我微不足道。宇宙浩渺,剑河的风还在吹。请你加入我们的目光,用新鲜的眼神,注视文字的盐。剑河风过,有你,有我。
”是无目的地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还是什么也不做。我们选择了做一些事。有时一位陌生人和我联系,告诉我 15 年前曾在《剑河风》发表文章。这一刻,我感到我们的付出是有意义的。《剑河风》是一个分享的平台:分享我们在剑桥的所得所见、所思所晤,并让更多的人们受益。
2000 年在剑桥工作之余我和朋友联合创办了中英资源环境协会,为在英资源能源环境低碳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学者们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一个组织诞生后,有她自己的生命力。
2018 年 10 月,我们在剑桥大学工程系召开了第 18 届年会。感恩同仁们一路同行,一路坚持。
我去年入选剑桥大学纽纳姆学院(Newnham College)一个限额 60 人的资深校友组织,成员大多为 50、60 后,少量 70 后,任期 10 年,有人退休才有名额补新。成员中包括英国气象局局长、剑桥某学院的首位女性院长等等,她们都低调可亲。
低调其实也是剑桥一大特色。在常人眼中那个街上骑自行车而过的普通人,没准就是一名诺贝尔奖得主呢。这个组织旨在帮助学院的发展,辅助学生们的职业规划,提供奖学金和实习机会等。
在这里,与你的职务无关,大家平等,贡献一定的业余时间。在这些参与的同时,也令我受益匪浅。向优秀的人们学习,是一个终身的愉悦课题。
这些大概是我回馈社区的方式之一。我在业余所做的一切,不是所谓的“高大上”,是所有琐碎的具体的事务性的组合。我们关注并关心剑桥这个古老而现代的,充满魅力、诚信和才华的社区,每一个人都可以尽一份力。
如果我们所做的可以在某个时刻点亮一个心灵,那就是值得的。人生苦短,机缘有限,而人们在思想中渗透的光芒,会无处不在,温暖苍生。
家人可以相伴,但你的生活还是你自己的。你和你做的事联合在一起才构成你的存在。工作,家和孩子都是一个载体,通过载体向内看,希望可以最后到达内心的目的地。
人与人并不是孤岛,我们都是社区的一员。作为社会的公民,每个人都可以交流和分享,每个人都可以贡献力量,就像每个人都可以从社区汲取生活与精神的营养一样。
▲ Photo by Ethan Hu on Unsplash
4
不是结语的结语:何止六维
工作原因,每周我有几天在剑桥到伦敦的火车上来回。在这行进的列车上,像极了人生的一个又一个短途。火车上独处的时间,如同一场修行,我几乎听到时间走动的声音。时间就像列车时刻表,不断的开始不断的结束,周而复始。
生活,在写实与写意之间,穿梭往返。新年将至,剑桥和伦敦的冬夜,有节制的绚烂与美妙。孩子们放假了,我也盼望这个假日。世界在同一个时候停止运作,挺好。我唯一的节日愿望,是在孩子们入眠之后,我蜷缩在温暖清新的被子里,好好睡一觉,直到……孩子们把我吵醒。
生活是自己的,生活也是自家的。一家人就是在一起过每一个节日,在一起过每一个可能在一起的日子。每年在同一个时间和同样的人们一起做同一件事,这就是节日的意义吧。
滚滚红尘,所幸彼此陪伴。这是我在英国的第二十三个圣诞节。今日温暖和煦,平常却与平常不一样。任时光汹涌澎湃,只能对以沉默的喜悦。那些瞬间,是她们给予我意义,还是我给予自己?定格旧时光能否让时间静止?
所有的悲欢都将被时间淹没。在时间的海洋中,波涛无边。世界真的大到超乎你我的想象,人生还有很多个憧憬与可能性,何止六维。
生活不在别处,生活就在此处。世界以一种奇妙的方式相联:从无关到有关,从有关到无关。时间会赋予你所有的传奇。
我曾经写道:
你把岁月这杯酒
斟给我喝
我端起杯
只是含笑不语
(全文完,2018.12.26 日于英国剑桥。)
推荐阅读
作者:四个娃六维生活?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看经典热文,点击菜单。
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
请给邮箱 nlsh88@163.com 投稿吧。
欢迎转发分享;对话框输入“转载”即可了解授权详情;未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的平台。本文部分插图来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