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艺也能做出大综艺,这档佛系综艺为何能在美国大获成功?
《巧夺天工》这档在今年八月开播的全新节目,在开播伊始就冲入了美国电视节目周收视排行榜的前列,在包括《老大哥》、《达人秀》、《顶级厨师》、《世界之舞》等超级模式的夹击之下,依然突出重围,连续数周位列收视TOP 10。
节目在程式上与经典老牌节目《英国烘焙大赛》异曲同工,第一期节目中有八位手工达人亮相,每期进行两轮的对抗,每期经评委裁定淘汰一人,六周之后最终的冠军将收获奖金。
节目将手工的精神发挥到极致,除了选手们的手工作品之外,在讲解选手创意的过程中,节目还采用了手绘手写的缩略图进行讲解,可谓独具匠心。
除此之外,在每轮挑战之后,节目组都会给优胜者颁发布艺刺绣的手工勋章。
为了方便电视机前的手工爱好者复制节目中的作品,节目组还对每一个作品所用材料进行了定格。
除了这些充满手工气质的设定之外,这档被誉为手工版《烘焙大赛》的手工才艺竞技选秀究竟魅力在何处?让见多识广的美国观众欲罢不能?
小众流行文化走向主流媒体,
手工界的神仙打架
不管你是不是一个正经的手工制作爱好者,你都一定看过各种“神仙级别”的手工创意制作视频。该类视频的特点是,创意取胜,剪辑后时长相对较短,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观众的眼球,可传播性强。
在中国的网络上,创意手工制作同样也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点击量。在朋友圈也总有几个乐意分享自制手工娃娃或是印章的女生。
参与节目的不少选手都是网红出身,生活中他们有自己的工作,只是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完成一些创意手工的制作,就吸引了百万网友的观看和转发。
《巧夺天工》正是将这样一个略成气候的小众文化推向台前。在圈层文化日益抬头的今天,小众文化已成为流行文化趋势的风向标。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技术尊重个性,强调千人千面的去中心化逻辑。年轻乐于标新立异,比起社会大潮流,年轻人更渴望在大趋势中找到自己的小确幸来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健身、手工制作、嘻哈音乐、夜跑、Cosplay、徒步、配音、手工西点等看起来不那么大众的兴趣爱好,已经形成自己的圈层文化,而未来这都是模式创意的处女地。
传统文化工匠精神
与个人创意的奇妙反应
手工制作包括一个很大的范围,包括布艺、木工、剪纸艺术等等。其中很多艺术门类有相当深远的历史传承。
带着命题为“传统工艺”发声的节目往往不能满足观众对节目趣味性的需求,而节目在创意和制作之外,还完成了对“传统文化工匠精神”的一次软植入。
比如节目中,有一位亚裔的木工。在制作相册的过程中,他使用了日本传统的木艺制作方式,完成了一个极具东方文化风格的工艺制作,赢得了评委一致的好评。
在挂毯制作环节,有一个选手利用古老的旧布拼接的方法,完成了自己的挂毯制作。
亚裔手工艺人说,自己是日本裔美国人,这是自己民族传统技艺。
而完成拼接挂毯制作的手工艺人说,这是自己曾曾祖母的做法。
将传统文化融入节目中,通过将传统技艺个性化的创意呈现,完成一次对传统的个体化致敬。在《巧夺天工》中,传统不再仅仅是苍白的博物馆艺术,传统有了个人化的情绪表达和新时代的再创作。
用手工作品来讲选手的故事
讲述选手的人生故事是选秀综艺不变的核心,在选手进行制作的过程中,两位主持人会对选手进行简单的采访和交流,了解他们作品背后的内心世界和人生经历。
在制作的过程中,主持人对选手们进行采访,在制作过程中完成了观众对各位选手的初步印象:
他们中有一个女博士,她从小喜欢手工,母亲却不认为她能以此为生,因此她在完成博士学历的同时,在youtube上开辟了手工制作频道,而如今这已经成为了她的谋生之道。
另一个选手,他曾经是联合国的发展主管,有着一份人人艳羡的国际公务员工作,平时他乐于将自己的手工制作当成礼物送给自己的朋友。而有一次,他收到了一份邀请,对方希望他能再复制一份自己的作品,并且做一个比原先更大的版本,而这份邀请来自一家视觉艺术公司。
还有一位同志选手,因为他的性取向,父母和他断绝了父子关系。他陷入了巨大的矛盾和痛苦之中,他选择制作手工来排解内心的压力,完成自我表达。
佛系选秀治愈当代社会人紧绷的神经
《巧夺天工》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反套路”、“反常规”。作为一个理应你死我活、竞争激烈的选秀节目,《巧夺天工》展现出了意想不到的佛系画风。正如节目主持人在第一集节目中所言:“生活已经足够艰辛,让我们开始一档令人愉悦的节目。”
与争夺激烈的歌舞类选秀节目不同,节目不强调输赢,不表现竞争的残酷感,不刻画人在极端情况下的反应。选手之间互帮互助,不计较输赢,节目也不刻意增强压迫感。在过程中,主持人也一再点题:我们不强调奖金,更在意创作本身给人带来的快乐。
《巧夺天工》给了身处高压环境的当代电视观众一次自我治愈的机会。正如填色画册《心灵花园》在中国的风靡一样,手工制作对现实生活的压力有天然治愈力。亦如节目中选手所言:手工制作是廉价的心理治疗。
在美国著名影评网站IMDb上,有网友留言:这一个让我逃离所有负面情绪的节目。
而“手工制作”有别于其他才艺的特性,也自然而然地促成了节目与众不同。在接受《赫考顿邮报》采访时,节目导演表示,节目中所呈现出的佛系和互爱不是刻意为之,而是选手们自然的性格使然。“手工制作”对大部分爱好者而言无关生计,比起那些辛苦追寻音乐梦想的励志故事,更多的选手会在采访中说:我原本只是当做爱好,没想到,居然如此受欢迎。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美国电视几乎已经穷尽了歌舞类选秀节目的极致,残酷、激烈、胜负。而“佛系”成为趋势是对昔日弱肉强食流行文化的反叛,电视节目也顺理成章地从竭尽所能地“刺激观众”演变为想方设法地“治愈观众”。
美国著名文化娱乐评论杂志The Vulture直言:“《巧夺天工》是我们民族‘争强好胜文化’中的绿洲。”
当“成功”不再成为年轻人唯一的价值观,或许此类“低欲望”模式会成为新时期的宠儿。和风靡中韩两国的“慢综艺”以及“观察类综艺”异曲同工,节目对青年一代精神世界的关怀大于节目形式本身。以佛系青年为代表的年青一代观众,秉承着“人间不值得”的口号也期待在节目中寻找到心灵家园与生活方式的共鸣。
— THE END —
作者 | 灿星阿狸君
编辑 | 都欣
点击下方图片阅读更多优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