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孔子书院记》系列选登之五:书院的教学理念、学部建设、课程师资
书院记
01
经典诵读“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十三岁以前是儿童记忆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儿童语言文字学习的最佳时期,更是儿童文化素养、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从小教导儿童读诵经典,不仅符合儿童学习的天性,而且自幼就开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奠定一生优雅人格的基础。
读诵经典同时可以提高孩子们的古文和白话文水平,有助于对其它知识领域的领悟和旁通,促进各科学业的进步。
02
德育四海孔子书院在日常的教学实践当中特别注意用中国传统美德引导学生,使学生以古代士君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书院的德育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部分:敬师、信友、孝亲。
敬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国人对老师的尊重是一种传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师的地位非常高,不仅仅是一个传授知识的人,还以身作则,给学生指导人生,规划未来。中国古代关于尊师的教诲可谓汗牛充栋,“一日之师,终身为父”,“为学莫重于尊师”,“君子隆师而亲友”,“疾学在于尊师”,等等。
四海孔子书院为了培养学生尊师的习惯,在每年的9月28日孔子诞辰纪念日举办隆重的尊师仪式——释奠礼。释奠礼祭祀的对象是孔子、门弟子及其历代有重大成就的儒门圣贤和学者。孔子被历代尊为“大成至圣先师”,纪念孔子本身就是敬师的体现。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了解了敬师的意义,进而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体现。除此之外,书院还给每个班设置了修身课,有专门的修身老师来指导学生的言行,学生在上课、用餐、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都要遵守礼让老师的原则。在学校里见到老师行鞠躬礼,让老师先行。在用餐时要给老师盛饭,请老师先用。进退应对都学习古人的礼仪,通过这种教育,让学生们树立尊敬师长的习惯。
信友同学之间犹如兄弟姐妹的关系。现代家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在家里体会不到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同学之间的感情就成了对兄弟姐妹之间感情的最好补充。书院学生一入学就要接受友爱的教育。新生必须尊重学长,学长必须关照爱护新生,帮助新生处理学习和生活问题。这样的方法加强了学生之间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交往范围,同时也为新生解决了很多问题。
书院由于是小班寄宿制教学,学生们在一起的时间很长,相互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书院还为此制定了详细的管理规则,督促老师们加强监督,因此极少发生学生之间的冲突。
在日常的活动中,书院还注重培养学生互助的精神。书院组织学生的活动,如登山、游学、义卖等都强调合作互助的精神,在学生中间培养一种手足之情。
孝亲孝道是中国伦理当中最重要的部分。《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孝道代表了中国人伦理道德的核心。孝又分为养亲、尊亲、敬亲几个方面。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产品日益丰富,再加上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完善,养亲已经不是问题,更重要的是子女对父母有敬爱之心。四海孔子书院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注重培养学生“孝亲”的观念,让学生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解父母的不易。通过家务劳动体会生活,同时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主张学生每周利用周末在家陪父母聊天。与父母分享自己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或者陪父母出去看拜访亲友,了解父母的愿望和情绪,与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沟通。孝亲的所有活动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一部分。
四海孔子书院的教育观秉持古人知行合一的精神,将教育理念贯彻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开辟符合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03
礼育礼,是儒家十分强调的,也是实现“仁”的途径之一。释奠礼是向儒家最根本的师长表达我们的心声和敬意,那么日常生活中,书院师生也处处体现着对孔子的礼敬,对身边老师、同学乃至物品的尊敬也包含其中。每个教室都挂着吴道子的《孔子行教图》,上课之前,老师要带领学生向孔子行三拜礼,此后学生要向老师行礼,领取课本。领取的时候双手承接,表示尊师重道的态度!在每学期开学之时,更有比较隆重的开学礼。典礼上,院长带领学生和家长代表向全体老师鞠躬行礼,这是一种诚恳的托付和感谢。
书院强调在生活中也要遵守相关的礼,如师生、老师、同学见面之时要记得打招呼,衣着整肃,遇到急事也需要注意将物品保持整齐等等。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在共学、求道、强立、变通的学习次第中,变通是必不可少的。书院虽然强调礼的重要,但更希望将礼仪纳入师生轻松氛围中,而不是封建礼法般冷峻。在轻松的心态下用功,是儒家修身的态度!
04
美育审美,是人类的天性使然。无论是原始人类的简单饰物,还是当代社会精致的产品设计,无不体现着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和阐释。历史上,出现了种种艺术种类和艺术流派,都在不同的层面与角度展现着我们对于美学的思考。
书院的美学教育主要体现在美术课程与环境影响两个方面。在美术课程上,书院的美术参考教材选定于《芥子园画谱》,以临摹为主,参以写生。
《芥子园画谱》是清代李渔、沈心友及王氏三兄弟通力编辑的作品,适合初学入门,在画坛上久负盛名,近代画家齐白石、陆俨少、潘天寿等都受其启发和影响,终能成为一代大家。
书院之所以选定芥子园画谱为美学教材,也是因书院本身的特色所致。书院是传授儒家之道的地方,提倡师生平时的修养。故而在美学教材的择定上,不仅仅看重其美学部分,更看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工夫修养。《芥子园画谱》在这两个方面均能给予相应的指导,也适合入门者,自然成为首选。
再者,对《芥子园画谱》的临摹和学习不仅仅是绘画技法的训练,更可以与平时熟读的经典相辅相成,如其中《青在堂画学浅说·去俗》一文:"笔墨间宁有稚气,毋有滞气;宁有霸气,毋有市气。滞则不生,市则多俗……去俗,无他法,惟多读书,则书卷之气上升,世俗之气下降矣……"这就在绘画中提炼出了气质修养的层面而超越了单纯技法训练,这也是《芥子园画谱》能够入选书院美术教材的重要原因!
《芥子园画谱》的临摹课程在蒙学部以上的班级中展开,根据学生年龄大小、对笔墨的感知和运用能力等,分为铅笔和毛笔两种练习方式,后者仅限于诚敬、谦和等大龄班级。
此外,学生们也会发挥自己的创意。在书院举办的公益慈善日当中,无论是手绘书签,还是捐款箱的设计,无不体现学生的灵感。与课程中的传统清雅画风不同的是,这时候的画风常常融汇了现代的审美特点。
书院的美术教育不但针对学生,更针对老师。只有老师将美学落实了,才能在生活中影响学生的审美,故每个周三均有老师的美学培训,同时也会组织老师们的写生。课堂之外,生活中也充满了美育。
书院地处北京西山白家疃小区,周围多山,古称“金山岭”,植被茂密而具天然气象。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步出书院同园,几步之遥,便到了白家疃景观园,绿荫掩映,亭台错落,更直面一座奇特的山峰,这座山峰形如笔架,有三四座并排的小丘陵组成。晴日时,山景的绿意映衬着空净悠远的蓝天;雨天时,峰峦挡住了气流,形成山石吐雾的美景,淅淅沥沥的雨声配着山间若有若无的薄雾,别是一番滋味。这是书院的所处的外在环境之美。
若论内部环境,如庭院中的假山和翠竹、影壁上的竹简和古琴图案等。春天时,花木繁茂,桃花艳丽而生机透发,小草青葱可爱,这寻常的景物本身就是生活中的美学。到了冬天,草木凋零,书院会组织师生将五颜六色的心愿卡系在树枝上,远远看去就像花叶一样。
书院的美还展示在师生的常服和礼服上。常服主要指书院师生日常所着的服饰,颜色通常以蓝色为主,在款式设计上则参考了传统汉服的特色,交领右衽。身着这样的中式衣装,古雅而清新;小孩子穿上后则更显得可爱精灵。
《论语》曰:“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可见生活的常态与礼乐的庄重是有所不同的。书院的礼服更加注重对典籍的考据,如今年元旦庆典节目《礼乐霓裳》中所涉及的各种礼服均有依据,释奠礼上的礼服就更加考究了,力求原汁原味。
美育,是美的教育。在笔画的描绘中培养专业的素养,在审美中培养人的修养与气质,在环境中不知不觉地熏染,这是书院所看重的美育!
05
体育在四海孔子书院的教育体系当中,体育课是重要的一环。培养一个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士君子,不仅要饱读诗书、浸润传统文化,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品质。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儒家认为,教育的真谛是要把文化与旺盛的生命力结合起来,如果过于偏重知识教育,学生就会变得弱不禁风而无法适应活生生的社会。体育课对于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协作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海孔子书院的体育教育主要分为四大类:射艺、爬山、长跑、武术。
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就是说对于君子来说,只有射箭比赛的时候才体现一种竞争关系。而比赛的时候也要遵守礼节,比赛完毕之后双方还是好朋友。是一种君子之间的竞争。因此,“射”不但是军事技术,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活动。
四海孔子书院的射艺课程,参照古代礼仪,教育学生在学习射术的时候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岁以上的学生都要学习射艺,每周一次课。教师从射术的基础开始,讲解古代射术的缘起、中西射箭文化的比较、参照《考工记》等古代文献讲解古代弓箭的制作、以及射术的基本动作要领等等。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结合中国古代的典故,将文化与技艺结合起来,给学生一种整体的文化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参与乡射礼的仪式。
爬山是四海孔子书院的一项体育课程。书院地处西山,属于燕山山脉,这里大多山势平缓,也不乏高峰峻岭,非常适宜爬山。北京市民在周末经常三五结对来这里爬山。爬山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锻炼人的耐力,对身体的有利因素是多方面的。它既是有氧运动,又有力量练习的成分,而且运动量、运动强度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力、身体素质进行调节。是一项健身作用较全面而危险性相对较小的锻炼方式。
书院的爬山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分为不同的难易程度,年龄大的学生在体育组的老师带领下常常攀登最高的山峰,有时候从西山北坡爬到南坡的植物园、香山等地,全程约10公里,一路山势陡峭,非常锻炼学生的身体和胆量。年龄小的学生一般选择的是平缓的山地远足,这样的运动将体育锻炼融入到自然环境当中,更体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
长跑长跑是书院的高年级学生的一项体育活动,长跑活动对于人的心肺功能是很好的锻炼,特别是在山地附近,长跑的运动量更大。书院有几位老师常年坚持跑步,而且经常参加北京市一系列的公益长跑活动。在他们的带领下,书院的高年级的学生也积极投入长跑活动。其中有几个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还参加了北京国际马拉松并跑完了全程,为书院争得了荣誉。
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中特别指代强身健体、训练技术以制止对方之侵害的一类。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发扬,已经发展成门类齐全、功用各异的武术学科。四海孔子书院聘请北京云海武博武术学校的老师担任书院武术课程,希望书院的学生在学习经典的同时,能够通过武术课的学习,一方面强身健体,同时又能锻炼身心,养成浩然之气。
四海孔子书院特别在武术课程中加入了修身立德、居仁由义之儒家思想,一个现代士君子之养成,除了研读经典、练就强大身体之外,最重要的是能够知行合一,身心一体,让儒学文武之道在生活处事当中真切得到呈现。
童子部(3—6岁)
幼儿养性—高尚人格之奠定:零岁至三岁前,心无分别,尘垢未染,真如湛然,性德纯正,心如明镜,朗摄无碍,先入为主,深深入心,终身不移。幼儿怡养本性,正宜此时。
蒙学部(6—12岁)
童蒙养正—圣贤智慧之陶冶:至十三岁前,物欲微薰,烦恼潜伏,知识略萌,性德仍净,记性犹强,悟性微弱。童蒙蕴养正见,正宜此时。
弘毅堂(13—18岁)
少年养志—理想抱负之鼓舞:十三岁后,知识渐开,物欲既染,烦恼增多,心逸情泳,故真性渐隐,记性渐泯,然性向显发,崇效楷范,悟性转强。少年启养心志,正宜此时。
北师大国学班(18以上)
成年养德——真实生命的开展:凡所当读书,如能自幼扎根熟读,庶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学以致用,而为将来成学立业之深基,修身明德之永磐。唯德业无穷,学无止境故,成年学养行德,随时皆宜,无有终时。
面对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书院课程以诸子经学为核心,兼修诗词歌赋、儒家六艺以及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注重德育与生活教育,适当安排两岸互动活动、海内外文化参访游学,使学生能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获得健康的身心和平衡的发展。
童蒙养正,圣功也。建立以中国文化为主体的中国教育,培养汇通中西的现代中国士君子是四海孔子书院的培养目标。书院分为三个学部,分别为“幼儿养性”之童子部,“童蒙养正”之蒙学部,“少年养志”之弘毅堂。蒙学部是书院人数最多、课程集中、班级层次较复杂的一个学部。
在蒙学部,除了最为基础的修身、经籍等课程的学习之外,又添加了许多课程,在教材、教学方法上,古今结合,中外相参,使蒙学教育课程体系得到完善。通过长期实践与总结,书院蒙学部现有修身、经籍、国文、英文、数学、书画、体育、音乐、农耕九个教研组,并在此基础上为十岁以上学生另设书法、古琴、中医三个选修科目。
蒙学部课程明细
经籍课(蒙学经典诵读、小学解经等)
国文课(配合经籍课开展语文教学)
修身课(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德行)
英语课(典范英语、英文经典等)
数学课(参照体制课本适当调整)
音乐课(声乐、古琴等,礼乐教育)
书画课(绘画,书法)
茶道课(茶艺、茶道、茶礼等)
体育课(田径、八段锦、传统射艺训练)
中医课(中医蒙学经典、四大经典等)
史学课(历史故事、历史逻辑、经史合参)
科学课(自然科学)
农耕课(耕读传家、参赞天地、劳谦之德)
中西人文经典比较(台湾杨庆亮老师讲授)
武术课(云海武博老师教授)
名誉院长:
安乐哲(北京大学教授)
吴清基(台湾教育大学系统总校长)
院 长:冯哲
安乐哲
吴清基
冯哲
柳 斌:原教育部副部长、国家总督学
何光荣: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研究员
凌 孜: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
牟钟鉴: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郭齐家: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授
王殿卿:东方道德研究所名誉所长
辜正坤:北京大学教授
王财贵:台湾台中教育大学副教授
杨庆亮:台湾三一寰宇文化协会执行长
何光荣
柳斌
凌孜
牟钟鉴
郭齐家
王殿卿
辜正坤
王财贵
杨庆亮
张祥龙:中山大学教授
罗安宪: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程方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李 岩:中华书局总编辑
臧铁军:原北京教育考试院副院长
回春茹:原中华女子学院院长,教授
冯 哲:四海教育·四海传播机构创办人
张祥龙
罗安宪
程方平
李岩
臧铁军
回春茹
书院鼓励家长参与,亲子共学。透由夏令营亲师生共同生活,一起学习,一起劳动,一起研讨,共同成长。体验书院如家庭,师徒如父子的传统。透由书院的诗书礼乐耕读生活内容与方式。复兴一种基于传统的专属中国人文与审美的家庭生活方式。
四海孔子书院的教育,一方植根传统,一方植根现代,而二者皆共同植根于深度高贵的人性。深度高贵的人性一定是与诗与乐与礼有关的,这便是我们常说的礼乐之教。我们可以以祭孔的模式,也可以用现代舞台的模式,也可用朗读的模式,因为我们更重视的是心灵的喜悦与灵活,而可以说,这是我们所有教育的重点。只要心灵灵活了,它就可以随心表现心灵内在的美善,一种属诗属乐的美善。四海孔子书院的夏令营,力图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美善合一”的礼乐境教场域。
儒家的四书,是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人文精神底色。中国历史,是中国人之所为中国人的家国血脉印迹。因为了解,因为深知,所以才爱,才有深情。书院夏令营强调四书精神与中国历史。15天不长,却是亲师生深浸中国经史的一段旅程……
君子之道费而隐。费是广大,隐为精深。如何成就君子之道,中庸主张能近取辟,行远自迩,登高自卑。故在人不睹不闻之处,君子戒慎恐惧,特曰慎独。如何慎独,儒家强调有“感”,从“感”开始,照察自心。每天从早起到晚睡,无一处无一刻不觉不察,此乃中庸工夫。这,是书院夏令营最在意的“功课”。
十五天时间,虽不能深入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却可能打开一扇门,引发对于经典和圣贤的喜爱和向往;读书、习礼,似乎与疯玩疯跑的暑假生活无关,但张弛有度的夏令营作息会带来一段充实而充满生趣的时光;每个夏天,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让自己留下美好回忆,让父母安心欢喜。
《四海孔子书院记》
从本期开始系列选登,分为卷首语、十个章节和结语。
往期回顾:
(四海孔子书院同园)
延伸阅读:
为青少年打下鲜明中国底色! 教育部国家语委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
风雨无阻,用中华经典传道育人!丨中华经典诵读工程推广历史回顾
书院要闻:韩国传统书堂文化振兴会韩在釪先生莅临四海孔子书院参观访学
四海孔子书院祭孔典礼:
四海孔子书院招聘信息:
访学、招生、招聘咨询电话
马老师:17710966551(微信同步)
曲老师:18910060352
冯老师:13910709427
上班时间:
周一至周四
上午 9:00-11:30
下午14:00-17:30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
白家疃村四海孔子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