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名劳动者贺百年 】马健:天堑架桥,连通更好的日子

云岭职工 2024-01-19

劳 动者说



“生逢这个飞速发展的伟大时代,能在国家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实现自己的小梦想,帮助更多的人,我觉得很幸运。”


实现儿时的梦想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我省桥梁专家、全国“最美职工”马健最有发言权。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的大山里长大,每当和父亲花整整一天时间翻越江底河大峡谷到永仁县,他总会想:“要是能架一座桥就好了!”

后来,他成为一名桥梁设计师,真的主持设计了江底河特大桥,而今这座大桥即将建成通车,过去的“一天时间”即将缩短为“一分钟”。

作为彝族同胞的一员,马健深知边疆少数民族对山外世界的渴望,用大桥连接大山,用大路连接幸福生活,一直是马健的梦想。2004年从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毕业后,马健谢绝了沿海发达地区大企业的高薪邀请,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在云南省交通设计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从事桥梁设计工作,一干就是16年。

在大山里建桥,要和高山地形、高地震烈度、复杂地质条件三大难题“较量”,用马健的话说:“云南的每一座山都不同,意味着每一座桥的设计也不同,没有可以直接复制的经验,必须不断创新。”

2007年,马健带领团队参与设计龙江特大桥。在业内,跨径150米以上的大桥就算得上是“特大桥”,当时云南最大的桥梁也仅为380米,龙江大桥不仅跨径长达1196米,还地处高地震烈度山区,若利用当时技术成熟的钢桁架,如突发地震极易受到影响。面对难题,马健带领团队大胆尝试、小心求证,用了9年时间,实现了国内首次山区悬索桥钢箱梁技术创新,比原来的钢桁架方案节约投资3亿多元。

在建设虎跳峡金沙江特大桥时,为了解决峡谷高差大、地势陡峭,又地处横断山地质断裂带等难题,马健带领团队顶着巨大压力,创造性地采用了独塔地锚式悬索桥结构,既减少了开挖、保护了环境,又降低了造价、节约了资源。马健说:“任何桥梁设计没有唯一解,但是一定有最优解,我们工程师的毕生追求就是找到这个最优解。”在马健主持设计的上百座桥梁中,云南目前最大的5座桥梁都在其间。

“每一座大桥的建成、公路的修通,都饱含着公路人的心血!”马健感慨,虽然常年离家在外,经常面临着压力和挑战,但一想到路一通,能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就觉得很值!

如今,马健带出的团队已经可以独立承担超大跨径桥梁设计。2020年,他又承担了新的使命,担任云南交投集团怒江美丽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参与大滇西旅游环线怒江美丽公路绿道工程建设。

美丽公路绿道要兼具骑行、步行、观景等旅游功能,是全新领域的全新挑战。面对怒江大峡谷山高谷深地形陡峭、地质复杂、运输和施工条件较差等困难,马健和身边的云南交投人一起用脚步丈量298公里绿道的每一座桥梁、每一段路基、每一个驿站,以“因地制宜、因形就势”的方式确定了贴合实际的技术方案。他说:“绿道工程对怒江的旅游发展至关重要,我会继续发挥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地把它做好!”







来       源:云南省总工会 云南日报责任编辑:毕燕  万宇佳校       对:吕六花编       审:黄    敏 投稿邮箱:ylzgrmt@126.com


延伸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百名劳动者贺百年 】马健:天堑架桥,连通更好的日子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