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技专论】中国科技革命何以陷“生产率悖论“

2015-09-03 战略前沿技术


更多关于“新科技革命”的专题文章,请回复“革命”或“revolution”查阅:


美国耶鲁大学学者、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总裁史蒂芬-罗奇撰文指出,中国经济结构开始转型,重心从制造业转移至服务业,导致国内生产率放缓。中国服务业产出所额外需要的劳工,每单位较制造业和建筑业合共所需的多出三成。在这个情况演化成一道难题前,中国仍有时间处理。但到了某个阶段,中国将出现与美国和其他国家相同的问题。决策者转移重点、寄望创新产业推动增长,似乎反映他们也了解到箇中风险。这篇文章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1980年代末,美国大规模投资信息科技产业,但业界生产力却没有显著提升,社会更出现所谓“生产率悖论”(productivity paradox),而有关这问题的争论也愈演愈烈。这个悖论如今再度引起关注,并对中美两国构成问题。


尽管出现了新一轮科技革命,但美国年生产率增长却从1991至2007年间的平均2.5%跌至过去五年的平均0.9%。中国的情况也类似。


既然革新的科技催生出新市场、新服务、新产品和更多科技公司,生产率自然应该大增。然而悖论是否真的存在?美国西北大学教授罗伯特.戈登(Robert Gordon)就提出,相对于工业革命带来的突破,信息科技和网络相关的创新可谓相形见绌。


诚然,人们十分热衷于当前的革新科技,如果光从表面上审视美国的生产率数据,则整个美国可能已经全面提升转型效益。


乐观人士坚持认为,官方数据未有反映生活素质的显著提升,这也许不无道理。不过,这种说法忽略了更重要的方面:未有充份计算与使用便携式信息产品相关的工作时间。


美国劳工统计局估计,自从互联网于20年前出现以来,每周平均工时一直维持在34小时左右。然而真相与此相差甚远:知识型雇员往往在办公室以外地方继续工作,这个现实未有在数据中反映出来。生产率增长意指每一单位的劳动投入所造就的产出有所增加。未能充份计算的产出,远远不及利用科技产品进行、但未能充份计算的工时。


中国经济结构开始转型,重心从制造业转移至服务业,导致国内生产率放缓。中国服务业产出所额外需要的劳工,每单位较制造业和建筑业合共所需的多出三成。


在这个情况演化成一道难题前,中国仍有时间处理。但到了某个阶段,中国将出现与美国和其他国家相同的问题。决策者转移重点、寄望创新产业推动增长,似乎反映他们也了解到箇中风险。


生产率增长对经济表现至关重要,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对发达经济体来说,生产率持续快速增长的时期属于例外情况。鉴于全球现时受到“长期滞涨”困扰,这个消息令人不安。


(来源:和讯网,作者:史蒂芬.罗奇(StephenS. Roach),美国耶鲁大学学者、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总裁,版权所有:Project Syndicate,翻译:Alison Yeung;编审:Nelson Cheng


更多关于“新科技革命”的文章,请点击以下链接查阅:

【科技专论】新科技革命打造全球经济“升级版”

半月评论:面对新科技革命,别轻忽了新科技风险

【科技专论】科技革命:从“镀金时代”到“黄金时代”

【科技专论】战后科技革命及其对国际安全的影响

【科技专论】迎接新科技革命的黄金时代

【科技专论】新一轮科技革命将深刻影响世界力量格局 创造未来的科技发展新趋势

【科技专论】人民日报:全球新一轮科技创新风起云涌

【科技专论】人民日报:坐新科技革命列车头等车厢

【科技专论】新科技革命前夜我们在等什么

【科技专论】规律涌现: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曙光

【科技专论】新一轮科技革命 中国可能坐上头等舱

【科技专论】勇立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头

【科技专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中国战略机遇

【科技专论】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三大“猜想”

【科技专论】白春礼:五次科技革命的三大启示



【战略前沿技术】一网打尽系列陆续推出,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相关文章:
回复“无人”或“UAV,查阅“无人机”专题系列文章;回复“革命”或“revolution,查阅“新科技革命”专题系列文章;回复“转化”或“transfer”,查阅“科技成果转化”专题系列文章;回复“谷歌”或“google”,查阅“google创新”专题系列文章;回复“工业4.0”或“industry”,查阅“工业4.0”专题系列文章;回复“神盾”或“DARPA”,查阅“美国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专题系列文章;

回复“颠覆”或“distructive",查看“智库建设”专题系列文章;

回复“3D”或“4D”,查阅“3D打印”与”4D打印“专题系列文章;
回复“硅谷”或“silicon”,查阅“硅谷”专题系列文章;回复“石墨烯”或“graphene",查阅“石墨烯”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智能制造”或“inte manu”,查阅“智能制造”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智能”或“intelligence",查阅“人工智能”专题系列文章;回复“军民”或“integration",查阅“军民融合”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激光”或“laser",查阅“激光武器”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智库”或“tank",查阅“智库建设”专题系列文章;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战略前沿技术】2014-2015年历史文章目录已上线,回复“目录”即可查看,敬请关注!

【战略前沿技术】已开通原创、评论以及对原创作品的打赏功能

欢迎评论:对于文章有任何问题和看法,请移步文末进行吐槽和评论!

欢迎投稿:对于原创性作品将优先发表,并将获得读者打赏的全部!

欢迎打赏:请对原创作品随意和任性打赏,打赏将全部归作者所有!


【战略前沿技术】
引领科技创新发展
1

微信公众号:tech999

个人微信号:tech9999

邮箱:2669537857@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