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选旧注辑存》编纂說明

2017-10-16 凤凰出版社

编者按 | 凤凰出版社

上一期《关于<文选>旧注的整理问题》刊发后,很多读者留言表达对此书的关注。其中有读者询问我们:“能否推送一篇关于介绍此书编辑凡例的文章?”今天,我们就将《文选旧注辑存》的编纂说明提供给大家。《文选旧注辑存》的编辑故事将顺延至下周刊发。








































































































































































一  本書正文及李善註以中國國家圖書館藏宋淳熙八年池陽郡齋刻本爲底本,實際依據的是中華書局一九七四年影印本。字跡模糊或略有差異者依中華再造善本校訂。尤袤本總目與正文卷目或有不同,一仍其舊,書眉大致依總目。正文分段主要依尤袤本,少數情況亦根據集注本、五臣本等有所調整。尤袤本正文缺整句者據他本補之。


一  五臣註以臺灣“國立中央圖書館”藏南宋紹興三十一年建陽崇化書坊陳八郎宅刊本爲底本。


一  舊註排列除尤袤本李善註、陳八郎本五臣註外,還分附以《文選集注》所輯李善註、五臣註、《文選鈔》、《文選音决》、陸善經註,敦煌本李善註、北宋本李善註、日古鈔本五臣註、敦煌本佚名註以及宋刻黄善夫本《史記》三家註、《漢書》顔師古等註、《後漢書》章懷太子李賢註、百衲本《三國志》裴松之註等。


一  校本與參校本主要分作四類:一、 正文,依敦煌寫本《文選》、日古鈔九條本、室町本、上野本,宋刻文集、碑帖等核校,異文出案;二、 李善註,主要校以敦煌寫本、《文選集注》本、北宋本、奎章閣本;三、 五臣註,主要校以《文選集注》本、日古鈔本、朝鮮正德本、奎章閣本。四、 重要異文亦參考前人考訂成果,在案語中簡略說明。


一  闕文處理,集注本、北宋本漫漶殘闕之處,屬李善註、五臣註的部分基本不再據補,闕十字以下的用□替代。闕十字以上的用(以上闕)、(以下闕)、(中闕)表示。集注本《文選鈔》、《文選音决》、陸善經註則酌情據補。


一  尤袤本李善註未明確區分舊註與李善註的,本書根據北宋本、奎章閣本加以區分,分别標明“李善輯註”和“李善註”。


一  音註輯錄,尤袤本音註隨文照錄,五臣音以陳八郎本音註爲主,見附於案語,遇朝鮮正德本、奎章閣本、九條本旁記五臣音異文,則列於其後。日古鈔本旁記的《音决》音,亦酌情補入。另補以敦煌本《文選音》、《楚辭音》,以資參考。



一  異體字問題,本書的宗旨在於盡量保存各本原貌,然亦對少量不影響文義的手寫體、異體字,如局部連筆的“黒”、“諌”等,局部發生形變的“”、“”、“舎”等,筆畫略有增減的“畨”、等,按規範字寫法予以統改。


一  各本訛誤處,基本保持原貌,不作删改。集注本、九條本等手寫本明顯誤字徑改。另外,以下幾種情況稍作微調,如:原文疊字下作省略符者,今並恢復作原字;己、已、巳及其系列字,底本明顯混用者則徑改,不再出案;初、被等“衤”旁字被寫刻作“礻”旁的統一改回標準字形。


一 標點問題,以逗號、句號、書名號等基本標點爲主,省略號、分號、歎號基本不再使用,頓號、問號盡量簡省。


一 避諱字問題,北宋本、尤袤本、陳八郎本、敦煌本、日古鈔本、集注本等重要文本中的避諱字,在案語末尾處照錄說明,如:某某本“敬”作“


一  符號說明


□:表示原文有痕跡,可以辨别出有幾個字(一般是十個字以内),然漫漶不清,難以辨認,又無其他版本參照,故作如是處理。如:□□□之上。


字跡模糊,但尚有部分筆畫可略作辨認,暫補作某字,以方便綴讀。如:即星散也。


():衍文或增文。


〔〕:有脫漏漫漶,根據上下文或其他版本補字,如:五〔家〕本唱禍爲猖猾也。


()〔〕:()表示原字,但原字明顯錯誤;〔〕表示原字應改作某字。


☒表示底本此處空缺一格。


一  案語主要包括各種版本之間的異文、音註、諱字以及歷代有關《文選》文獻考訂的重要成果。


一  集注本、陳八郎本有“濟曰”作“斉曰”、“済曰”的情況,徑改作“濟曰”,不出校案。


一  案語中註文校語“尤袤本李善註”,略稱作“李善註”;“陳八郎本李周翰註”,略稱作“李周翰註”。“陳八郎本吕向註”,略稱作“吕向註”。另“注”、“註”二字古人常混用,本書提示行、案語中基本用“註”字,其餘原則上照錄原文。


一  案語中所引《李善與五臣同異附見于後》爲尤袤本後所附,簡稱“尤袤《李善與五臣同異附見于後》”。


《文选旧注辑存》(全20冊)

刘跃进著,徐华校

书号:978-7-5506-2539-6

定价:3500元

出版时间:2017年10月



凤凰出版社

古籍 | 文学 | 历史

学术 | 学人 | 学事

传承文明 传播文化 贡献学术 服务社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