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医生说他只能活到2岁……

Joann 奴隶社会 2023-09-19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3289 篇文章

题图:Photo by Rawan Ahmed on Unsplash

作者:Joann,前外企高管,家庭教育推广者,看世界的旅行者。




10 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一对早年来美国留学的台湾夫妇——K 叔叔和 Z 阿姨。他们生活在纽约,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天才”,一个是“奇迹”。


“天才”顺利成长,后来成为了社会的栋梁。另一个严重残缺的生命,却活成了“奇迹”。


今天我想讲讲这个“奇迹“。


“奇迹”的主人公叫培,1977 年 4 月生人,出生后不久,就被医生诊断为“四级法洛四联症" (与心脏有关的罕见疾病)。



图片来自作者,图中为培


当时医生就告诉叔叔阿姨:这种病人在医学史上,最多只能活到 2 岁。这个家庭一下子要面对一个 3 岁的幼儿和一个襁褓中的严重病人。


从 50 年代至今,纽约市的心脏医疗水平一直位居世界前沿。可是,因为培的心脏严重畸形,医生告诉他的父母:“开刀的风险大过不开刀。”  


经过痛苦的纠结和挣扎,最终 K 叔叔和 Z 阿姨决定不为孩子动手术,一切听天由命!


培 4 个月大的时候,喂养和照顾重病中的婴儿让 Z 阿姨精疲力竭。


为了阿姨的身心健康, K 叔叔建议 Z 阿姨出去工作,白天请人来照顾孩子。


就这样两个全职工作的夫妻一人负责一个孩子。Z 阿姨在银行工作,主要负责照顾大儿子; K 叔叔是电脑工程师,虽然工作时间相对比较灵活,但白天还是需要请个人来照顾培,于是他们就登出了广告。


培的幸运就是从第一则广告上招来照顾他的沈太太开始的。


图片来自 Pixabay


沈太太就住在他们家楼下,白天来照看培很方便。说着一口上海话的沈太太极其善良,把叔叔阿姨给她的那点工钱,都用来买燕窝、人参、海参来喂养培。


她给予培母亲般细心的照顾,连上卫生间都抱着他。还不太会说话的培,总是向下班后的妈妈喊着要吃“义乌义乌”。原来,培学会了沈太太上海话版的“燕窝燕窝”。


沈太太一盎司一盎司地照看着培长大(盎司为计重单位)。抱定不需要讲道理的执拗,她让培领略了只有母爱才能够企及的宽厚、温暖、细腻。她无意间为培制定了母爱的标准,也开悟了他的灵性。


也正是有了沈太太对培这样的照顾和疼爱,培的父母才能安心工作,并双双取得了耀人的成绩。


早在 80 年代初期,K 叔叔就把自己的公司做到上市,并于1987 年把公司卖掉,资金用来投资房地产。K 叔叔是比较早投资美国房地产的华人。


Z 阿姨是一位金融家,做到华尔街一家大银行的高级副总裁,是美国金融界女性前 50 人之一。退休后,还帮助奥巴马竞选总统,并受到奥巴马的接见。


上学后的培,因为身体原因,学习非常吃力。刚开始是 Z 阿姨每天晚上辛苦又艰难地辅导培做作业(陪孩子做过作业的家长都懂的)


可是老师发现,作业可以做到满分的培,课堂上的测验,考试的成绩却相差甚远。


老师知道培的身体情况,就建议家长最好不要帮助孩子太多,这样老师才能真正了解培到底学会了多少。


这可能是培的又一个幸运,有这样的教育环境、这样的学校、这样的老师。


后来,培的学习主要由 K 叔叔来负责,在他身体和能力范围内,完成自己的学习和作业。


渐渐地,K 叔叔发现,培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就鼓励他多写作。成年之后,培真的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一共写了九本书。


12 岁做过脊椎手术后,培有了近 10 年基本正常的生活状态,他们一家人就到世界各地去旅行,父母也尽量把培看作是一个“正常”的孩子。


对于残障孩子,没有什么比“和别人一样”更令他们开心、更有力量了!


他们一家人先后长途旅行九次,让培看到了世界各地不同的景观和风土人情。父母给予了培最好的医疗、最好的教育、最适合他成长的环境。


2006 年,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一个偶然的机会,叔叔开车带着培来到纽约上州的一个小镇。培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远离闹市的小镇,并决定在小镇定居下来。


有点像《瓦尔登湖》中的梭罗,培远离繁华与闹市,和天地、山丘、森林一起生活。只是培的生活条件要比梭罗现代得多。


▲ 图片来自作者

俗话说,久病成医。培慢慢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生存经验和生活规律。他并不因为自己不依赖医学,就不讲究科学。
他时时注意自己的体能,绝不做过度的消耗,室外温度一旦低于 20 度就不出门了。觉得有力气就做点事,有灵感就写写书,保持精神愉快。
不受悲伤、愤怒、抑郁、嫉妒等等的人类情感所拖累。他的座右铭是,“开心地活,舒服地死”。
培有很多朋友,他们遍布世界各地。有从现实生活中认识的,也有通过互联网认识的。
培给予了相当一部分朋友直接或间接的帮助,我儿子便是其中一个。
刚进高中那段时间,因为校园里的一些不愉快,儿子心情不太好,情绪比较低落。叔叔和阿姨便邀请他利用暑假去纽约玩 2 周,14 岁的少年就自己一个人飞去了纽约,还特别去小镇和培生活了几天。
当儿子第一次见到培时,他完全没有想到,时常被心脏病发作折磨的培,会那么阳光、那么真诚、那么开朗。
儿子告诉我,他第一眼见到培时,便想到了我过去经常劝导他的一句话:“不要总抱怨自己的鞋不够漂亮,有人还没有脚呢,但依然在快乐地生活。”
培和他的父母,没有和我儿子讲一句“道理”,就这样快快乐乐地在一起生活了 2 周。
回来后,儿子就不再把那些不愉快的事情看得那么重了,整个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后来,在波士顿上大学的 4 年间,每年的感恩节,儿子都去纽约上州的小镇和培及叔叔阿姨一起过节,亲如一家人,也让当时在国内工作的我非常欣慰也充满感激。
2020 年新冠疫情遍及全球,生活在小镇的培,受到的影响倒不太大。
2021 年 4 月 28 日,双双打过疫苗的叔叔阿姨,自疫情一年多以来,第一次离开小镇,去纽约市里办事和看医生。
那天下午,喂了狗狗的培,走回床边想休息。在床前因心脏不适昏倒(这种不适几乎每天都会发生),等自己喘过气后,又爬起来回到床上。
这时家里护工正好干完外面的农活,从外面进来。他们聊了几句,护工说上楼洗个澡,换了衣服就下来。
等他从楼上下来时,看到培无声无息,像睡着了一样。护工又仔细观察了一会儿,觉得有点不对劲,一摸脉搏已经停止了跳动。
刚刚过完 44 周岁生日的培,就这样安详平和地走了。正如他的所愿:开心地活,舒服地死!


 Photo from Unsplash


从一出生就被医生宣告,最多只能活到 2 岁的培,快乐、顽强、用力地走完了人生整整 44 个年头。


培的生命长度和《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一样长,梭罗也是在 44 岁时去世的,人们惋叹梭罗英年早逝。但是活到 44 岁的培,却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奇迹、生命的奇迹!


因为当时的疫情比较严重,儿子没有办法去小镇送培最后一程。


2022 年 5 月下旬,特别来波士顿参加儿子毕业典礼的我和儿子一起,专程开车从波士顿来到纽约上州的小镇,看望长眠于此的培。


儿子是 2020 年毕业的,当时因为疫情,没有毕业典礼,但是校长承诺:待疫情过去后,一定为他们补办。2022 年 5 月底,校长兑现了承诺,家长们从世界各地来到校园,见证了孩子们人生中的这一时刻。


那天晚上在和 K 叔叔聊天时,儿子无意间提到培写的《自传》。K 叔叔惊讶地问道:“培写《自传》了吗?”


儿子说:“写了!2018 年 7 月份,培发给我的!你们没有看过吗?”


K 叔叔说:“没有啊!” 儿子也感到非常意外,K 叔叔并不知道培写过《自传》。


儿子马上把培的《自传》发给了 K 叔叔,K 叔叔高兴又激动地说:“这可是你送来的最好的礼物!”后来,儿子才知道培只把《自传》发给他一个人!


已经位于国际顶级大公司高管的哥哥,知道弟弟留下《自传》后激动地说,他要来编辑,并要把它出版。非常期待这本自传能够早日出版。


依照培的遗愿,他的骨灰就撒在自家后院森林边的草坪上,并让叔叔种上一颗日本红枫。


站在草坪上的红枫前,我回想着培充满奇迹的一生。


那时的我一下子明白了,培为什么要把自己的骨灰撒在这里,因为在生命的最后 15 年里,他开心快乐地生活在大自然中,所以他希望自己最终也能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


▲ 图片来自作者


来到这里之前,我是真的没有想到,培连个墓碑都不想为自己留下,只让叔叔为他种一颗日本红枫。


望着红枫,我不禁想到《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的墓志铭:“活过、写过、爱过。” 


站在红枫前,我对培说:“培,你的人生比很多健全人更健全,尽管你都不想为自己留下一个墓碑,可是,在我的心里,为你写下了这样的墓志铭:活过、爱过、写过、发表过!”


带着严重残缺的身体来到人世间的培,却活出了我们很多健全人都无法活出的宽度、广度和深度的人生。


他创造了医学奇迹,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  END  -

推荐阅读

不一样的二哥,照亮了我


就算跌入谷底,也要仰望星空:我和儿子的“18岁”


无手无脚的奇迹:不止能独立裁缝,还逆袭成英王室御用肖像画师




各位读者朋友,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投稿或者商业合作的朋友,请邮件联系(nlsh88@163.com)。

记得点一下在看和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