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产剧中的女性角色何时才能真正独立?

杨倪 影视产业观察 2021-03-07


《致命女人》在最后7分钟震撼的无台词表演中收官,这部融合悬疑、出轨、谋杀、三人行等爽剧配方的美剧,播出的两个月内频频登上微博热搜榜,盛况堪比《权力的游戏》最终季。除了平行蒙太奇式的叙事手法、“撕老公”的复仇元素、全员炸裂的演技之外,这部剧最值得称道的就是对女性角色的塑造。



纵观近年来影视剧市场的女性向剧集,在欧美剧、日韩剧以及台剧中,出彩的女性角色都层出不穷。从服化道的浅层配合,到人物性格的描摹,再到对社会问题、道德人性等深层次的探讨,剧集对于这些女性角色的塑造都在尽可能地靠近现实。而相较而言,国产剧中的女性角色大多还是脱离现实的套路化形象,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独立、

丰富、立体的女性角色塑造


从风靡90年代末的美剧《欲望都市》,到去年引发全民讨论的日剧《我的恐怖妻子》,再当下炙手可热的美剧《致命女人》、台剧《俗女养成记》,塑造出了多样化的女性形象,不断打破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向观众展现了女性角色塑造的N种可能。



欧美女性向剧集的开山之作《欲望都市》自不必说,以探讨女性爱情及欲望为主题,剧集所描绘的大都市 “中产女性”形象,至今仍是众多女性题材影视作品的参考的“Icon”。



《欲望都市》里的四位独立中产阶级女性,在异性、恋爱、婚姻、压力巨大的都市生活面前,她们都坚信女性应该具有独立的存在价值,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达成理想的生活,赢得社会地位。这份独立自信的态度,使其成为美剧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女性向剧作,还共获得包含金球奖、艾美奖在内的奖项15次,提名64次。


再比如《致命女人》中刻画的三个“杀夫”女性形象:60年代丈夫出轨的家庭主妇,80年代被同性丈夫骗婚的上流社会社交名媛,以及新时代开放式婚姻关系中,丈夫爱上自己情人的律政佳人。



从三位女主迥异的社会角色,观众可以直观地看到因为女权运动的影响,女性地位上升的轨迹。《致命女人》更是通过将不同时代背景下女主们如何处理婚姻问题的故事串联起来,展示了女性渴求独立、又身陷困境的共同矛盾心情,带给观众思考。


再来看2018年首部爆款韩剧《迷雾》,女主高慧兰是一位40多岁的女性,她并不单纯善良,靠着自己的心机和能力在职场中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而吸引观众的正是剧集对高慧兰在职场中的呈现。



在已有电视剧里,40+女性不是陷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地鸡毛里,就是沉浸在失婚失爱的苦痛中。家庭是其最主要的舞台,鲜少有在职场中着墨。高惠兰这一女性角色,打破了已有的窠臼与陈规,关于她的剧情叙述大多围绕职场展开,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女性受众的自我认同。


而在台剧《俗女养成记》中,塑造了一个39岁放弃台北的工作和生活,逆流而下回到家乡台南的中年女性陈嘉玲。



《俗女养成记》最终没有给陈嘉玲匹配男性角色,结局她依然只有自己和始终陪伴的家人。这部剧不用谈恋爱凑时长,而把大量内容留给家庭,留给人物从挣扎到跟自我和解的心理历程,真实地切中观众的痛点和泪点,收获了9.2的高分。


国产女性向剧集中“傻白甜”、

“大女主”、“伪独立”的悬浮女性角色


在美剧、日韩剧以及港台剧都推出高水准女性角色的同时,国产女性向剧集的女性角色却只能大致分为三种样板:一种是“傻白甜”人设,一种是玛丽苏内核的大女主,第三种就是披着“独立”外衣的现代女子形象。


大部分的青春偶像剧均以女主的第一视角展开故事,靠傻白甜的人设获得包括霸道总裁在内的多名男性角色的喜爱。比如《杉杉来了》中的薛杉杉、《何以笙箫默》中的赵默笙、《抓住彩虹的男人》中的吴彩虹,这些女主很傻很天真,不仅没心机不功利,还没有任何攻击性,主要的任务就是跟霸道总裁们谈谈恋爱。



这些剧集中女主傻白甜的设定,主要是为了唤起观众心中对于美好、甜蜜爱情的回忆和渴望,无需动脑,磕糖减压即可。但是,真正能给观众深刻印象的女性角色寥寥无几,倒是催生出一茬接一茬小奶狗、帅大叔等不同风格的男性角色。


其次,随着《甄嬛传》《如懿传》《延禧攻略》《楚乔传》等关于“女性成长励志”主题的剧集的推出,甄嬛、魏璎珞等大女主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产剧相对单调的女性形象,并且剧集主打着重描写“女性传奇励志的一生”的看点也吸引着观众。但深究剧集背后,依然是不同时代下的玛丽苏内核。


这些剧集看似加重了女主的使命感和抗争意识,但随着剧情的发展,观众逐渐能看到,所谓大女主们的励志人生,依旧没有跳出成长原动力来自于男性角色的窠臼:要不是因为爱情发生转变,要不依靠“外挂”——两个以上、死心塌地爱着女主的男性角色来解决各种问题。


比如以女富商周莹为原型的大女主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女主周莹前期一直有丈夫吴聘助力,而吴聘死后她在生意、生活中遇到的难关则都是由沈星移帮她渡过。



现实题材剧的繁荣,为女性向剧集的女性形象扩大了叙事空间,出现了如《欢乐颂》中的安迪,《北京女子图鉴》中的陈可,《都挺好》中的苏明玉,《在远方》中的路晓欧等为代表的现代女性角色。乍一看,这些现实主义作品中的女性角色似乎已经“独立”,但内里依然没有摆脱柔弱、依附男性的传统表达。


比如在《北京女子图鉴》中的陈可,她依靠在男人之间的周旋辗转混迹于职场,本该属于角色的成长、见识、感情都一一被矮化,牺牲在所谓的真爱主题和女性附庸男性成长的两性关系上。



《都挺好》在女性角色的设置上可谓是打破以往的套路,出现了苏明玉、吴非等难得明理冷静的女性角色,但内核依然没有脱离父权的故事框架。



剧中四个主要女性的悲喜被苏家三个男人的起伏牵扯着,裹挟在家庭纠纷中。比如女强人苏明玉,她的成长主要还是因为遇到了师傅蒙志远,在他的帮助下逃离了原生家庭,攻克职场中的一次次难关。这些本应是最为独立、自强的女性形象,却也难免落入依靠男人的俗套之中。


观众更想看到什么样的女性角色?


国内影视剧女性观众基数庞大,剧集中不同的女性角色,能最大程度的调起女性观众的共鸣。但从播出效果来看,剧集中的女性角色一直处于被吐槽的状态。从2011年《甄嬛传》爆红开始,女性向剧集越来越多,但质量参差不齐、能赢得好评被记住的女性角色却并不多见。



就连全民爆款的《延禧攻略》观众买账的原因也不是冲着女主,反倒是冲着女主高频手撕对手、冲突不断的快节奏。那到底观众需要是什么样的女性角色?在笔者看来,观众需要的是观照现实的女性角色。



众需要的是“独立”的国产剧女性,而不是“女性最终的成功依然是靠男性”、“只有收获爱情的女主才能幸福”的恋爱脑女性;

观众需要的是“不完美”的国产剧女性,而不是清一色默默无闻的守护者,为男人和孩子忍辱负重、不顾一切的家庭主妇;

观众需要的是“全龄化”的国产剧女性,而不是不敢老去同时兼具单纯、专一等道德准则的漂亮少女。


女性角色是无法用套路化的模版笼统概括的,她们有丰富且独特的个人魅力,何时能看见她们,并用影像反映这个群体的诉求,女性向电视剧的创作才能塑造出真正意义上独立的女性形象。


— THE END —


作者 | 杨倪

编辑 | 都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