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成长故事:一个小镇青年的顺袭之旅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931 篇文章
Photo by Pramod Tiwari on Unsplash
作者:格雷,跨国公司亚太区负责人,业余管理学作家。本文来自:格悟职志(ID:Book_Movie_Music)。
我的童年是在西北边陲石油小城度过的。父亲奋力摆脱家族的桎梏,从县城走出来自考大专进入了当时是极好选择的油田单位,母亲经人介绍认识父亲也从更远的西域嫁了过来,随父亲加入石油单位做了一名工人。
母亲的记忆里,童年我就能说会道,嘴巴很甜,经常被幼儿园老师拉到后厨给黄瓜和西红柿吃,老师们都很喜欢我。我从小对表演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故事,演讲,出风头。
好景不长,小学一年级的一天,上课期间,突然被父亲单位叔叔开车从学校接到医院,看着躺在病床上满是管子的父亲和疲惫不堪的母亲,我还傻傻地以为这只是一段特殊的日子。之后,每天放学都是在医院里玩耍度过的,医院台阶下的青草味很浓。
半个月后的一天,我刚从台阶上跳下去,就听到病房里面传来撕心裂肺的哭声,父亲走了。
父亲走了,母亲一个踉跄晕倒在地,医院马上抢救母亲。半个月后,母亲总算从鬼门关出来了。
我的学生时代
父亲走后,我的性格表面看依然乐观如故,但今天回想起来,其实发生了点微妙的变化。发自内心的,我没那么自信了,去同学家过生日也总觉得人家家比我家要高级得多,被高年级同学欺负后总有一种后面空空的没有支撑的感觉。
但是母亲很努力为我撑起那半片天,放学回家,头上被高年级的坏孩子摔上西瓜皮,满脸西瓜水的我哭着回家,母亲冲去那个孩子家舌战群雄:“你再敢碰我儿子,我就弄死你。”
然而,父爱的缺少和家庭的巨大变故,也给我的上学生活带来影响:在学校总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和好学生在一起总是感到不合群,和坏孩子们在一起又总觉得对不起母亲,再加上母亲总在耳边灌输那些“你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你没有父亲,你要更努力,不能调皮”的观念,那种渴望自由而又深怕自由后代价承担不起的感觉,让我比一般孩子成熟得早。
▲ Photo by Michał Parzuchowski on Unsplash
在学习上的体现就是,初中三年我都是和坏孩子好孩子混着玩儿,成绩不上不下。到了中考,是一股渴望逃离当下状态的内心驱使,让我最后奋力一搏考了我们全市前十,进了更大城市的省重点高中。
可中考成绩优异迎接我的并不是鲜花红毯,而是母亲患癌晚期的噩耗。中考结束那个漫长的暑假,继父陪伴母亲做着化疗放疗,我经常和朋友出去抽烟喝酒,可能想逃避这个现实,也可能内心有股怨恨,又交织着对母亲患病的自责和自疚。一天夜里玩得很晚回家,在哭泣的母亲的电话中,我跪在了地上。
坚强的母亲根本没把癌症当回事,癌症治疗进展顺利,出院之后一切很快就回归正常。母亲居然从恶性肿瘤中痊愈了。我一直觉得,这和母亲坚强的性格和乐观的心态密不可分。
到了高中,我仿佛又进入了同样的模式,对学习的轻视,和各类人群混在一起却找不到归属感,一边不愿意学习,一边内心充满愧疚。可这次高考并没有给我这个抖机灵的机会,我没过一本线。
躺在学校草坪上痛定思痛,我决定重新出发,进入了补习班。
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彻底失败,这次失败对我的意义极其重大,它让我第一次明白要踏踏实实学习做事。伴随着内心浓烈的逃离当下的欲望,我彻底沉静下来认真听课,每堂课都不放过。我才发现,过去觉得无比难的高中知识,其实一点儿也不难啊,真印证了毛教员所言:“凡事就怕认真二字。”
第二年,我以全市第四的姿态进入了一所 985,今天叫双一流的北方名校。
▲ Photo by Erika Fletcher on Unsplash
大学时光
2008 年 8 月,全家送我去读大学,顺便在北方四城旅行。在行前最后一夜,躺在床上,我心里就想,读了大学就彻底离开这里了,我要重新开始一个崭新的我!
这是我时隔 15 年第二次来到北京,母亲拿出了全部积蓄带我们全家出去玩儿,一心想弥补过去十多年因为种种家庭变化而屡被延后的大旅行。正值北京奥运会期间,好客的北京人和随处可听到的奥运歌曲让人振奋,也让人第一次感受到一种超越个体的宏大,仿佛全人类都是一家人。
大学四年的生活有遗憾也有收获,遗憾的是我并不是十分喜欢自己的专业,于是在学习上并未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而收获则是认识了一些很好的朋友,并在大二加入了一个国际学生组织。随着这个组织在全国开会,我第一次认识到了来自清北复交等全国二十多所最顶级高校的学生,其中有很多人也成为了一生的挚友。
这段时间让我这个小镇青年着实长了见识,拥有了许多整日在宿舍打游戏的孩子们所完全不同的经历,这些经历第一次让我重新站在我是谁这个角度,而非我是从哪儿来的谁来思考自己。我第一次扔去了自己小镇青年,丧父孤儿这些标签,也第一次重新找回了一些长期尘封已久的好奇心和灵性。
如果说大学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抛去了自己少年时代那些标签,放下了那些沉重的包袱,第一次开始自主掌控人生的方向盘。我在大学读我想读的书,认识我想认识的朋友,尽情展示自己的才华,充分体会大学的生活。
▲ Photo by Toa Heftiba on Unsplash
十年职业路
大三下半学期,大家都开始准备自己的出路,我也不例外。我决心要加入世界五百强公司,但加入什么行业,做什么职业,没有想过。
为了加入五百强,我给自己定下了行动计划,首先,我那小镇塑料英语是完全不够的,于是,我破天荒地决定拿出三个月,每天苦练口语;其次,我所在的那座城市实习机会实在有限,于是我在网上各种找寻实习机会面试:第三,我信奉一条广撒网精选择之道,我几乎不错过任何一场宣讲会,任何一次递简历的机会和任何一次面试。
心中有种子,手里有方法,结果往往错不了。经过努力后,在大四上半学期,我拿到了不错的 offer。
这两年我基本完成了从一个学生到职场人的入模入局入角的过程。
入模,要学会地道的职场方法,职场表达方式和职场流程,而不再是学生的那一套;入局,职场是一种场,要能充分融入这个场,而非还是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入角,内心深处要真的让自己成为一个职场人,让你成为你所处职位的主人。
但入模入局绝不是吸收职场的负能量和亚文化,而是真正地学习职场中的那些可通用性的知识技能。
毕业工作一年后,我就产生了巨大的职业困惑,从不喜欢行业,到找不到清晰的可对标榜样,这种困惑又变成了一种逃离欲望,推动我去找寻更好的职业机会。
一边上班一边求职,几个月都无果,我一度有点轻度恍惚抑郁,有一次居然没拿钥匙穿着拖鞋打车去了老婆公司。那段时间陪伴我的是《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电影,我一遍遍地看着 Chris,从他身上汲取了无限的正向力量。
重新出发,我又每天回家拿出三个小时苦练口语,工作上也完全不懈怠认真对待,更重要的是,我通过各种途径去链接,去面试,了解,感受。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收获了 Cargill 的工作机会,拿到接近翻倍的薪水。
今天很多年轻人也都渴望切换职业轨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回望我自己这段切换经历,首先,我非常鼓励年轻人趁年轻多切换多尝试,千万不要卡在一棵树上,因为唯有足够的丰度,你才有更大的概率做出不后悔的选择。
▲ Photo by Mark König on Unsplash
其次,对于一些你心仪的企业,确实存在不同的门槛,有的可能需要学历,有的需要工作经验,有的需要你的特殊技能,你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按照岗位需求打磨自己,并尽可能像抓住每个救命稻草一般把握住每个机会。
最后,职业选择是双向选择,你选择公司,公司也在选择你,所以,广撒网,精挑选是最优解。去尽可能找到那些你想去的公司的职位,投递简历,争取面试机会,全力以赴获得肯定拿到 Offer,当决定权在你手上时,你再去基于自己需求做出更好的选择。
在生活重压下依然前行
2018 年 3 月的一天,我正在北京办公室工作,一通老婆打来的电话彻底改变了我接下来的生活:“妈体检查出了晚期肺癌。”
在办公室我故作镇定的收拾书包,进老板办公室和他说明情况,定当日最早的去上海的高铁票,回房间收拾行李,到了高铁站,在给岳母的电话中突然无法忍住情绪,放声痛哭。
从那个 3 月开始到 21 年的 10 月母亲离开,我度过了一段难忘,幸福而痛苦的岁月。
公司当时没有非常合适的上海位子,于是我也开始外面看机会。一边看机会,一边陪母亲在医院治病,一边工作,一边还要照顾女儿,虽然有全家人的支持和协助,但依然非常辛苦。
特殊岁月,很难谈得上有什么快速的职业发展,于是我给自己这段岁月的职业定位就是“尽全力平稳努力,但依然以母亲看病为第一重点”。焦虑下,我也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人生不应该仅仅只有职业。
我于是决定,要在职业生涯之外,开启我的斜杠人生。我重新开始了写作,重新开始社交,重新开始学习投资,我尝试兼职创业。
19 年初,我来到新的岗位,人在旅途,心却时常记挂着母亲和家里。
有一次在韩国拜访客户,在拜访完客户的电梯里我突然接到医生的电话,吓出一身冷汗;
有一次在高速路开车,因为突然接到要上传一个什么文件,无奈只能一边开车一边用手机上传;
有一次在厦门出差,人刚到厦门,因为母亲对接下来的方案提出异议大发脾气,我无奈只得再定当天返程班机返回上海。
▲ Photo by Artur Tumasjan on Unsplash
对于大多数职场人来说,我们都不是石头缝里蹦出的猴子,我们都有家人,孩子要照顾,所以,工作生活的平衡才成为了大多数职场人的一个重要话题。
那些成功人士们总在分享他们平衡得有多好,但对于普通职场人来说,如果你在职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家人罹患重病,或者有了孩子需要照顾,你基本上不可能照顾好家人又发展好职业。
今天回过头来看,如果要给出一些建议的话,我觉得家人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真的遇到了生活中的挑战,你要学会接纳现实情况,并尝试降低自己对工作和职业发展的要求和期待。
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完美的平衡之术,只有不断妥协的动态平衡。工作生活平衡的本质是你在乎什么?以及你是否愿意为了你所在乎的人和事,调整你的自洽的生活体系,放下一些你的执念,臣服于生活。
努力成为一名终身学习的长期主义者
母亲走了,我也重新切换了人生的职业轨道。十年弹指一挥间,这十年,我基本完成了从一名职业小白到职业经理人的顺袭。
每个阶段,人生都有各种新的问题涌现出来,当此之时,国际地缘政治,疫情的反复,各种成本的攀升都让职业发展充满越来越多的变数。我想很多人都像我一样,也在面对着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痛苦和折磨。
虽然我们无法用过去的方法和眼光来对待未来,但回过头来看过去十年的职业发展,有些关于品格和底层逻辑的东西,我相信始终未变:
首先,你要明白这个世界都有什么?职场有什么机会?商业是什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管理需要具备哪些素养?而这有什么,需要你通过参加课程,自我读书,寻找导师,在职工作思考来建立自己的答案和框架。
其次,你要知道自己要什么?要给自己内心种下一颗种子,这颗种子最好不要是太过于眼前的小目标,而是直上云霄的梦想,或者称之为志业。然后,每周,每月,每年都回顾回顾,看看自己走到哪儿了,不知不觉几年过去,你兴许发现,你的那颗种子已经长成小树苗了。
▲ Photo by Sushobhan Badhai on Unsplash
第三,你要对各行各业的知识保持浓烈的好奇心,并要试图找回你童年时的那种灵性。社会分工让人数据化工具化,但人就是人,人应该从事最能发挥人的价值的工作。未来的职业中,那些简单追求效率的工种都将被替代,而那些能调用人的好奇心,创造力,灵性,心流,洞见的工作,将越来越受重视。
最后,你要能成为一名终生学习的长期主义者。很多事的价值往往不在当下体现,职业发展过程中,你的技能和你的价值与收入也往往存在一些滞后和不对等。但从长期的维度来看,那些坚持终生学习,坚持持之以恒做长期主义的人,都获得了与之对等的价值。
33 岁,我也还在路上,每天也都继续和焦虑,辛苦,不知所措相伴随,但我的脚下越来越坚实,内心也越来越笃定,过去十年的累积在当下起了作用。我依然不相信逆袭,依然在努力成为一名顺袭者,依据中国古人那句“尽人事,天命随”,打好手中的牌,继续努力过好这一生。
- END -
推荐阅读
看完二舅的故事,我才明白……
一诺:职场困境的本质,其实从来都不是“职场”问题
自费留学生的十八般武艺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如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和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