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十述怀:经历离婚、离职后,我才明白……

小满爸爸 奴隶社会 2023-09-19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804 篇文章

题图:文中图片均来自作者。

作者:小满爸爸,四十岁水瓶座大叔一枚,爱好读书、写作和运动,目前失业再就业状态,坐标天津。

写在前面:


我今年 40 岁,进入了孔圣人讲的四十不惑这个年龄段,我理解“四十”一定是个时间段,而不是个时间点。近两年,我总觉得好像突然之间明白了很多从前不知道的、不明白的、不了义的东西,特别是当遭遇人生困境、变故、重大挫折等问题时,内心如何能够更加从容淡定地应对。一直想找个机会写出来,却不知道该从哪说起,不知道该向谁去诉说,也不知道所表达的这些有没有价值,意义是什么,觉得无从下笔。


记得 2019 年,因为要给当时的领导备一节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课,我看到混沌广东创商院院长任煜老师写《文化如何有力量》,开始关注他,这 3 年来他每日更新一篇 600-1000 字的文章,从未间断,他在简书上的文章阅读量寥寥,但他一直不懈坚持,将自己对商业、组织、文化和创新的思考逐渐沉淀下来。


我想这也是写作的某种意义吧,不是非要通过文字向别人表达什么观点,输出什么价值观、人生观,把自己点点滴滴感悟的想法记录下来,把自己的过往做一个回顾和总结,甚至是做个了结或了断,对未来的所思所想做一个规划和设想,也未尝不可。


2017 年以来这五六年间,我经历了很多事,大的如离婚及孩子教育成长过程中的陪伴缺失、重大投资失利、因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被执行失信限高,以及最近新冠疫情下的待岗失业等,小的如企业纠纷应诉、工作中遇到的挫折、无法与家人团聚的情感缺失以及失业带来收入骤减等,这些事大大小小、林林总总,都构成了我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引发了我的思考。


这个过程艰辛而漫长,内心充满冲突与压力,用时兴的词儿应该叫“水逆”,说没有痛苦肯定是假话。一开始遇到事的时候会紧张不安、焦灼焦虑,有时候也会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但是进入“不惑”之年后,随着阅历增长和经验累积,能逐步安定心神,通过独立思考、综合判断和权衡利弊,平静从容地应对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也是个不断自我校准、调适和成长的过程。



先说说离职的事


到今年 5 月 23 日,我在所在的公司即干满了整整 16 年,与公司被迫解除了劳动关系,成为了自由人。


16 年的光阴如白驹过隙,感觉就是弹指一挥间。16 年间的过往仍历历在目,从内蒙古库布其沙漠腹地干到了新疆天山脚下塔克拉玛干沙漠,从长江畔的湖北麻城、武汉干到了渤海湾的天津,从地产、医药行业干到了生态、文旅行业,从青葱小伙儿干到了不惑之年的中年大叔,从一个普通员工干到了中高层管理干部,对于 16 年来在公司的所有经历、收获和成长让我常常知足,心怀感恩。


2022 年 3 月 11 日,公司人力同事以一纸“待岗通知”送达我,通知我“因为工作任务不足待岗,待岗期间执行当地社平工资标准”。我先是开始了待岗期的内部沟通协调工作,积极寻求内部工作岗位和调岗,与上一级公司的人力负责人、责任领导、分管总裁甚至董事长沟通,在当前的疫情条件下,各业务板块、各企业大部分都在收缩业务,最终还是没有合适的岗位进行内部调整。


2022 年 4 月 18 日,我向公司董事长表达了离职意向,并寻求他帮助解决由我担任两家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工商变更手续,兑付公司内部拆借款,兑付自 2021 年 9 月开始的欠薪。虽然公司领导做了安排,但实际执行和操作起来却没那么顺利,具体执行的项目公司由于自身经营困难,其经营管理者也无力解决,只能用官僚、推诿和拖沓来应对,沟通起来反复而琐碎,耗时耗力。


三周后,我用三纸诉状把相应的公司告上了法庭,并陆续立案开庭。


第一个诉状,请求法院判令公司办理由我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两家公司工商变更手续,涤除由我担任两家公司法人的工商登记事项,协调银行机构解除由我承担 2200 万元贷款连带还款责任,并配合向法院执行局解除我因担任法定代表人而承担的十六个法院强制执行案件的失信与限高令。


第二个诉状,请求法院判令公司支付内部拆借款项的本息。拟提交的第三个诉状,请求法院判令公司支付我自 2021 年 9 月以来欠付的工资、绩效和报销,并依法给予经济补偿。


发起诉讼这件事,对于我很有心理压力。《易经》的第六卦叫“讼卦”,告诫人们“争讼非善事,务必慎重戒惧。”于情于理来说,如果一个人在一家公司工作了 16 年之久,劳资双方都应该友好协商,沟通处理解决问题,而不该对簿公堂。


但凭我对公司现状的了解,以及这么多年的认知和经验,我深知这几个问题必然会拖泥带水,不会轻易解决,过程中将消耗大量的精力,最终还是免不了通过法律诉讼的途径。更进一步讲,这是我个人与公司之间的事情,不针对某个人,而且事实上公司也侵害了个人的合法权益。


当我想清楚了这点,做好了心理建设,我即着手起草了诉状、准备证据目录,通过网上法庭立案,不想现在法院机构效果也很高,一周之内即立案,前两个案子适用简易程序现已开庭审理,法庭支持了诉请,公司也同意诉请,限期办完即撤诉和解,也算是有个公平公正的结果。



再说说离婚的事


2018 年 4 月的时候,我遭遇到了人生的第一个大坎儿,结婚的第五个年头,当时孩子只有 3 周岁,我和前妻办理了离婚手续。离婚后孩子跟着前妻在常州生活,我则一直孑然一身,麻城、武汉、天津这些城市的工作所在地就是我的栖身地,定期去常州探望孩子。


刚结婚时,我们蜗居在北京一处不到 30 平的小产权房里,我于 2015 年初去了新疆工作,到 2017 年第三个年头,我和前妻的沟通渐渐出现问题,随之而来就是争执和冷战,双方渐行渐远,彼此失去信任和信心,最终感情破裂,婚姻出现了裂痕。到 2018 年 4 月,双方就财产负债、子女抚养、赡养和探视条件等达成一致后,到当地的民政部门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


离婚这件事,对我的心理打击巨大,内心始终有放不下的包袱。记得有一次我去探望我儿子,他突然问我道:“爸爸,你和妈妈离婚,是因为你对妈妈不好吗?”我当时心中大恸,不是因为这里面孩子对我的误解,而是觉得他这么小年纪,却要承受父母离异带来的心理创伤。


我定了定心,认真地回答了他,大意是:因为我们经常不在一起生活,所以好多事情沟通得不好,相互不理解对方,只能选择离婚,各自过各自的生活,但父母对你的爱不会因为离婚而受到影响。


离婚前两年,我一直没办法与他人正常谈论这件事,每当人问我“家安在哪?”这样的问题,我都是用“小孩儿在常州”来回避事实,当别人再追问具体的问题,我要么闪烁其词,要么岔开话题,不愿意多谈论,不愿意更多人知道我离婚的事实。


每当需要填报什么登记表的婚姻状况一栏,填好后就不愿意让别人看到,离婚证用一个小信封包好,也不想让别人看到。从我的认知来讲,觉得离婚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直到近两年,我才逐步地走出了离婚的阴影,虽不会主动提及,但当有人问及,我也能正面问题,大方回复应已离婚的事实。


之所以把离婚和离职单独拿出来写,不是为了吸引眼球,博取同情,更不是为给自己辩驳洗白,而是因为这两件事是我人生经历的大事,对我的心理冲击强烈,我觉得能够实事求是、客观地把经历讲出来,就已经是一种放下与和解。


所幸现在基本都已尘埃落定,清理了一些不相干的人和事,退出了所有的工作群,也希望通过回顾、叙述和记录,和过去做个了结。



最后说说成长感悟


我本无意输出价值观,就单纯分享自己在经历上述人生重大转折,面对挫折、挑战和压力时是如何面对的。


首先是“永远不要自怜”。这句话是查理·芒格说的,他是个睿智的老人,之前曾给年轻人两点建议:一是永远不要自怜;二是永远不要嫉妒。


我对此深有感触,自怜只会让你陷入情绪陷阱,在心理学上叫做“习得性无助”,这样只会使得你看不清自己的内心,陷入焦虑悲观、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或迷茫无助的情绪旋涡中,甚至绝望。会使得你看不清问题本身,看不清事情的出路和方向,无法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办法。


遇到事情,处理情绪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要试着把情绪疏导宣泄出去,才能沉下心来专注于问题事实上,当你遭遇不幸和挫折,身边也有很多要好的朋友会同情你、安慰你,有的朋友会给你建议、提供有益的帮助,但不管朋友怎么说、说什么,他们都不是你,他们的建议意见都是以旁观者角度为出发点的,最终要靠你自己拿主意、做决定,听从自己的内心。


只有不自怜,才能让你更加冷静客观作出判断,看清方向,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有一句网络流行语叫“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诚如其然。


同样,“永远不要嫉妒”这句话,对于人生也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告诫年轻人永远不要和他人比,每个人的资源、禀赋、性格、能力和机遇都不同,和他人没有可比性,永远要和自己的过去比,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成长方式,要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也要自我激励。


其次是保持开放而积极的心态。


把情绪处理完,第二步就是调整好心态。要保持开放的、积极的心态,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的好坏优劣,“乐极生悲”就是好的事情会变成坏的,“否极泰来”就是坏的事情会转换成好的,机会中包含着未知的风险,危机中也同样孕育着机会。好的坏的都是生命的一部分,要允许它们发生,无法改变就去接受,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兼容并蓄的心态,不悲不喜,宠辱不惊。


有人说,人一辈子要经历三次成长:


  • 第一次是发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

  • 第二次是发现自己用尽全力,依然无法改变世界;

  • 第三次是认清以上现实后,依然热爱世界。


和罗曼·罗兰那句名言“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两者所表述的道理如出一辙。生活不可能每每尽如人意,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但这就是生活的真相,个人生命意义也就蕴藏在其中。



王家卫在电影作品《一代宗师》中讲“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只有对自我的视野格局、能力范围和认知边界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才能在与人交往中找准自己的生态位,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你要知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没有那么多观众,所以千万别和自己较劲,要允许自己平庸,要往前看,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不要纠结过往,不要畏惧变化,顺其自然就好。


最近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话:“发好自己的光就好,但不要去吹灭别人的灯”,深以为然,除了保持开放、积极和乐观的心态,保持善良是前提。


最后,阅读是走出人生困境的有效方法论之一。关于阅读,有好多的人说过好多至理名言,如英国作家毛姆说“阅读是一所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中国台湾作家高希均说“阅读救自己”,知名媒体人樊登说“你人生中遇到的所有困惑,都可以在书本中找到答案”。


查理·芒格说:“我认识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读书的,一个都没有。”阅读是获取知识、增长智慧最快的方式,大量而广泛的阅读,可以提高大脑的反应能力、思考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在离婚的那段灰暗而忧郁的时光,我只是单纯地通过读书,让书占据我的思维和情感。听星云大师讲《心经》、《坛经》、《另类的财富》、《世间最大的力量是忍耐》、《人生就是放下》等,听净因法师的《六祖坛经》,听一行禅师的《佛陀传》、《活在此时此刻》、《与自己和解》等,听完后就觉得豁达了许多,开阔了许多。


离职的近段时间,我反复听老子的《道德经》,听韩鹏杰、陈鼓应、冯学成、吴怡以及雪漠对《道德经》的各个版本的讲解,感觉人生中遇到的所有事,老子在《道德经》都已经讲过,比如讲“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就告诉你福祸相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眼前遇到的坏事不一定就是百分之百的坏事,坏事中孕育着机会,要看到有利的一面,要看到两者是能够相互转化的。


比如讲“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告诉你眼前遇到的困顿、困境、艰难、挫折就像“飘风骤雨”,只是在当时当地,暂时的而已,不会永远如此,要相信终究会拨云见日,照见山河万朵。比如讲“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告诉你凡事要把握一个合适的“度”,凡事不要太过,凡事不必太执着、太认真、太计较,才能“知止不殆”。


当听爱德华·威尔逊的《人类存在的意义》,书中讲“我们应该对我们在宇宙中的处境更加谦虚。请允许我打一个比方:地球之于宇宙,就像是今天下午新泽西提内克的一座花园里,在一朵花的花瓣上栖息了几个小时的一只蚜虫的左边触角的第二截一样。”当放大时空观,你就会觉得眼前的遇到的挫折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我通过不断地阅读,来寻找人生的答案,调适自我的内心。这几年来,我在微信读书时长达到了 3500 小时以上,读了近 500 本社科、哲科、人文、自然类的非虚构类图书,在混沌听了 500 小时以上商业、管理方面的课。当把阅读进行亲身经历和实际践行,现在从心底里觉得他们都是智慧之人,说的都是百分之百的真理。每逢我有机会给别人建议和忠告,第一条必然是阅读,持续阅读,开卷有益。



写在最后的话


通过最近这段闲暇时间,我把读过的书做了整理和沉淀,开始跑步锻炼身体,心态状态越来越好。


诚觉世间一切都值得感恩,感恩晨间的雨露薄雾,感恩午后温暖的阳光,感恩浩瀚星空的点点星光;

感恩鸟啼蝉鸣,感恩绿树芳草,感恩清茶淡香;

感恩生逢盛世,感恩在企业的历练和成长,感恩身边朋友无私的关心和鼓励,感恩家人的宽容理解和默默支持,感恩儿子无条件的爱,感恩书籍带来的慰藉和营养;

感恩那些曾经给我造成伤害和困扰的人,让我明白,有的人和你相遇,就是为了给你上一课;

感恩所遇到的挫折、困难和痛苦,所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这些都丰富了我的人生经历,给我留下了最为宝贵的人生成长财富。


坎坎坷坷,人生的上半场已过,庆幸没有遇到太大的风浪,知足感恩。跌跌撞撞,进入了人生下半场,继续向光而行,不负未来,期待下一段美好的经历。


最后仍然是三句话以自勉:知足感恩;听天命,尽人事;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  END  -

推荐阅读

一诺:人到四十明白的事


写在四十不惑的边上:当你要获得力量的时候,回到原点


四十岁,单身,感觉随时都会被扫地大妈替代……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如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