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些“热点”,想和女性朋友们,聊聊天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674 篇文章
题图:三个穿比基尼的女孩,来自诺友、画家张兵。
一方面国家出台三胎政策“激励”多生、出台“离婚冷静期”引导大家珍惜婚姻;另一方面离婚率依然居高不下,2021 年的一个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省份离婚率都超过了 30%,生育率也降到新低。而社交媒体上的热点位置常年被“出轨、家暴、丧偶式育儿”等真实新闻占据,更不用说女性长期面对的“家庭工作如何平衡”、“男女同工不同酬”、“女性职场上升通道狭窄”等诸多社会对女性发展的结构性限制。
我在《力量从哪里来》中分享过一个数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曾对 29 个国家的男性分担家务时间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女性承担的“无报酬工作”,也就是家务,照顾孩子、老人、病人这些工作,平均是男性的 2.6 倍。而在中国,这个倍数更是 3 倍数左右。中国女性投入在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等日常家务的时间为每天 155 分钟,也就是超过两个小时,男性是 48 分钟。我想很多人看了之后的感受是:啊?!哪里有 48 分钟?!所以说,由于取样的原因,这个真实数据只可能更低。
而美国的一位女社会学家 Arlie Russel Hochschild 在 1989 年就写过一本书,英文名叫《The Second Shift》,书名的意思就是夫妻都工作的家庭,女性在白天的工作结束后,还要在家上第二班岗。这本书当时引发了社会性的大讨论。书里有一句话,说职场妈妈最需要的是一个老婆,因为现代的职场规则和逻辑都是为了有太太在家带孩子的男性设计的。最近这本书的新版被翻译为中文,我也写了推荐。但是看这本 30 多年来第一次在国内出版的书,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么多年,职场女性面对的境遇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好转。
我有三个孩子,分别出生于 2010 年、2012 年、2014 年,都是我在麦肯锡的那几年。从一个“战战兢兢的边缘人——无商科背景,且亚裔的女性”,成为“生三娃,跨国接项目的全球合伙人”, 用了 6 年,中间还休了产假。这听起来似乎非常“励志”,但其实几个标签能表达的只是表象,大家遇到的所有关于个人发展、家庭工作平衡、职场妈妈的纠结和挣扎,我都经历过,而且仍在经历。
后来因为做公益,做奴隶社会,做一土教育,看到很多聚光灯外的社会真相。这些经历也给了我机会,得以跳出自己家庭婚姻的处境来看女性和儿童面对的社会困境。所以每当看到跟女性和孩子相关的社会新闻,心里都感慨万千。也知道在表面的个体悲剧和个人困境下,是社会的结构性挑战。因为每一个看似偶然的悲剧,其实都有必然的动因,只是有时候这些动因很隐蔽,不容易看到而已。
前天和昨天我在奴隶社会写的关于家暴和儿童保护问责缺失的文章,很多朋友喜欢,很多朋友也担心公号的安全。暂时还安全,能说一点说一点吧。如果有些人不喜欢被批评,那至少可以思考一下我问的那些问题。这些问题不回答,类似的悲剧只会一次次上演。因为说到底,不推动社会向女性友好、儿童友好做转变,受到阻碍的其实远远不是一个个女性和家庭(当然她们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而是整个社会都会付出沉重的代价。
所以今天我想和朋友们,特别是女性朋友们聊一聊,在这个“分裂”的时代,我们要如何自处?
▲ Photo by dylan nolte on Unsplash
一
女性生存的现状
近几年常会有个数据刷屏,其中一个是美国劳工部发布的世界各国劳动参与率,其中 2018 年的报告显示,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接近 70%,超过该调查涉及的其它许多国家。很多人,包括女性朋友,看了觉得很自豪,说我们妇女托起半边天。
然而,这个数据背后有我们需要关注的另一面的真相,就是这是女性在承担男性三倍的无报酬工作之上做到的。所以女性的生存状况可以说是压力山大。
而这么多的压力、付出和无报酬工作,带来的女性地位如何呢?再和大家分享一个数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6 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其中显示:包括人大代表、领导官员、经理在内,中国的女性比例只有 17%。女性 CEO 则只有 3.2%。如果将中国的人大代表和其他国家的议会议员相比,中国的女性代表比例不足 23.6%,在 191 个国家中排名第 71 位。
这说明,虽然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高”,但在企业高管和政治参与度是远远不够的,也就是说,不管是在商界,还是在政坛,女性常常都是“干了很多”,但“说了不算”的角色。
看到最近家暴和孩子自杀的新闻,我非常愤怒。因为说到底,这两起事件,都是公权力对弱势群体,对女性和少年儿童的忽视、失职和忽略造成的。这种失职和忽略,并不是中性词,而是罪恶发生的帮凶。而对这种缺失不追责、不补救,类似悲剧还会发生。
王鹏飞应该今天就释放了,请问警方哪一个人可以站出来拍胸脯说,王女士会得到保护,不再受到家暴?如果不能,那这五天的拘留有什么用呢?
刘学州的死,有哪一个政府部门可以被问责?关于婴儿买卖、教师猥亵、网络暴力这一系列违法行为,该如何被追究?
深究原因,我们的公权力是带有强烈的男性色彩和工具主义倾向的。看最近鼓励生三胎的政策倡导,也带着同样的男性色彩,就是在大声咋呼:“你快生啊!为什么不生啊!”后面其实还藏着一句不敢大声咋呼的:“ 你要是不生,看我怎么用‘体制优势’收拾你!”
所以说到底,女性的生存状况很糟糕。
但是不呼吁,情况不会改变,那就从能发声的“发声”开始吧。
▲ 《看看刘学州,就知道这个社会是如何对待孩子的》读者留言
二
男人有,就“用好”;没有,也要“过好”
当我们讨论女性在职场、社会、家庭可能会遭受的不公正对待时,很难逃开另一类“重要人物”——也就是男性。有无数讨论“职场妈妈”的议题,却很少有人讨论“职场爸爸”的问题,这本身就是问题。因为社会默认是妈妈在带孩子,爸爸只是帮忙的角色,往往还帮不好。
这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推进社会认知的进步,另一方面,作为个人,我们并非无路可走。我也曾在书里详细分享过对家里男同胞的“管理”方法,概括起来就是两大原则:一个是降低“预期”,有总比没有强,还有一个就是看到其优势,鼓励其发展。
有妈妈说了,我家的爸爸擅长的是回家看手机,要么就是带着孩子看手机,碰到问题,就甩一句“找你妈去”。还有妈妈说,爸爸就像家里的房客,按时回来吃饭睡觉……
这种情况,如果你觉得还有发展可能,就多夸夸,赞美的力量有时候也能真的激励一个人的改变。
如果有些男性真的“差出天际”了,夸不动,或者还有出轨、家暴等等一系列的恶劣行径。这个时候就及时止损,勇敢离开,过好自己的生活。
也就是前面说的——男人有,就“用好”;没有,也要“过好”。
三
可以没“工作”,但永远不能没“自我”
很多朋友可能都知道,2020 年底,我离开了盖茨基金会。在此之前,我出行有司机、家里有阿姨、工作有秘书。我虽然一直不是一个把养育外包的妈妈,不管工作再忙,每天都是自己接送孩子上学,晚上哄孩子睡觉。但毕竟我的生活情境、条件和很多朋友比要优越很多,是典型的“高管”的生活,说什么平衡,很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思。
在过去的一年,于我而言,有些难得的“特别”。因为选择离开,曾经稳定的高薪收入和福利,真真切切地“没有了”;而家里的事情,也就是我真真切切的“自己干”了。从每天的每一个简单的家务,倒垃圾、扫地、擦灶台,到买菜采购、修车、修房顶、修地板,还要给孩子们的所有活动当司机……当然我妈妈帮忙做了大量的家务,我俩开玩笑,说她是伙夫,我是车夫。早一点又有妈妈受伤,我自己遇到意外做手术复健几个月。这样,就是日常的三个娃上学接送、家庭采买和各种家里的小意外,就忙得团团转。我也真真切切体验了,似乎什么“正经事”都没干,光干这些“琐碎小事”,一天天就这样过去了,而且还“筋疲力尽”的主妇生活。
▲ 《力量从哪里来》插图,来自一诺
但是每晚当孩子睡着,或者有时候早起,我会开启一盏小灯,在电脑前开始一个个“码字”,或者看会儿书。在白天的间隙里,我会做做教练,会找时间 “录课”——诺言和全村的朋友们看到的我的内容,都是这样在缝隙里录出来的。我现在虽然没有世俗意义上的“工作”,但这反而给我一个机会,去反观没有“工作”的“我”,是谁。孩子告诉我学校里谁谁的家长是做什么工作的,问我:“妈妈你现在在做什么?”我说:“妈妈现在是 stayhome mom,全职妈妈!”孩子也觉得很好,说:“嗯对,做妈妈也是很多工作呢!”
“工作”常常是我们获得经济收入的一个位置,有当然很好。但如果某个阶段,我们为了家庭、孩子等等原因选择了放下一份“工作”、一个“职位”,我想重要的提醒,就是永远不要放下自我——那些我们有兴趣、有能力、可持续、能做的事。因为人的职业发展只是表象,底层是人的自我发展。 而我们的自我发展,永远是自己可以掌控的。
我在新书里也曾分享过,很多女性实际上败给的,不是“不行”,而是不“想”。我们的技能、视野当然也要成长,但把我们往后拉的往往不是能力不够,而是心底深处的“自我放弃”——不管是全职妈妈的“带好娃就行了”,还是职业女性的“反正都是天花板,不想争了”。
女性面对自我发展,还很容易有的三种心态——等待皇冠、羞耻感和对业务的狭义界定。这三种心态对很多男性来说都不是问题,但很多女性深受困扰却不自知。如何面对和突破,我都在书里有详细分享,在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四
我们存在本身,就已拥有无穷力量
其实答案也有,就是我们存在本身,就已拥有无穷力量。
但这句话看上去无用,因为我们生活的大部分场景,是觉得无力。因为某种匮乏,外在资源的或者自身限制的。我的生活一样,每天其实都是各种情况,各种不够,各种大大小小的困境。我在书里分享了很多生活里的真实状况,很多朋友看了可能都会觉得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我也分享过圣严法师的十二字箴言: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这十二个字看似简单,但其实足够应对我们生命里的一切困境。
具体说,就是事情来得时候,不逃避,不躲避,真实面对。
然后接纳它。这一步其实很难,因为很多事情,你不同意。这里提醒自己,接纳并不意味着同意,而是接纳这是现状。这里包括接纳自己的情绪,允许自己的情绪真实流动。接纳之后,想办法,去“处理”。处理完,放下。不再生活在过去里,迎接新的当下。 这几句话说起来容易,能做到很难。当我们在困境里的时候,不妨提醒自己,其实一切发生,都有缘由。
我在书里写了我和孩子们看功夫熊猫。里面的 Master(大师)乌龟有一句经典台词是:“There are no accidents.” 意思是生活中发生的所有事都不是偶然,都有缘由。
▲ 电影《功夫熊猫》
所以看上去的困境何尝不是生活的馈赠。
回到开头讲的我们的生存状态,一方面,外在环境不尽如人意,结构性限制重重。另一方面,每个人的自我发展和生命状态,我们其实是有完全的自主权的。而且也只有我们有自主权。而当我们自己的生命状态通向完整和丰盈的路上的时候,我们的思考就会更通透,内心会更笃定,我们的言行,也就更可能带来外在环境的改变。
后记:
生命永远不止是这一帧,生活也不是闯过一关就会一帆风顺。我们不用羡慕也无法重复别人的“光鲜与成功”,但我们可以不断挖掘自己生命深处的“力量源泉”。
《力量从哪里来》分享了我自己这些年在职场、家庭、育儿、创业、公益路上的真实经历和体悟。在这条“面对、接受、处理、放下”,寻找自己生命之光的路上,欢迎你的加入,我们一起。希望加入我做的诺言社区的朋友们,点击文后阅读原文可达,我近期也会在社区里和大家直播聊聊天。P.S.《力量从哪里来》在京东和当当均有销售,书里一诺谈到了女性、儿童和社会公平的议题。
同时亚马逊电子版已上线,海外读者可以点击链接购买https://www.amazon.cn/dp/B09QC5PVLQ/ref。已经收到书的朋友们,读后感可以直接发送到奴隶社会邮箱 nlsh88@163.com,期待看到更多女性力量。
- END -
闹半天,被家暴是她自找的啊?
华章:关系,有时候就是帮忙不添乱
职场妈妈需要的是一个“老婆”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如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和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