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6岁两娃妈妈的EMBA

Simei 奴隶社会 2019-10-10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1751 篇文章

题图:最后一次考试,UCLA老师拍摄。 

作者:Simei,从麦肯锡、新加坡电信,到某美国公司亚太区总部,在战略合作领域越走越远的UCLA-NUS EMBA。中度虎妈,有个不到9岁的小虎娃,和小她5岁的小萌弟。

一诺写在前面:

作者 Simei 是我在麦肯锡典型的“靠谱且优秀”的前同事,一边写着不当女神的“认怂文”,一边拿下名校学历成功转型,同时培养出“各项全面发展,成绩还呱呱叫”的两娃“虎妈”,简直是优秀能干得有“三头六臂”,又谦虚得很有智慧。她有什么诀窍?下文告诉你。

这周六(2月23日),Simei 会来现场,和另外两位也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才女妈妈 — Effie 和诺澄一起分享“职场女性的第25个小时”,另外还有许多作者都会到场分享。本次活动现场票已售罄,你如果和我一样是他们的粉丝,欢迎扫文末海报中二维码购直播票,一起线上来玩!(包括全天直播:当天的所有主题分享+无限次回放)

 前言 


结识奴隶社会,源自小花,然后投稿的时候遇见了闪闪,有幸成为奴隶社会的早期作者,接下来和一系列麦府的前辈和各路女神们有了线上的接触。那时,点开一诺、余进、闪闪、Emma、诺澄等彼时似乎遥不可及的朋友圈,那种窃喜和小心翼翼依旧历历在目。


这些年奴隶社会的文、奴隶社会的人,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正能量,慢慢的这种外界的能量转化成内在的驱动,让自己沉淀、隐忍。从五年前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致注定无法成为女神的自己》的自我解嘲,四年前给自己打气的《准备二胎的那些事》,到三年前《认怂又何妨》的自我开脱,再到今天“读了 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的 EMBA”,这五年,我和奴隶社会一起成长。


别人问起来为什么要读 EMBA,我的官方回答是“一直混在国外,需要文凭傍身”,而真实的理由是我需要一个机会来重启,证明自己“我可以”。


一位朋友曾经感慨,我真是把一手好牌打烂;我也开始思考,既然人生无法逆转,那如何翻盘?几经权衡,我瞄上了读书。然而,作为拖家带口的孩子他妈,着实不易。心中不禁暗暗评判: 


全职工作+一个读书的娃=忙碌

全职工作+一个读书的娃+一个嗷嗷待哺的娃=很忙碌

全职工作+一个读书的娃+一个嗷嗷待哺的娃+兼职读书=勉强应付 

全职工作+一个读书的娃+一个嗷嗷待哺的娃+兼职读书+成绩很好=Mission Impossible (不可能的任务)


然而,以“勉强应付”为目的的我,竟然读了一个 Mission Impossible 的 EMBA。 


从 2016 年底开始准备申请、考试到 2018 年的 8 月底,经过二十个月的艰苦奋斗,我终于从 UCLA-NUS 双硕士学位英文 EMBA 项目毕业,而且凭着我马马虎虎的英文,在和来自世界各地牛人的切磋中,非常荣幸的成为 GPA 前 15%,也是前几名中唯一一位女生。


▲ 毕业典礼,GPA 前 15% 的毕业生,UCLA 摄影师拍摄。


毕业后一直想写点什么,几次落笔,几许彷徨。这次借着奴隶社会五周年,回忆一下熬过来的日日夜夜。


每天的第25个小时


看到奴隶社会五周年庆典的这个话题,立刻心有戚戚。


虽然一直自诩效率挺高,但是 EMBA 这段日子实在是强劲高压,时间只能一点点挤出来,效率被迫不断提升。很长很长一段时间,我每天的生活都是三部曲:上班,带娃玩或陪娃学习,自己学习。


作为中度虎妈人士,除了上班和学习之外,对老大的课内课外都是有要求的,而这些要求反过来就是加载在自己身上,给自己更多负重。


为了保证两个娃的陪伴,我自己可以利用的学习时间就很有限。除了每天的夜半时分,只能随时随地的利用碎片时间看案例做项目,强迫自己快速进入状态,各类事情无缝切换。周末外出随身携带电脑,写作业的姿态万千,场景各异。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最简单是地为席、腿为桌,噼里啪啦打字开来;或者在上下班的地铁上把一些主线框架整理出来,利用中饭或者晚上时间再填补细节。


虽然有些神经衰弱,但是见缝插针睡觉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孩子半夜哭闹、咳嗽,如果需要安抚,可以爬起来再倒下继续睡;美国上课两周回家,候机厅、飞机上狂睡十几个小时,落地二十四个小时后飞往中国出差,三天后夜航回坡,陪老大去水上世界和小伙伴汇合,转眼又在躺椅上睡了两小时。


▲ 出差参加的会议。


上课的这十六个月,夹杂着两次不算家具九十多个箱子的搬家、家人的一次手术和一次住院、自己职业上的挑战、拿到offer但是种种原因没有接受的某美国公司带时差的高强度十一轮面试(包括一小时的 Presentation 演讲),以及在公司内部换岗的重启。


▲ 搬家的部分箱子。


身体到后来已经吃不消,常常晕到不能自已。老大某次很重要的数学比赛之前,我下班后晕的只能躺着床上和她过题。庆幸的是正是因为每天的这第 25 个小时,我在完成自己事情的同时,没有耽误孩子们的成长,老大几枚数学竞赛金牌和 2 年 9 个月通过的英皇钢琴四级优良算是认证了我在妈妈这个角色没有虚度的光阴。


这个过程,最重要的是要有所取舍,分清事务的轻重缓急;然后,心无旁骛的保证做每一件事情的效率,绝对不能“身在曹营心在汉”;要有足够的行动力,不要给自己借口;最后,要做计划又要应对变化,这样才知道每天哪些是碎片的时间,什么事情可以在这样的时间里完成,但是要预留一点缓冲,应对老人孩子生病、突发工作、家里的各种鸡毛蒜皮。


死磕之后的升华


一直觉得自己读的是假的 EMBA,以为是吃喝玩乐嘻嘻哈哈,可是因为两个名校的 MBA 文凭,教授们都太认真,每门课程预期是一百二十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教授们倾其所有,同学们比拼赶超。


一位投行出身的教授说,他带了近十年的 MBA,EMBA 的班,发觉“成熟的 EMBA 学生们”反而更看重成绩。当时哈哈大笑,后来回想起来,也许是对的。对于在职场里历练至少十年,转身花钱花时间投入到非打酱油项目的“成熟人士”来说,大家都清楚自己要什么。


对我而言,也是如此。从小学到研究生一路走来,运气不错,加分、保送、奖学金,很多事情唾手可得,很少勉强自己精益求精,大部分时候都是差不多就可以。当年大学微积分考了 90 多分,也不过是照猫画虎。然而,在读这个 EMBA 的过程中,没得“照猫”就只能逼着自己“画虎”。


第一次课程前,微观经济学的某一题目不会做,也没有人商量,于是闭关几个小时,把题目和相关的书上的内容先“熟读百遍”,然后终于“其义自现”,这门课的A奠定了这段日子死磕的基础;


第二次课程前没有多少时间看书,就在飞去美国路上的二十多个小时里把会计学厚厚一本书每一章的习题勉强刷了一遍,很多同学超级认真,书里各种注释,我崭新的一本,心理特别没有底,但是教授的一句“Study Smart”,点亮了这一门的信心,运气不错的也混了一个;


第三次的公司财务,虽然有同学好心提醒练习题目有答案,我还是从头开始手动做了两个晚上,然后这门课得了 A+。


理工科的数学具有先天优势,可是写英文文章是真的很菜,和母语的同学比起来绝对是“事倍功半”。但是,某门课的集体作业,教授预审核后给了很多意见,离集中上课只有几天,大家都非常忙,团队的另外六个人基本放弃。我咬着牙熬了四五个小时,把五页半的文档重新搞了一遍,最后这门课我们团队成员基本都得了 A。


正因为一次次的死磕,不断突破自己的藩篱,这些日子在接受能力和看待问题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升华。


所谓的死磕,不过是对自己狠一点,不轻易放弃;“Lean in 向前一步”,就会拨云见日、柳暗花明。当然,前提是对自己的充分了解和正确评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或者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的迭代过程,认识自己;但是,不能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不然就会对自我产生怀疑,反而事与愿违。


卸下玻璃心


虽然自诩女汉子,但是并不妨碍我有一颗玻璃心。简而言之,就是独立承受能力有限,需要外界的帮助才能恢复平衡态。在早期的奴隶社会作者群里,几位高大上的女神们几乎都当过我的知心姐姐;闪闪还给我过特别诚恳的建议,要注意控制负面情绪的过分流露。


五年前,甚至三年前,我真是“臣妾做不到”,但是 EMBA 的这段时间,经过足够的磨练,某天真正顿悟:那些桎梏、委屈、困难,都是自己画地为界;很多时候,没有人可以帮你,靠的只能是自己。


读书的这十六个月,在四个国家,六次集中上课,十八门课程,和来自十二个国家的高手们进行碰撞,对内还要时不时要应对关于 ROI(投资回报比)的对话,压力不是一星半点儿。



第二次课程在美国,教程最厚(如图),课程很难,而我的准备时间最少。一门课是公司治理,中文尚不能见词达意,英文更加晦涩难懂。只预留一天倒时差,睡眠状态极其不好。


某天晚上小组预演演讲,一位同学针对我讲的部分,让另外一位同学给我做演示,而且让我录下来练习,深深伤害了我那脆弱的自尊心。


那天晚上,从教学楼走回宾馆的沮丧心情至今记忆犹新。万籁俱寂的夜色中,我不停的扪心自问,我究竟是为了什么让自己这么狼狈。但是留给自己悲春思秋的时间不多,到了房间,洗个热水澡,理智的把要讲的部分一个词一个词的打出来,读了几遍,然后强迫自己睡觉。


最后的演讲还不错,据说我是发挥出了自己最佳水平。这史上最痛苦的两周,因为还有很多工作的事情,每天只能睡五个小时,最大的收获是玻璃心开始瓦解。 

   

▲ 每天走的UCLA的路。


第三次课程,由于课上发言太过积极,被几个同学排挤,那门课虽然拿了 A+,但是似乎伤了友情。其实 A 和 A+ 没什么区别,于是后面的课程,尽量等大家问完了、讲完了,我再说。最终,也得到了绝大多数同学们的认可,我终于成为那个很有见地、也能问出很多漂亮问题的同学。


然而,这个过程也不轻松,经过这样的心路历程,我可以坦然的接受那些不喜欢自己的人,一笑而过自己不是“人人爱的美金”;既反思自己、不断调整,又不会诚惶诚恐的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当我卸下了那颗玻璃心,在家庭里、工作中、朋友圈,不再那么把自己当回事,强化了自我解嘲和自我开脱的本领。终于,一切皆大欢喜。


正如毕业典礼上院长和特邀嘉宾所言:这个过程最大的成长是成为一个内心更加强大的自我。是的,每一次坚持,每一次隐忍,每一次在夜深人静、无所适从的时候无论多么沮丧,都努力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满血复活。


这段日子,是一段难得的自我救赎,把懒惰的、退缩的、脆弱的那个我生生剥离。感恩成长!


 后记 


EMBA 毕业之后,我过了一段每晚十点多就睡觉的养猪日子,同时也收到了不少外面的工作机会,最终回归美系企业,今年开启了某亚太地区总部新兴业务部门的职位,在战略合作方面越走越远。


然而,新工作的挑战尚不及家庭的挑战,一如八年前随孩他爸外派到新加坡,这一次义无反顾的支持他回国工作,不同的是我带着两个娃娃守在坡。感谢父母的坚强后盾,如果没有他们的大力支持,实在不敢想象一拖二的日子该如何进行,更不用提年初水逆的一地鸡毛。


也正因为这个变故,我竟然成为了传说中的“女司机”,让朋友圈的好友们操碎了心。闲置了十一年的驾照终于派上了用场,几次练习后就开着七座车独自上路。第一次停车是靠着一位好心人的手势把车硬塞了进去,然后花了两个小时在楼下车库对着 Youtube“自学成才”。第一次开车就莫名其妙上了高速路的小心翼翼,地图盲在开了四十分钟若干分支后竟然只认错了一次路的喜出望外,后面车排成长龙依旧可以“教科书式”停车的淡定从容,这练就的强大内心让我在开车这件事情上受(脸)(皮)(很)(厚)


哦,对了,虽然没有达到叫嚣着要减掉十斤的目标,忍无可忍的控制了一下晚餐,好像有点效果。不过艺术照大家都懂的,如果在 2 月 23 日(这周六)奴隶社会五周年庆典现场见到真人,千万不要扎心的告诉我“你和照片不怎么像”,就让它变成你我之间的美好秘密吧。

 

▲ 全家福。


飞滴已约,你我不见不散!



我们出了奴隶社会五周年的金句本,是 5 周年限量版,从 1000 多篇文章里挑选了 52 句话,很多朋友用上了,希望你也喜欢。(点文末“阅读原文”可购买。)


另外,5 年一次的“现实的理想主义者”网友见面会,倒计时最后 3 天,期待你的加入!


扫码即可加入直播,观看所有主题演讲。

-  END  -

推荐阅读

作者:致注定无法成为女神的自己

一诺:如何做成一件事?

舒适区舒服,却不是该常待的地方

找到职业女性的第25个小时

从微软到“18 个中国”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看经典热文,点击菜单。


购买奴隶社会五周年限量金句本,点击“阅读原文”。


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

给邮箱 nlsh88@163.com 投稿吧。


欢迎转发分享;对话框输入“转载”即可了解授权详情;未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的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