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直被拒绝怎么办?

小黑孩儿xyz 奴隶社会 2023-09-19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691 篇文章

题图:Photo by Ahmed Zayan on Unsplash.

作者:小黑孩儿,麦肯锡上海办公室一年级新生。喜欢在城市闲逛,顺便把奇奇怪怪的想法和独一无二的故事记录下来。本文未删减版载于:小黑孩儿漂流记(ID: adventures_xyz)。

小时候家里有一张大大的办公桌和一把老板椅,戏精如我,在刚上小学的时候,就喜欢在老板椅上转圈圈。虽然还不怎么会写字,我也要装模做样地拿着圆珠笔和笔记本,在上面写写画画,一边敲着计算器一边算账。在我小小的世界里,这样的独角戏不知道重复了多少遍。几年前,我还在书柜里发现了落着灰的小“账本”,我看着上面歪歪扭扭的字迹,想不明白为什么在天真烂漫的童年里我要对白领的工作生活充满向往呢?实在是有点普通。


故事的开始的确很无聊,但这冥冥之中的遥相呼应又让人觉得神奇。7 岁看老,年幼的我已经对未来 15 年后的生活做出了精准的预测——平平无奇打工人。在伦敦的金融城,泰晤士河边的塔桥,上海的企业天地,深圳的南山科技园,每当天色已晚,我站在办公室落地窗前,眺望窗外的灯火明明灭灭,总会想起当时在老板椅上转圈圈的自己。原来那一出幼稚的独角戏,在我以后的人生里,就会一直这样演下去了。


来自作者原创画

我从来都没有过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学术理想,在中学里总是马马虎虎,也不能算是应试教育体系里的头号玩家。但到了大二开始找实习找工作的时候,我倒是打起了十二万分的精神,并牢牢认定这才是证明我生命价值的唯一途径。


12 月是申请季的白热化阶段,那一个个冬天的煎熬对我来说实在是有些刻骨铭心。大学时的我们都急着做自己人生的操盘手,可初来乍到,有太多不知道该转弯还是继续前进或者原路返回的交叉路口。我很想拍拍那个一直无知无畏的自己,还有无数个如我一样迷茫又努力的你说:“再等等看,其实这一切没有你想的那么糟。”


1.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可我总是离成功差了那么百分之二

2015 年秋天,第一份正式实习的面试,是和高盛。别误会,我其实是个对金融一窍不通的工科生。大二刚开学的时候,我被室友拉去一起参加高盛的暑期实习宣讲会。一个星期六,我们搭公车第一次来到伦敦金融城,高盛的两栋黑色大楼神秘得连门牌都没有。站在台上的招聘官洋洋洒洒地介绍说这是全世界最领先的投资银行,还大谈了一番企业文化有多么包容友好,欢迎所有不同背景的同学来申请。


宣讲会结束后,我回家点开官网上的实习介绍,在各个岗位的简介中发现了一个能完整读懂的后台运营部门。申请流程非常简单只需要一份简历。我提交了人生中第一份实习申请,然后几番下来,很快就收到了终轮面试的通知,这意味着如果能顺利通过,我不仅可以一次性地搞定暑假的实习,甚至有可能通过实习找到全职工作。我不禁沾沾自喜。尽管那时我对投行的业务了解也只来自于网站介绍和彭博新闻,“去高盛工作”这几个字却在我脑子里发着光挥之不去。


终轮的面试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主要围绕着个人经历深挖加上一些情景类的小问题。所以我理所当然地以为“去高盛工作”这件事情马上就要实现了。这莫名其妙的期待之情让我整天心不在焉。可惜等了一个多月,在公布结果的那一天,邮箱里并没有出现什么惊喜,那一句“感谢你的申请”看上去有点无情。如果进入高盛需要 100 分,那我相当于考了 98 分,就差了那么百分之二,估计其它录取线在 90 分以下的公司应该非常容易进吧——我在用这一套最熟悉的打分机制来衡量自己的位置。


▲ Photo by Christin Hume on Unsplash

接着,我又尝试了非常多不同的实习申请,包括各种银行、四大、咨询、科技、化工、石油、快消公司……直到有一天同系的小伙伴问我:“你已经好久不和我们泡图书馆了,到底每天神出鬼没都在忙些什么啊?”我才发现,找工作已经变成了一种生活里的习惯性动作。在线上投简历对我来说像网购件衣服一样简单,如果这么说的话,那我可能需要好几个顶天立地的衣柜。


可是,几个月过去了,我的衣柜还是空空如也。差百分之二达标好像变成了一个挥之不去的诅咒。我并没有找到那个录取线在 90 分以下的公司,投出去的那么多申请齐刷刷地无一命中。我总是在招聘官热情地邀请我去参加最后一轮面试之后,悲惨地收到那一封“感谢你的申请"的邮件。


在一次又一次的期待和失望中,我渐渐找到了面对巨大负面情绪的方法:先允许自己沉浸在难过里三个小时,一个人熬过去那种睁眼闭眼都一样黑暗的时候。我会睡觉、运动、唱歌、或者暴走,真实地面对这非常不好的情绪,然后揉揉眼睛退出感性模式,就又开始乐呵呵地“买衣服”了。


2. 我去过四次贝尔法斯特

只有最后一次才踏上了巨人之路

2016 年夏天,充满失败的一整个学年过去了,我一无所获。暑假开始了,这时的伦敦整天艳阳高照,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我在晴朗天气里冥思苦想这漫长的暑假要怎么度过。是准备申请研究生考个 GRE ,还是老老实实回家呆着,或者在伦敦打打零工什么的?


一个上午,正当我百无聊赖地查看回国航班的时候,突然接到某四大 HR 的电话:“七月底有一个短期实习项目,在贝尔法斯特,你要不要申请一下?”“对申请人有什么特别要求吗?”“没有,不过两次面试都要飞来贝尔法斯特,路途折腾一点。”我至今都记得第二天出发时的慌乱,上了地铁才发现没带护照,最后是在飞机关门前 3 分钟跑到了登机口。千辛万苦到了面试的地方,被告知一起群面的 5 个人里,有两个因为没赶上飞机不能来了,只剩下了包括我在内的 3 个人。


之前和一群英国人小组面试的时候,我经常插不进话导致参与感很弱。而这一次的情况却恰恰相反,同组的人少了两个,我突然好像变成了三个人里表达最流利的,于是我照着过去小组面试里那些领导者的说话方式,一边组织大家讨论,一边和其它两个人互动,一边总结我们的分析过程和结论……顺利得有些不可思议。


在种种巧合的作用下,我终于在 10 个月后侥幸地找到了第一份在英国的实习。工作的内容是帮一位合伙人做一些潜在客户的前期调研,顺便和她的工作小组用敏捷方式完成一款求职 APP 的前期功能设计。只待了一周,实习就不痛不痒地结束了。好消息是,这家四大的伦敦校招团队同意我直接通过一次面试就去参加明年暑期的 6 周实习,岗位自选。


几年后快毕业时,我和几个朋友说起我去过三次贝尔法斯特,于是他们一致决定让我当导游去北爱尔兰玩,不过我表示除了城里的一家中餐馆和那个我实习的地方之外,其余都一无所知。于是,在第四次的旅程中,我才踏上了最知名的景点巨人之路。


▲ Photo by Zhifei Zhou on Unsplash


3.我不是食肉动物

蹦蹦跳跳才是重点

2017 年夏天,我在伦敦塔桥边的办公室里正式开始了四大白领的实习生活。每天穿正装、挤地铁、和游客们一起在泰晤士河边吹风。实习开始的前三天,公司把我们拉去了一个酒店来社交,在几十个高高大大声音洪亮的白人男生中间,我觉得自己就像疯狂动物城里那只蹦来蹦去的小兔子一样袖珍又无存在感。


实习培训的时候需要分组完成一个数字化战略咨询的模拟案例。我们的组长 R 是一个能力超级强的葡萄牙女生,所有实习的小伙伴们一致投票认为她是最有可能第一个当上合伙人的选手。可偏偏在我们进行最终结果展示的那天早上,她肠胃炎犯了一病不起。因为我负责的部分比较少,而其他人已经有足够多的内容要忙了,于是我们组的同学决定让我来代替她展示。


之前 R 在讲的时候细节很多,需要面面俱到加上极快的语速以及富有感染力的简述方式,才能让大家完全了解数字化工具的功能,可是我能做到吗?我对着 PPT 发呆,如果是一个完全不了解这份内容的观众,他会怎么想呢?犹豫了 5 分钟,我彻底换了思路,还是同样的内容,先讲背景,再讲超市目前的问题和痛点,重点概括数字化工具如何解决问题,最后再仔细看一两个具体的功能。当台下的同学都在一脸期待地看着我时,我并没觉得紧张,向大家介绍他们并不了解的战略让我特别兴奋。我没有 R 那样绘声绘色的表达天赋,但按照这条自己设计的故事线,也算顺利完成任务。


那天展示的结果我们竟然是所有小组里的第一名,我并不纠结于自己讲得比 R 好或者差,重要的是我渐渐喜欢上了这种表达的感觉,原来大家也愿意听那个角落里的隐形人说话。在公众面前的表达就好像肌肉一样,训练多了以后它就变成了武器,会让人充满力量。虽然我生长的文化背景里,大家都怕说错,怕丢脸,习惯沉默寡言。可我在意的是,如果你不大声说出来,又怎么会有人了解你是谁呢?


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一个银行的 IT 审计项目,需要测试系统并分析数据,再生成关于系统权限使用的检验报告。虽然八月是一贯的淡季,但也有机会在电话里和客户斗智斗勇,对测试产生的结果指手画脚。我工作的那一层同事们都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好像也没有人过多关心我的背景,每天一起买咖啡,河边吃午饭,再看看网球,也就无缝融入了。


▲ Photo by Ant Rozetsky on Unsplash

公司给每个实习生安排了一位总监级的导师,不知道是不是刻意为之,负责带我的导师是一位身材娇小的韩裔姐姐。每周一次的聊天中,她都鼓励我多尝试接触不同的项目和人,来探索自己的职业道路。在实习结束的时候,她来恭喜我拿到了全职 offer 。我自然是开心的,但也坦诚地表示了自己还需要在读完研究生的时候再决定到底想做什么工作。她并没有太多挽留的意思,反倒是支持我去好好学数据科学,不用着急回来工作。虽然最后没有选择回来,但我也一直感恩自己多幸运在第一份实习的公司就遇到如此支持我的导师。


这充满正能量的职场体验好像一束阳光,在本科毕业的那一年,给了我勇气在更大的舞台上毫无顾虑地展示自己,我不再纠结是不是没办法融入国外的工作环境。我自然是没法变成食肉动物,但总有自己的方式可以一直快乐地蹦蹦跳跳下去。


4. 最成功的一次面试前24小时

我都在飞机上昏睡

2017 年冬天,按理说该是最认真找工作的毕业季,我却只申请了三家咨询公司和两家英国的时尚电商平台。过去三年的找工作经历除了锻炼我的面试能力,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其实很多行业并不符合我的兴趣和能力,不管申请的结果怎样我也不会想去那里上班,与其大海捞针不如精益求精。


那一年的 reading week 刚好赶上过年,于是我买了回家的机票。可就在决定回家的时候,我申请的一家咨询公司邀请我去参加最后一轮的全天面试,时间刚好是我从中国飞回英国第二天的早上。而这家公司其实是毕业季唯一邀请我参加终面的公司。


看起来这么重要的面试,确实值得我取消回家的行程。可也许是因为太想回家过年了,也许是不想给自己孤注一掷的压力。我还是咬咬牙说,就按原计划进行吧。从大连飞北京再飞伦敦的飞机上,原本计划多看一些这家公司的案例,可我全程昏睡了过去。到达伦敦的时候已经是晚上 10 点,而明早 8 点半就要出门面试。


我并不需要花时间去调整心态,旅途的劳碌奔波让我放弃了胡思乱想。曾经每次重要的面试前,我会不停地像当年“去高盛工作”一样为自己设置各种各样的情景假设,在不知不觉间拉高期待,导致整个人神经质紧张。而这次却刚好完全跳过了这个对面试表现杀伤力最大的“幻想”环节。


那天最后一轮面试,对面坐着一个非常严肃的数据科学家。我们聊起了最近在学校里的项目。他开始不厌其烦地质疑起了项目里的每一个细节。十万个为什么并没有把我击垮,聊着聊着,我竟然忘了自己在面试,更像是和队友在争辩我们做项目的各个关键步骤。讨论完毕的时候,我发现那个面试官好像全程也没有舒展眉头,但我倒是有一种放松感,毕竟把我知道的都说了,还有什么好遗憾的呢。


面试结束后的第三天,也是我 20 岁的最后一天,我接到了 HR 的电话。她说:“恭喜你面试成功!之后我们会把合同发到你的邮箱。”我站在房间里,就在那一刻窗外突然开始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那是我在伦敦的前三个冬天都没见过的雪景。记得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也许是雪花真的会带来好运气吗?我开始无比期待眼前的 21 岁。


那天堆的雪人,来自作者


5.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我竟然变成了招聘官

2018 年秋天,研究生毕业。因为要办工作签证,我呆在伦敦哪也不能去。最大的麻烦是要想办法解决这几个月的生活费。某一天,和同校的博士小姐姐约饭,看着我一筹莫展的样子,她说:“不如我介绍你去我之前实习过的投资公司吧,他们 AI 团队的两个创始人也是 UCL 的博士,你可以去那里接着写论文呀。”多亏校友的牵线搭桥,我的生活费问题解决了。


办公室里坐着 4 个不爱讲话的机器学习博士,他们在搭建一个全自动化的 AI 投资平台。Y 哥在第一天就分配了工作任务:用 3000 篇 ESG 报告继续 NLP 研究。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帮这个 AI 团队招在读博士生来实习,招最聪明的人。


是的,我没听错。因为人手紧缺加上这几个理工男懒得和 HR 打交道, Y 哥让我来发布招聘广告,筛简历,安排面试,组织面试官复盘,发 offer 。


Y 哥和 Q 哥定的面试评分系统非常简单,除了学术研究和代码实践能力之外,最重要的一条叫 integrity 。虽然我的资历尚浅,但 Y 哥也邀请我来在这一条上帮候选人打分。于是我又多了另一个小任务,对着候选人简历上任何我看不懂的地方提问。面对一群理论物理、数学统计、机器学习的博士生,如果我的问题太蠢,那他赚了,如果我的问题合适,那他就多了一个展示的机会。可我没想到的是,仅仅是提问一个简历里提到的高级模型或者算法,三分之一的候选人没办法流利自如地说完答案,甚至有人在黑板上推算公式时手指颤抖。我第一次作为旁观者发现,这种面试时的紧张和不自在对于候选人的杀伤力有多大。如果没法在面试的期间建立起信任感,那么再优秀的背景也没办法化解这道关于 integrity 的障碍。


因为全程参与了每个人的面试和复盘过程,我终于知道了在面试官的视角里,招聘是件怎样的事——也许你刚好就碰上了因为 debug 失败而心情暴躁的面试官;也许那个面试官最近看的论文和你研究的方向惊人的一致;也许在复盘讨论你的表现时,面试官们忘记说起那道你不小心算错的题……候选人的实力当然是敲门砖,可这面试过程中也有太多意想不到的因素在影响着最后的结果。那个我以为的录取分数线,其实从来都没法准确地被量化清楚。那些我以为严重到彷佛审判了我命运的决定,其实最后只是件能不能聊得来的事儿。


▲ Photo by Dylan Gillis on Unsplash

由于 Y 哥的眼光太高,一个月下来我的招聘工作收获不怎么样。一天中午,我把四个理工男召集到一起,开始了灵魂发问:“你们觉得我们公司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 他们回答:“可以做任何你感兴趣的能被加入 AI 引擎的研究。” “我们专注的领域是可持续发展。” “完完全全的自由工作环境,没有 KPI 。” “转正后工资也不低。” Y 哥补充。于是我说:“太棒了,那些大公司每年都会办招聘宣讲会,不如我们也主动出击,先把那些看起来不错的博士生请来喝咖啡聊天,怎么样?”大家看起来热情不高,还是 Y 哥鼓励我:“没问题,只要你能拉来人!如果那三个书呆子没时间的话,就都包在我身上了!”


于是那一阵,我的闲暇时间都在用 Y 哥的领英 VIP  账号地毯式搜索英国顶级大学在读的优秀理工科博士生,然后发信息邀请他们来公司喝咖啡。不夸张地说,这“求贤若渴”的行为,和我当年一门心思找实习的样子还真有点像。


没想到的是,我们发出的喝咖啡邀请竟然收到了超过半数的回复,而我想大概是博士生之间强烈的化学反应作用,那四个平时不怎么爱说话的同事竟然成功地吸引了 50 多个人来参加我们的面试。这波以喝咖啡为主题的招聘,成功地帮 Y 哥最后录用了 10 位学霸。


刚刚点进他们的官网看,如今的 AI 团队已经有 18 个人,里面的 4 个都是当年我们请来喝咖啡的同学。Y 哥后来和我聊天的时候总是念念不忘当年我们的咖啡招聘会,但愿以后也能被记在这个 AI 引擎的发展历史中。


实习的最后一天,我给 4 个同事买了我喜欢的奶茶。我还记得 Mayfair 上班的路上,有一家超级美的花店,那里的店主会把剪下的花头都放在一个盛满水的大金属桶里,好像这样一来,鲜花就永远都不会枯萎。


▲ 来自作者


18 岁到 21 岁那些影响我最多的故事讲的差不多了,看起来只是和找工作面试有关,但它们都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


18 岁的时候刚刚拿到成年人生活的入场券,于是我迫不及待想快点把自己变成大人的样子。虽然没有带上一个能随时为我指路的导航,也少了规划最优路线的环节,但在这一次次迷路又出发,转弯又前进的试探中,我发现人生的奇妙之处不在于到达终点,沿途有好有坏的风景才更值得我留恋。那些黑夜中无数次审视又怀疑自己的瞬间,希望我们都能记得:


你会得到,也会失去,也许无人理睬,可能触手可及又错过,或者一转身就有惊喜在等待。只有那一颗一直在寻找的心,还有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时凭直觉去拥抱的勇气,才是我们该牢牢抓住的。

咦,怎么感觉又开始煲鸡汤了?


因为,这才是我们要体验的,人生呀。


-  END  -

推荐阅读

国企7年,30岁考研再出发,如何迈出这一步?


8 年的财税经历,32 岁的她还能换去另一个行业吗?


为什么我的每一任领导都喜欢我?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如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和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