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创业是个坑,也许这种创业才是最适合你的
题图:来自网络。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592篇原创文章,来自作者公众号 Coach_Lily。欢迎转发分享到朋友圈,未经授权,不欢迎其他公众号转载。
创业是这个时代的G点,一触即 high,令人血脉喷张。在沸沸扬扬的创业语境下,“生活”这个词是那么的格格不入。前者是风起云涌的沙场,后者是午间慵懒的阳光。可是可是,我想改变世界,我也要享受生活;我愿意勇往直前、披荆斩棘,我也必须在孩子每晚入睡前为他们读书、每个寒暑假时和他们撒欢。有可能吗?
当我一年半前从高大上的国际机构辞职时,我并不清楚接下来的生活将以什么方式展开。我在朝九晚五的工作中常常做白日梦,所以辞职后的唯一目标就是尝试这些白日梦中我最向往的三件事:教书、写作和coaching。我想知道这些是不是我的真爱,我当然更想知道,我是否能以此为生。
我立刻找了份周末在中文学校教三年级小学生的工作,虽然基本是义务劳动,但我把多年海外生活积攒的对中文的饥渴和对教中文的美好设想都投入到这份工作中去,结果半年之后被家长发了最后通牒,惨败而归。这其中的沮丧可以另文再表,但现实很骨感地向我揭示:对于理想,我们很多时候都是在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但若不试,又如何能知道?
与此同时,我希望能到附近大学找一份职业辅导的兼职工作。拉了一圈关系之后,被告知目前没有招人的计划,但被邀请去给其中一所大学商学院的国际学生分享求职经验。到了现场一看,房间里一大半都是我们亲爱的同胞,顿时倍感亲切。分享会结束后,被学生围绕着问各种问题;回到家,发现邮箱里一下子灌满了来自同学们的领英连接邀请 – 那一刻,我真心听到了宇宙给我发来的召唤。
我没有回复任何一封邮件。
接下来的两天,我废寝忘食地拼凑出一个网站,然后回信给所有学生,“我是Coach Lily,今天,我开张了!”
一个星期后,我有了第一个客户。
在这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其实不知道自己是否算是在创业,因为我的“事业”完全不具备任何令人兴奋激动的元素:我没有商业计划,没有投资人,没有市场预测,没有团队。唯一能和现在的创业热潮沾上边的就是:我可以勉强算个互联网+,因为除了咖啡馆,移动互联网就是我提供服务的所有渠道。
上个月是我的小作坊开张一周年纪念。回顾这一年,我误打误撞地实现了多年前的另一个白日梦,创造一个Lifestyle Business。在这条安安静静的羊肠小道上,“生活”是路标,是方向,是过程,也是终点。
不知道在这条路上,我能走多远。在一年这个节点上写这篇文章,算是拍拍自己的肩膀,“干得不错!”;更是对所有支持我的人表达感恩:家人、朋友、客户以及与我志同道合的读者们。五个“关于”,一点思考,如果能对和我有同样诉求的人有所启发,那就再好不过了。
关于创业的目的:何为本?何为末?
曾经有个学生在和我第一次谈话时问我做职业辅导之外是什么工作。当我告诉她这就是我的全职工作时,她非常惊讶。因为她觉得我这份工作感觉很好玩,很随心放松。而好玩、随心、放松在她看来是要等到功成名就之后的追求。我跟她说,我经营的是Lifestyle Business,工作本身就是为了享受生活的。
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A lifestyle business is a business set up and run by its founders primarily with the aim of sustaining a particular level of income and no more; or to provide a foundation from which to enjoy a particular lifestyle. 也就是说,经营这份事业的目标是挣正好足够的钱来支持和享受创始人所需要的生活方式。因为生活是本,所以想清楚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是第一步,然后再寻找一份事业,经营过程就能支持目标的生活方式。这是和需要拉风投、估值上市的创业截然不同的。对于后者而言,生活可能需要在成功套现后才进入视野,在此之前,生活只是创业的一个模糊背景。
我开始做独立的职业辅导虽纯属偶然,但我越来越有动力把它好好经营下去,因为它完美地满足了我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时间灵活、地点不限,能配合孩子们的时间表,挣的钱够我的生活需要,工作内容和我的价值观及兴趣爱好高度重合。生活和工作几乎融为一体,每天的日子简单而满足。
所以,如果生活方式对你很重要,但同时你心里有个创业的痒痒非得要挠一挠,那么你需要把生活放在你考虑的中心,好好设计创业的各个实施环节,让它来为实现你的生活方式而服务。
关于选择的风险:给自己设限。
朋友总觉得我辞职很有勇气,其实我真正做决定的过程完全没有壮士断腕般的豪情。
一年半前的那一天,我对着电脑屏幕发呆。需要写一份有关一个中亚国家金融市场的报告,我却已经憋了一个星期,脑子里除了空白还是空白。我必须承认,我还没有培养出国际主义大爱。我从来没去过那里,没见过那里的人民,我真心不太在意他们是否可以从银行贷款买房 (我甚至有点怀疑他们是否应该贷款);我也知道这份报告写完后,多半也是束之高阁的命运,对任何人的生活都不会产生什么影响。
老板正在外面绕地球转小半圈,回来的时候我必须交差。我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走过,想到如此这般令生命从我的指间滑落是多么的烧心和罪过。虽然辞职的想法悬在头顶已经一年,却从不曾料到,竟然是这样一份报告最后成就了我 – 合上电脑,我听到自己说,“This is it! I am done.” 心底就豁然敞亮了。
我对老公说,“给我两年时间,让我完成一次 (华丽) 转身。”作为一个有两娃、需要依靠工资收入的双职工家庭,一个劳动力要退下火线,来自另一方的支持是必须的。我在金融风险管理这一行混迹近十年,工作中经常运用的一个风险控制工具就是设限。所以我给自己设了一个两年的期限,既是为了让财务风险可控,也是为了让我的战友安心。我跟自己说,如果两年内我找不到方向、也挣不到钱,我就乖乖地滚回去。最差也不过如此,所以也就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决定了。
如果你担心现实的种种压力而无法迈出第一步,试一试给自己划一条警戒线。短期偏离现成的轨道一般来说对生活不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具体的期限长短,因人而异。建议看看自己的日常支出和银行存款,问问自己对风险的偏好和承受能力,和家人商量一个过渡的方案。毕竟,破釜沉舟不是大多数人能够或者需要做的,但是衡量、控制风险是凡人都能做到的。时间和金钱之间总是需要有所取舍,找到一个平衡点,划出一个安全区,然后在界限之中追求自由和创造。
关于计划和远景:不用万事俱备,先实践,再学习。
我创业过程中的所有步骤和以前在课堂里学到的都是反的。我先是获得了客户,再创造了产品;我在服务了头几个客户后,才琢磨出我产品的框架;我至今还没设计出个logo,个人品牌的广告词也没定稿 (最新版本在文末,请大家拍砖);我甚至刚开始时都不清楚该如何定义我的目标客户群。因为我自认英文不错,多元文化也接触了不少,可以辅导来自任何国家的学生,所以我原计划面对所有国际学生,头半年的博文都是用英文写的,但订阅量一直在两位数徘徊。有一天我的mentor问我,“Lily,你能想象一个中东人或印度人来找你做职业辅导吗?他们会和你说什么?你的优势在哪里?”我立刻醍醐灌顶,才开始仔细思考自己的市场定位。于是今年三月份开通微信公众号,终于感觉找到了自己的部落。
回头看这一路跌跌撞撞,每一步都是先做事出活,后学习调整;实践为主,经验为王。行动前不用万事具备,因为无论什么样的准备都比不上在泥地里摔个扎扎实实的跟头来得有用;摔了跟头后,针对自己的弱点有的放矢地学习,效率奇高。让完美主义见鬼去吧!
更有意思的是,虽然我初次吸引客户多半是因为我在美国大型金融机构十多年的工作经验,但事实上,我对职业发展的理解以及对自我营销的深刻认识,大多都来自过去这一年半的创业体验。创业经历教会我认知自己、定位市场、管理品牌、营销产品,这其中的每一项技能对于个人职业发展和求职技能都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你总是怀疑自己还没有准备好而不敢尝试,那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你可能永远也不会准备好。其实很多时候,你需要的只是迈出第一步,这之后,事情便有了自己的生命,它会自己慢慢展开,你只要跟上它发展的步伐,控制好方向,其他的随机应变即可。
关于及时行乐:赚钱要快,体验要早,才更可能坚持。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先苦后甜,流血流汗为了革命胜利后的美好未来。但我觉得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若不能马上尝到甜头,往往撑不到辉煌的那天。及时得到回报能让你明确这是否就是你所要的成功的感觉 (虽然数量级上可能小很多)。如果你无法从当前的工作中马上体会到物质或精神上的快感,那你是否能在成功后得到幸福将成为一件极其不确定的事。而如果你每天都很满足,由每天铺就的未来自然也不会太差。
我爸爸是个业余萨克斯演奏者,爱好音乐了一辈子,快七十了还活跃在舞台上。他曾经对我说,他没什么远大志向,几十年来工作让他最开心的事情有两件:一是上台演出,哪怕台下只有一个观众;二是回家数钱。以前经常看到他演出回来,一进家门就把装在信封里的演出费倒出来一张一张数清楚,我还会笑他是个财迷,因为我在自己拿工资的日子从来没有像他那么高兴过。而现在,我也变成了像他那样:每天工作最开心的时刻,一是谈话时和客户的思绪共舞,二是邮箱里收到钱款到账的通知。每分钟、每块钱对我来说都是很大的享受。我若能一直坚持在这两件事上及时行乐,我未来的事业幸福应该也是可以触碰得到的。
关于自我发现和营销:产品的声音就是你自己的声音。
在最简单的层面上看,做生意就是两件事:一是创造产品,二是找到顾客把这个产品卖出去。没有销售就没有收入。作为一个从未做过销售、甚至对销售有些鄙夷的金融专业人士,我以前在构思我的创业蓝图时竟然幼稚地从未考虑过销售这件事。所以当我意识到需要推销自己的品牌时,我着实有些手足无措。是把自己塑造成专家还是女神?牛皮吹到什么程度会爆?我感到惶恐,不仅仅因为这个问题关乎自己的新事业是否能打开局面,更关乎我将如何辅导学生去做自我推销。看看别人的推销噱头,如果套用到自己身上,总觉得浑身都不对劲 – 这不是我。我既端不起,又装不出,那我到底该如何让自己的声音被别人听到?
我这才意识到,营销其实是对个人职业发展来说最重要、却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项技能。即使是在商学院里专门修过这门课,要实践时好像都不管用了!对于初创者来说,产品的声音归根结底是自己的声音,是自己的理念和价值观的表达,而了解自己却往往是很难很难的。
所幸的是,写作是我当初辞职时给自己定下的目标之一。于是乘着自媒体的东风,我开始提笔。在文字里,我整理思绪,分享经验,自由自在地做我自己。慢慢地,来找我的学生告诉我,因为读了我的文章收获很多,所以觉得可以信任我;被我辅导过的学生给我反馈说,我很真实,也总是为他们着想,在无形中激励了他们做真实的自己,并获得更大的自信。(缺乏自信往往是因为不接受真实的自我,不是吗?)
真实是一股安静、持久的力量,而为客户创造价值则是服务的根本。从喧闹的卖场中看清这个,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声音。
如果你已经有了创业的具体想法,请花些心思想想什么是最适合你和你的产品的营销方式。重申一遍:没有销售就没有收入,无论你的产品有多么了不起。
最后说说我所体会到的创业的本质。
往浅里说,创业只不过是为社会解决些问题并获得回报的路径;往深里讲,这是个人对人生的一种表达。比起就业,这种表达方式更自由 (如果你能把握的话),但是你若真是把自己当成个人职业发展的CEO,明白自己的动机,能主动把握自己的方向和选择权,那任何职业发展的路径都是创业,因为你的心已获自由。
有一个早晨,当我把孩子送到学校,回到家里的饭桌前,在属于我的工作空间的小角落里坐下,看到排得满满的日程表,下面这些话不由从脑海里溢出来:
What a beautiful feeling of waking up every morning excited about the work for the day! It’s not about the promise of glory in the distant future. It’s about the problems I can solve for others on this very day. It’s fulfilling in and of itself. And that’s more than enough to keep me going. And that’s what I believe to be the essence of entrepreneurship.
当所有尘埃落定、光影褪去,创业也就是为了自己能好好生活、并创造出些东西帮助别人好好生活。
推荐阅读:
华章:我一向认为万众创业是个坑,理由很简单,一个时代的机会是有限的,并不会因为有了十倍的创业者就会多出来十倍的上市公司。万众创业反而降低了一流人才聚在一起做大事的可能性,也让很多人失去了本来可以属于他们的机会。如果你觉得自己还驾驭不了一个很挑战创业项目,我的建议是:
首选:加入一个有前途的创业公司,你的能力成长和财务回报可能都比你创业要大得多。
如果你家不差钱,自己玩玩也不错,对结果就不要太执着了。
如果你还想要一个相对平衡的生活,作者的这种模式我倒是大力推荐的,前些天在北京,也见到了一些朋友在实践这种创业模式,我觉得状态都不错。对很多项目而言,想融资做大本身就是一个错误,但并不妨碍它们健康而美,虽然可能不大。
二十年穿越之归途列车:我们离自己到底有多远? -- 作者出品
美国人都是这样包装自己的... -- 作者出品
我的六次重启:中石化,药企,麦肯锡,民企,国企,投资,创业...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读经典老文章,发送 m 或者点下面的菜单。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请回复「投稿」。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