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是,春晚六年前不就这样了吗?

爱与生命管理 奴隶社会 2021-04-20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323 篇文章

题图:演员倪妮在2021年春晚的后台照(图源:艺人工作室微博)。

作者:姚佳,女性主义者,“爱与生命”编辑,北京师范大学在读本科生。本文来自:爱与生命(ID:sexuality_edu,2014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创立。关注一切性与性别议题,从时事、文艺、学术中拥抱时代变迁,传播关于性与性别的科学知识、态度与价值观,推动中国性教育发展。总编辑刘文利。)


先给您拜个年,顺便问一句,今年您看春晚了吗?


网络上有评论称,今年春晚的小品跟集邮似的,要把社会上对女性的羞辱一网打尽。


最“出圈”的一段儿,是倪妮在节目中想方设法、好声好气地千里追夫,被结结实实奚落了一番。丈夫嘲讽她“卸了妆没眉毛像伏地魔”,震碎了不少人的瞳孔……


还有,《每逢佳节被催婚》公然嘲笑未婚女性“单身是狗”,搞扶贫不如结婚生娃;男性同胞们也没有“幸免于难”,体形胖被讽刺是“气囊”,夸耀男性魅力要靠“有女孩子差点为了我要自杀”……

唉,不是我说,甭大惊小怪,春晚六年前不就这样了吗?


01

从“女神和女汉子”说起


2015 年,是网民对春晚中涉及性别歧视和物化女性的段子“开炮”的元年。


怎么个歧视法儿呢?“女神”和“女汉子”、“二十块娶走闺女”、“女科长靠男上司上位”这几个段子都出现在这一年的春晚舞台上。


有网友评论说:“春晚歧视女性真叫一个全面:从外貌歧视(矮的胖的)、就业歧视(女领导被认为靠性上位)到剩女歧视(Police 叔叔操心女人四十岁嫁不出去)。”


咱们先从“女神和女汉子”说起,这节目原名《喜乐街》,在当年以压倒性优势成为网友点播数量最多的春晚节目。


▲ 2015年春晚节目《喜乐街》中,喜剧人贾玲扮演的“女汉子”和模特瞿颖扮演的“女神”(图源:腾讯新闻)


贾玲和瞿颖表演的那首“女神和女汉子”是节目最大的记忆点。这首歌是怎么唱的呢?我帮您回忆回忆——


先唱长相,“女神”是这样:眼大嘴小鼻梁挺,腿长胳膊长 S 型,我的名字叫瞿颖。

“女汉子”也不含糊:我有胳膊还有腿,还有鼻子也有嘴,我的名字叫贾玲。


长相不同,待遇也有落差——

“女神”:长得漂亮,一群男生前呼后拥,我特别有面子。

“女汉子”:我没心没肺,一群男生前呼后拥,找我掰腕子。


总结一下中心思想:由于外貌优势“长得漂亮”,女性获得男性的“前呼后拥”,“特别有面子”。


课代表们该看出来了:这是赤裸裸的男性凝视,好像女性只能依靠外貌获得异性的认可,从而有“面子”、有价值咯?


还是二零一五年,另一台小品中,冯巩扮演的父亲扬言让男子"二十块娶走"女儿。后来山东台的一出小品有过之而无不及,公然比较娶妻与雇保姆的花费——“花四万块买她六十年……一天不到两块钱”。


我们显然不是说需要“天价彩礼”,而是婚姻这个你情我愿、互相吸引互相扶持的事儿,怎么就成了一桩“买卖”,甚至“娶妻”就和“雇保姆”摆在一个天秤上了呢?


 2015年央视春晚的小品“小棉袄”,出现父亲扬言让男子"二十块娶走"女儿的内容

(图源:腾讯新闻)


▲ 在山东台春晚小品《海的誓言》里,有这样一段台词,“现在雇个保姆,一个月不得花三千多?”男主角道:“从结婚到订婚,我总共花了四万多块钱······她在我家生活60年,算下来我这一天花不到两块钱,有什么理由不爱她?”(图源:BBC)


这届春晚之后,四万人联署要求停播——ta们的宣言是,“反对歧视,为自由与多元生活权利代言”。[1]



02

春晚语言类节目的尴尬:

既不好笑,也不“正确”


可能有人要说了——

看春晚不就图一乐嘛,大过年的,至于这么较真吗?

你这人怎么这么不懂幽默呢?

你懂不懂啊,喜剧就是冒犯的艺术!


关于“xx是不是冒犯的艺术”,我觉得一位叫“元气少女郭德纲”的网友说得很对:


脱口秀不是冒犯的艺术,而是搞笑的艺术。对喜剧演员而言,冒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是天性,而绝非天职。不管喜剧演员是否有冒犯的本意,与喜剧演员拥有创作自由相对应,观众也有感觉被冒犯的自由。喜剧在冒犯你的同时,给了你不接受冒犯的选择权”。[2]


甭管懂不懂喜剧,您说句实话,喜剧是不是得让人笑?


大过年的,春晚舞台上塞的段子,好像越来越让人笑不出来了。


大概您又要问:“这些段子要是变得更好笑,是不是就不能反对了?这事儿毕竟很简单,好笑就完事了呗!”


您要这么想,我得和您说道说道,“哈哈一乐”从来不是那么轻松和纯粹的事儿,“笑”的背后有更深沉的社会因素。


拿人的特征打趣儿从来都有争议,这种幽默迎合了人最原始的本性:恐惧和偏见。在我们的段子里,健全人拿残障人打趣儿,聪明人拿不那么灵光的人打趣儿,好看的人拿不那么好看的人打趣儿……还有,不那么“男人”的男人和不那么“女人”的女人也是被打趣儿的重点目标。[3]


弗洛伊德说过,大多数幽默通过嘲笑离经叛道的社会行为,来使大部分人知道自身的生活方式是恰当的。对被笑的对象来说,笑多少总有些羞辱的意味。[4]对听笑话的所有人来说,笑暗含了价值取向,规定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同类,什么是异己。


喜剧创作者们在舞台上脸谱化、同质化、边缘化、污名化地表现女性形象,下了台还要冠冕堂皇地说这是幽默逗乐、毋需在意……


京华时报就曾这样回复观众对2015年春晚的炮轰:“难道艺术形象只能歌颂不能鞭笞,只能礼赞不能揶揄?”


文章不无同情地表示,“央视春晚又‘惹事’了,这次被安插的罪名是‘性别歧视’……不知道央视春晚剧组对这顶大帽子,是敬谢不敏还是不屑一顾,作为一名普通观众,笔者倒觉得质疑者未免小题大做,如果不是玻璃心,奉行弱者心态,太敏感了,就是故意‘消费’春晚,刻意制造话题。”[5]


时隔六年,我想作个回应:女性既不需要一味歌颂,也不需要捧上天的礼赞,女性想要的无非是一种真实、公正和受到尊重的表达。


在2021年春晚的舞台上,《阳台》中主角的性别由原型的女性被改成男性;被歌颂的抗疫先进模范,清一色是男性面孔。


▲ 抗疫故事被搬上舞台,女主人公“变性”(图源水印)


如果说前者主人公“变性”可能还有艺术创作的考虑,那后者则是无可开脱的、彻底的失真。


再说到开头提到的争议片段,一个男人对自己的伴侣极尽贬损之能事,对方还偏偏是一位在经济条件和外形条件上都“无可指摘”的女士。


▲ 小品《开往春天的幸福》里,贾冰扮演的列车员(左二)对倪妮扮演的伴侣极尽贬损之能事(图源水印)


别的不说,这段的设计还真让人想起杨笠那句大实话:“你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


谈到这儿,只想对创作者们说一句话,您安排的段子既不好笑,也不“正确”,劝您迷途知返,好自为之,早日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



03

为什么非要跟春晚较劲?

春晚该有春晚的担当


嗨,有些人可能想问,为什么非跟春晚较劲?非得在全国人民的大日子搞“政治正确”那一套吗?


您得这么说,我怀疑您要不就是不了解中国“国情”,要不就是在装蒜。


春晚能是一般的节目吗?


简单点说,看的人很多,动辄一亿飘十亿。从1983年到2021年,春晚走过了38个年头,尽管近年来槽点频出,春晚仍然拥有最稳定的观众群体,是大部分国人雷打不动的春节仪式,比吃饺子更无争议的年俗。


一般来说,春晚对节目有 4—10 次审查。一趟趟审查下来,这台晚会得“政治正确”到头发丝儿里。


既然这台晚会要讲政治,要正确,那么就不能回避关于性别平等的追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8条第1款明确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男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6]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首次将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写入报告。[7]


2015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白皮书,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男女平等的宪法原则,将男女平等作为促进国家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公共政策,编制发展规划,持续推进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8]


不知道您怎么看,我倒觉得以上都是春晚该讲的政治,该有的原则。


面对春晚这样一场全国人文化生活里的大事儿,我们需要对春晚中的性别不平等保持一种性别敏感和性别自觉。


我们不是审查制度的拥趸,只是诚挚地希望,一档对十几亿国民生活如此重要的节目,对于内容的呈现能慎之又慎,能多动动脑,多走走心——除了围着男人转温良贤淑的妻子和母亲,对着伴侣“河东狮吼”的“母夜叉”,妖魔化的职场大女主,消费主义裹挟的促销工具……出现在春晚语言类节目里的女性,应该有点别的模样。



04

刘文利:春晚应该成为传播性别平等的大舞台


大年初一当天,一年只休息除夕一天的刘文利教授也撰文谈了谈对春晚的心里话,以下是她的原文:


2021年的春晚谢幕了。


近些年,春晚语言类节目充斥各种对不同群体的歧视,歧视残障人、歧视农村人、歧视女性,还有容貌歧视、年龄歧视、地域歧视、性别歧视,可能很多人已经习惯了。今年春晚的一些语言类节目更是把性别歧视推向了“新高潮”。


小品《开往春天的幸福》,男性列车员极尽贬损女友之能事,“没眉毛”“伏地魔”“买个包”“买个貂儿”“养养膘”“小傲娇”这些词不断从嘴里喷出来,还敢声称“大年夜,我收获了爱情!”难道爱情就是在这种对女友的羞辱中获得的吗?女性的自尊、自主、独立被放在哪里了?


小品《每逢佳节被催婚》,“单身是狗”作为横批“横空出世”,对还没有结婚的“大龄女”做了无情的批判。把龙龙形容为“气囊”,是对龙龙这个人物的身材羞辱,是对个体尊严的侵犯。在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性别歧视不仅仅是对女性的歧视,也同样有对男性的歧视。当男性不符合所谓的“阳刚之气”时,就会成为被贬损、被攻击、被羞辱的对象。


春晚是目前国内观看人数最多的电视节目,但恰恰是这样一个传播力极强,传播范围极广的节目在不断强化大众的各种刻板印象,包括性别刻板印象,发表各类歧视言论,但又没有人对这些言论负责。


2月12日,央视发表了“东京奥组委主席森喜郎辞职”的消息。据称,森喜郎在日本奥委会临时评议员会议上说“有众多女性加入的理事会很费时间。”他的这一言论被指歧视女性。随即,森喜郎收回发言并表示道歉。


这说明,发表性别歧视言论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让我联想到近日教育部答复“防止男青少年女性化”全国政协提案,至今没有听到有关部门的公开说明,也没有人为提出这样的提案和给出这样的答复负责。


我想借此机会,呼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节目组,每年春晚节目遴选阶段,聘请性别平等专家参与审核各类节目,特别是语言类节目,把各种歧视言论包括性别歧视言论消灭在节目播出之前。


殷切希望春晚能成为传播性别平等的大舞台!




好了,大过年的,批评显得不免沉重。不过春晚节目组一定得体谅大家的苦心,毕竟这都是为了你好。


不多说了,为了春晚越来越好,2022春晚吐槽群开始留位,咱们明年再会。



参考文献

向上滑动阅览


[1] 春晚有毒,万人联署要求停播——反对歧视 为自由与多元生活权利代言 http://app.askform.cn/2204070001.aspx

[2] “并不喜欢‘脱口秀是冒犯的艺术’这个说法” https://ds.163.com/feed/5ff88f9512b80d6bec582ef3/

[3] [美]梅尔文.赫利泽.喜剧技巧[M].古丰,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化2003:20.

[4]国广林.历史与形式:西方学术语境中的喜剧、幽默和玩笑[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185.

[5] 京华时报.“春晚歧视女性”未免小题大做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2/21/c_127509692.htm

[5]赫伯特·马库色著;刘继译.单向度的人 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研究[M].麦田.2015.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 “十八大首次将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写入报告”

http://www.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4/c_123954472.htm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http://www.gov.cn/zhengce/2015-09/22/content_2936783.html

-  END  -

推荐阅读


一诺和华章:七年,是相信的力量


为了赶回家过年,他工作了两天两夜……


一诺:没有什么“应该”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如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和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