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题推荐】带你了解科研界(二):​科学技术的本质、起源、发展和现状及未来

2015-10-05 战略前沿技术



带你了解科研界

杨 衡

作者简介
杨衡,男,回族,1983年4月生,山东济南人,山东大学博士,现在北京大学进行博后工作。邮箱:yangheng29@qq.com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专题推荐】带你了解科研界(一):这个群体很勤奋


想考研的同学必读

想把孩子培养成科学家的家长必读

在校的导师和研究生必读

已经退休的导师和毕业的研究生必读

导师和研究生的亲朋好友们必读

制定国家经济、科技发展战略的领导必读

想了解科研活动的老百姓必读

最好全国人民都读一读

本书以最小的篇幅

让每一位读者都能以最快的速度

最准确的了解科研界




前言之前言


今天,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老师由于在抗疟疾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终于实现了科技类诺奖的突破,再加上2012年莫言获得的文学奖,我们自然而然的会感觉到,也许我们将来会有更多斩获。

刚看到新闻时心里无比振奋,太高兴了,这么多年了,终于不会在诺奖颁布的这几天里看到来自网友或朋友们质疑中国科研界的评论了。但一会又想到,坏了,我写的东西成了笑话了,因为我最初在前言里就写了一句“我们的投入似乎和收获不成比例,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我们还没有获得科技类的诺贝尔奖。”当时真想立即把这本书删除。

因为之前没太关注过屠老师,我就在网上找到了屠老师的新闻,看了她的研究经历,首先她研究的问题很有意义,如果能研制出抗疟疾的有效方法,肯定会造福全人类。其次她的研究方法很基本,也很正确,搜集药方、整理总结、验证筛选、提取有效成分、发展完善有效成分。还有一点很重要,她多年来一直在进行着这个研究,坚持不懈。另外她的研究还有其他院所和机构的共同参与。所以她最后取得了成功,可以说不成功都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了。

看完这些,我又感觉我写的这本书其实很有意义,或者说比之前更感觉到有意义,因为屠老师的研究经历,更加证明了我书中很多观点的正确性。我整本书都在论述我们很多师生选题的意义不大,即使有成果也不会是大成果。研究方法不正确,限制了研究的进展。不能持续很多年攻坚一个科学难题,而是为了发文章和申请科研基金不断地更换研究课题,当然不容易出成果。还有就是科研工作者之间的合作因为利益分配的问题而很难真正开展起来,形不成合力。

就像我在前言里写的另一段话“其实,即使获得一两个科技类诺贝尔奖也不能证明我们的科技水平就大幅度提高了。我们要的不是几个诺贝尔奖,而是科技水平的整体飞跃,就像我们要的不只是奥运冠军,还要全民健身,如果整体水平提高,不断出现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让我们更贪心一点吧,我们在没有诺奖的时候努力的穷则思变,想要一个诺奖,当我们有了一个诺奖的时候,我们想要更多的诺奖,而且,不只是诺奖,我们想要科技水平的整体飞跃,想要全民健身。希望这一次的获奖,这一次的冠军,能成为我们真正的参照物,让我们认真的思考和总结她成功的原因,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关于未来的灵感,让我们更加快速地进步。前言里“我们的投入似乎和收获不成比例,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我们还没有获得科技类的诺贝尔奖”中又加上了“很多”二字,算是亡羊补牢吧。

所以,我的书还是值得大家仔细读一读,我个人认为从更长远、更全局的角度考虑,他还是非常有价值的一本书。

2015105




第二章

科学技术的本质、起源、发展和现状及未来


以我的水平,是写不了这个题目的,这个题目足可以写成鸿篇巨著,实际上也应该早就有这样的专著了,但很少有人愿意去读专著。一是因为太长,总是读不完,而且也读不懂,对于不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来说,那些专著到处都是专业词语,不认识的人名,不懂的定理,读来读去,不知道读了些什么,一不小心就放弃了。实在不愿读专著,也可以去网络上查阅,但网络给出的解释也还是专业性太强。

我在这里只用大白话描述一下应该怎么理解科学技术,目的只是做一下科普,让读者能顺畅的阅读本书,对这方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再去查阅相关书籍,这部分应该包含的内容远不止我写的这一点。其实科学和技术并不是一回事,他们是相互联系又有所不同的两个名词。科学即描述是什么以及为什么的学问,技术是研究做什么和怎么做的学问。这样理解的话,对世界万事万物的研究就都是科学。例如很早人类就知道陆地上的羊不会飞,也不能爬墙,因为羊没有翅膀,它的蹄子也不能抓住墙壁,这就是先解决了“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知道了这些能“干什么”呢,可以设计合理的方法抓羊,例如挖个陷阱。这个比喻就是科学技术的含义了,还可以用中国很有名的一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来理解,先研究自己和敌人是什么,做前期调查,然后百战百胜就属于“做什么”了,知己知彼和百战百胜的联系就是“为什么”。因此科学研究的起源必定是“学以致用”,能够留存下来的学问都是有用的,因为有用才有生命力,在某个时期有用,在某个时期就长盛不衰,在某个时期没用了就衰落或消亡了。在中国古代占卜算卦就是科学,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因为他确实有用,至少在那些人类对世界认识不足的时期给人以心理上的安慰和寄托,在某些事情上指引方向,每个朝代都有专门负责占卜的官员,可见其在当时的重要性。作为现代人,我们不应嘲笑占卜算卦,那也是千百年智慧的结晶,但随着对世界认识的深入,现代人渐渐不相信占卜算卦了,他的生命力越来越薄弱,虽然现在还有一定的市场,因为没用了,就渐渐被人遗弃了。

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始是十分缓慢的,然后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直到最近几百年才迅速发展,呈现出了不断加速的趋势。推动科学发展的是一批批天才的科学家们,例如诺贝尔,牛顿,达尔文,瓦特、爱因斯坦等。这些人都智商极高,爱好科研又有进行科研活动的客观环境,包括时间、场所和金钱,他们还有对科研活动准确的理解,知道朝哪个方向努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坚持不懈,克服种种困难,最终为世界贡献了众多科技成果。这些科技成果大大增强了人类的能力,汽车使人跑得更快,飞机使人飞的更高,大轮船使人游得更远,还能运输更多的货物,医生能治疗更多的疾病等。这些成果给掌握他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实际利益,例如近现代科技发展最早的地区是西方,他们率先掌握了枪炮、蒸汽机、轮船等科学技术,变得天下无敌,称霸世界,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近现代老受欺负的原因,科技落后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利益永远是科学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驱使世界各国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发展科学技术。当今科技发展的典范是美国,他们已经超越了欧洲,成为科技最发达的国家。发达到什么程度呢,他们国家的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了,新闻上报道一下而已,就像我国乒乓球又获得了一个奥运冠军,没什么太多人关心这样的新闻了,不会大肆报道,获得最高荣誉却没有人特别关心,已成寻常小事,这才是这个领域强大的真正体现。今天(10月5日),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老师由于在抗疟疾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终于实现了科技类诺奖的突破,这是我们举国欢庆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获得过,没有获得过,现在终于得到了,才会分外高兴。伴随着科技的发达,美国同时也是世界第一经济和军事强国,他们的很多产品好用、耐用,新产品也层出不穷,经常能引领世界潮流,他们的军事基地遍布全球,能获得这样的优势如果没有领先的科技是万万不可能的。

科技现在发展成什么样子了呢?可以用有利、有弊,有交流、有隐藏,有成果、有不足,有期待、有忧虑来概括。何为有利有弊呢,这个很好理解,科技并不都是给世界带来好处的,例如火药,能够帮助人们快速的开山取石,也能制造成武器对人类造成巨大的伤害。再例如很多工厂生产了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但同时也产生了污染,导致人们疾病增多。科技是把双刃剑,使用得当造福人类,使用不当,后果不堪设想,这就是有利、有弊。

什么是有交流有隐藏呢?前面说过科学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也是很多科学家共同努力的成果,因此交流是很重要的,科学家们通过聊天,发邮件,发表文章,听报告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相互帮助,相互促进,这就是交流。但前已提及,科技能给掌握他的人们带来极大的利益,因此真正能创造价值的最新的科学技术往往被其首创者们封闭起来不允许交流,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几乎每一个参与科研的团体和个人之中。大到国与国之间,小到两个研究生,都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正在进行的科研活动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判断有所保留,因此原创性的科技成果是极其珍贵的。对科技成果的隐藏封闭也是造成世界科技发展不均衡的原因,这也使得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科技带来的福利,对科技的隐藏使科技交流不再顺畅,不能群策群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的进步,然而,首先开发出最实用的科技成果并从中获利又是国家、企业和个人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科学研究的推动力。科学研究的这个交流和隐藏的特点几乎是独有的,这个问题如何解决,恐怕得靠更多人的智慧了。

什么是有成果、有不足呢。还是以医用科学为例,现代医学进步很快,也已经很发达,出现了更好的药物和医疗方法、医疗器具,可以治疗很多疾病,人类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现在的老百姓能享受到的医疗服务,可能很早之前的皇帝都享受不到,原来的皇帝得了牙病,也没有补牙的技术,拔牙时的麻药也不怎么有效,拔牙后也不能镶上既美观又好用的牙齿,现在的老百姓就能享受这些待遇。而且现在也可以进行心脏、肝、四肢等器官移植,医学已经十分发达了。但医学似乎解决不了的问题更多,即还存在着不足,很多疾病治疗后会有后遗症,也会复发,还可能最终无法治愈,这就是不足。然而有不足才有发展的空间,也促使科学家们去面对挑战,不断探索。

有期待、有忧虑是一个不太具体的特点,这涉及到科学技术能解决多少问题,是不是能解决所有问题,带来的好处多还是坏处多,最终是造福人类还是毁灭人类。我们一般都认为科技越发达越好,但现有的事实证明地球好像因为科技变得越来越糟糕,科技发明的武器杀起人来也越来越容易,越来越多。科技能延长人的寿命,但同时也使很多病人多忍受很多年的痛苦,毫无生活质量可言,延长生命和忍受痛苦到底应该如何取舍?高科技机器人比工人在管理上更容易,也更吃苦耐劳,可以长时间工作而没有节假日,使用费用更低,虽然购买的时候昂贵,却是一次性花费,之后只要维修费用,机器人已经在某些行业替代了产业工人,这种状况正进一步蔓延到更多的行业。机器人的使用给雇主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给消费者带来更廉价、好用的商品,但同时也使得更多的工人失业,造成很多社会问题,机器人也许会带来经济发展了而很多人生活质量下降的矛盾。这些类似的问题讨论起来很难有正确答案。这就好像我们发明了汽车,驶向一个方向,经过一段路程后发现了财宝,然后我们继续加快速度前进,又发现了更多的财宝,我们不断增速前进,财宝也越来越多,然而突然看到前面是一个悬崖,掉下去就会车毁人亡,这个时候,我们刹车以避免掉入悬崖,但能否刹得住呢?谁也不知道,也没有什么方法提前做出判断确定什么时候会出现悬崖,人们甚至都不知道是否存在悬崖,只是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人们只是不断地加速,不断地发现更多财宝。核武器和核能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存在着不确定性。然而,目前来看,前面所述所有的科学负面的特点都是被忽视的,正面的特点都是被放大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呢?因为现在这个时期,科学确确实实利大于弊,远远没有到达遇到“悬崖”的情况,况且也许根本没有悬崖,一路坦途。科学家们被攻克难题的兴奋深深吸引着,无法自拔,推动着科技继续进步,造福人类,所有的缺点都不能阻止科学家继续探索的步伐。以上所述就是科技发展的现状。

科技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呢?可以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科技的发展是人类的大脑无法准确预测的,科技的发展往往超越人类想象的极限,科研领域不存在对“痴心妄想”的嘲笑,也没有“不可能”的概念,更不会因当代人“无法理解和认同”而毫无价值。《聊斋志异》中曾有换人头的描述,这样的描写一看就是鬼怪小说,然而前不久有科学家宣布正在准备实施这样的手术,如果成功了,鬼怪小说中的描写就实现了。如果一个科学家的科研生涯停滞不前了,去看看科幻小说或鬼怪故事可能就会得到灵感,因为这些作品的想象力更丰富一些。这就理解了爱因斯坦的那句话“想象力更重要”,因为想象力给出了努力的方向,只要有了方向,不管多难,去努力总会有收获。读到这里,我们就对科学的特点有了一个大体的理解,然而为什么我国对科学研究投入巨大却收效甚微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从下面的问题开始讨论。



目 录

  1. 这个群体很勤奋

  2. 科学研究的本质、起源、发展和现状及未来

  3.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 为什么我们还没有获得很多科技类诺贝尔奖

  5. 为什么要搞科研

  6. 搞科研需要具备什么素质

  7. 理想的科研环境是什么样的

  8. 我们怎么选拔和培养人才

  9. 我们的科研流程

  10. 学术期刊是什么

  11. 被学术期刊绑架的中国科研界

  12. 学术造假和基金滥用

  13. 日渐庞大的科研大军

  14. 重压下的导师和研究生

  15. 好球员不一定是好教练

  16. 尊师重道与科技创新的矛盾

  17. 课题组:导师一个人的天堂

  18. 导师的杀手锏

  19. 导师和研究生的明争暗斗

  20. 无路可退的研究生

  21. 科学研究需要快乐

  22. 研究生毕业后的工作形式

  23. 现在和未来的精确把握

  24. 对科研人员的一些误解

后记

致谢



【战略前沿技术】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回复“博士”或“doctor”,查阅“博士”专题系列文章;回复“志澄”或“zhicheng”,查阅黄志澄“志澄观察”专题系列文章;回复“贺飞”或“hefei”,查阅贺飞“博雅论鉴”专题系列文章;

回复“李萍”或“liping”,查阅李萍“专利萍论”专题系列文章;回复“纳米”或“nano”,查阅“纳米”专题系列文章;

回复“基金”或“fund”,查阅“基金”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机器人”或“robot“,查阅“机器人”专题系列文章;回复“俄”或“Russia“,查阅“俄罗斯”专题系列文章;回复“加”或“plus“,查阅“互联网+”专题系列文章;回复“量子”或“Quantum“,查阅“量子信息”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数据”或“data”,查阅“大数据”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无人”或“UAV,查阅“无人机”专题系列文章;回复“革命”或“revolution,查阅“新科技革命”专题系列文章;回复“转化”或“transfer”,查阅“科技成果转化”专题系列文章;回复“谷歌”或“google”,查阅“google创新”专题系列文章;回复“工业4.0”或“industry”,查阅“工业4.0”专题系列文章;回复“神盾”或“DARPA”,查阅“美国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专题系列文章;

回复“颠覆”或“disruptive",查看“颠覆性技术”和“颠覆式创新”专题系列文章;

回复“3D”或“4D”,查阅“3D打印”与”4D打印“专题系列文章;
回复“硅谷”或“silicon”,查阅“硅谷”专题系列文章;回复“石墨烯”或“graphene",查阅“石墨烯”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智能制造”或“inte manu”,查阅“智能制造”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智能”或“AI",查阅“人工智能”专题系列文章;回复“军民”或“integration",查阅“军民融合”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激光”或“laser",查阅“激光武器”专题系列文章;回复“智库”或“tank",查阅“智库建设”专题系列文章;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战略前沿技术】2014-2015年历史文章目录已上线,回复“目录”即可查看,敬请关注!

【战略前沿技术】已开通原创、评论以及对原创作品的打赏功能

欢迎评论:对于文章有任何问题和看法,请移步文末进行吐槽和评论!

欢迎投稿:对于原创性作品将优先发表,并将获得读者打赏的全部!

欢迎打赏:请对原创作品随意和任性打赏,打赏将全部归作者所有!


【战略前沿技术】
引领科技创新发展
1

微信公众号:tech999

个人微信号:tech9999

邮箱:2669537857@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