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麦肯锡家属的自白

2016-02-23 Janie 奴隶社会

题图:来自作者。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675篇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他公众号转载。


2011年冬天,Z先生伦敦商学院第二学期刚开始就接到了麦肯锡公司北京办公室的offer。全家人都为他能够加入精英团队,进入世界顶尖的咨询公司而感到高兴。那个时候我们之于麦肯锡,还是局外人。局外人眼中的麦府顾问,参加大集团的首脑会议,飞行穿梭于世界各地,出入高档酒店,衣着光鲜,定制衬衣袖口上印着自己名字的缩写…

Z先生2012年中正式加入麦肯锡公司,如今已经在第一线战斗了三年半有余。局外人变成了局内人,作为麦肯锡的家属,也许可以给你讲一个不一样的麦肯锡故事。

更多的时候,我们不愿意向别人坦露Z先生任职的公司是麦肯锡,因为你不知道你所面对的对象会不会把“麦肯锡”这三个字理解为“麦当劳”“肯德基”还是二者的联营企业。当然了,还是会有一部分朋友知道麦肯锡是做咨询的,但往往这部分人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接下来会问:那麦肯锡和埃森哲以及四大是不是差不多?还有些了解更多的朋友会接着把话题继续聊下去,得知Z先生所在的部门主攻科技/数字化相关的项目之后,便非常有深度地问:那你们跟IBM的咨询部门在这一块谁做得好一点。总而言之,大约在应对了半年各种关于麦府的奇葩问题之后,除非必要我们不会提及麦肯锡公司的名字,并开始非常淡然地面对很多初次见面朋友关于Z先生职业的问题。“你是做什么的呀?”“做咨询的”“哪方面的咨询啊?”“战略咨询”…

当然了,还是有一部分对咨询行业比较了解的朋友,会一听到麦府的大名就连竖大拇指,列举出一系列牛逼哄哄的麦府红人,仿佛觉得麦府员工就是男神女神的代名词浑身上下闪闪发光。而作为一名家属,Z先生在麦府北京办公室任职期间,以我接触到的麦肯锡和员工来说,其实跟外围感知的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关于麦府是不是都是男神女神自带发光体这点,我可以很负责地说:我并没有感受到任何刺眼的光源。麦府的做派一向低调务实,我陆续接触过的Z先生在麦府同事接近百人,包括上上下下各层级各职能,几乎没有人身上带着任何傲气张扬的气息,即便是饭局和聚会,也是有一说一按程序安排进行井然有序,同事和上下级之间没有任何不必要的吹捧,渲染和过分客套。即使是最闪耀的明星麦肯锡人公开场合所发表的言论也都是注重内容多过于形式,绝对没有故弄玄虚虚张声势咄咄逼人的气势。麦肯锡文化从上至下皆推崇匠人精神 — 靠手艺吃饭,兢兢业业用最精湛的技艺赢得尊重。从这种“匠人精神”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低调,务实,精益求精,用“真本事”说话的公司。

“忙”是麦肯锡的一个关键词,但具体能忙到什么程度呢?最多的时候一年365天2/3的时间都是出差状态,每年年末秀飞行纪录,手机APP系统就会显示你的飞行距离超过了99%的人。忙到工作日出差都在外地住酒店只有节假日周末才回家,以至于把家当成了酒店酒店变成了家。麦府家属们聊起来很有共鸣的一件事就是,宁可伴侣出差也不愿意他们在本地做项目,因为他们“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的工作时间安排着实严重影响到家里其他人的正常作息。

麦肯锡员工的很多光环实际上都是和他们的忙碌紧密相关的。比如由于出差太频繁,他们很多都是航空公司的金卡白金卡会员,安检之后直接进入贵宾室休息吃喝休闲甚至按摩椅应有尽有,多享受!住酒店住到白金卡以至于酒店里常年为他们准备着绣有名字的浴袍,自由出入酒店的贵宾lounge,享用高级洋酒和精致服务。但作为家属,知道他们在机场贵宾室可能也就是胡乱塞两口饭马上就会开启电脑,回客户邮件,跟各时区同事沟通,接着做各种PPT报告…更多的时候,飞机晚点,在漫长的候机过程中,还得马不停蹄地赶报告。而作为五星级酒店的白金会员,每天也只是工作到半夜回来掀起个被单角就缩进去入梦,早起刷牙擦把脸去Lounge填饱肚子就马上出发工作。

2015年,Z先生有个项目在魔都,我和女儿陪出差了近一个月。我笑称,酒店打扫的员工估计懊恼死我们了,平常Z先生自己住的时候清洁工人一定超轻松。因为Z先生每天工忙碌到半夜回来睡觉,第二天一早就出门继续工作,房间整洁程度跟没人住估计都没差别,而我们一来因为有小孩子整个房间每天都是底朝天,清洁工人的劳动强度立马翻了好几倍。

再讲一个麦肯锡人有多忙碌的例子。2014年大中华区麦肯锡聚会在泰国普吉岛的XX度假村。作为福利,家属和孩子机票酒店住宿几乎全免,可以参加这个大中华区两年一次的盛会。公司租下一个小岛给大家办party,私家海滩,烟火绽放,盛况空前。但你知道这些麦肯锡人是怎么度过这次盛会的吗?由于航班的关系,当时很大一部分人选择国内飞普吉岛在曼谷转机。在曼谷机场转机的候机大厅里,即使不认识,我也可以很容易就能找出机场候机区等候飞普吉的乘客哪些是Z先生的同事。他们大多数衬衫西裤,坐在等候区,腿上放着一部最新型号的thinkpad,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时而眉头深锁时而飞速打字。是的,由于项目紧迫,他们很多直接从项目上飞过来,可能还来不及换装,就算已经开始度假却也不能放下手中的工作。

飞机降落在普吉机场,已经有活动组织人员接机,一路引领着大家坐上大巴开往度假村。我记得当时路程大约一两个小时Z先生一直都在联络客户和相关人员继续工作的内容。而像他这样在路途中间还保持着紧张工作状态的人也不在少数。后来即使大巴到达了酒店,Z先生还是没能开始享受度假时光,而是和同行的几个项目组成员一头扎进了事先便预定好的会议室,继续工作。

我的理解是,麦肯锡的所谓“奢侈”:差旅团队24小时全程支持,高级酒店住宿,专车接送,高端全球医疗保险…其实更多的时候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便利。便利员工能够更高效专注地工作,少分心,提供给客户至精至专的服务

面对每日如此忙碌大脑高速不间歇运转的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另一半,做为麦肯锡家属,我们所能做的更多就是给予伴侣尽可能多的支持,搞定几乎所有家庭琐事为他们守好家庭的大后方。看着他们早已过了饭点还守着电脑电话会议,递上做好的饭菜默默地退出来关上书房的门。看着他们每天熬夜到凌晨碰到项目紧张的时候甚至通宵达旦,告诉孩子周末爸爸要补觉咱们不要吵醒他。把每天沟通的时间缩短到五分钟有时甚至更短的一通电话。并且通话内容尽量精简再精简,如果有任何烦心的琐事和问题一定耐心等到周末再沟通。因为他们平日里实在是太忙了,可能顾不上吃饭,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开会间隙才能有空问候一下家里,那边接下来和客户高层的executive meeting马上就要开始。每个麦肯锡员工背后都有一个十分支持的家属。公司给家属同等的相同医疗福利机会,定期安排带家属的聚会,还有两年一度的越洋大爬梯。让我们感到即使不是员工,自己也属于麦肯锡这个大家庭。

麦肯锡公司关心员工的成长,即使员工还在项目中间也不会让他耽误应该进行的培训。每年数次位于世界各地的各种不同主题的培训,其实很多都并不是围绕着让员工怎么给麦肯锡公司好好工作为主题,而是在督促员工个人不断学习,进行深入的自我认知和进一步提升。

离职的员工相互之间以及同公司之间联系紧密。一旦离职,作为前麦肯锡人马上被计入公司的Alumni系统,在强大的大麦肯锡Alumni网络中,你会感觉麦肯锡是所大学校。离职离开公司更像是从这里毕业,还是时刻受到公司的影响。无论何时都因曾经是一名麦肯锡人而受到业界的尊重和认可。

新年过后,Z先生就要离开麦肯锡了,当他把即将离职的决定告诉上司和同事的时候,得到的是对于他追求自己职业生涯目标的支持和满满的祝福。这过去三年半多的麦肯锡时光给他自己甚至包括作为家属的我,都已经打下了深深的麦府烙印。

很多的不舍,写下这篇文字,作为对这段难忘岁月的总结,也作为对更多麦肯锡人和麦府家属的祝福。

向麦肯锡公司,致敬!

后记补充:

关于麦肯锡公司“匪夷所思”的员工培训项目,举个我印象深刻的例子。

2015年秋,Z先生接受的一次主题为“激励”的培训,地点在新加坡的圣淘沙岛上。即使作为家属了解麦肯锡的一向尊重员工个人成长的做派,但后来听Z先生描述起这次培训还是吃了一惊。在这次类似于“灵修”的培训中,每个学员都在培训师的引导下回顾和思考自己的人生,寻找真正能量(energy)和勇气(courage)来源,并确定麦肯锡是否是属于自己的最佳归属。并且,这次培训过程中的任何个人主张和意见都被严格保密,所以你完全不用担心任何“不良记录” 会影响到你在麦肯锡的职业生涯。公司大剌剌的大气做派所彰显的是自由和对所有麦肯锡人的尊重。给每个人机会去寻找自己最大的施展空间和平台,无论这个平台是否是麦肯锡公司。我想,就是因为这种对所有麦肯锡人个体的尊重,让现在和曾经的麦肯锡人都能做到最好,才让麦肯锡公司自己能够聚齐顶尖人才星光熠熠。


推荐阅读:

别处找不到 - 麦肯锡到底招什么样的人

我在麦肯锡的”光速成长“

从麦肯锡到电影人

一诺 | 从麦肯锡到盖茨基金会,我为什么换工作

面试的学问  - 八年面官经验谈 (一)

我们一直在专注讲一些好故事,读更多故事,请关注我们以后发送“故事”。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读经典老文章,发送 m 或者点下面的菜单。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请回复「投稿」。

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