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抑郁症 | 别让爱成为一种伤害,家庭教育误区

咨询师沐云 安肯心理 2023-07-02

来访者东东(化名)15岁,上小学时就已经被鉴定为抑郁症,到了初三因重度抑郁和自闭症辍了学。


东东谈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


“从小我父母关系就不好,经常吵架。每次看到母亲的眼泪婆娑,我就很心疼她。更认为男人不应该欺负女人,所以我从小就很讨厌父亲,心里和母亲站在一边。


但母亲呢,从来都不给我好脸色看,总会无缘无故的,或因为很小的事儿打骂我。比如,她告诉我晚上九点前必须回家,我只是晚了十分钟,她就要骂上我足足一个小时。


很小的时候,我就会羡慕别人家妈妈对孩子很好。但当我真的到别人家做客,看到同学和他妈妈在一起时,我就会感觉他的妈妈对他有些“不正常”。因为我看到他是可以和妈妈轻松聊天的,而这在我看来是无法理解的。因为我父母从来就不和我轻松自在的聊天,所以我一直以为打骂才是孩子和父母交往的正常模式。”


再谈起东东的母亲,她本人非常自恋,也正是因为她的自恋,能看上的异性非常少,结果到了四十岁才将就着结了婚,可婚后分房生活,因为她无法忍受和如此一个“凡人”生活在一起,还是一辈子!但婚后第二年孩子还是如期将至,为了不让孩子沦为凡夫俗子,她发誓要好好教育他。


可想而知,她会怎样严苛的对待孩子,只要东东犯一丁点错,就会被她严厉批评。只要东东没有按照她的想法做事情,她就有一万个办法让东东内疚自责。如果东东没有达到妈妈的期望值,她就会拼命贬低他。


试想,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怎么可能建立起自信心呢?而更可悲的是,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东东的母亲一边追问我,“孩子得了抑郁症,我要怎么做?”,一边在得到建议后依然为自己的种种行为做掩盖和辩解。

走入误区的家庭教育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我们试图回想一下,这种父母在生活中是不是很常见?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中国文化恰恰还支持这种教育方式。因此有着变态人格的父母会更加肆无忌惮的把自己的病态要求施虐给子女,依旧振振有词:“我有什么错?我是因为爱你,才这么做的!”


当然,并不是说对孩子严格要求就不好,其实无论是“严格”还是“包容”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区别,但孩子的心灵却是敏感的,他能深刻体会到这背后隐含的“内容”——究竟是出于爱的宽容,还是冷漠的忽视;是出于爱的严厉,还是仅为满足父母个人的病态需要;是出于爱的期望,还是只把孩子当成一种炫耀的资本……

想改变现状的家长到底该怎么做?


在心理咨询中我常常会有一种深深的无奈,我会清晰意识到:孩子的问题,正是父母问题的一种反映。而父母总是一味地纵容或苛责孩子,并不能反思自己出了什么问题。


如果咨询在一定程度上对孩子有所缓解,但我不知道当他再次回到父母身边,回到那个病态的家庭,病情又会如何发展。我只是默默做着一些努力,这些努力也许会被淹没,也许真的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咨询了一年有余,当东东从一个抑郁症重症转为了轻症后,我询问起他的心路历程,他是这样告诉我的:


在您的努力下,我逐渐认识到家人是我的一盏明灯。每当我回想起小时候,外婆常常因为我一丁点的小成绩和小努力就鼓励我,我能感受到这种肯定并不是敷衍的,而是由衷的为我感到骄傲。那种真挚的鼓励很难用语言表述出来,只是每次想到她温柔慈爱的目光,我就会更有力量去面对种种困难。


我不知道您跟我母亲说了什么,等我咨询了差不多有一个月的时候,我感到母亲发生了非常明显的改变,她不再大声责骂我,不再为了小事苛责我,不再给我树立那些不可及的目标。这一年来她一度成为了我的精神支柱,无论我的状态有多糟糕,她依然对我不离不弃,哪怕全世界都抛弃了我,但我知道她是最后一个还爱着我的人。


虽然这一切不是治疗,但从某种意义来讲,这却是当下最好的治疗。我们每位家长都应该知道的一点是:爱孩子并没有条件。孩子恰恰会因为你的爱奋力走出抑郁,爱值得让他在痛苦中化茧成蝶。

写在最后:


作为家长要有耐心,但不要纵容。因为在治疗中我会发现有些家长,因为过去没有学会如何正确爱孩子,当孩子陷入了抑郁症后就想拼命补偿。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令他依赖性变得更强,没有勇气去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最后,变成了一个离开父母就不能活下去的“寄生虫”。


我们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想帮孩子却没有思路?就赶快关注安肯心理,找到心理老师,对孩子进行有效的一对一指导吧!

本文作者:安肯心理咨询师沐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安肯心理有“青少年心理中心”“人际情感中心"“睡眠困扰中心”三大中心帮助你快速解决心理问题,守护你的幸福生活,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在线咨询。


抑郁症 | 焦虑症 | 社交恐惧 
自闭症 |  产后抑郁 | 性心理精神分裂 | 睡眠障碍 | 疗愈指南


关注安肯心理,让我们来陪伴你

点击在看,让更多孩子远离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