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7年,30岁考研再出发,如何迈出这一步?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604 篇文章
题图:Photo by Sammie Chaffin on Unsplash.
作者:Miranda,85 后诺友,国企 7 年,30 岁再出发,成功申请香港科技大学大数据专业硕士,目前是一名资深数据产品经理。个人公众号:MirandaTalks(ID:Miranda_hkust)。
写在前面:
有一些读者在读了我的上一篇文章《34 岁,终于找到我的 Mr.Right》之后,很好奇我是如何做到在国企沉静了 7 年,30 岁又决定去香港读书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并不美好,过程很漫长,内心很波动,很纠结,也很煎熬,行为也是反反复复的。
但人的成长从来都不是线性的,而是跳跃式的,看似无用的一点一滴,都在帮助你积蓄力量,当你的心智逐渐成熟到达一个奇点,就会猛然跳跃到一个新的阶段,这时你才会意识到,看似弯弯曲曲的道路,没有一条是白费的。
一
坎坷的经历
这是我 7 年国企生活的写照。
1
进入国企——自我迷茫
2009 年我从一所 985 院校本科毕业。那是 08 年的下半年,也就是我大四上学期找工作时,恰逢遇到呼啸而来的金融危机,整个学校的招聘会都笼罩在一层阴影之下,9 月份还信誓旦旦来宣讲的外企和各种大型知名企业,10 月份的时候几乎全部都撤走,很多面试面到一半,面试官打电话来说公司即将裁员,不准备招人了。
刚刚准备步入社会的大学生,遇到了时代的大环境,一筹莫展,不知所措。大家在宿舍都不怎么敢讨论就业的话题,仿佛是一个硬伤,我们每天盯着招聘邮件,紧张得不敢呼吸。
年底时有一家大型国企来到我们学校,象征性的招聘,大家都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去面试了,这家国企面试官也说得很清楚,这已经是第三轮招聘了,前两次已经把集团和省级的人员招完了,如果拿到录取通知也只能去地市级的公司。
后来我们几个同学都收到了 offer,但是很分散地分到了几个小的地市级公司,大家很不甘心地拒掉了 offer,而我偏偏被分到自己的家乡,这让我很纠结。我很不甘心,可是应届的招聘已经快到尾声了,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做选择。我咨询了父母的意愿,他们倒是很开心,心爱的女儿要回家工作了,还是一家看起来不错的国企,稳定又体面,在他们的一再催促下,我签下了“卖身契”。
原本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我,并不懂什么职业规划,人生规划,从学校里一脚迈向社会,只能为自己的无知先买了单,带着一脸的不情愿,我还是回到家乡的国企工作。
我的精神世界一片迷茫。
▲ Photo by Andrew Neel on Unsplash
2
国企前三年——自我挣扎
我们本科生进来定了职级,引起了老员工的不满,“工作了这么多年,职级还没有这些新来的、没有关系的大学生高”,所以挺不待见我们的。领导也是,对我们挨个摸底,谁家在当地有关系,谁比较能喝酒。大部分的领导都是媳妇熬成婆,张口闭口就是“你们大学生也没啥了不起的”……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过得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为了什么在工作,难道就为了每个月银行卡到账的微薄收入吗?
我也尝试过展示天赋,比如参加演讲比赛,很荣幸一举拿下了公司的第一名。之后公司推荐我参加政府组织的演讲比赛,领导们听完我的演讲很开心,跟我的领导要走了我的参赛稿,说写得真不错,下次就让某某讲这一篇吧,给了我一份谢谢参与奖。
在那种环境下,我整个人都快窒息了,我觉得自己一文不值,也没有上班的动力,大部分的员工都过上了喝茶看报纸的生活。对于我的苦闷,很多人都不理解,那么轻松的工作,你为啥不轻松呢?我也不知道,就是觉得这里不适合我,可是什么是适合我的生活,我并不清楚。
我可能抑郁了,每天上班的路上,磨磨唧唧,原本 10 分钟的路程,我会走半个小时。路上会经过一个乞讨大妈的摊位,我有时候会坐在她旁边,我感觉,她的物质很贫穷,我的精神很贫穷。而她用看神经病一样的眼神看着我,仿佛在说,你这姑娘吃饱闲的吧?
我在精神的贫瘠线上挣扎。
3
国企中两年——自我放弃
三年后,终于迎来了合同到期的那一天,我超级开心,人事给每人发了续签合同,我跑到总经理办公室,不打算签了,我终于自由了。
总经理是刚刚空降过来的领导,与以往的领导不同,他很斯文,有些书生气,也没有领导架子。他对我也不是很熟悉,问我:“你想好之后要做什么了吗?”
我说:“不知道,出去闯闯看吧,我打算先去省会。”
他很惊讶,并没有阻止我,接过我的续签合同,继续说:“这样吧,我给你一个月的假期,让你出去闯闯,如果你觉得外面很好,就留下,如果觉得还是回来好,那就继续回来把合同签了吧。”
我想想也挺好,于是回家收拾起行囊向省城出发了。
然后现实狠狠打了我的脸,国企三年的我,并没有更值钱,原来好多单位招工都是临时工,包括省公司的国企,社招也是临时工,和地市公司做同样差不多的工作,甚至还更苦逼。
一个月快要结束了,我没有拿到任何满意的结果,我坐在玄武湖边放声大哭,为什么世界这么大,却没有我容身之处呢?
▲ 玄武湖,来自网络
哭完后,我乖乖回去把合同签了。那是 2012 年,有传言说地球在玛雅日历 2012 年 12 月 21 日会毁灭,我给自己做了一个暗示,如果地球不毁灭,我就努力活下去。
我向现实妥协了,每天起床时我都告诉自己:认命吧,不要挣扎了,即使退休后跳广场舞是我宿命,我也认了,什么都不要想,过好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
我在精神上自我放弃了,停止挣扎了。
4
国企后两年——自我觉醒
我以为我今后的生活,会一直这样过下去,直到有一天,省公司发起了一场领域专家的招聘,我很开心地报名了,经过几轮的面试,我没有等到录取的结果,我想大概是自己水平的问题。直到有一次我去省公司开会,他们说我面试成绩排名第二,可惜我没有接这个 offer。我惊呆了,我压根就不知道我被录取了,那一刻我才明白,这一切不过是我的困兽之斗,过眼云烟,我还是那个与国企环境格格不入的我,只不过一直在装睡。
我又一次眼泪夺眶而出,我不能再这么骗自己了!可是我依然不知道该去做什么,但是我的内心充满了渴望。
在人生的关键节点,仿佛上天能听到我内心的呼唤,好巧不巧,又遇到了我的好朋友小昭。那是她读博的最后一年,来我们省会参加一个国际论坛,我刚好也在省会出差,就约在酒店见面。她忙于参加各种讨论会,我一个人随便找了会议室坐下,大屏幕上全都是各种算法和公式,我觉得好亲切,可惜完全不知道什么含义。
后来有个年轻的学者在我身边坐下,问我哪个大学的,我报了本科的学校,他就开始一番夸,说我们学校这几年科研做得很好。我很不好意思,也不好开口说自己不是博士,却觉得很开心,有一种归属的感觉。
晚上准备和小昭一起吃饭,她说还有个从美国回来的教授一起,要讨论些学术上的问题。晚饭时我有些拘谨,感觉很多听不懂,快到结束的时候,我有些疑问想请教一下。
我大致描述了自己在国企的状态,问教授有什么好的建议?
教授摇摇头,他说他并不了解,给不了什么建议。
我不甘心又问:我这个年纪,还有可能去读书吗?
教授立马回答:当然可以,什么年纪都可以去读书的,我见过很多学生,三十多岁、四十多岁的都有。
我怯怯的又问了一句:年龄真的不是问题吗?
他非常严肃地说:当然,不要给自己设限。
从此,我在精神上开始觉醒,追随着那束光,去到了我想去的地方。
▲ Photo by William Bout on Unsplash
二
心路的剖析
1
归回内心
在很多人看来,一份稳定的工作没什么不好,可是我为什么不开心呢?有些同事就活得状态很好,因此有时我也会想自己是不是太作了,明明别人都可以安于现状的工作,为什么我不可以呢?
关于这件事情,现在我的看法是这样的:一个人活得是否幸福喜悦,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不可以通过外在的物质对比来衡量的,绝对不是工作越稳定越开心,财富越多越开心,那什么样的状态是开心的,完全因人而异。
我这些年在国企的生命能量状态,用两个比喻可以形容:
第一,自己的内心有一股能量得不到释放,这种感受就像是一匹千里马被拴住,无法到大草原驰骋,而是被用来拉磨,一圈一圈看不到方向,还饱受鞭子的笞打。这就是生命放错了位置,发挥不了自己的优势,原本自己是有更多价值可以实现的。
第二,我也觉得自己内心的能量是流动的,像一股水流,源源不断的流淌,而当时的状态就好像被硬生生地切断,由流动的状态变成禁锢的池塘,停留在某一个地方不得动弹。这也是不好的生命状态,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流动的活力和创造力。
所以,回归到自己的内心去感受,你喜欢什么样的生命状态,你想选择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去觉察你的现状,不要试图欺骗自己,才是选择的最关键的一步。
2
自我成长
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三年后合同到期的时候,我并没有一个新的开始,只能低着头继续回到自己不喜欢的生活里面。
为什么会这样?
美国伯克利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 Meg Jay 在 TED 上一段非常有名的演讲《二十岁光阴不再来》中指出,一个人二十岁多的时候,谈恋爱,遇到渣男,工作不顺利,如果你什么努力和改变都不去做的话,你的三十岁不会有一个新的开始,只是在重复二十多岁的生活,重蹈覆辙地遇到渣男,工作不顺利,不会有任何变化。
▲ Meg Jay 在 TED 的演讲《二十岁光阴不再来》
你不可能继续做同样的事,同样的行为,期待不一样的结果。
所以当我再次回到国企的时候,虽然依然不喜欢自己的生活,但行为却发生了改变,认真地活在当下,做好每一天可以完成的事情,所以结果也开始有了一些不一样,比如,成为领导、专家、内训师,并自我探索做一些数据分析。这个不经意的举动,居然为日后去港科大学习大数据做了一些积累。
行为改变了,结果就会改变,如果陷入自责中不可自拔,只是一味地抱怨人生,那最后只会有一个悲惨的结局。
所以,不管你当下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你都是自己生活的主人,你不可能改变环境,但是你可以在行为上做努力和改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
学会思辨
人是群居动物,当没有人可以理解你的时候,你要如何对待自己的声音和外界的声音呢?很简单,用一些基本的逻辑模型进行可信程度分析,如果是不可信的谎言,就直接屏蔽;如果有对的地方,可以听取采纳。
我在备考一段时间后,感觉压力很大,我已经是国企的领导,一边上班一边复习太难了,我想辞职专心复习,但是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以我当时的情况,的确不能接受最坏的结果:就是既把工作丢了,又没有考上,那样压力会更大。所以我还是选择了最安全的方式,决定先不辞职,当然我也跟家人争取了更多的支持,节省我复习的时间。
但当我拿到港科大的 offer 准备辞职时,我家里只有妈妈默许了我的行为,爸爸还是很反对,希望我停薪留职,他觉得万一读书回来找不到工作,还有退路。我就没有同意,坚决辞职。因为这话就是完全经不起推敲的担忧啊,首先,我有一些工作经验,等毕业我又是研究生,专业又是大数据,找不到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是看起点高低而已。
其实,我们每天都会接收到大量的信息,来自于身边的家人、亲戚、朋友、同事甚至是社交媒体,太多的噪音,让我们无从选择。但是,如果静下心来,就会发现,很多话都是经不起推敲的,比如,关于年龄的焦虑,人们会认为年龄大了,就有很多限制,但事实上,年龄也可能是一种优势,毕竟有着丰富阅历和社会经验。又比如有些话可能就是别人口中茶余饭后的闲话,问问你有没有升职,为什么要要辞职,为什么要读研,为什么还没有结婚,不必太介意,也不必玻璃心,毕竟“你”超出他们的认知,也只是好奇罢了。
大部分家人给的建议,听听就好,不必争论。除非自己的家人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从行业、技术、数据等等多方面分析,告诉你在做选择时没有考虑到的因素,那就要认真听。
所以我们要学会思辨,学会屏蔽噪音,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4
永不放弃
如果有人要问,为什么知道这条路是正确的,其实我不知道,大概是这七年我做了各种尝试都行不通,而我听到去香港读书内心很兴奋,于是我马上买了一张机票飞过去,看了一眼学校,很喜欢,这就是我想要的。
多年之后,我有机会与教授谈及此事,我非常感激他当年给予的帮助。而他却说,你最应该感谢的是你自己。当他在说不要给自己设限那句话的时候,他从未想过,这句话足以改变我的人生,他也从没有想过,一个远离书本多年,在一个十八线小城市生活的瘦弱的小女生,内心居然能迸发出那么强烈的能量,如此坚定地前行,克服种种困难,成功地走到了彼岸。
▲Photo by Deva Darshan on Unsplash
从决定去读书,到成功拿到 offer,我花费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中间也遇到过很多困难,有时候也自我怀疑,有时候也迷茫彷徨,但是都不曾放弃,因为我的坚持,一路上也获得了很多帮助,内心充满了感恩。
当年教授只是给了我一个可能性,真正给予我力量的,把可能性变成现实的人,是我自己。
所以,在前行路上,最要感谢的,就是坚定的自己。
写在后面:
希望我的自我探索、自我挖掘,从迷茫中做出选择的故事,能给到你一些启发。做选择的本质,就是回归到自己的内心,表面上的事情都只是果,就像你种的果树没有开花结果,你要去考虑这里的土壤,气候,施肥,浇水,根部的情况,而不仅仅盯着叶子和果实。
一个人的探索成长,总是缓慢的,需要在错误中,摸爬滚打不断总结,浪费很多的时间。而我现在更加幸运的是加入了诺言社区进行学习,这里有良师益友的陪伴,通过学习不断地成长,头脑越清晰,行为越勇敢,离自己想要的结果和未来就越来越近。
也欢迎你加入诺言,让前进的道路不再孤独。
双 11 优惠活动即将截止,欢迎扫码加入。- END -
10 年公务员生涯快结束了,我拿到了哈佛法学院的 Offer
从北大到麻省再到咨询,“一言不合”就辞职学了艺术史
四十岁,单身,感觉随时都会被扫地大妈替代……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如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和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